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 选择器 lt:张爱玲之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22:46
张爱玲之传奇 [ 2008-6-18 14:51:00 | By: simaqianqian ]   0 推荐

 

 

张爱玲是传奇的,她的传奇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如此透彻!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到最后却落得个孤独终老。

提到张爱玲,对于她,浮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她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一个性格古怪,生活传奇的人物,她的文字也如同她的传奇经历一样----传奇 ,在我看来张爱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她的聪明不仅展现在文字之中,而且在对待生活,爱情和社交中也无不体现 。关注她的文字,首先要对她传奇的经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为作为一名作家都是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才能写出带有真情的小说的,同时作家的人生经历,当时 所处的生活背景都是 其创作 小说的大环境,若是想真正的读懂她的小说,淋漓尽致的体会这位才女的真实情感,那么花费一些时间来研究一下她的经历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 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

在此我想就张爱玲的传奇展开讨论,以便能够对她的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      张爱玲家世之传奇

张爱玲出身名门,身份显赫,贵府小姐。

说起张爱玲的家事,最早要追溯到她的祖父张佩纶,乃是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侍讲署佐副都史,是“清流党”的要觉。她的祖母李经    (菊耦)是李鸿章的女儿。李鸿章再朝四十余年,官至文化殿大学士,无日不在要津,签订《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这都是这位北洋大臣的“杰作”。中外人士提起清末政治人物,李鸿章的知名度可说无人能出其右。[1]张爱玲的家事显赫远不止于此.张爱玲的母系黄家,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生和后母系的孙家------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对于在文坛上的一名作家来说,应该说张爱玲家世的显赫已经无人能比及。可以说是张爱玲的第一奇,出身的不平凡也早就了张爱玲生活经历的与众不同,又一个传奇在她的身上演绎。

(二)      张爱玲经历之传奇

张爱玲出身的不平凡,在那种战乱频繁,时局动荡的年代也就预示着她的经历将与众不同,然而这是作为人唯一不能决定与改变的东西。

张爱玲虽然出身显赫,但由于种种原因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於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於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 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 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心中也是充满着惋惜的。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 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麼,她告诉胡兰 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52年移居香港 ,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也许是命运捉弄人在张爱玲去世的时间恰逢中国的中秋节。一名传奇的人物离去了,然而她的文字却继续着它的传奇,被无数人品味研究着,有的人说,读张爱玲的文字,让人畅快淋漓,心情舒畅,有的人却说读张爱玲的文字让人心情低落,情绪悲怆,然而我却觉得张爱玲的文字让我陷入沉思,她的思想不是用笔写下来的,而是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一位传奇的人物走了,是我们的遗憾,她的文字将永久流传。

(三)      张爱玲性格之奇

一个人性格,在我看来与家庭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照此推理,张爱玲如此的家世,如此的出身,也就注定着她的性格也不同常人。对于一个在三岁便失去了母爱的小女孩来说,没有了母亲的呵护,注定这一辈子将会成为一个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坚强的人,果不其然,在张爱玲以后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事情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除此以外,张爱玲还拥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性格。她勇敢,天资聪颖,在九岁时便开始懂得写投稿信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她孤傲不凡,却时刻引人注目。在衣着的搭配上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见过张爱玲第一面的人,都会为她的衣着所惊叹。你很难用奇装异服的词句来形容她,但她的衣着款式、色彩的确与众不同。张爱玲不但在服装上出新出奇出古,在颜色的选配上也喜欢用一种鲜明而又参差对照的色彩。柠檬黄,大红,葱绿,桃红,士林蓝都是她常选用做衣料的色彩。张爱玲幼年与母亲学画画,她的画抽象,大胆,却又意味深长让人难以捉摸,就如同她的人一般。

有人评价张爱玲是个着实的小女人,实实在在,物质远超抽象的理想的人,但我却更觉得张爱玲是个心中有着大城府的小女人。

在幼年时期,张爱玲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2]经历了坎坷的幼年生活后,张爱玲也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在逃出父亲的家后张爱玲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开始自己文学创作的路。

在生活大潮中张爱玲不断成长,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令人敬佩的。她敢于付出,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年代,她为追求自己的真爱,不顾外人的强烈反对,顶着被人唾骂的风险,执着的向自己所追求的方向前进着。在晚年,据说晚年的张爱玲手头不太宽裕,居无定所,家徒四壁,过着一种“大隐隐于市”、与世隔离、不与人交往的生活。她与外界几乎没有丝毫的联系。心中是那样的平静,这样的心境恐怕少有人达到。我想,对于这样一位饱受风霜的老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也许是最好的归宿-----这样她便可以平和的面对自己的曾经,也能够平和的对待他人。但孤独终老总归是个悲剧。

(四)      张爱玲文字之传奇

对于有着如此坎坷经历的人,同时又天资聪颖,文学底蕴丰厚的张爱玲来说,写下一些让记忆深刻,耐人寻味的文字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她所塑造的人物却永远是那么得活灵活现。在《金锁记》中,在张爱玲的笔下,一个卖油店铺里的丫头——曹七巧被塑造的如此出色,这样一个出身卑微,身单力薄,在一个大家庭中,作为太太的她就连下人都要在背后说道三分的人让人不免在心中产生怜悯之心,照此,这样的人物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号结局。然而,在张爱玲的笔下,这样的一个小丫头,很快便学会了手段,在她此后的岁月中,她将曾经别人用在她身上的“恩惠”,毫无保留的赐予了别人,反而更变本加厉,自己的子女也没有幸免于难。在读者的心中,会长叹一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七巧爱钱,仿佛已经胜过了爱自己。她因为爱钱而赶走了自己喜欢的三少爷,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无不与钱挂钩,在她看来仿佛所有的人都在惦记着她的钱,所以她告诉她的子女“要时刻提防着”。一个曾经让人怜的人,经过时间的磨练便得让人厌恶,这样大的反差同时也让人深刻的记住了这样的一个人物。

平心而论,七巧变得如此,是社会所造就的吗,还是家庭所逼迫的?但事实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七巧所为,只有她才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也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社会背景固然重要,但终归病由心生。

其实,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有人这样评价张爱玲:“……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