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男人升迁记免费: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2:37

焦点人物: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

 

钱江晚报首席评论员 戎国强/文 梁津铭/绘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一篇署名“潘晓”的文章,提出了“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这个问题,引起了全民大讨论。这个疑问,放到现在,似乎更适合了;成功的路,为什么那么窄?

 

  虎妈、狼爸、奶爸,还有早些时候的“郎爸”,即郎朗的父亲等,他们的育儿经,被大众所追捧,他们的孩子,成了父母培养孩子的楷模、目标。这些“成功”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拥有名声等各种资源。不能达到掌握一定资源的程度,就不能说成功。

 

  狼爸萧百佑对待长子萧尧的植物学兴趣的态度和做法,很能说明问题。萧尧曾经对植物很感兴趣,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说起各种草本植物的成长年份、土壤环境、历史渊源,如数家珍。但是,萧百佑认为,一百万人中,有几个能成为真正的植物学家?如果将来不能成“家”,只是一个有植物学知识的普通人,对他的生存不是好事。所以他断然禁止萧尧玩植物。他说“你要读经济、读政治,我是不会让你去考什么植物学专业的,这不是能够让你大展宏图的专业!”萧尧最终考入北大国际政治专业。

 

  什么叫“大展宏图”?萧百佑有一套“国学理论”,在他看来,中国社会一直是个文官制度社会,“文科才是中国建立和发展的根本,理科不过是文科的使用工具。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让孩子读理科,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就是说,他把人分成“工具”和“掌握工具者”两种,他的孩子不能读理科,做“工具”,而是要做掌握工具者。虽然读理科的成为“掌握工具”的也不少,但是这个“两分法”还是符合现状的。“掌握工具”,就是掌握资源,说白了吧,就是掌握权利,有了权利,才能“大展宏图”。

 

  萧百佑高度认同家长制,“在我的家庭里,我就是皇帝,是天,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萧家的孩子提前适应了社会。适应环境,服从领导,是成功的第一要义。狼爸是一个清醒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看到了社会资源越来越集中,资源分配越来越趋于固化、垄断化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标准越来越单一、狭隘的缘故。

 

  对一个社会来说,人的创造力,人的精神自由,是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在一个越来越崇尚权力的环境里,是不可能给精神创造留下多少空间的,就是成了植物学家,也被视为“工具”,既然等级比创造重要,谁还愿意去创造?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概括了生命的路径和方向:“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保存”和“延续”的要求,是人的本能,“进化”才是费气力的事情。但是,在当下现实中,人们为求“保存”和“延续”已经很不易,谈何进化?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这,依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回答的命题。

 

信息来源:2011-11-28《钱江晚报》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1-11/28/content_1218768.htm?div=-1


海归辞职当专职奶爸 对天才儿子慈爱宽容
饶浩雁:孩子的教育比天大

 

本报记者 黄莹

 

  在“狼爸”号称自己培养出3个北大学生后,一位因数学成绩超群而被北大清华争抢的13岁天才少年走入公众视野。

 

  这个“小牛人”叫饶家鼎。在他身后,有一位从金融投资领域毅然辞职而全力辅导儿子的海归“奶爸” 。

 

  与“狼爸”的严厉威严形成对比的是,“奶爸”慈爱宽容。同时,他对自身的“曝光度”亦是慎重处之。本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其本人后,这位资深“奶爸”以儿子正在备战明年一月的全国奥数冬令营为由婉拒了我们的深入采访。

 

  他的一番话透出他育儿的用心良苦,也让记者感动,他说,“接受采访会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社会对他的关注度,他的生活和精力都会更多地暴露在人群中,这些也都必然会反馈到他的感知里,在他更成熟以前,尤其是大战在即之时,过多的纷扰对孩子是不利的” 。

 

儿子3岁时毅然辞职当起奶爸

 

  饶浩雁的辞职并不偶然,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他发现儿子出众的记忆能力和数学天赋之后。

 

