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协和医院男科:高中高三物理上册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14:32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多轮复习,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公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上,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板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板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基本规律在小综合中的运用。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综合范围内较复杂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学科内综合和理科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内各个核心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解题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板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加强板块内核心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和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训练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的运用。如: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等等。
本阶段要特别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通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试的套题训练,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辅导资料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物理总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以及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复习,专门作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最佳效果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理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教师应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中的物理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科技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要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种仪器仪表,增强感性认识,不要因为担心学生会损坏仪器仪表而不让学生碰它们,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操作训练,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巧妙设置未知量让图线 “化曲为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像)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题中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高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出现的,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五、规范答题,轻松备考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要规范、实验操作要规范、学科用语要规范和解题格式要规范等。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备考。
总之,在高考物理总复习中,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要搞好高考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其次,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上例中的生物光源问题,这类试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自下而上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去学习,增设一些科普性的专题讲座,如“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前沿”,“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与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本学期我执教6班物理课和五个班的物理综合课,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rumen8.com-入门吧,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一般来说三力平衡用合成,画好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定半个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的数学工作就行了.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振动和波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热学有两大部分,分子运动论和气体性质.对于分子运动论,如果去为每条理论寻找实验基础,那么书上的各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气体做功W与气体所吸热量Q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增量腅.其次,V与W有关系,若气体体积V增加,气体必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T与内能E有关,若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必增大,而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势能不变,所以其体内能E必增大.这6个物理量的关系清楚了,热学本身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热学和力学的综合问题,以力学为基础,将气体压力F用气体压强P和受力面积S表示,即,F=PS.

一、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
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
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
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
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
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
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
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 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训练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交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训练,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
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总之,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要搞好高考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陈益尖
众所周知,高三,是学生家长十二年盼望最強烈的一年;是社会上人们议论最多的年级;是学校投资最大的年级;是学生学习強度最強、心理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高三科任老师压力最大、教学难度最难、收获最丰的一年。
作为高三物理教师的我,面对高考,如何通过什么渠道,把自己教的学生,带到他们的最高点,进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呢?下面是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我的一点点体会。
教学方法  距2009年高考的时间,仅有8个月。如何备考,才使考生达到高考时的最隹状态,这是每一位高三老师与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
由于高考存在有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考生之间的竞争,因此,高考的教学,大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怕其他学校知道自己学校的底牌,在交流中,也是讲一些基本的、共性的,绝的留下。
究竟有没有绝活,不去猜。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备考,都离不开“为了每一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备考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备考。基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四字”备考。

通过学生四年对物理的学习,他们以具有一定的学物理的力,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力。做法是:
全班学生统一订一套备考教材,或老师自己编一套备考教材,每复习一个单元,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自学,一节课时间。

根据上面,学生自学,每位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是我们老师做的事,做法是:
一、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巡视个别指点。
二、   选几道典型题,让优、中、差各二位学生爬黑板,其他同学讨论点评,30分钟时间。
三、   老师根据出现共性、个性问题,做点评、指导,10分钟时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要想很快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怎么样,最好的方法是测试。做法是:
根据上面,学、点的内容,选一套试题(或自己命一套),进行测试,两节课时间。

测试后,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进行评价,还是由学生相互评价为主。做法是:
一、测试成绩40分以下的学生,每人选一道测试时,做不出来的题,爬黑板。一节课时间
二、做对的同学,说出测试时,哪里卡住你了,让大家今后注意,做错的同学,让同学们进行点评,错在哪里,怎样求解等等,30分钟时间。
三、老师总结。10分钟时间。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法指导  现在,高三各科已经进入复习阶段,由于内容多、时间短,各科老师都是进行知识归类,以单元(或章)为单位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时,再加上两节课测试,两节课讲评,每科加起来,已经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科目多、知识点多,应用方法多样,要想在这么短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内,就把这么多的内容消化,是很难的事。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去学?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问题。下面是我对学生指导的几点做法。
确保时间学一科
白天是课堂教学活动、测试、讲评时间,学生自学是晚上的时间,一般20点到23点,在这3个小时内,应当一个星期内,一个晚上,确保某一科对应学习,例如星期一语文,星期二数学,星期三英语,星期四物理,星期五化学,星期日生物。当学某一科时,要选跟该科教学同步的内容学习,1小时学知识点,2小时做对应练习,通过3个小时学和练,对这科的内容,几乎可以知道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各种解题方法。假如一个晚上学几科,那么每一科所用时间不到1小时,会出现看而不练,或练而不看,很难达到更好效果。
巩固強项攻弱项
某些学生,由于长期偏科,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出现了某些科非常优异,某些科又非常差。另一种是同一科,某部分非常好,某部分又非常差。怎么办?我认为強项,提高的幅度不大,应当花少一些时间巩固就成,例如数学,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到80﹪以上,要想提高几分都很难。弱项发展的空间很大,应当花多一些时间学习提高,例如物理,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不到50﹪,想提高10分到20分是容易的事。
避开难题攻易、中题
根据多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显示,易、中题占80﹪以上,难题只占20﹪以下。因此,要重心放在易、中题上,用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攻克这部分题,不能把重心放在难题上,会造成难的做不了,易、中题也做不出来。关于易、中、难题,请问你的科任老师,他会告诉你的。
注意易错找原因
有些题,由于出题人,设计卡点非常巧妙,选择题,答案非常相似;问答题,有误导你的内容,迷惑你的条件。引起了你判断上错误,走上歧路。题不难,只有一个窍,因此,要多做这部分题,加于总结,得出解这类型题的方法
注意过程找结果
当今,高考资源丰富多彩,并且题的答案完整。很多学生,在做题目练习时,做一道题看一次答案,是否相同,相同即认为自己做对了,不相同,即看资料上的解题过程。这样会产生两种不利的因素,1、依赖答案,当真正考试时,本来这道题已经做对了,没有答案看,不相信自己,想来想去,最后解错了。2、只追求结果,不注意过程。由此可见,做练习的时候,要抛开答案,做完一份题后,对各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你都感到满意后再看答案,有些题跟答案不相同,要找出原因,相同的也要注意解题过程。这样效果很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高三物理备课组全体老师,坚持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分析新课改下的高考形势,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到有的放矢,采取了符合我校学生情况的复习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备课组整体作用
我们高三物理组是精诚团结的,这也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每个人的业务素质都是过硬的,课堂教学也各具特色。事实也证明我们是个非常有战斗力的集体。不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从而得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每一项的工作。
二、认真研究《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及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抓方向
通过研究《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使我们得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标准的内涵和要求。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总纲,其中的些许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或反映出命题指导思想以及试卷结构、形式和考查内容的变化。所以我们高三教师深入研究考试说明,捕捉有用信息,内统外联,指导备考复习。
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高三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并且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效率?我个人的体会是: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新课改地区的试题,才能科学合理定位高考总复习的教学目标以及各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利于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三、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任务:按照高考大纲及说明的要求,分章节对各个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夯实三基。这个阶段主要着眼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并注意基本物理方法的掌握。全面复习是指要考查的知识点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物理知识,无论是主干知识还是非主干知识,无论是重点内容还是非重点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中都要抓到,不能遗漏,不能留下死角和盲点;而系统复习是指在对每一部分知识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和整理知识,使之形成一定规模的知识网络和结构主线,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联系紧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网络系统。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不同的知识点,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做不同的要求。对一般知识点,按(新课标)要求不拓展,对高考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知道,即有一定的广度。对重要的知识点: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要多花时间,但深度不能要求太高,讲解的时候可以难一点,深入一点,但考查时要容易些,只集中考主干知识。
高考复习离不开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训练物理思维,体验科学方法,逐步形成能力。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分阶段不断提高。不提倡一竿子插到底、一步到位。
第二轮复习任务:整合知识方法、技巧,综合提高,灵活运用,适应理科综合测试。
1、系统构建知识体系: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重点、难点专题练习、综合提高: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突出知识分类、方法灵魂,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3、理科综合模拟考试,每周一次。目的:⑴熟悉高考试卷结构、题型题量。⑵学会考试——训练考场上的审题分析能力、答题规范、时间掌控、心理调节。⑶暴露问题、诊断原因、查缺补漏。
第三轮复习,针对高考命题趋势和学生特点,在复习中要做到:
1、回归教材
要特别关注非主干知识中的重要知识,这些知识相对容易,在试题中比例不小。其中,振动与波、交变电流、电磁波、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动量、原子物理等章都是相对容易拿分的,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加强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以突破重点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为中心展开;注意针对性;侧重训练解题速度、解题技巧和解题的规范化。
3、加强实验复习
熟练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重视典型实验原理的理解,弄清实验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4、处理好基础题和难题的关系
认准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对可望且可即的目标,是最后阶段复习工作的主攻内容,要特别下功夫将它们彻底搞懂。要求学生拿满基础分、拿足中档分、争取难度分。
5、精选试题
认真分析各地市近期的模拟试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问题所在,精挑细选出来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大约拼成10套左右),提高材料质量,增强使用效果。
6、重视应试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四、单元、阶段过关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
关于单元、阶段过关,对不同的复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规律及其应用,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主要是学科内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个单元结束都要进行测试,通过评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适当做好补差补缺工作。同时加强选择题专项训练,努力提高选择题的答对率。
五、加强课后辅导,提升教学效益
要重视课后辅导的教学效益,讲究辅导策略,提高辅导效率。
六、几点不足
1、第一轮复习进度偏慢,影响了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
2、第二学期大考太多,从3月到5月,两次市检,两次省检,对后期的复习产生一定的干扰。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
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
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
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
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
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
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
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
其次,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上例
中的生物光源问题,这类试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自下而上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去学习,增设一些科普性的专题讲座,如“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前沿”,“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与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3.进一步深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注重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则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开放式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照方抓药”式的习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放式习题立意于知识的多侧面、全方位和立体化,着眼于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多样性的训练。

