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雕塑园:深刻认识成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10:26

 

林凌 刘世庆

成都日报2011-11-28日7版

    成都是中国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是面向世界的中国西部国际大都会。研究成都市情,制定成都战略,谋划成都发展,不能就成都论成都,也不能就四川论成都,而必须把眼界放宽,视野放大,站在国家和国际的高度论成都,使成都成为国家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战胜某些国家试图包围中国可能造成的困境,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站在国家和国际高度论成都,必须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新认识

    深刻认识中国对外开放新态势和推动“向西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但担心、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声音也很强烈。特别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企图和行动不断升温。美国重返亚太,在澳大利亚长期驻军,介入南海争端,组建所谓“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排挤中国,分裂东盟,在我国周边不断制造摩擦,使我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一些评论甚至认为,对中国已形成从C形包围圈转到O形包围圈的合围。为此,中国必然要在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战略指导下,为保卫中国的核心利益,精心策划,积极应对。特别在对外开放上,既要保持和发展向东、向南开放的格局,又要开拓向西、向东北开放的新局面,采取种种外交策略,打破某些国家企图设置的包围。

    深刻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和脆弱性。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远未结束,而且在继续深化。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这种情况下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策略已十分明显,就是不断压人民币升值,强化贸易保护主义,频繁制造反倾销、反补贴事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抑制中国外贸出口,搅乱中国国内经济。为此,中国必须坚决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决抵制对我国外贸的歧视政策,充分利用我国外汇储备的优势,优化出口,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保持进出口平衡。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存在的“三个不”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全世界最好的局面。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也达到了9%以上的增速。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也突出起来。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社会矛盾加剧,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这说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局面已在我国强烈显现。为此,国家必然要坚决实施以科学发展为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方针,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各个国家级战略增长极的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继续实行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实行科学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深刻认识世界范围科技革命和高技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催化剂,西方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我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为此,我国已制定科技强国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绿色低碳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现代产业基地。

    深刻认识保持强劲增长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紧迫性。越来越多的决策者认为全球增长放缓有可能长期持续,甚至出现“全球经济长期衰退论”的担忧,许多国家已开始将政策重点从抗击通胀和应对过度资本流入转移到保持增长上,事实上,保增长的政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的政策重点。在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当前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尤其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减缓现象有其必然性。一是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经济总量的基数大幅提高,不可能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二是体制性、结构性约束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为此,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促进经济社会转型。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应对上述形势需要,可以预见,国家政策走向将突出以下基本点:进一步深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开拓“向西开放”的新空间实行新政策和新举措;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国家级经济增长极和浦东、滨海、两江、天府新区,实行新的政策支撑,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地位、推动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快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将是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发展的方向,国家对高科技的研发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有巨大的财力、人力和政策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利、保障性住房等建设的投入将继续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将加速推进;四川经济社会将在建设西部发展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中把天府新区建设作为“兴川大业”给予高度扶持。

    站在国家和国际高度论成都,必须对成都应担当的角色有新把握

    面对新的形势和国家政策走向,成都必须从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任务,为建设四川经济、科技、开放、文化强省和西部发展高地,为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加快成渝经济区的建设、为引领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边疆和国防安全、向西开放的拓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成都必须担当西部重要经济中心和增长极的角色。一要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二要加快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经济区建设,带动四川建成西部发展高地;三要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与重庆一起,实现国家要求的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人均GDP达到 39000 元;2020年建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均GDP达到65000 元。天府新区、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是增强成都实力和地位的三大抓手,成都必须全力以赴,把成都做大、做强、做优、做活、做通,这五个“做”要制定具体指标。

   成都必须担当中国现代产业基地和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的角色。成都是我国尖端国防科技工业和科研机构的重镇,担负着我国航空、航天、电子、核工业、重型装备制造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巨头纷纷进入,在成都形成高端技术产业聚集地。成都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与重庆一起,到2020年建成国家现代产业基地和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为此,成都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与重庆协调,推动进入成都和重庆的国际企业协调,科学分工,优势互补,形成强大合力;二是与中央国防科技部门合作,打破分割体制,实现军民融合,军为民用,军用再上新的台阶。努力使成渝经济区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聚集地、输出地、新一代技术和产品开发地。使汽车工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国防科技工业进入全国领先地位。

    成都必须担当引领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跨越式发展的角色。在我国未来发展中,西部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四川是西部大省,不但要完成和超额完成自己任务,更要扮演引领整个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角色。

    成都必须担当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我国“向西开放”的角色。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启动向西大开放。实施西部大开放的前沿在新疆、云南和西藏。中央已对新疆、云南作出了决定和部署。成都已有通向云南的铁路,重庆、成都通向兰州的铁路正在建设,通向新疆霍尔果斯的货运列车都已开通。另一些向西开拓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正在建设。成都作为向西开放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成都应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大都会的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与西部接壤国家的经贸合作,扮演好向西开放基地的角色。

    成都必须担当深化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角色。成都实行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已有9年时间,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国家发改委认为一些经验已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但有些经验还未取得共识。成都应对这些问题继续研究、试验和论证,在中央批准后,全面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林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教授、博导;刘世庆,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