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精子存活率60:学校管理要做到“六少六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19:42
                                                      学校管理要做到“六少六多”
               随着我国整体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民主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系统出现了一些崭新气象,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均衡发展等成为耳熟能详的词汇,这给学校管理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原来一些认为科学的管理方式显得落后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显得不合时宜了。作为管理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教育改革需要,对原来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做到“六少六多”:         一、少一点管制,多一点人本。制度管理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是维护正常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规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十分普遍。但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有的制度经大家自觉遵守已成为常规管理的一部分,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制度已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抵触,不适应形势了;有的学校片面迷信制度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管得越来越细,已经不是管理,而是管制,扼杀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要求教师每个学期必须写多少课时的教案,每个教案必须多少字以上,必须写清哪些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等,否则在常规检查时就要扣多少分。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刚性的管理将逐步被柔性管理代替,制度管理将逐步被人本管理代替。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少一点管制,多一点人本,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大范围说,办教育就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从小范围讲,学校要促进领导成员、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方面,特别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管理要适应这种要求,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制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评价方案,满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成为身心健康、活泼开朗、幸福快乐的人。         二、少一点惩罚,多一点奖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学校管理都是轻奖励轻惩罚的,或者说是没有惩罚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对教师的奖励就是一张奖状、一个茶杯、一根毛巾或者一个笔记本,几乎没有什么惩罚,但教师的积极性却十分高涨。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校管理逐步发展到重奖阶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特别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开始发放奖金,从几十到几百,后来发展到成千上万,最近两年,有的学校甚至规定,考出一个省状元,奖励其所在班级任课教师10万元现金。这种情况也波及到了一些初中、小学。目前,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学校在重奖的同时,开始了重惩。比较典型的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考核得分在全校最后一名的教师实行淘汰。这究竟是改革的目的还是改革的手段,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试想,一个大一点的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上百所,如果所有学校都这样,每年就将淘汰上百人,十年下来该有多少人,这让教师如何安心工作,本就不够稳定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如何稳定。还有就是学校的劳动纪律,许多学校都规定,迟到早退一次扣多少钱,病假事假一次扣多少钱,使多少教师有病不敢请假,小病变成大病。特别严重的是个别校长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之机,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教师实行试岗待岗。其实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方法,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多一点奖励,少一点惩罚。这里的“多”是指设立的项目要多,不能只盯在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应通过多种项目多种形式对教师给予激励,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可以设立教学特色奖、校本教材开发奖、学习困难学生转化奖、特长生辅导奖、教研成果奖、教学展示奖、基本功竞赛奖、优秀教案奖、德育工作创新奖等,鼓励教师人人争先,个个获奖。通过“多奖”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惩罚,特别是“重惩”只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努力。目前,个别校长在看待学校的负面现象时,找客观原因多,找主观原因少;埋怨社会环境多,寻找校内环境少。说到校风不好,就说社会风气不好;说到教师教风不正,乱收费、乱补课、乱罚款,就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那么多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教师有这种做法不值得大惊小怪;说到学生的问题,法制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校园暴力和以大欺小等,就说是大众媒体,特别是影视片、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这种看法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也只看到问题的原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教育长达10年之久的李岚清在一次讲话中说到,都说社会环境不好,但我们有几千万教师,三亿多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小环境。作为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少埋怨大环境,多营造小环境,尽力改变大环境。首先,要尽力营造小环境。学校领导要有好的作风,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成为师者之师,哪里工作繁重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任务艰巨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矛盾突出就出现在哪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开工作局面,创造管理业绩。广大教师要有好的教风,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敬业爱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就可以树立好的领导作风和教风,就可以带动校风、班风和学风的改变,形成良好的学校小环境。其次,要努力改变大环境。教育具有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现在的学生又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我们应该理解家长的这种心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讲学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水平,正确认识在子女成长中的巨大作用,自觉改变家庭中的不良环境,进而改变社会环境。我们还应看到,党和政府对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颁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先后召开了这两个方面的全国性会议,胡锦涛总书记都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政治局常委都参加了会议。全国各地先后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了文化设施,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网吧和赌博专项治理等,社会环境正朝着好的方面转变。我们应乘着这股东风,促进学校风气的好转。         四、少一点保守,多一点改革。近年来,国家一直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的程度很好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管理也要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保持学校的稳定,最主要的是人心的稳定。但不能因为强调稳定就趋于保守而无所作为,应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贯穿“改革”的精神,通过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在评先晋级、评职奖励等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突出教师综合业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结构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奖勤罚懒,扶优惩劣;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评估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强化教学方法改革,使广大教师做到弄懂、会教和善导。弄懂,就是对所教课程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要求等,烂熟于心,应付自如;会教,就是要教得正确,教得科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善导,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最优的学习办法,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少一点封闭,多一点开放。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育内容和方法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和生产劳动,脱离学生身心实际。其实,学校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学校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是社会所提供,学校师生员工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接受社会影响,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向社会输送为社会服务。学校管理不能回避和摆脱这种联系,应少一点封闭,多一点开放,在内部各系统、各层次间相互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一要主动迎接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对各类劳动者提出的挑战,提供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满足教育对象的社会需求。二要主动关注科技文化的新发展,社会的新要求,及时把各种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等传播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三要面向社会招聘教师,使具有真才实学,乐教善教的各界人士成为专兼职教师,同时也要利用学校的师资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四是要利用空余时间和寒暑假,有计划将学校现有运动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向师生,向社会开放,并在开放过程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也要走出教室与学校的有限空间,把整个自然、社会作为大课堂,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充分自由地发展。同时,在评价方法上,不能满足于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更不能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只看分数、升学率,而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发展为标准,以学生走出学校后的适应程度为标准,吸收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评价,建立上下结合、内外沟通的双向甚至多向评价机制。        六、少一点眼前,多一点长远。目前,学校大都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普遍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了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并接受考核,考评结果与校长的升迁、续聘、轮岗和待遇、荣誉等挂钩。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校长为了实现任期内的办学目标,往往只顾眼前,对学校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后遗症。表现在领导班子构成上,重视一时的情趣相投、轻视长远的异质互补;人事管理上注重使用、轻视培养;教学管理上过分注重升学率、高分率,忽视素质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先进生、特长生,轻视转化教育后进生、问题生;教改上追求容易显现成效的项目,漠视基础性长远性项目。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工作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事业,它不能立竿见影,但对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对学生的一生却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校长,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校长,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上,而应该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不仅要思考自己任期内做了什么,更要思考给后任校长留下什么,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留下什么。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明确自己治理学校、发展学校的长远规划,包括办学条件的改善,队伍建设的加强,内部管理的规范,办学效益的提高,为社会贡献的能力的增强等,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实施,少考虑个人的成败得失,多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少考虑当前的显性政绩,多考虑长远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