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训练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交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训练,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总之,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要搞好高考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杨力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期末。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有必要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3)和高三(5)教学工作。本人能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平时加强高考研讨,多向老教师学习,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给学生编写成"学案",复印后发给学生使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
一、教学方面
高三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本人紧扣高考特点,学生特点,把握全局,认真筹划每一章节,精心设计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推动教学层层深入,形成良性互动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教师方面: 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1).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重在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辩析使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适用条件,清楚认识其表达形式,并通过似是而非的典型事例分析加强理解。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几个要素进行强化:①提高学生受力的分析能力。受力分析,尤其是较复杂过程的受力分析,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点,而正确的受力分析,准确画出受力分析图是正确解答物理问题的基础,所以每一道题的受力分析都要重视,让学生自动动手,认真画出。②提高学生分析运动过程的能力。平时多训练学生说清物理过程,准确画出物理过程图,能够拆解运动过程。能清楚整个过程是由哪几个运动模型组成的,各个运动模型之间是通过什么手段进行转换的(如是否通过碰撞进行转换,是否通过不同的场进行转换,是否通过不同器械进行转换等),弄清楚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清楚每一个过程满足什么规律,能量是否发生转换,机械能是否守恒,动量是否守恒等,弄清楚物体各个位置或重要瞬时的物理状态。③加强隐含条件和临界态分析能力的训练。根据经验复杂的物理问题,一般有四方面的难点,一是运动过程复杂,二是部分已知条件是以隐含形式给出,三是临界态对应的物理实质是什么,四是物理背景或不熟悉的科学名词产生的干扰。这其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临界态的物理实质,学生尤其感到困难,所以平时多加强了训练。
3)推理能力的培养。往往听到有的学生说,不怕计算题,就怕选择题,这说明学生用概念或规律进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高考说明中有关推理能力的表述是:“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出来”。推理不仅在计算题中有,选择题中绝大多数是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及用概念和规律进行适当的推理的能力。所以平时要注意用概念和规律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另外还须加强应用数学处理物理能力的训练,加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科学抽象的能力的培养等。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特别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
5、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
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
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
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总之高三物理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更好地提高高三物理的复习工作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高考已尘埃落定,2008-2009学年已快结束,回顾这一年,由于跨课头、做班主任、兼任课程处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相对以往而言自己花在教学上的精力明显减少,但令人欣慰的是所任班级教学成绩一直稳步上升,其它工作也算井井有条。
反思这一年的教学工作,自己一直被各种工作任务逼着不断加班、不断改进着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年来,留下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遗憾之处,现总结如下:
成功做法:
一、抓起步、计划,注重指导、落实
1)在2008年5—6月份开始要求学生制定从暑假到高三的整体复习计划,制定前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的计划详细、具体、可实践操作,他们的复习计划三易其稿(每一稿都亲自一一审阅,提出建议和要求),并在6月底高二的家长会上让学生、家长一起在阶梯教室参加,让家长协助抓暑期的学习任务的落实。暑假期间重点上门家访、部分电话家访,促使学生利用暑假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
2)2009年1月、4月一、二模考试以后结合学校改进计划,点(针对可上可下的学生)面(全体学生)结合指导、落实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并努力实践之。一模后利用寒假重点家访学生,二模后的改进计划全部张贴于教室后面,这样一方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计划、有总结、会在反思中改进学习的人,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被动逐步走向主动学习的人。
二、注重了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益
1)第一轮复习中重视面,增加学生的训练的量,并适当加强重点内容—力矩、能量、电势能、法拉第电磁感应、图像方法的训练;第二轮重视点,拿到一模、二摸卷以后挑合适的试卷全做、全批后有重点的讲解,不合适的试卷挑着做,备课组分工组卷做,重点讲;二模后重点针对近6年高考卷组卷做,反复做。
2)第二轮复习中舍弃了很多偏难的专题,只针对我校学生实际以知识专题为主,如力矩、能量、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方法只重点讲了《图像法》《实验》两个专题。
3)针对学生不重视基础、今年新教材全面铺开第一年的现状,第二学期3月份开始,针对必修4本、选修2本课本上的基础内容,专门花10节课左右进行讲解、划、折出来、并在每天的物理课堂上前5分钟提问,对于答不出的同学,课后来办公室来背——先划一本,背一本,再划出一本,背前面二本,以此类推,先故意背一些比较偏的,尔后抽背重点内容。对光学、原子物理整理成一张试卷给他们背。
4)一模后,针对班级后部分困难学生(主要是态度好,能力、方法上欠缺的学生,以女生为主),采取放学后、星期天补课结束后利用“同程度学生结对子”(程度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相互问近几天或刚刚讲完的试卷上的非难题,让他们在讲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做过、听过的,努力做到考后90分(后10%放弃)。——这一策略在我班级起到了明显效果,一直停滞不前的女生连续发生了进步,而且后来发展成这些学生的自觉行为,他们会自发地在一起相互讲解物理问题。
三、在课堂内外中注意给学生时间、空间
1)高三老师喜欢一讲到底,然而效果确实值得怀疑,我们的学生绝不是你讲得越多,他掌握得就越好,关键看他们吸收,我一直致力于改进这一毛病。很多时候我一份试卷告诉学生只讲5题,让学生先讨论后讲解,然后讲透、深挖它的同类、变式。综合题重点抓重点、难点、易错点、隐含条件分析、关键词地发现和分析,尽可能地多开展讨论,给学生找“路”时间,引导、启发,尽可能不一讲到底。现在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学生的能力是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2)借用班主任工作的便利,鼓励、促使学生放学后一小时在班级讨论、研究问题,这带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开始每天放学我回去班级看看、点名,过后在班级表扬、倡导,后来等风气形成后只是放学临走前去班级转转,鼓励、关心一下学生。
可以改进之处或建议:
一、几个知识薄弱之处始终不见特别的效果,专题训练效果不佳,如力矩、能量观点解决问题、图像问题。几次分析结果是,要么属于高三补充进的内容,学生无法把这些知识内容、方法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要么属于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如图像应用,这需要在高一、二基础年段加强统筹安排。
二、基本概念、规律、应知应会的识记性内容可以更早地抓,完全可以在高三开始便做。建议:针对下学年所有选修内容均要列入高考考纲,所以势必这些新内容的考试难度会减少,但面会更宽,因此可以高三两学期作第一、二轮抽背,这样可以稳拿40分左右。
三、平时训练的针对性还可以再提高,每周的考试可以备课组轮流出卷,出的试卷可以针对本周错题或前面感觉薄弱之处,引导学生复习,重视消化已经弄懂的东西。
四、再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加快第一轮复习速度。精简教学模型,注重变式训练——几年来一直采用每章节复习完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方法后,只讲几类典型题型,然后变式训练。加快第一轮复习速度,早点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同程度学生结对子”,让这些程度相当地学生不是仅仅听、理解,而在讲、交流中消化所学,发挥同伴效应。
六、如何促进学生做好错题、典型题目的归类、整理和运用是我一直在思考地问题。由于我定期(一般一个月一次)收、查、反馈笔记,班级只有十几人的笔记做得很好,其他大多只是罗列,没有很好的归类、整理,更多的同学的笔记不能为他所用,如何解决是一个课题。

一、查漏补缺
后期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查漏补缺。从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测验试卷的分析、辅导答疑过程中找出缺漏。大致分为:①知识的盲点和正常的遗忘。②知识的综合差,缺少横向联系。③解题的习惯不好。
针对以上情况,在后期复习中注意以下两点:
有的放矢精讲: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突出重点,要保证讲的都有用,不需要讲的不讲,需要讲的必讲。
对症下药精练: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习题要精选适合自己学生的、符合高考方向的题目让学生做,可以选一些高考题作为例题,看看高考考什么,是怎么考的;第一轮复习的易错题也可以精选一些打印出来,让学生再做。
二、对症下药
1、精选专题 强化综合
第二轮专题复习要强化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已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缺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专题可以围绕某一知识进行设置如《力与运动》、《功和能》、等等。二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概括和训练,可以围绕某一方法进行,如《图像法》、《选择题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技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设置,如有的学生对万有引力的问题感到比较难,可以围绕天体运动设置一个专题。
在专题设置中注意这样几点:1、注意以点带面,横向联系和纵向扩展,尽量覆盖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2、注意以知识专题为主,辅之以物理思维方法方面和解题方法;3、专题设置小而灵活,一个专题解决一类问题;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讲练结合。
2、注重方法与能力的提升
第三轮综合训练中以力学、电学的综合计算题为突破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目前的高考题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识是够用的,缺乏的主要是能力,包括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一讲就会,一做就错)。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一个层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出试题的物理情境,搞清楚题中的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第二层次就是让学生尝试对每一个物理过程写出基本的物理方程。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隐含条件和临界条件,写出辅助方程。
当指导学生解决了一个物理题目后,应当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必要的反思。思索一下是否有其它的解法,思考一下本题的解决方法能否用到其它的问题中。这种总结和反思对清理学生的思维和提高思维能力都是必要的。
3、抓住实验的理解和方法设计 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实验仍是后期复习中值得重视的内容,重点抓住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设计。对于实验的要求首先是提高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是加深对所涉及的实验原理的理解;第三从实验方法上加以总结和归纳。
4、精读课本 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学生容易掉以轻心,因此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第三轮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学期我执教高三101和102两班物理课,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五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
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一般来说三力平衡用合成,画好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定半个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的数学工作就行了。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振动和波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热学有两大部分,分子运动论和气体性质。对于分子运动论,如果去为每条理论寻找实验基础,那么书上的各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气体做功W与气体所吸热量Q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增量腅。其次,V与W有关系,若气体体积V增加,气体必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T与内能E有关,若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必增大,而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势能不变,所以其体内能E必增大。这6个物理量的关系清楚了,热学本身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热学和力学的综合问题,以力学为基础,将气体压力F用气体压强P和受力面积S表示,即,F=PS。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一学期勿勿而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由于水平有限,高三教学经验一直非常缺乏,教学成绩与兄弟班级相比总是进步较慢。还是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吧,毕竟这样看自己还是人,才能进步一点。评价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应该还算是比较用心的,比较突出的是教案、教学反思。一学期转眼已过,有必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臻待完善
1.复习模式(1)知识复习与典型例题的讲解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一阶段过分重视了对知识的复习,忽略了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相关题目类型的总结、方法指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课堂上听老师对知识点的复习很轻松,但到晚上处理这一部分的习题就不行了,很多题目做不出。(2)上一节课的复习与下一节课的习题讲解太割裂。从这一点上看,教学是非常机械的。比如:知识的复习一节课时间剩余是不是就一定那个要学生做题或者看书?若时间不足呢?习题讲评课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把本单元知识的复习与习题的讲评看成一节大课,而不是把这两节课割裂开来。
2.教学手段 多媒体给人的视觉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能够起到较大的提升。然而我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教学基本功还不成熟之外制作powerpiont的技术还不熟练,应该加以锤炼。
3.师生互动 高三教学面临的是大量习题,更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然而由于受选修科目、教学时间的限制,反而更愿意以讲授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是我的强项,结果成绩大打折扣。
二、具体教学目标的落实得失并存
1.必修部分. (1)没有复习到得知识点 质点、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三个力的(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合力范围的表达式、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2)没有复习到位的知识点: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力的平衡问题分析中图示法的应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临界状态分析、三个宇宙速度的名称、机械能守恒的推导不完备、功能关系不突出。(3)板书存在问题的地方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中副板书很乱、《几种常见性质的力》板书太琐碎、《抛体运动》的板书多,布局不合理、《圆周运动》的板书非常费事、僵硬、程式化。(4)教学语言出现问题的地方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声音太平直,很干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语言显得声嘶力竭;《动力学的瞬时性问题、超重与失重、连接体问题》中语言错误率高、打哏;《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习课中最后部分的语言非常欠缺;离心运动的原理解释得不清楚;开普勒第二定律表述不清楚;《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引言的叙述不好、一些地方语病百出;《功和功率》中语言有些琐碎、举例随意、一些题目条件叙述不清;《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的复习引入不好;《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一些题目条件叙述不清晰。
2.选修部分。知识不完备的地方在比较电势与电场强度时有欠缺;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往复运动总结得不好;《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习题类型归纳不完整,少了电路故障分析类;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概念还弄不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实例》的复习中电磁流量计、霍尔元件没有复习到;《自感、互感与涡流》中对互感的概念有些生,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的工作原理不清楚,精密电阻的双线绕法的原理不清楚;《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知识上不熟练。

