六岁的故事:盗火者--他们为中国引来变革火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5:42:06

30年前,中国的改革之轮启航,既有顺水行舟的浩浩荡荡,也经历了惊涛骇浪的冲击与洗礼。而今天,我们回望改革之旅,看到的不仅仅是这30年来的风风雨雨,也有一百多年来的迂回曲折。
三十年的改革,开端于1978,也是对百余年中国大变局的超越。而此“二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追溯到1860年代——从江南制造局成立开始,从曾国藩的回天无力之叹开始,从同文馆学习外语的十来个幼童开始,从上海滩的一声声叫卖声开始……
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新的辉煌时代,其影响之深远,持续之长久,是此前的若干代人的变革努力所无可比拟的。而从另一个视野来看,正是那些百余年各时代的人们——从声名赫赫的领袖,到藉藉无名的青年——一次次前仆后继、挣扎向前,更加推动了1978年的蓄势而发。
回望这一百多年来,改革历程犹如大潮涌动,这期间既有弄潮儿的挥斥方遒,也有落伍者的唉声叹息,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这历史洪流的一部分。而这浪潮,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哀痛、呼号、呐喊、彷徨、振奋、坚韧……而一波一波,生生不息。在经历了无数的险滩与峡谷之后,有了今天改革大潮的浩浩荡荡。


改革者总是孤独的,尤其是最后的日子,改革者总在后来成为被改革者。改革者所走的道路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选择,更是这个国家的路径选择,而当最后的日子来临,所有的矛盾才会那么激烈,所有的错误才会那么明显,所有的反思才会那么深刻。

曾国藩1870,烈士暮年

李鸿章1895,穷途末路
曾国藩1870,烈士暮年
赫德觉得他面对的是“一块古老世纪的活化石”、“有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霉烂味道”。那么,赫德知道么?那个右眼微眯、精神委顿的老人,不仅是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贤”,他还是西方物器的最初引进者。在那个华洋杂处、两种文明初初遭遇的年份,他绾接了二者,并成为后来渐行渐远、沧海桑田般剧变的起点。>>>
李鸿章1895 穷途末路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建,晚年洋务,在接近生命的终点之时,这位垂暮老者再难有发奋之举。更何况,在历史的大赌局中,他输得身败名裂。他只能将再造国家的希望寄托于更为年轻的一代。>>>
梁启超1919,被抛弃的勇士
旁听英国议会,坚定了他国民教育的信念;巴黎和会的诡诈,击碎了他心中的公理梦;而欧战的残酷,更让他深刻反思起了西方文化的缺失。但正当他自省之时,这位“立在阵头最前一排的勇士”,骤然发现,自己已经全然落伍了。>>>

梁启超1919,被抛弃的勇士

他们是深牢大狱里的服刑者,也是期盼着一夜暴富的农民、城市无业游民和下岗工人,其中不乏少数吸毒者。他们有着特殊的称谓“下苦”或者“腿子”。如果把盗墓组织比喻为一座罪恶的金字塔,那么,这些曾经活跃在荒郊古墓间、昼伏夜出的一线盗墓者就是支撑起这庞大金字塔的底层基石。寻着与他们对话的轨迹,我们揭示出中国历史上体系最为庞大、阶层最为复杂的的盗墓产业链。



暗杀时代的青年潮
当社会陷于渐进“改良”进二退一式的踯躅时,青年人终于忍耐不住了。原来期望的路径迅速被激进的,自下而上的“革命”所淹没,使千万青年人渐行渐远。>>>
“五四之子”的后五四时代消失的启蒙者
在暴力面前,伴随着感慨、反思、总结、哀婉,一个启蒙的,属于知识者的年代,惭惭消褪了。>>>
包在纸里的火
阅读的禁与驰,背后是一批思想史上失踪的盗火者。>>>
“走向未来”,一群理想者的启蒙之旅
中国刚刚告别充满沉闷、压抑和惨烈的时代,似乎突然进入到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世界”。而倡导科学理性的这70本书,成为了新启蒙的先锋。>>>


在风云际会之时,作为一个群体,青年们总是越过那些垂垂老者,站在了人群的最前端。但这种于自身所处时代的超越,却常常显得不合时宜:该投选票时投炸弹,该上学时去游行,想读书时又去救亡,该独立思考时去跳忠字舞……他们有时造成了社会变革的激越动荡,却拽着这个国家不由自主地前行。

同文馆与洋泾浜

广交会:铁门上的第一只“猫眼”

一个美国“农民”与杜润生的争论
同文馆与洋泾浜
如果要给这个古老帝国的开放历程,找到一个象征性起点的话,那么1862年是恰如其分的。这一年的6月11日,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包尔腾,踏进了位于北京东堂子胡同49号的总理衙门东院,开始了他给同文馆学生的第一堂英语课。>>>
广交会 铁门上的第一只“猫眼”
从1957年创办开始,广交会就成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仅存的对外贸易的窗口。在激烈的存废之争中,它最后以“向资本主义国家展示社会主义成就”的名义存活下来,并为日后中国外贸的全部开放保留了火种。>>>
山西张庄:一个美国“农民”与杜润生的争论
1980年前后,在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里,爆发了千千万万次争论。如果说小岗村的18户农民是被迫穷则思变,在美国人韩丁和中国人杜润生的争论中,山西张庄的地分或不分,则显示着中国农村道路的理性抉择。>>>
官员出国 睁眼向洋看世界
他们以世界强国的傲然姿态,去到那想象中水深火热的西方世界,却只能得到震惊与自惭。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中国人又一次知耻而后勇,起自1978年官员出国潮。>>>
巴山轮 由急流险滩驶向大洋
即使在改革开放推进7年之后,中国人仍然发现前路层峦叠障、迷雾重重。而在长江急流险滩的那艘船上,通往市场经济的航道在瞭望者的眼中渐渐清晰起来。>>>

官员出国,睁眼向洋看世界

巴山轮,由急流险滩驶向大洋
感谢《国家历史》杂志提供图片和文字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历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