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出路在哪里:毛泽东心中的“圣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55:47

 

  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致江青的信中写道: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信中的武林指杭州,白云黄鹤的地方指武汉,西方的一个山洞即韶山滴水洞。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南约5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幽深狭谷,它的南面是龙头山,西为书堂山,北为虎歇坪,东面豁口建有韶山水库。龙头山山脚有一股山泉流出,蜿蜒成溪。溪上曾建有小桥,桥头边有一石洞,洞内滴水,四时不竭,回声悠扬,其韵如琴。滴水洞由此得名。

 

  滴水洞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圣地。毛泽东的曾祖父母、祖父等先人便安葬于此。滴水洞豁口以下,有毛泽东的祖居地东茅塘和家庙毛震公祠。少年时代,毛泽东经常路过滴水洞前往湘乡的外婆家。滴水洞西边山上的石观音曾被他拜为干娘。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滴水洞的山谷是由典型的板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土壤,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形成独特的冬暖夏凉的小气候。1959年6月,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回韶山,曾在韶山水库畅游。游罢,他对陪同前来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小舟,这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你在这儿搭个茅棚给我住好吗?其他领导来休息一下也可以嘛!1960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湖南又与张平化谈起韶山有个滴水洞,地方很好。张平化专程到实地察看,发现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又便于安全保密:在山谷中建房子,连飞机都无法侦察到。张平化看了很满意,于是拍板在这里建房,代号二○三工程

 

  最初,规划宏伟,除了给毛泽东盖房子外,还打算沿着山谷盖一片楼房,建大礼堂和高级宾馆;在虎歇坪山顶建一个直升飞机机场;从湘潭到邵阳的铁路干线上引一条支线,让专列直接开进滴水洞。但由于60年代初国家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中,这个计划无法实现。只能因陋就简,先迁出居住在山谷中的几户人家,再由湖南省建筑工程局工程师刘鸿庆任总设计师,参照中南海毛泽东住房的式样,吸取苏式建筑保暖防寒的优点,设计出一、二、三号主体工程。一号楼供毛泽东及中央领导使用,双回廊,内设主房、副房、会议室、餐厅、娱乐室等,朴素、大方,又极实用。二号楼是两层楼的客房,共24间,是陪同的中央负责同志休息处。一、二号楼有走廊相连。三号楼距一、二号楼有百米远,是随行警卫和省委接待同志住宿的地方。

 

  工程在1960年下半年启动,到1962年,建筑面积共3638.62平方米的一、二、三号主体工程,连同韶山冲至滴水洞的公路,同时竣工。在此之前,公路只通到毛震公祠,距滴水洞尚有两公里多。修建滴水洞的材料只得靠人工搬运,人工搬不动的,就滚到山中,再用绞车和索道运到龙头山。出于战备需要,1970年在滴水洞一号楼背后,建了一间整体浇铸的防震室和一条防空洞。从1960年起,滴水洞进入保密状态。房子建好后,归湖南省委直接掌握,外围由部队警戒,内务由省委接待处具体管理。

 

  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离开杭州到达长沙。17日,在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高文礼和湖南省委接待处处长肖根如等人陪同下,毛泽东来到滴水洞,在此住了12天。

 

  到了滴水洞,八三四一部队一部住进了三号楼。张耀祠、高文礼及部分警卫部队住进二号楼,毛泽东则住进一号楼。毛泽东一下车,就沿着一号楼边走边看。他抬头望望葱绿的群山,高兴地说: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不少钱吧!既然修了,就要管理好,不要破坏了。7年之后再次回到家乡,毛泽东心潮起伏,他以主人的姿态给大家摆起了龙门阵: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砍过柴、割过草,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喏,从这里上去是龙头山,龙头山过去是黄田坳,以前以黄田坳为界,山那边是湘乡,山这边是韶山,所以黄田坳又叫湘潭坳……

 

毛泽东此次回韶山,是极其保密的,与1959年那次形成鲜明对照。但保密工作还是出现了一点意外。平时,从韶山冲到滴水洞很少有车经过,1966年6月17日蓦然出现一支由3辆骄车、1辆客车组成的车队,这引起了一个在山脚下打柴的小女孩的注意。她好奇地朝行驶在中间的轿车瞥了一眼,恰巧毛泽东正拉开窗帘向外张望,小姑娘兴奋得差点喊出声来。她一溜烟跑回家,对父母说:我看见毛主席了!毛主席住进滴水洞了。消息传开,淳朴的乡亲像过节一样高兴,等待着毛泽东再次来到他们中间。但是,很快就有公安人员找到了小女孩,郑重地告诉她:你看错人了,车里坐的不是毛主席,再不准你乱讲了。山村又恢复了平静。为了毛泽东在滴水洞期间的绝对安全和保密,有关部门还对工作人员规定了十不准:不准主动接近主席,以免影响主席的休息与工作;不准主动和主席握手;不准主动和主席交谈;不准直接向主席提出问题;不准向外打电话与通信;不准违反安全规定到自己工作以外的地方去;不准随意出走,外出要经过批准等等。另外,还把湖南省、地、县部分负责干部会议安排在韶山招待所举行,以分散人们对滴水洞的注意力。