一,高三备考工作的回顾
(一).加强研究,收集信息,提高效益.
1.做好《考试大纲》的研究。考试大纲是高考的依据,是物理复习的总纲,具有方向性、纲领性、指导性。不仅要熟悉,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试范围与要求。
2.筛选试题。用好资料,用好试题是提高复习效益的有效手段。对各种试卷进行分析、对比,从试题的灵活性、时代性、体现教材的主干性、紧扣考试大纲的方向性等几方面进行认真审核,提炼精华,自篇自组试卷。坚持“错题集”原则,将自己曾经做错的试题、学生容易犯错的试题进行整理。错题往往反映出某知识没有理解,某解题方法没有掌握,某陷阱不容易避免。
3.收集信息。收集信息可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教研活动中关注高考动态,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博采众人之长,迅速提升自己。
总之筛选试题,收集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和无意义的重复之中,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优辅差,分层教学。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取胜之道,高考的复习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复习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复习。复习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开拓创新能力的提高。
1.探索复习课教学方法。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复习课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再整理融合提升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复习课比新授课更难教,弄不好会出现炒冷饭,无趣味,无新鲜感的尴尬,如何避免这种窘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则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变式训练,我认为进行变式训练是指导学生跳出题海的有效办法,变式训练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训练有助于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整合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大有益处。
2.把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不要一讲到底,要引导学生联想、思考、质疑、探究,要给学生动口、动手、讨论的机会。平时多训练学生说清物理过程,描述物理情景、准确画出物理过程图,能够拆解运动过程。能清楚整个过程是由哪几个运动模型组成的,各个运动模型之间是通过什么手段进行转换的(如是否通过碰撞进行转换,是否通过不同的场进行转换,是否通过不同器械进行转换等)。
3.及时进行考试分析。考试之后,试卷分析要及时,最好是考完后立即进行分析,时间过得太久,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好奇心逐渐淡化,考试内容逐渐遗忘,试卷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每次大型考试后我就尽快做好成绩统计,根据市、区归纳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肯定成绩,表扬进步,同时找准存在的问题,调整复习的方向、进度和方法,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措施。具体做法是:对考试中每道小题每步得分进行分析,然后与其他学校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学生的优劣所在,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试卷讲评时,不会就事论事,而是适当发散;不会整张试卷一题不漏地逐个讲评,而是有所侧重;不唯一根据教师个人的视角来选择讲评的题目,而是兼顾学生的需求进行讲评。让学生自己写好考试总结,自己进行反思。个别面批,帮助他们分析优势、表扬鼓励、树立信心;分析失分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
4.培优辅差,分层教学。
对优秀生,在思想上,要帮助他们做好目标定位,精心辅导,充分挖掘发展潜能,促进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学习上,强化对这些同学的训练,加大训练难度,速度,以适应高考难度较大的题型。对临界生则加强心里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临界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内驱力。在课堂上、作业中让他们多做中等题,力求做到中等题不丢分,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的帮辅助推工作,因材施教,促进提高。
(三)学情分析,有的方矢,制定个性化的复习策略
重本指标
姓名
一模物理
二模物理
个性特点和个性策略
刘舜
123
87
特点:情绪不稳定、浮躁、漫不经心
策略:心理调适、力戒浮躁、争取保持120以上
陈泛
89
80
特点:提高物理成绩愿望不强烈
策略:加强督促鼓励,跟踪检查抓中档题,目标100分以上
万亚强
80
100
特点:一模前重心放在语数英上
策略:多加鼓励,争取110分
刘敏琪
107
103
特点:稳重、踏实、开朗
策略:抓中档题稳拿中档分争取110分
曾俊皓
101
106
特点;爱钻研但不免舍本求末
策略:回归基本,常加提醒,争取130分。
本     A


姓名
一模物理
二模物理
个性特点和个性策略
林琪宝
92
98
特点:稳重、踏实、坚韧
策略:抓中档题稳拿中档分争取110分
林琪威
84
82
特点:进取心不强烈
策略:加强督促鼓励,跟踪检查抓中档题,目标95分
以上
本B
指标
姓名
一模物理
二模物理
个性特点和个性策略
苑洪睿
69
76
共性:基础不牢固,存在知识盲点,其中苑洪睿、谢智铭不讨论也不问老师。
策略:查漏补缺,强化基础,加强鼓励,跟踪检查,抓基础题和中档题,争取90分
王捷豪
83
71
谢智铭
74
62
邹湛
92
58

众所周知,高三,是学生家长十二年盼望最強烈的一年;是社会上人们议论最多的年级;是学校投资最大的年级;是学生学习強度最強、心理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高三科任老师压力最大、教学难度最难、收获最丰的一年。
作为高三物理教师的我,面对高考,如何通过什么渠道,把自己教的学生,带到他们的最高点,进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呢?下面是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我的一点点体会。
教学方法  距2010年高考的时间,仅有5个多月。如何备考,才能使考生达到高考时的最隹状态,这是每一位高三老师与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
由于高考存在有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考生之间的竞争,因此,高考的教学,大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怕其他学校知道自己学校的底牌,在交流中,也是讲一些基本的、共性的,绝的留下。
究竟有没有绝活,不去猜。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备考,都离不开“为了每一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备考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备考。基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四字”备考。

通过学生几年对物理的学习,他们以具有一定的学物理的能力,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能力。做法是:
全班学生统一订一套备考教材,或老师自己编一套备考教材,每复习一个单元,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自学,一节课时间。

根据上面,学生自学,每位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是我们老师做的事,做法是:
一、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巡视个别指点。
二、   选几道典型题,让优、中、差各二位学生爬黑板,其他同学讨论点评,30分钟时间。
三、   老师根据出现共性、个性问题,做点评、指导,10分钟时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要想很快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怎么样,最好的方法是测试。做法是:
根据上面,学、点的内容,选一套试题(或自己命一套),进行测试,两节课时间。

测试后,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进行评价,还是由学生相互评价为主。做法是:
一、测试成绩40分以下的学生,每人选一道测试时,做不出来的题,爬黑板。一节课时间
二、做对的同学,说出测试时,哪里卡住你了,让大家今后注意,做错的同学,让同学们进行点评,错在哪里,怎样求解等等,30分钟时间。
三、老师总结。10分钟时间。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法指导  现在,高三各科已经进入复习阶段,由于内容多、时间短,各科老师都是进行知识归类,以单元(或章)为单位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时,再加上两节课测试,两节课讲评,每科加起来,已经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科目多、知识点多,应用方法多样,要想在这么短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内,就把这么多的内容消化,是很难的事。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去学?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问题。下面是我对学生指导的几点做法。
确保时间学一科
白天是课堂教学活动、测试、讲评时间,学生自学是晚上的时间,一般20点到23点,在这3个小时内,应当一个星期内,一个晚上,确保某一科对应学习,例如星期一语文,星期二数学,星期三英语,星期四物理,星期五化学,星期日生物。当学某一科时,要选跟该科教学同步的内容学习,1小时学知识点,2小时做对应练习,通过3个小时学和练,对这科的内容,几乎可以知道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各种解题方法。假如一个晚上学几科,那么每一科所用时间不到1小时,会出现看而不练,或练而不看,很难达到更好效果。
巩固強项攻弱项
某些学生,由于长期偏科,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出现了某些科非常优异,某些科又非常差。另一种是同一科,某部分非常好,某部分又非常差。怎么办?我认为強项,提高的幅度不大,应当花少一些时间巩固就成,例如数学,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到80﹪以上,要想提高几分都很难。弱项发展的空间很大,应当花多一些时间学习提高,例如物理,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不到50﹪,想提高10分到20分是容易的事。
避开难题攻易、中题
根据多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显示,易、中题占80﹪以上,难题只占20﹪以下。因此,要重心放在易、中题上,用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攻克这部分题,不能把重心放在难题上,会造成难的做不了,易、中题也做不出来。关于易、中、难题,请问你的科任老师,他会告诉你的。
注意易错找原因
有些题,由于出题人,设计卡点非常巧妙,选择题,答案非常相似;问答题,有误导你的内容,迷惑你的条件。引起了你判断上错误,走上歧路。题不难,只有一个窍,因此,要多做这部分题,加于总结,得出解这类型题的方法
注意过程找结果
当今,高考资源丰富多彩,并且题的答案完整。很多学生,在做题目练习时,做一道题看一次答案,是否相同,相同即认为自己做对了,不相同,即看资料上的解题过程。这样会产生两种不利的因素,1、依赖答案,当真正考试时,本来这道题已经做对了,没有答案看,不相信自己,想来想去,最后解错了。2、只追求结果,不注意过程。由此可见,做练习的时候,要抛开答案,做完一份题后,对各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你都感到满意后再看答案,有些题跟答案不相同,要找出原因,相同的也要注意解题过程。这样效果很好。