  饶浩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饶家鼎是个比较特别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就先会背诗。”饶家鼎1岁半时,已经可以背70多首唐诗。饶浩雁说,儿子超强的记忆力让自己非常吃惊。饶家鼎3岁时,有一次,饶浩雁在车里想找《吻别》这首歌,“他就告诉我这首歌在第几张CD的第几首,时长是几分几秒”,饶浩雁当时惊呆了,因为车上有6张CD,每张有20首歌曲,他找出来一看,果然被儿子说对了。

 

  因为发现了孩子独特,饶浩雁在儿子3岁多的时候,毅然从金融投资行业辞职,决定在家全力辅导儿子。饶浩雁曾是湖北某市文科高考状元,如今的金融硕士,他在加拿大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做出这个举动令人不解。对此,饶浩雁是这么认为的:“就像农民种田讲时节,孩子特定的阶段不可错过,错过了就一去不回。在我的人生理念中,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比天大!所以我不觉得什么牺牲不牺牲,而且陪伴孩子成长我很有乐趣,他给了我很多快乐。”

 

为培养孩子回国发展学习中文

 

  饶家鼎7岁时,饶浩雁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举家回国!

 

  这一决定,也完完全全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饶浩雁说,孩子的第一语言和读书启蒙都是英语,而中文的学习,比英语难数倍。未来的世界是中国的,他一定要让孩子学中文。

 

  饶浩雁说,儿子重新读了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当时犹如在学外语。“当时的中文数学题都是我来念题翻译,他来做题”,持续了一年后,饶家鼎已经基本掌握了中文。由于从小做了很多数学习题,饶家鼎的阅读能力、理解力都很强,2年级后他直接跳级进入了6年级,很快又跳入初二学习。

 

  8岁时,饶家鼎就能在五分钟内做出6点连线问题。9岁和10岁,饶家鼎就分别获得了华杯赛一等奖以及华杯赛全国精英赛深圳第一名。11岁获全国华杯赛初中一等奖。

 

完全不接受打孩子的方式

 

  与“狼爸”萧百佑频频亮相媒体不同,“奶爸”饶浩雁则朴实低调,迄今只接受过两家媒体的采访。所以当他”以儿子正在备战明年一月的全国奥数冬令营为由婉拒采访本报记者采访,记者虽略感婉惜,但对他的态度还是非常认同。

 

  谈起“狼爸”,饶浩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完全不接受打孩子的方式。对饶家鼎,饶浩雁说父子俩就像朋友一样,什么都可以商量,非常有信任感。他也不会强制要求禁止去做某些事情。“比如喝可乐不好,但不阻止”,可以让孩子喝,然后讲哪里不好,最后孩子就不喝了。

 

  饶浩雁说,他从2005年开始全职在家陪同孩子进行学习。他认为孩子8到15岁期间非常重要,“每分每秒都不能放松”,饶家鼎做的每一题他都会看,然后与孩子沟通解题的公式等,再与老师沟通辅导的重点,“就像指挥者”。

 

  除了对数学,饶浩雁还格外重视孩子视野的培养,让孩子多看历史书籍,不断为儿子讲解文学、历史,培养他的修养。

 

  儿子饶家鼎对父亲亦是充满了感激,他说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经常给我讲文学、讲历史。”

 

信息来源:2011-11-28《钱江晚报》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1-11/28/content_1218775.htm?div=-1


出四个成材的孩子 很受用中国狼爸标签
萧百佑:家教是我一生的事业

 

本报记者 陈进红

 

  一夜之间,“狼爸”横空出世,彪悍地奔腾在媒介之上,以迅雷之势扑向公众。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而其成功秘笈被归结为“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成功地抓住“眼球”,狼爸式教育在公众中引起强烈争议。

 

  虽然“狼爸”的三个孩子最终都进了北大,但不乏他的精心设计——三个孩子均是以“港澳生”身份考入北大。

 

  “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这句话现在成了“中国狼爸”的标志性口号。在对狼爸教育模式的讨论之中,80%都是批评,面对一片声讨之声,萧百佑笑称自己毫无压力,相反他很受用“中国狼爸”这个标签。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棍棒式教育”只不过是萧百佑颇为成功的噱头。

 

作为一名父亲,我为成为中国狼爸而骄傲

 