 

  在一号楼毛泽东办公室的书桌上,摆放着菊花石砚台,瓷制笔筒内插了几支特制的毛笔和铅笔,还有专用的竖式公函纸和保密信封。卧室的木板床上堆放着毛泽东从北京带来的书籍和文件。床上的竹席、枕头等东西也是自带的。毛泽东深居简出,聚精会神地读书、批阅文件和思考问题。由于毛泽东患有便秘,工作人员便在卫生间的坐式马桶旁放了一个茶几,供他看书、批文使用。每天一趟北京的专机往长沙送文件,长沙的专车及时往返于机场和滴水洞之间。便捷的通讯条件确保了毛泽东身处僻壤仍能总揽全局。夏天滴水洞的气温虽比长沙低两三度,但仍显闷热。在没有冷气设备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便在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各放一个木桶,每个桶里放两大块冰(每块约100公斤),在桶的旁边还用台风扇不停地吹,以降低气温。

 

  毛泽东有通宵达旦工作的习惯。在滴水洞,他一般凌晨四五点钟睡觉,上午9点钟左右起床,一天仅休息4个多小时。他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餐在下午一两点,第二餐在晚上11时左右。每餐不超过四菜一汤。韶山滴水洞的冬笋、香椿、蕨苗、地菜、马齿苋这类最具乡土味的菜,毛泽东更喜欢。一次,工作人员采到一点马齿苋,在韶河里捉到几条小鲫鱼,又在塘里捞了些小虾,毛泽东吃了很高兴。还有一次,厨师石荫祥特地为毛泽东做了一盘青椒炒鲜菌,端上桌后才发现菌子里藏有白蛆似的小虫,他想马上端走倒掉。不料毛泽东已走进餐厅,一切都来不及了。石荫祥歉意地说:主席,这个换掉吧!毛泽东却一边夹菜,一边说:为什么,不是蛮香的吗?情急之下,石师傅只好以实相告:真对不起您,菌子没洗干净,有小虫子。毛泽东笑了笑:没有关系,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再说,菌子中有小虫子,说明这菌子没有毒,吃了不会死人,不要换。石师傅这才松了一口气。

 

  毛泽东偶尔也出来散步,但走得不远,都是从一号楼走到三号楼,然后折返。有次他想上龙头山看看,走到山边,一条小路又陡又窄,长了许多荆棘。工作人员怕他摔倒,连忙阻止。毛泽东有些不耐烦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毛泽东惟一的一次外出是在19日,从住处一直走到韶山水库的大坝上,沿途保健医生多次劝阻:主席,别往前走了主席,这里风大,您会着凉的。在水库坝基上心事重重的毛泽东站了一会儿,见群山依旧,溪水如常,便说:哎,我们还是回去吧!

 

  住在滴水洞的毛泽东寡言少语,不经常与工作人员交谈。工作人员也生怕打扰他的思绪,连运送东西都尽量绕道走。不过有时毛泽东兴致来了也与工作人员打一打乒乓球。一号楼外有一水池,池中养了许多小金鱼,毛泽东见了很有趣,他向服务员说:捞一个上来看看,看谁捞得到?一个服务员俯身用手去捞,怎么也捞不到。有个服务员机灵,拿来一个捞子一下子就把一条金鱼捞上来了。毛泽东笑着说:捞上来了,不自由了,把它养在盆子里,供大家观赏。

 

滴水洞洞内宁静安谧,戒备森严。洞外却是另一番景象。毛泽东旧居、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前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一天,一号楼外停了辆客车,一行人准备上车,毛泽东问身边服务员:他们要去什么地方?服务员说:去瞻仰您的旧居和陈列馆,您去不去?

 

  你们去吧,我不去。毛泽东回答道。参观归来,大家感慨良多,特别对毛泽东一家6位烈士的事迹印象很深。毛泽东知道后,对湖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王延春说:韶山的烈士很多,不要只宣传我一家,要宣传韶山党支部。

 

  22日上午11时,毛泽东在王延春等陪同下来到韶山水库。他走进临时搭起的更衣室,换上游泳裤,喝了一杯茅台酒,又点上一支烟,然后缓缓地步入水中,神态自若地用脚踩水。游了一阵换成仰泳,一直到水库中央。他高兴地说:我要休息了。只见他四肢伸直,一动不动地仰卧在水面上,直到把烟抽完。随来的服务员张玉凤游泳水平较高,一直陪游在毛泽东身边。湖南省委警卫处的10多人的泳泳队一起陪护。游到对岸,工作人员准备了一把藤椅,想请毛泽东上去休息一下。这时随游的年轻小伙一个个走上岸来,有些人身上起了鸡皮疙瘩,有点寒意。毛泽东忙说:游过去,到水里休息。并风趣地说:这里上面是夏天,下面是冬天,正好避暑嘛!年轻小伙子们又纷纷跳下水,跟随在他的身边。回游到水库中央,毛泽东问身边的人:游多久了?有人回答说:大概40多分钟。1个小时还不到呢,继续游吧!随来的新华社记者钱嗣杰和侯波坐在椭圆形的橡皮艇上,给毛泽东拍照。