本学期即将结束,期间我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总结:
一、从基础抓起,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学习的规范性。
1.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做题习惯。
2.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归纳出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要指导学生不仅记住定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还要让学生记住典型的解题方法,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例子,特殊有用的二次结论,甚至三次结论,这样可以提高选择题的速度,及大题的解题速度。
4.指导学生跳出题海,更有效地复习。我个人认为跳出题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完一道题后,进行讨论,不断变化物理模型,物理情景,把运动模型重新组合,求解角度进行变化(如题目可能是已知状态量,求某一过程量,把它变为已知某过程量,求解某状态量)。
5.加强对尖子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辅导。
二、重视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教育,情感交流也是搞好高三复习工作重要一环。1.用自己渊博知识,独特的方法,及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佩服你,甚至使学生倾倒,这样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特殊爱学。 2.通过情感交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很辛劳,有时很疲劳,对学生在课堂上打磕睡要给与理解,不要动辄就批评,采用各种办法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疲劳,尽可能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 3.正确对待学生犯的错误,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说错是正常现象,是宝贵信息,只有知道学生怎样错的,才能正确下药方。所以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同学及教师辩论问题。 4.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科组教研活动。每周四下午科组活动时间,积极和同组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研讨,坚持听课,参与教师研究课评课活动,留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经常上网了解有关本专业的知识,和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留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高三物理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更好地提高高三物理的复习工作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2008秋季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李世平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高三5、6班的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方面
1、备课方面
由于这届是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而在之前,对高一、高二必修、选修课程内容不是太清楚,所在在暑假期间的空闲时间,对教材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各省市有关课改实施的一些情况,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第一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由于这届学生是新接触的学生,所以这点为显得重要。第二,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晚自修的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3、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各个课改省市的高考、模拟试卷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每三天,布置一道高考中常考的试型,提前让学生接触高考。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自我提高方面
1.参加在一中举行的泉州教研室专家有关“2009高中班毕班教学交流”
2.认真学习“泉州2009高中新课程毕业班教学建议”
3.参加师德大讨论“学习身边典型,提升自我素质”专题,提高自我素质
4.积极参加晋江高中校际组的活动。至二中,参加了“高中毕业班的教学经验交流”。至进修学校,听校际组组长及有关老教师的高三教学建议。到养正中学、季延中学等兄弟学校听课、评课。
5.参加网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学中高级教师岗位培训班”等培训。
总之,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例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继续提高课堂气氛,课后更多地了解学生等等.

这次期末调研测试后,各直属学校和各阅卷点进行了认真的阅卷,并且对试卷进行了统计和抽样分析,由我来进行汇总,并在此向大家作汇报.
一.命题思路:
本次期末考试是高三物理的一次阶段性测试,考查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不是高考的模拟测试.针对高考一轮复习的基础性特点,根据教研室命题的难度要求,预设的难度系数为0.70,均分为105分.
二.试卷构成:
试卷以06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为模板,考查了从力学到几何光学的内容,几乎是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覆盖面较大.试卷设有6个单选题共18分,5个多选题共20分,2个实验题共22分,6个计算题共90分.其中,力学8题共70分,电磁学共8题共70分,热光3题共10分.
三.考试结果:
此次物理期末考试统计结果已经发送到各学校,全市均分为109分,比预设分数略高一些.一是试卷难度不大,二是在我们全体高三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我们的物理教学有了可喜的进步.我们希望后一种原因更大一些
四.答题情况:
由于各阅卷点考生人数和抽样人数不同(有的未有具体人数),所以无法得到准确的得分率,这里各题的得分率是一个印象性的综合得分率.
1.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内能一定增大
B.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内能一定增大
C.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可能吸热
D.压强增大,体积增大,一定吸热
得分率:65%.
主要问题:本题综合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学生对气态方程理解不透,对气体什么情况下对外做功和外界什么情况下对气体做功不清楚.答错的学生多数是错选了C
2. 某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为真空中光速,则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B]
A. B. C. D.
得分率:95%
考虑到一些学校的进度问题,对几何光学的考查只考了最基本的全反射临界角问题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问题,得分率比较高.比较简单,时间比较近.
3.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在某时刻波的图象如图甲所示,A,B,C,D为介质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四个等间距质点的平衡位置,若从该时刻开始再经过5s作为计时零点,则图乙可以用来反映下列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C]
A.质点A B.质点B C.质点C D.质点D
得分率:75%
主要问题:学生对振动和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还不太清楚,图象表达的信息及对这些信息的应用不够.主要错误是选B.
试题本身
4.图甲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是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自由释放,负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比较A,B两点电势的高低和场强的大小,可得[B]
A.φA=φB B.φA<φB
C.EA=EB D.EA物理量的数值时,说明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该物理量是 .
得分率:60%
主要问题:动能的计算错误较多,多数是时间间隔算错,导致速度算错,数字运算能力差或粗心;有少数同学有效数字错误.
13.(12分)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中,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的内阻,步骤如下:
○1接通S1(S2未接通),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2再接通S2,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3读出R2的阻值,即认为rg=R2.
已知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电流表满偏电流为500μA,其内阻约在100Ω左右.
实验室配有的可变电阻有:
A.电阻箱(0—999Ω)
B.滑动变阻器(0—200Ω)
C.滑动变阻器(0—10kΩ)
D.滑动变阻器(0—100kΩ)
(1)电路中R1应选 ,R2应选 ;
(2)上述实验中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如果测得该电流表阻值为100Ω,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
得分率:70%
主要问题:(1)R1错选D的较多,主要是未估算电流计满偏时R1接入电路的实际阻值,而是认为越大越好,忽视了方便性原则.
(2)电流计内阻测量值写偏大的不少,主要是原理不清楚,对电阻箱的接入对干路中总电流的影响判断错误.
(3)对kΩ这样的非常用单位不习惯
四,计算或论述题:本题共 6小题,共 9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对物体施以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1s末将拉力撤去,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拉力的大小;
(3)在0~3s内滑动摩擦力做的功.
得分率:90%
主要问题:(1)大多数学生忽视了摩擦力在此做负功,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2)后阶段当只有摩擦力做功时,作用时间应该是2S,而学生看成3s,所以加速度算错,导致后面的答案全错.
15.(14分)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且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
(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如果要在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贴近它表面运行的卫星,求该卫星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得分率:90%
主要问题:没有用原始已知量代入最后结果,结果中出现GM或g值.少数同学不理解"贴近星球表面分行"的含义,轨道半径错误.
16.(15分)如图所示,电解槽A与电炉R并联后接到电源上,电源内阻r =1Ω,电炉电阻R=19Ω,电解槽电阻=0.5Ω.当K1闭合,K2断开时,电炉消耗功率684W;K1,K2都闭合时电炉消耗功率475W(电炉电阻可看作不变).试求
(1)电源的电动势;
(2)K1,K2闭合时,流过电解槽的电流大小;
(3)K1,K2闭合时,电解槽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功率.
得分率:70%
主要问题:有部分同学将电解槽当作纯电阻来进行电路计算.
将功率当作效率求解.
17.(15分)如图所示,一带电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处以一定的初速水平抛出, 在距抛出点水平距离为L处有根管口比小球略大的竖直细管,管的上口距地面h/2.为了使小球能无碰撞地通过管子,可在管子上方整个区域内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求:
(1)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应加电场的场强的大小;
(3)小球落地时的动能.
得分率:75%
主要问题:(1)将水平方向运动看作匀速运动求解;
(2)认为机械能守恒
(3)对水平方向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4)第3问:没有过程. 解得:EK=mgh
18.(15分)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中,充满了水银,管道的上下两壁为绝缘板,左右两壁为导体板(图中斜线部分),两导体板被一无电阻的导线短接.管道的高度为a,宽度为b,长度为c.加在管道两端截面上的压强差恒为p,水银以速度v沿管道方向流动时,水银受到管道的阻力f与速度成正比,即f=kv.求:
(1)水银的稳定流速v1为多大
(2)如果将管道置于一匀强磁场中,磁场与绝缘壁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向上,此时水银的稳定流速v2又是多大 (已知水银的电阻率为ρ,磁场只存在于管道所在的区域,不考虑管道两端之外水银对电路的影响.)
得分率:50%
主要问题:(1)基本公式写错,将F=PS 错写成:F=P/S
(2)不理解题目描述的物理情形,不知道电流如何产生如何流动如何受力,导致平衡方程出错和a,b,c间互相搞错,
(3)计算错误
19.(17分)如图所示,矩形盒B的质量为M,底部长度为L,放在水平面上,盒内有一质量为M/5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开始时二者均静止,A在B的左端.现瞬间使物体A获得一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以后物体A与盒B的左右壁碰撞时,B始终向右运动.当A与B的左壁最后一次碰撞后,B立刻停止运动, A继续向右滑行距离S(S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注意帮助学生把大题进行分解.
3.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包括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表达书写的规范,解题格式上的规范,不因书写问题而失分,不因大意犯低级错误.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卷严格评分.
4.重视实验的复习.
实验题的得分率往往较低.
包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论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力要求比较高.