  10年前,萧百佑的四个孩子正在读初中、小学,那时正是中国学奥数、奥物、奥化最疯狂的年代。当时萧百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曾劝过他:“阿萧,你的孩子这么乖,学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让他们读奥数呢,而且奥数高考可以加分啊。”萧百佑颇有点骄傲地说:“但我坚决不让他们去读奥数。当年说我笨,不给孩子学奥数的人,现在非常赞同我的教育方式。这件事并不是一个侥幸事件,这是我的坚持。”

 

  萧百佑试图通过这件事来证明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我不是盲目的家教,‘狼爸’的家教是一整套理念。打,惩罚式的教育,只是其中精彩的一部分。”

 

  “狼爸”的打文化都是来自其独特的“萧式民主”观念——“民主是孩子是民,家长是主。”萧百佑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国传统教育才是最正统、最优秀的教育方式。他说:“中国几千年的礼不可丢,父亲就要有做父亲的威信,孩子不对,就要打,打,他们才能记住。”萧百佑高度认同家长制,“在我的家庭里,我就是皇帝,是天,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

 

90%的精力放在家庭

 

  萧百佑,有着四重身份:精明的商人、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四个孩子的父亲。

 

  目前来说,萧百佑的四重身份都是成功的。作为商人,“狼爸”在全国各地做奢侈品生意,家境早已是中产。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一书的自我简介里写道:三十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在商贸、文化、宗教、教育、新闻、体育、娱乐等各行各业交友广阔。

 

  在这几重身份下,萧百佑最看重的还是父亲这个角色。“家教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萧百佑一再强调自己不是老板,只是个打工仔,他坦言“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名父亲,做事业怎样与管教孩子不冲突?赚钱重要还是养孩子重要?萧百佑说:“这就犹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它是关联的。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孟母三迁有人关心,孟母有多少钱没几人知道。钱是一种过渡的工具,家教才是永远的主题。所谓冲突,就是舍得的问题。有舍才有得,不怎么舍就不怎么有得。我把90%的精力放在家庭,10%的精力放在工作,而我的10%就能够让老板满意。”

 

  在家庭教育中,“狼爸”说“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最负责任的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愿意为孩子铺就一条成长教育之路。萧百佑说,他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

 

  20多年来,先后有30多个孩子曾在萧百佑家中过寒暑假,接受萧百佑的“狼爸式教育”,萧百佑说:“16年前,我就曾对我太太说,希望一天能租几百亩地办一个类似岳麓书院一样的私塾。这个梦想一直都没有磨灭,等我退休以后,我就马上付诸实施。”

 

信息来源:2011-11-28《钱江晚报》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1-11/28/content_1218777.htm?div=-1

 

解析:三个成功的父亲之关键词
老爸=永远的支持者

 

本版撰述:本报记者 黄莹

 

  “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这是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巴特的名言。

 

  现如今,对于孩子来说,父亲通常已不是直接的“老师”,而是间接的“榜样”;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是“润物细无声”。

 

  就像比尔·盖茨的父亲,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个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他的老板;

 

  乔布斯的养父保罗亦不会想到,他对儿子扎篱笆的嘱咐竟然影响其成为一名完美主义者……

 

  套用一句俗语: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老爸。

 

  事实上,了不起的老爸也是凡人一枚。解析这几位当今世上成功者背后的父亲,他们其实一直在坚持的,就是做好孩子身后默默的支持者。


老盖茨:他给了盖茨非同一般的自由

 

  比尔·盖茨的父亲老盖茨现年87岁,身为比尔·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的联席董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律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3个孩子的父亲。

 

  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

 

  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天性叛逆的盖茨总是挑战父母的权威,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

 

  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尽一切努力,在扮演父母角色时尽可能做到称职。认真思考你想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并思考采取什么行动能实现这一目标。成为称职的父母也许是你今生所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老盖茨在著作《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中这样写到。同时,老盖茨在书中还给天下父亲几点忠告:“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失败会让孩子变得深刻、冷静和稳重,要告诉他们,失败不坏”,“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

 

保罗:他影响乔布斯成为完美主义者

 

  在乔布斯的年轻时代,养父保罗就教会了他如何把事情做得完美,那种从内到外的完美。“父亲有一双巧手”,乔布斯曾说:“他后来花了许多时间,教我如何制作一些东西,把他们拆解,然后重新组装起来。”

