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男人原唱是谁:市场化改革的特色之路:防止“权贵资本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57:08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相结合,排斥公有制。但是,中国却创造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可以说,中国创造了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近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2006年,中国GDP比1978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速达9.67%,比同期全球经济平均增速3.5%、发达国家平均增速3%高一倍半到两倍,人均GDP已达2000美元。从2005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居世界第三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新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中国的奇迹”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实现比亚洲“四小龙”和日本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还要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呢?最根本的,是中国从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取向加渐进改革,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实现体制转轨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文化大革命”更使我国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底,在邓小平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扭转乾坤的重大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是一个大国,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1978年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各地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此,改革经济体制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十分谨慎,分地区分步骤推进,“摸着石头过河”,不能一步到位。  一是恰当确定改革顺序和着力点。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首先解放农村生产力,很快农业连年丰收,为改革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向城市扩展。先搞放权让利,随后强调制度创新。前期以国企改革为中心,进入新世纪后,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关键、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协调推进。  二是逐步放开市场和价格。先放开小商品和部分农副产品价格,这些产品价格一放开,很快它们就像泉水般涌流出来,增加供给,并在增加供给的基础上活跃市场、稳定价格,使老百姓亲身感受到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使改革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支持。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放开水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等价格和市场后出现令人惊叹的市场“魔力”说明了这一点。到90年代初期,绝大部分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和市场已经放开,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显著提高,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先体制外后体制内。改革开始不久,即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发展,接着允许和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在体制外培植市场经济主体。然后“倒逼”体制内加快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GDP已占全国GDP的40%左右,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规模展开,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推进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就使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是先微观后宏观。从1979年起,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放活微观经济主体,在此基础上,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从直接管理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间接管理过渡。  五是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发展。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我国不失时机地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大胆利用外资。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改革的深化,按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办事不断冲击着传统体制的陈规陋习。  总之,中国经济改革,既坚持市场取向,又采取逐步推进办法,避免社会震动过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后,改革步伐加快,在20世纪末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公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目的在于使新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  中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经济体制转轨、发展市场经济的,也就是说,中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有的国家也实行过市场社会主义,但有的失败了,有的还在摸索。中国不同,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无论其成效还是影响,都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中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的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有机结合;二是以社会成员普遍受惠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要求以人为本。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相结合,排斥公有制。但是,中国却创造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公有制之所以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公有制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即股份制;也是因为我们实行了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还突出地表现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公有制经济的主干国有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私营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1992年后获得迅速发展,其户数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却并没有影响国有经济继续发展壮大,真正做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主要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的人员。据估算,新社会阶层目前大约有5000万人,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人。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上缴全国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的就业人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以公有制为基础,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改革初期,为打破长期实行的“大锅饭”体制,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目的都在于尽快做大“蛋糕”,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由于种种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出现经济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所以,这几年,党和政府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图扭转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大力帮助困难地区和群体,使全国人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极分化”不行,“一极分化”也不行,要实行普惠制,即要使全体人民都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当前特别是要很好解决部分群众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就业难、养老难等问题。初次分配就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着力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缺陷,政府要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完善和法治化为主题推进市场化改革,防止“权贵资本主义”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已从过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转变为不断完善新的体制,并走向法治化。  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一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放宽市场准入和解决融资困难为重点,继续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二是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以发展要素市场和大力推进要素和资源价格市场化为重点,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要形成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  三是在收入分配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使基尼系数逐步降下来。着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编织好社会“安全网”,逐步使人人都享有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的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伸张社会的公平正义。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  四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政府不应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把资源配置的主角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要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经济职能方面,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反对垄断,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使市场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而且法律必须是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好法,不是恶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蜕变为“权贵资本主义”或“坏的”市场经济,才能有效防止腐败蔓延。要使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不仅市场主体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政府也要依法行政,更不能带头违法,破坏法治环境。这几年有的地方政府带头违法占地、不执行环境保护法规、越权和违法审批项目、超权减免税收、封锁市场等现象,必须尽快纠正。中央政府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不让部门、地区利益和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左右改革方案和进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资料链接: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1979—1980年开始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4年,开放沿海的上海、天津、广州等14个港口城市。  1985年,又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的61个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以来,进一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沿桥广大地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什么是权贵资本主义? 求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的论述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与现状 医院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模式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的外部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步骤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论述题哦! 何谓利率市场化?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情况论述其必要性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哪些利,哪些弊? 当代医学改革应走向市场化 针对1995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如何深化现阶段利率时常化的改革 我觉的电力改革现在不必市场化。我感觉国家应控制电价。大家有什么看法说说。 高校后勤市场化的辩论 通过废出农奴制,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是? 新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精神有什麼关联???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已经很多了,如果继续讨论这一论题该从哪个角度写比较有新意呢? 关于电力市场化的法律问题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什么叫股份制改革?中国的股份制改革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3.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的影响?怎样防止和克服 3.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的影响?怎样防止和克服 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的影响?怎样防止和克服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布拉格之春改革发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