一,试卷总体评价:
试卷突出考查物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选择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考查,强调知识覆盖面,大题主要考查力学和电磁学的主干知识.力学部分约占55%,电学部分约占41%,光学部分占4%.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梯度设计合理难度适中.本卷主要特点:
(1)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命制上突出了对主干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电磁感应, 力电综合,功能关系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2)突出数形结合,重视推理能力
试卷中有较多的物理过程和图象相联系的题目(例如第7,14,16题),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如第7,16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图象的理解,第14题则主要考核学生应用作图解答试题的方法.
(3)实验题的难度梯度适当,突出探究性
第11题题目设计新颖,具有探究性及开放性选材,较好体现新课标要求.第12题背景为教材中的原始学生实验,在原始学生实验基础上的改造.重点考查实验原理,而且采用一题多问,这些"多问"之间难度,梯度设置得较为适当,既能较好地区别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又能对今后实教学与复习工作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4)突出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构建物理模型能力
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以考查出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又可以借助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如第5,9,10,13,15题都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设问的. 特别是第15题结合我省实际以风力发电机为背景突出考查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考查构建物理模型能力.
二,各班成绩分布情况分析表:
7班
8班
9班
10班
11班
12班
13班
14班
15班
年段
与考人数
56
63
61
59
58
58
61
43
44
503
100
0
0
0
0
0
0
0
0
0
0
90~99
0
0
0
0
0
0
0
0
0
0
80~89
2
0
0
0
0
1
2
2
0
7
70~79
6
2
4
6
1
0
3
5
11
38
60~69
13
6
4
9
5
9
4
6
9
65
50~59
11
10
9
7
13
7
3
17
4
81
40~49
15
17
15
13
12
18
19
8
9
126
39以下
9
28
29
24
27
23
30
5
11
186
高分人数
2
0
0
0
0
1
2
2
0
7
高分率(%)
3.57
0.00
0.00
0.00
0.00
1.72
3.28
4.65
0.00
1.39
及格人数
21
8
8
15
6
10
9
13
20
110
及格率(%)
37.50
12.70
13.11
25.42
10.34
17.24
14.75
30.23
45.45
21.87
总分
2945
2642
2450
2695
2378
2564
2544
2347
2393
22958
平均分
52.59
41.94
40.16
45.68
41.00
44.21
41.70
54.58
54.39
45.64
三,答卷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在阅卷过程中感觉失分较多的试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是书写凌乱.从失分严重的答卷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类考生在答题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就匆忙作答,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应用数学知识解物理能力较差,根据实际构建物理模型能力较弱,例第15题学生不懂得应用柱体模型计算单位时间内空气质量.
2,是表述不准确.考生在解答填空题和问答题时,对问题的要求不敏感,答案不能紧扣问题,甚至答非所问,如第11题的第(3)小题及第15的第(3)小题.
3,是书写不规范.受力分析作图不规范,不习惯写公式,不习惯分步表示而使用连等式造成不必要失分.
(二).学生答题典型错解分析
(1)选择题错解较多的是(第1,3,4,6,8题)
题号
主要错解
主要原因
1
错选C
未能正确理解薄膜干涉现象
3
错选C
未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4
漏选D
未能正确理解雷达工作原理
6
错选D
功能关系分析错误
8
错选B或D
未能正确理解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导致错解
(2)实验题:主要错误有对仪表读数方法撑握不熟练,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3)计算题
题目
主要考查内容
失分原因
13题
受力平衡
牛顿定律应用
受力分析及研究对象质量分析错误导致错解.
14题
电磁感应
公式应用错误,作图不规范导致错解.
15题
①功能关系
②物理模型构建
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及构建物理模型能力较弱
16题
力电综合
物理过程分析错误而导致错解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相当部分学生在"双基"方面还一直存在不足,知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对重点知识还缺乏理解,未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四,指导下一阶段的备考方向
1.抓好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加强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很大,而且是解决综合题的基础.尤其是基本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更大.
2.平时要注意训练读题能力,审题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列方程的能力,计算能力.
3.综合训练的重点仍是学科内的综合,要能够将各板块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如把力学中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联系起来,甚至是应用到电学中去和电场,磁场,电磁感应联系起来.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最新科技进展.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的物理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往往会成为考查以能力立意的新颖试题.
5.加强实验复习.注意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的迁移,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减小实验中的误差.熟练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解答实验习题是所有学生的弱项,复习时要把所有实验都过一遍,悟出其中的道理,参考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反复训练,基本仪器使用及读数的题目,如万用电表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平时要练熟,考前要再现.