 

  乔布斯传记的执笔人艾萨克森说,乔布斯追求完美,部分是受养父保罗·乔布斯的影响。“一次,父子一起扎篱笆,他(养父)说:你要把篱笆的背面做得像正面一样好,尽管没人会看到,但那证明你专注于做出完美的东西”。

 

  保罗是一名普通的机修工和勤杂工,他酷爱修理汽车,并有一个非常完备的修车场。乔布斯出生时,他的生母乔安娜把他交给保罗夫妇收养时考虑再三,她希望孩子未来的养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这位养母没有大学文凭,这位养父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多年之后,乔安娜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为了孩子,保罗夫妇倾尽所有。

 

  史蒂夫·乔布斯5 岁时,为了送儿子学游泳,养母克拉拉不得不给人做保姆。

 

  当乔布斯对学校里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屑一顾,与学校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之时,保罗夫妇决定为养子搬家、换学校。他们从山景城搬到洛斯阿图斯(现在硅谷的所在地),乔布斯就读当地的霍姆斯特德高中(Homestead),这所高中距离如今的苹果公司总部大门仅1.6 英里。

 

  高中毕业后,乔布斯选择位于俄勒冈的里德学院就读。这所学院以崇尚自由思想闻名,曾被《普林斯顿评论》列为全美“本科生整体学术经历最佳”。不过,作为私立学校,里德大学的学费昂贵,根本不是乔布斯这种工薪家庭承担得起的。保罗夫妇再次满足了儿子的任性,为他凑齐了学费,但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

 

  1976 年,21 岁的乔布斯与朋友沃兹尼克,在保罗的车库里创建苹果公司。

 

  “无论是整个青少年时代还是创立苹果公司之后,乔布斯在每个阶段都从养父母那里得到坚定而温暖的支持。对于这个永远都在质疑,超级敏感又不知所措的灵魂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好的了。” 伊克贝在《乔布斯的四重生活》中这样评价。

 

  1997年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乔布斯纠正记者将保罗和克拉拉称为“乔布斯养父母”的说法,“不,他们就是我的父母。”他说。“我很幸运,我的父亲保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从来没有拿到过任何文凭,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海岸巡逻队。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总能在烦恼时保持军人的朴素本质。”1995 年,乔布斯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如此评论养父。

 

郎国任:他毅然辞职带着儿子四处求学

 

  关注钢琴家郎朗的人们都知道,郎朗有一个为了培养儿子成长而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儿子四处求学的父亲。

 

  这个父亲曾经带着儿子上门求师,也曾带着儿子北漂而去,他做了一切能为儿子的成功带来更多机会的事情。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曾是沈阳空军文工团的一名二胡演员,很早就开始对郎朗进行音乐启蒙。郎朗不到一岁,家里就购置了一台钢琴。“郎朗2岁的时候喜欢看动画片,听到《猫和老鼠》的音乐,就能跑到钢琴前,把音符敲出来。”在那一刻,郎国任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郎朗9岁那年,郎国任辞去沈阳的工作开始北漂,日子非常艰苦,有一天,郎朗的钢琴老师突然对他说:“我教不了你,你还是换个老师吧,别耽误孩子!”在北京惨淡度日的郎国任着急上火,觉得一定是郎朗不争气,待儿子回家,他一把拽住郎朗,一顿狠揍后,恶狠狠地对郎朗说:“你还有什么脸呆在北京!现在我给你三条路,一条是喝药,一条是跳楼,还有就是回沈阳。”

 

  在提到对郎朗的教育时,郎朗父亲表示自己确实比较严厉,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把郎朗按照世界第一的标准进行培养的”。在郎朗学琴的开始阶段,郎国任便采用部队作风的培养方式,合理分配学习和练琴的关系,调整好时间。上学阶段也保持着一天练三四个小时的频率。现如今因为演出太多,郎朗被戏称为“钢琴发动机”。即便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标准“空中飞人”,郎朗也坚持平均每天练琴近两小时。

 

  郎国任独特的育儿方法让郎朗走向了成功,当《芝加哥论坛报》称“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时,郎朗和他的郎爸,他们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