 

  游到大坝边时,有几个人在溢洪道练习游泳动作。毛泽东也跟着练了一会侧泳,然后回到水库中央,表演坐凳子。只见他坐在水里洗脚,就像坐在椅子上一样行动自如。他问:水库容量有多大?”“15万立方米。有人回答。他又问:占多少田,灌溉多少地?又有人相告:占10多亩地,可以灌溉400余亩田。这时,陪同人员送上香皂,毛泽东把全身擦得都是泡沫,一头钻下水洗了个干干净净。

 

  建国后毛泽东两次回家乡,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在政治上面临重大决策调整的关键时刻。1959年回韶山,是为庐山会议进一步纠进行调查。这一次回韶山,则与思考如何进行文化大革命密切相关。家乡的山水,似乎有助于他梳理纷乱的思绪,增强应付重大局面的信心和力量。

 

  1966年,《五·一六通知》发出后,国内政治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惊心动魄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同日,乱世狂女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向全国广播,引起强烈反响。6月初,中共中央在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下,决定向北京市各大中学校派去工作组,以指导那里的文化大革命。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毛泽东秘密回到滴水洞,深居简出,每天忙于看文件。据陪同毛泽东回滴水洞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分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需要发动的规模等就是在滴水洞形成的。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毛泽东在7月8日给江青的信便是围绕文化大革命而展开的,其中有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等。信虽然不是在滴水洞写的,但内容不能不说与在滴水洞期间的思想无关。在滴水洞期间,毛泽东还阅读了《资治通鉴》和姚雪垠写的《李自成》的部分内容。

 

  毛泽东在滴水洞期间,虽然没有直接与人谈及文化大革命,但对这场运动的重要性却作了有力的暗示,只不过人们都没往深处想。6月26日,即在离开滴水洞的前两天,毛泽东接见了湖南省委、湘潭地委、湘潭县委的负责同志王延春、徐启文、华国锋、万达、李瑞山、苏钢、杨树青、刘亚南、樊茂生、郝诚、熊清泉等。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毛泽东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这句饱含深意的话,并未被在场的人所领会。大家以为毛泽东说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长征。据华国锋回忆,当时湖南省委认为文化大革命只是文艺界的事情,贯彻《五·一六通知》要求成立文革小组时,华国锋还以自己主管财贸,应集中精力搞好湖南的小化肥工业为由,表示不便参加。在这次会见以前,王延春还曾向毛泽东汇报了湖南的四清和社教情况,谈到派出工作组的人数时,讲了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谁知毛泽东打断他的话,缓缓地说:哪有那么多明白人哟!这已表明毛泽东对四清和社教的不满意。但王延春没有太在意。这次毛泽东讲又要带他们长征了,王延春也没有将前后两次谈话联系起来研究其深意。

 

毛泽东原定6月28日下午离开韶山滴水洞,后来临时改为上午动身。一大早,湖南省委领导王延春、徐启文、华国锋及其他70余人前来为毛泽东送行。大家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欣然同意。上午9时左右,毛泽东身穿灰色中山装,和大家站在一号楼前,钱嗣杰按下了快门。随后,毛泽东与大家握手道别,当与滴水洞管理员廖时雨握手时,他说:你要把房子管好啊,我还要回来的。

 

  汽车已按行车顺序排好,为毛泽东开车的赵毅雍正站在灰色吉姆车旁等待毛泽东上车,大家分立在道路两侧依依不舍地为毛泽东送行。见此情景,毛泽东突然说道:你们都走啊,我还要进去休息一下。然后他走进一号楼前厅默默地坐下。服务员郭国群、曾彩谋知道毛泽东舍不得离开这里,含泪为毛泽东泡了一杯茶,又洗了几个水蜜桃放在毛泽东面前。郭国群说:这是您房子东头桃树上摘的,您尝尝鲜吧,下次可就难得吃到了!毛泽东听她这么一说,高兴地吃了好几个。休息了一会儿,毛泽东站起身,打量了一下房子周围,出来后又看了看左右的山峦,上车了。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哪知这一去,竟成了他与故园的永诀!滴水洞那幢青砖瓦房,再也唤不回它的主人,把历史的遗憾永远留在了那里。最可敬的是那些在滴水洞工作的人们,他们年复一年地守候,虔诚地盼望着毛泽东的到来。十载寒暑,望眼欲穿,终于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但这线希望又是如此的脆弱,倾刻间便化作了无边的痛苦。1976年9月8日,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给滴水洞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我将于9月9日来滴水洞检查接待工作,因为中央已安排毛主席9月15日回滴水洞颐养天年。滴水洞的工作人员兴奋不已,他们当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可当晚11时,紧急专线又通知:张平化书记明天不来了。突然的变故使大家预感到某种不祥。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滴水洞沉淀了一串凝重的历史话题,也铭记着一代伟人难圆的归根梦。

 

  1986年,滴水洞对外开放,从此也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经过韶山管理局十多年的保护性开放,这里已成为韶山最能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党史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