本次质检命题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导向明确。既体现了对基础概念、规律的考查,也体现了对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考查。全卷阅读量大,计算量大,考题设计新颖,计算题综合性强,各种能力要求较高,是本卷的主要特点。
本次质检试题强调知识的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物理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未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着重考查了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试题趋向常规,无偏题和怪题,试题表述科学、规范,区分度较好,试题易、中、难比例适当,整体难度适中。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意识较强,秉承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突出力电,突出实验,结构稳定,考察重点,突出能力,指向清楚。针对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具有的阅读信息量大,试验题得分不理想,计算题前两题难度增加,特别是第一题难度增大的特点,在本次命题中也对应的加大了试题的阅读信息量,增加了第二道实验题的难度,前面计算题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物理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考查内容具有合理的知识覆盖面和比例,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主干知识。
(1)全卷16道物理题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较宽,全卷重点考查了考生运用“力与运动”、“能量观点”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题6、7、8、9、10、13、14、15、16等。
(2)运用选择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对光学、原子物理、热学、机械波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验计算题仍然考力学和电磁学的主干知识。试卷结构与平时训练题和各地模拟试卷基本类似,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试题突出考查了物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力学、电学这两大块在试题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0%和45.0%,合计约占85%,试题内容分布比例如下:
内容
题号
分值
比例
力学
4、5、6、7、11、13、15
53分
44.2%
电磁学
8、9、10、12、14、16
52分
43.3%
热学
1
5分
4.2%
光学
2
5分
4.2%
原子物理
3
5分
4.2%
实验
11、12
18分
15%
2、试题以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1)物理试题运用比较新颖的物理情景和设问方式,利用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学科主干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如题1、2、3、4、5、8、9、12、13等。
(2)实验题主要考查了数据分析、故障分析、图像处理数据等。
二、成绩分析(表格略)
三、考题分析
第1题D选项漏较多,说明很多学生对题中关键词的理解没有形成良好习惯。本题强调知识的应用性,符合新课改命题特点,望平时加强命题设计与训练。
第3题A选项较多,说明回归课本存在很大问题。半衰期是建立在大量原子核衰变的基础上的一种统计规律,个别原子核的衰变时间不能根据半衰期来判定。
第4题A选项较多,说明很多学生对波动的特点缺乏认识。波不仅传播了能量、信息,更传递了振动形式。本题设计主要考查“传递振动形式”这一特点,即只要知道P点将连续重复后面质点的振动形式,但可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本题突破常规的正余弦波动图象,对考查学生对波特点的正确而深入理解很有力度。
第5题C、D错选较多,说明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存在误解,望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物理概念本身物理意义的理解。
第6题B或C漏选较多,说明学生对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不熟练,也说明学生对临界性问题分析能力还有欠缺。
第7题为送分题,问题较少,说明学生对单一的功、冲量、能的理解问题不大。
第8题C错选较多,主要是学生没有动手推导表达式,主观上想当然。望平时指导学生对定性问题或定量问题,一定要动手分析或推理,不要陷入主观误区。
第9题D选错较多,本题命题背景清晰简单,学生对建立平衡关系式并不困难,但学生对量程这一概念不清,说明平时教学中更关注着对概念或规律的运用,而对概念或规律本身缺乏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第10题A错选较多,说明学生对模型缺乏认识,如果能认识到本题就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这种模型,计算就不是个问题了。
第11题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有效数字把握不准,哪些仪器需要估读,哪些仪器不需要估读,有些学生不太清楚。说明平时教学强调不多,或归纳不够。二种是学生数学处理能力不够,在数学图象与数学表达式的相互转化方面能力很弱。
第12题主要考查了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其中对图象处理要求很高。本题障碍主要体现在学生数学推理能力较弱,另外对截距的物理意义缺乏理解。
第13题考查的是一道多物体的多过程运动题,比较复杂。要求用V—t来描述物体A的运动过程,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运动过程缺乏全面认识,物理情景模糊,甚至错误;二是解决问题缺乏有效手段,特别是对整体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a缺乏认识,导致计算复杂,甚至错误。有部分学生一味套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说明我们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包揽过多,放手不够,学生还处在一种被动的接收中,自主性体现很不够。
第14题考查的是一道单一物体的多过程运动题,虽然过程较多,但每个过程均是直线运动,所以学生普通容易接受,思维量不大,计算题也不大。属简单题。
第15题属于情景变换题。第一次情景为下滑、碰撞、减速,第二次情景为加速、上滑。主要考查内容有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对运动问题、弹性正碰问题、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等等。综合性较强,计算量也大,需要学生冷静分析、逐步化解、细心运算。
第16题属于电磁复合场,这类题最大的障碍体现在运动轨迹的描绘方面。谁能细心而耐心地把粒子运动轨迹完整地画出来,剩下只是细心地计算这一任务了。本题复杂处主要是粒子反复经历电场与磁场,而且第四次穿越边界时,粒子在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而学生在处理类平抛运动时,对寻找相关的数量关系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耐心完成这项工作。本题设计模拟了09年全国高考卷,但比全国高考卷在思维量上要小,在分析推理能力方面要求要低。
四、后期工作重点
1、落实知识提纲,强化二个环节:回归课本、落实双基。
课本始终是命题者取材的源头题活水,考查双基,取材教材是必然的选择。关于冷点物理概念(如量程、半衰期、折射率、超声波等)、热点物理实验(如双缝干涉、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外力之间的关系等)、冷点物理现象(如多普勒效应、光的偏振、光的色散、自感现象等)、冷点物理原理(如变压器的原理、磁电式电表原理等)、重要物理思想(如极限与微分的思想、宏观与微观的思想等)、重要物理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等量异种或同种电荷的等势面与电场线分布等)、重要物理模型(如碰撞、平抛等)的记忆与理解,不依靠课本回归,必然会留下很多的盲点。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过去的工作就会发现,几次考试或练习,是不能攘括所有概念、规律、方法、思想、现象、实验、公式、方法的。寄希望于考试或练习来提升学生能力,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所以,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每个专题开始运作之前,首先分工将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概念、规律、方法、思想、现象、实验、公式等)进行全面疏理,并根据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情况,每一章或几章整合后编写一个《提纲》,《提纲》中关键处要配有“习题索引”。下发一个专题时配套发一个《提纲》,有意识去引导学生重温课本、重温第一轮复习资料,通过强化记忆与典型训练,在达到巩固双基之作用。
2、研究试卷评讲,落实二个展示:情景展示、思维展示。
试卷评讲工作将是后期复习备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试卷评讲工作效益发挥最大化,实验高中提出几个评讲要求很值得推荐,即“三评三讲”。“三评”为(1)评错答——以防重蹈覆辙,(2)评优解——培养创新能力,(3)评新题——增强应变能力。“三讲”为(1)讲共性和个性,(2)讲拓展和延伸,(3)讲思路和规范。
试卷评讲中,最重要是做好五种“展示”工作。展示最典型的错误(如不规范写法、错误思路、错误表达式),展示最典型的解法(如令人耳目一新的解法、非常简捷的解法),展示最关键的物理情景(如比较抽象的物理过程、表示临界情景的关键字词),展示典型的同类异形题(如选用同一种模型的题、改编自同一母题的题、似是而非的概念辨析题)。整个展示过程,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三个“提供”:一是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的资源,二是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的空间和时间,三是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遇到困难时的引导。
试卷评讲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做好三个“准备”:一是要认真统计所有需要关注的对象的试卷,二是要认真分析其错误成因,并找到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三是要认真准备典型习题,并形成详细教案。
3、引导模型构建,提高二种能力:理解能力、分解能力。
近年来,应用性考题不断出现,此类题阅读量一般较大,提供的信息一般较多,学生很容易被大量信息纠缠不清。为理清“庐山真面目”,平时教学务必做好建模能力的培养。一是要组织模型专题,全面解剖基本模型的特点,并加以拓展,通过丰富内涵,或变化外形,增强学生理解和分析模型题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的能力”。有些综合性比较强的考题,一般都是由几个物理模型拼装而成,不将物理过程逐步分解、剖析,隐藏在物理过程中的物理模型很难被发现并提炼。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分步画图的习惯,形成分步解答的习惯。
4、加强实验教学,抓好二项重点:仪器读数、数据处理。
实验题的考查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仪器读数。所考的仪器每年都有所变化,一般考查的仪器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电表或电流电压表、示波器等。二是数据处理。实验设计题是一种很能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的题型,但随着加大对实验设计题的训练,实验设计题的基本套路已逐步被破解,命题人很难再命制出能震撼人心的新颖题。近年来,命题指导思想有所变化,逐步加大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一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主要体现在图象分析,二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误差分析。
实验复习要划块定位,逐项过关。一是几种重要仪器的读数。二是实验中关键环节的处理回顾。三是实验中表达式、图象或图表记忆。四是典型实验设计题的分析与推理。五是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典型解析。六是重要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复习是件复杂而麻烦的事情,有两种倾向性认识比较普遍。一是认为实验复习没有时间,穿插在专题训练中即可。二是认为实验复习纸上谈兵也可以,到实验室操作只是浪费时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一是要考查基本实验的操作能力,二是要考查对实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三是要考查对实验的创新能力。考虑时间紧张的因素,通过训练来达到落实实验复习的目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打乱仗。实验复习也要系统化、专题化、版块化,不能指望仅凭几次综合测试就能解决问题的。
5、重视品质养成,培养二种习惯:规范答题、耐心计算。
高考临场发挥,主要依靠非智力因素。通过质检II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考试品质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一是答题的规范性存在严重问题,如符号书写乱七八糟、过程书写颠三倒四、方程书写漏洞百出等等。二是审题缺乏耐心,一见到长篇叙述就犯晕。三是计算总不细心,草稿纸上东列一式西算一数,想检查一遍都困难。
为了减少此类非智力因素失分,是我们后期复习中需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平时训练要严格要求,要强调三个“必须”:凡是计算题必须设未知量,必须画过程图,必须分步解答。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综合性计算题,为学生的心理减压:所有综合性计算题,都是一篇记叙文,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只要理清这四个要素,就能理清解题的思路。不要以为题目长就复杂,其实“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再复杂的题目也是由一个个部件构成的。三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草稿纸:做一题要写清题号,演算时一个题要集中演算,不要乱涂乱画。
五、后期工作建议
1、严格落实工作环节,做到“三不进课堂”:没有研究考点在高考的考查方向不进课堂、没有具体的授课方案不要进课堂、没有准备有效训练或高质量的反馈练习题不要进课堂。做到“三不要准则”:教师不准备批改不要布置练习、教师不提前试做不要编进训练卷、教师不进行分析和拓展不要组织评讲。
2、严格规范训练,要通过具体的规范要求、规范示范展示、典型非规范得失对比分析、提供标准答案自己估分等形式加强教育,平时阅卷要以扣分为主,不要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
3、所有高三教师必须完成对近三年全国高考卷的试做任务,熟悉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和能力考查特点,务必确保后期做到训练有方向、试题有质量。
4、要重视典型题的反刍与拓展,高考并不回避旧题,很多题型都是我们平时训练过的,但丢分依然很严重,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对旧题进行反刍,教师要留充足的时间对旧题进行拓展或重组,引导学生在旧题与拓展题中发现“区别”,寻找“漏洞”,避免学生背题套题。
5、重视高考中学生常犯错误的研究:缺乏意志和耐心,对信息题缺乏勇气,要指导学生从心理上接收信息题的形式,从方法上提炼有用信息,还原成已知的物理模型题;规范性较差,自设符号、随意写表达式、缺乏文字表述等,要指导学生从小处着手,以课本上例题的书写为示范;审题不仔细,没有正确的审题方法导致失分相当严重,要指导学生从记叙文的四要素中提炼有用条件,指导学生分段分步将复杂物理问题分解成简单的物理过程。
6、要坚持落实“点”到“线”的一轮复习特点,逐个考点落实,关联知识点要连成线,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和方法框架,使学生在关键时候能由此及彼,灵活解题,而不会出现知识盲点和方法断点。
7、要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有些教师上课任凭口说,不画运动状态过程对照图,不画运动轨迹图,是很难构建生动形象的物理情景的。平时我们说教的很多,其实我们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到底在物理情景建立这一环节上我们做了多少实际有效的工作。后期课堂教学中,要把构建物理情景作为破解计算题的首要任务。
8、要提前准备二轮复习专题,对第二轮复习的专题选择,不要迷信资料和其它学校,要根据本校复习现状,根据本校学生有效得分区,根据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难点进行组织,不要盲目内容求全、难度求高。每一块集成电路板都是由很多功能板块构成,每一个板块都是由很多电子元件构成,要想解决集成电路板上的问题,需找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板块出了问题,并由此组织研究专题,出了问题的板块又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电子元件出了问题,所以专题要针对那几个元件来组织维修,所以专题设置不宜涉及过大、过粗,要针对性很强才行。
9、要重视实验题的比较研究,考纲上要求的实验考点有19个,高考基本都有考查过,但近几年考查创新了不少,但总的来说,原理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只是在实验方式上进行了改造,在实验仪器上进行了变化,要实验要求上进行了重组。即将到来的新课改在实验设计上也只是提供了实验原理,放开了对实验本身的设计,这一点,高考与新课改是统一的。对实验的复习,实验仪器的读数与使用必须一个个落实,这是实验的基础,实验方法要一组组归纳,这是实验的手段,实验原理要一个个理解,这是实验的关键。电学实验考查比较多,我觉得要做好电学实验设计题,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这次学校对高三各学科进行质量监控,由高二备课组命题,试题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58.5分,与我们的期望值基本吻合.班级之间比较平衡,普通班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只有3.6分.
一,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例如选择题第6题,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没理解,受力分析也不过关,比较面熟的题错误率竞有74%;选择题第5题是以前做过的题目,学生运用向心力公式分析天体运动问题还不够熟练,错误率高达62.8%.
2,知识结构混乱
这次考试范围比较大,不少学生因为内容多了以后头脑就乱了,不知道选用哪一个定理定律解题,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计算题第16题应该用动能定理的学生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第17题应该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的学生用动能定理.
3,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例如计算题第16题很多学生不理解图象的物理含义,不会分析运动过程是变力做功,当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7题学生不能对平板车和木箱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不理解不从平板车掉下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第18题学生不懂得分别对水平和竖直两个分运动进行分析.
实验题做得不理想
实验题中有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得分率不高.
5,落后面较大
从分数统计来看,不及格的人数年段有256人,每个普通班约有7,8个学生分数在40分以下,落后生的层面还是比较大.
今后的对策
1,加强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不断对学生强调学物理重在理解,不能死记硬背,不要把物理变成"无理".
2,经常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我们复习课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今后解综合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定理定律列方程解题.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4,今后我们的实验课教学要讲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讲清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争取把每个实验课堂过关,提高实验能力.
5,做好落后生的工作.科任老师课后除了要勤于下班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外,对落后生要特别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6,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

一、试卷的评价和检测资料分析
作为3月份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的理科综合试卷,就其物理部分试题而言是重基础知识考查,也突出了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力学中的力与运动、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动量与能量、波动图像;电学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电学实验中仪器选择等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而能较客观地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应该说考后各方面的反映较好。试卷侧重于检测学生对高中物理内容各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性大题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涉及了高中物理的几个主干内容,区分度明显。从我县测试情况看,卷Ⅰ难度值为0.60,卷Ⅱ难度值为0.60,物理总难度为0.60,整体难度与高考接近,比较适合对第一轮复习的检测。同时试题立足基础,兼顾能力,总体难度在目前较合适。中等难度题偏少,与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试题难度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并不一致。试题难易程度为:易占70分(60%)、中等占32分(30%)、难占18分(10%)。试题以陈推新,通过比较熟悉的情景作适当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故认为本次考试试卷具有导向性,能够作为检测教学的一种参考,对暴露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试题考查知识点、难度和学生答题的典型问题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平均难度
典型问题剖析
14
分子热运动、气体气压、第二类永动机
0.79
不能正确判断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势能随距离变化的关系
15
核反应方程式
0.98
整体较好
16
传送带问题中力与运动
0.72
学生认为,传送带动了会影响的物体的速度,关键是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不清
17
功与冲量的基本概念
0.49
不能分清功、冲量、动能变化、动量变化这些基本概念,即某个力的冲量与合外力冲量混淆
18
光的折射作图
0.47
较多的学生认为会发生全反射,不了解平行玻璃砖的特点。关键是偏折与平移不能区分
1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0.38
信图像息不能有效提取,获取信息少
20
感应电流大小及电势判断
0.37
不能正确进行电路转换;很多选择了C,学生认为线圈中没有电流,a、b两点的电势差为零。
21
波的图像
0.31
质点振动与波图像不能对应;选择B的较多,学生认为速度等大相反就是半个波长,不了解波长的定义或半个波长的特点。
22
①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②电表的改装
0.49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2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牛顿定律
0.81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2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
0.65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25
动量守恒,牛顿定律,能量转化
0.45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表中的平均难度值是根据县理科综合统一阅卷时统计每个学生得出。
2、试题分布:
题型
选择题
实验题(填空)
计算题
所占比例
力学
15、17、21题共18分(考查力与运动、功与冲量、振动与波)
22题(1)单摆测重力加速度6分
23题(考查万有引力、牛顿定律)18分、25题(考查动量、能量结合的力学综合题)20分
62分约50%
电学
19、20题共12分(考查电荷在电场运动、电磁感应)
22题(2)电表改装12分
24题(考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16分
40分约33%
光学
18题6分
光的折射
6分5%
原子物理
15题6分
核反应方程式
6分5%
热学
14题6分
分子热运动、气体气压
6分5%
从试题分布情况看,符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物理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3、理科综合成绩统计:
学校
考试
人数
平均分
300  ~  280
279  ~  270
269  ~  255
优秀率
254  ~  240
239  ~  220
219  ~  200
199  ~  180
及格率
179  ~  160
159  ~  140
139  ~  120
119  ~  100
100以下
最高分
最低分
元济
520
180.4
2
10
2.3
30
54
63
104
50.6
91
79
60
19
8
276
67
盐高
608
151.25
3
0.5
8
26
38
62
22.54
91
123
127
85
45
265
56
职综
75
138.59
1
5
8.0
12
18
19
17
3
235
65
全县
1203
163.06
2
13
1.25
38
81
101
171
33.75
194
220
206
121
56
276
56
从县的平均分看,还是可以的,但及格率偏低。从分数段看,159分以下有603人,占50.1%,落后面还是很大。220分以上有134人,占11.1%,比例偏低。
3、物理部分得分统计:
学校
考试人数
卷Ⅰ
卷Ⅱ
总分
平均分
平均难度
平均分
平均难度
平均分
平均难度
元济
520
33.15
0.69
46.04
0.64
79.19
0.66
盐高
608
25.79
0.54
41.80
0.58
67.59
0.56
二高
75
22.04
0.41
34.87
0.48
56.91
0.47
海盐县
1203
28.74
0.60
43.20
0.60
71.94
0.60
学校间梯度明显,较客观反映情况。我县物理平均分与周边县市(嘉善67.64,桐乡61.41,平湖60)相比较高。
二、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1.第22题是力学和电学实验题,采用一小一大方式编制。典型问题是:
①审题有误,把“不需要的器材”填成了“需要的器材”;
②电表改装实验中第②问错误率极高,估计全县只有20多名学生答对;
③在电源选择中,由于E2=3V与E3=4V相差太小导致判断出错;
④接正负接线柱时,不了解指针偏转情况与电流流向的关系。
试题评价:现在高考实验题比较明确,一个小题一个大题,小题主要以仪器使用和器材选择,大题主要以电学实验为主。命题者很好体现这一点,实验题整体较好,有较好的区分度。
2.第23题是力学中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问题,典型问题是:
①轨道半径弄错,“r+R”当成“r”;
②没有运用恰当公式,导致计算错误;
③不列原始式 , 直接写T=;
④列式太乱导致计算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以神六为知识背景,时代气息浓厚,突出了力学中的主干知识考查。题意清晰、明确。唯一不足的是第2问要求比例系数的最后结果要求保留5位没有必要,因为题目中g取10m/s2已经是近似处理,没有必要需要这么高的精度。
3.第24题是一道电学综合题。典型问题是:
①电场中偏转角的计算误用
②电场中偏转时,有的学生只记住公式,未能理解公式的实质含义及运动情况;
③乱套公式,计算出错,误计重力。如三角代换、几何关系的计算化简;
④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时,几何关系找不出,或误认为出射点两种情况相同;
⑤不知道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特点,误用运动学中公式。
试题评价:本题考点明确、设问清楚。在常规典型题的基础上稍作变化,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读题审题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应该说是一个较好的试题。
4.第25题是一道学科内力学综合题。典型问题是:
①牛顿定律解a时,研究对象不清;
②运动过程分析不清;
③不能灵活应用力学三大规律解答。
试题评价:本题较好地把力学知识综合起来,情景比较新,有别于以前的习题。考查了力学中的主干知识,从基础入手,逐步深化,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针对试题主要失分情况的教学对策
1、选择题部分:
l         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尤其是高考试卷对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小三块内容考查题型一般以三个选择题出现。对于考试大纲中a级内容仍然需要给学生进行书面整理,适当训练,防止知识遗忘。二轮复习中要注重对相似概念与规律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概念。
l         强调应用基本方法与基本解题策略的复习。严格按照解题思路开展习题讨论、习题讲评、解答,教师要起示范作用。重视概念形成、规律导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迁移,知识要迁移,则要求课一定要认真备好。
l         加强选择题专门训练与分析,归纳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保证得到基本分数。针对高考物理选择题8个选择题采取单、多选混排和多选题一般不超过4个的特点,对一般学生而言,在无把握时宁选一不多选。
2、非选择题目部分:
l         加强实验的系统复习。要注重实验原理的分析,例如电学实验,对电表的选择,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个表而不选其它表的理由。特别要强化对电表改装、电路设计、组件连接等方面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分析实验故障的能力培养,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实验的规范训练不容忽视。
l         解答力学问题时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认真审题,二是规范表达。建议基础薄弱的学生解答计算题时采用分步列式(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l         对基本的典型的运动,既要突出知识要点,又要强化方法。对问题的分析工从基本点出发,不能只记住公式,用时不针对具体情形与已知条件。如磁场中圆周运动和电场中偏转是高考复习知识中的重中之重、典型之典型,复习时格外要重视。
l         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例题应精选,重视过程分析,给学生以解题的思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机械能守恒教学中应充分强调势能的相对性;对碰撞问题,除动量守恒外,再补充强调能量问题,可以介绍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概念及其能量损失特点;对多过程问题,应强调分段处理,分析讨论要条理清楚;解题中要强调细节问题,如列式要规范,计算要正确,讨论说明叙述要完整;动量和能量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建议多作这方面的专题训练。
l         重视学科规范表述的养成,消灭低层次错误。如依据文字叙述画出情景图、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状态分析、画光路图、作光路分析、解题等都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应规范。另外,提高计算正确率,表达和书写一定要规范。
l         要鼓励学生争取基础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物理题(特别是客观题)有种畏惧心理,往往不敢涉足,从而失去一些可以得到的步骤分(物理客观题总分很大,因此基础分也很多)。应培养他们每分必争的意识,每题都要进行尝试,将该得的步骤分得到。
四、对一模考反映问题的思考
目前,物理复习已经进入第二轮以专题和综合复习为主的阶段,也可以穿插一些小专题,选题越小越好,用一、二节课能完成。这阶段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第一,注重对相似概念、规律的对比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知识。第二,纠正学生的解题习惯,教师要立足课堂,精讲例题,在充分展示、暴露学生的解题思维上大做文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题、审题、解题习惯。第三,专题与综合相结合全面推进二轮复习。复习课上要加强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及纵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近,参加了元济、盐高高三物理备课组活动,有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l         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后阶段的复习还是要重基础。高考难题的分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永远不可能拿到。教师要精心挑选试题,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为首要依据。选题不回避陈题、经典题和好题,要关注设问。不要刻意追求新题。
l         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和技巧。例题讲评要重视审题、渗透方法、规范表达,加强应试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审题能力的提高。审题包括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因思维跳跃而经常出错,审题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己,但与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分不开,要注意习惯的养成。
l         思想问题更为重要。加强应试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树立得分意识,做到分分必争。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要让学生体验到尽管物理题较难,但也能拿到一些基本分,如果你选择放弃,只能得零分。在个人知识储备一定情况下,“你可以得更多的分”。
l         适当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不要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
感谢:王建峰、李世富、虞其根、赵卫东老师给本文提供了原始数据和材料!

一、试题试卷分析
通过考试,高三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物理科试题在规定的考试范围内能紧扣教学大纲,紧扣高考说明,紧扣课本。注重双基考查和学生潜能的发掘,试题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激励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实验试题所占的分值与高考试题所占的比例接近。
通过考试,师生一致认为试题难度适中。从考试成绩看,应届全县最高分为97分,往届全县最高分为96分,应届全县平均分为40分,往届全县平均分为61分;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基本上体现了5:4:1的比例。
从卷面上看,后面两个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实验题游标卡尺读数错的较多,做题规范性差,基本功较差。
二、学生试卷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1、实验题得分较差,游标卡尺读数错的很多。
2、计算题做题步骤混乱,规范性差,过程不清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17、18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得分很差。
3、相当一部分应届生简单题如14题错的也不少。
三、几点建议
1、复习要紧扣课本,加强基础和中档题的训练。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和精华。从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众多基础问题上看,复习时我们一定要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课本上的隐形关系。
2、复课教学,要注重落实,特别是应届学生的落实。尽管试题一致认为不难,学科最高分,往届生的平均成绩也稍令人满意,但是应届生的平均成绩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应届生的成绩在20分左右,充分暴露出了应届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学落实及应届生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试题的得分率。从学生答卷看,学生实验试题得分率很低,说明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该做的实验没有全部做,学生该做的实验做的很少,学生亲自设计的实验更谈不上,因而出现了学生游标卡尺读数错的低级问题,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不然的话,我们高考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4、复课要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能否提高课堂质量,关键在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容量。12月8-9日,渭南市化学科教学能手赛教活动在我县迤山中学举行,讲课教师15人全部制作了课件,使用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容量很大,课堂效率很高,对我县35名听课教师触动很大,收获很大。迤山中学全部复印复制了15名赛教教师的教案和课件。高一高二年级如此,高三年级更应该上一层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复课质量,提高高考质量。

一、对试卷的总体看法    2005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系根据2005年高考《考试说明》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参照《考试说明》中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模式编制而成.
物理部分共12题,共120分. 其中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8题,计48分;实验题1题,计18分;计算题3题,计54分.
试卷物理部分能抓住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双基”,以适当的方式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
试卷物理部分在实验题的比重,题型结构等方面,与物理学科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基本一致.
对试卷物理部分的总体感觉是:测试试卷物理部分与高考试卷物理部分相较,稍微难了一些,且试题梯度摆布不是太理想,甚至还有“超纲”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中,对考生应考有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检测的结果基本还是能反映出考生应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考生的实际应考水平,有一定的可信度,对指导后期的高考复习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试卷的优点:
1.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如第14题,考查原子核和 衰变规律.
又如第22题,考查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实验的常规的电学实验题.
再如第23题,利用不太复杂的过程情境,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这两条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
2. 编入了开放性试题
如第24题,要求写出三个正确表示月、地表面间距离的测量式.
3. 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度
如第15题,综合考查了光的全反射、色散,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又如第20题,综合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
4. 突出了对图象的考查
如第17题,隐含考查了机械波的图象(Y - X图象).
又如第20题,直接考查了B - t图象的识图.
再如第21题,直接考查了F - t图象的识图.
再如第22题,直接考查了U - I图象的作图.
试卷存在问题:
1. 偏难
虽然目前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不再对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分值比例作明确的规定,但在长期的教学和高考考试实践中,易、中、难试题的分值比例约为3 : 5 : 2比较适宜,这已是教师和专家的一种共识. 从后面试卷作答情况表中可以看出,对我省考生而言,试卷易、中、难试题的分值比例约为0 : 8 : 7;根据以往的统计,我省考生的物理高考成绩较国内先进地区低1~2个分数段,就是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试卷也偏难了.
2. 出现“超纲”内容
如第17题,欲求解,要么应用波动方程 计算,要么运用相位和相位差概念分析. 无论用那种方法,都超出了中学物理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
又第25题第(3)问中,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出现了跟磁场不垂直的情况,尽管不影响对本题的作答求解,但情境超出了中学物理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
二、试卷作答情况
根据全省16个地(州、市)1330份答卷的作答和评分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各题的情况分析如下表:
题型
题号
知识点
要求
题分
得分率
难度





14
原子核
衰变
知道
6
0.42
B
15
全放射
色散
光电效应
理解
6
0.28
C
16
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
6
0.30
C
17
波动方程
理解
6
0.21
C
18
电容器的电容
电阻串联分压
综合运用
6
0.29
C
19
牛顿第二定律
机械功率
综合运用
6
0.33
B
20
楞次定律
法拉第定律
部分电路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B - t图象
综合运用
6
0.28
C
21
牛顿第二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动能定律
动量定律
F - t图象
综合运用
6
0.23
C


22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18
0.42
B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中动量守恒
综合运用
16
0.52
B
24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向心力公式
综合运用
18
0.36
B
25
左手定则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重力、电场力、洛仑兹力做功的
特点
动能定理
综合运用
20
0.18
C
三、卷面反映出的问题
1. 部分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还不太清楚.
例如 第14题是一道考查考生对原子核和 衰变的了解的简单题. 在原子核 中,A是核子数,Z是质子数,A-Z是中子数;在 衰变  →  + 过程中,A/ = A,Z/ = Z + 1,这是原子核物理部分考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而且是死知识. 但从卷面情况看,能正确作答的考生还达不到一半(约占42.41 %).
又如第16题,虽然综合考查了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多个知识点,但题目的情境并不复杂,只要抓住“活塞缓慢上升”,可知气体体积增大,一定是气体对外做功;抓住“取走细砂”,可知气体压强减小;由于题目未说明汽缸是否“绝热”,气体温度有可能变,也有可能不变;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内能由温度决定,可知气体内能有可能变,也有可能不变;当然也就无法判断气体是从外界吸热,还是向外界放热. 正确选项应为CD. 但从卷面情况看,只有约22.22 %的考生能正确作答;只选了C或只选了D的考生分别约为13.33 %、22.22 %,也就是说,对这部分知识完全掌握和部分掌握的考生只约占57.77 %.
再如 第23题,质量为m1的物体,在沿半径为R的 圆弧从最高点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以速度v1运动着的,质量为m1的物体与静止的质量为m2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 ,这应是考生熟悉的两个问题. 在此题中,只要写出以上两个方程,即可得8分. 但从试卷卷面作答情况看,零分率约为22.14 %.
2. 相当数量的考生的实验技能仍然较差.
例如第22题,这是一道“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实验题,要求:① 画出实验电路、② 进行实物连接、③ 根据题给数据在U - I图作出图线、④ 根据U - I图象算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这道实验题很常规,从题目的设问到具体的考查内容完全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无论是在正常的教学阶段,还是在会考的应考复习阶段,还是在高考的应考复习阶段,考生不知做过多少遍,但从试卷卷面作答情况看,很不尽人意. 全题满分18分,平均得分约7.58分,得分率只约有0.42,满分率约为6.55 %;零分率约为16.42%.
3.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新情境问题和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
如第24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根据题给条件写出三个正确表示月、地表面间距离的测量式. 题目本身应该不难,如方法一,只需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即可写出结果;方法二,只需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即可写出结果;方法三,只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即可求解. 正因为试题设问开放,许多考生不适应,显得束手无策,得分很不理想. 从试卷卷面作答情况看, 全题满分18分,平均得分约6.50分,得分率只约有0.36,零分率约为22.89 %.
如第25题,表面上看,题目所述的空间中存在的是恒定的重力场、恒定的静电场和恒定的磁场的复合场,在场中带电粒子受重力、静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作用下,其运动是一个复杂的曲线运动,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代,似乎无从下手. 但只要真正理解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而重力、静电场力对电荷做功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利用功能关系即可很快求解,得出正确结论. 从试卷卷面作答情况看, 全题满分20分,平均得分约3.65分,得分率只约有0.18,零分率约为54.37 %.
四、后续复习建议
鉴于已临近高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考前我们建议:
1. 应继续加强考生对高中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2. 应继续加强考生对高中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动手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3. 应继续加强考生对题目的阅读、审题和分析物理情境的能力.
4. 鉴于物理学科的选择题全部改为不定项选择题;也鉴于理科综合试卷中虽然物理学科的分值未变,但由于化学学科的分值减少,生物学科的分值增加,会对考生的作答过程,尤其是对物理学科试题的作答,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下阶段的复习工作中,应帮助考生:
(1)尽快地从只习惯于作答单项选择题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尽快地学会和适应不定项选择题的作答方法.
(2)形成一种好的考试心态,调整好在作答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试题时的时间、精力、易难、先后等关系.

本次考试是高三一轮复习以来的第一次检测,内容涵盖《必修1》、《必修2》的“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章节。考试形式仿高考,试卷分为和Ⅱ卷,分值为31分,Ⅱ卷分值为89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各题分值及得分率
Ⅰ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小题分
各3
各5
得分率
0.67
0.74
0.85
0.37
0.60
0.50
0.59
0.77
0.27
Ⅱ卷
小题号
10(1)
10(2)
10(3)1
10(3)2
10(3)3
11(1)
11(2)
12
13
14
15
16
题型
实验填空
计算
小题分
2
2
1
3
2
4
4
12
13
14
16
16
小题均分
1.86
1.74
0.70
0.51
0.29
1.58
2.17
10.22
7.72
7.19
5.01
1.35
小题得分率
0.93
0.87
0.70
0.17
0.14
0.39
0.54
0.85
0.59
0.51
0.31
0.08
序号
知识点
题号
考查要点
得分率
1
牛顿运动定律
T4
运用牛顿过第二定律结合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
0.37
2
T5
胡克定律、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讨论拉力的变化情况
0.6
3
T6
运用整体法、隔离法;运用牛犊第二定律
0.5
4
T13
考查数据分析能力、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0.6
5
T15
相对运动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问题
0.31
6
T16
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问题;运用能量关系求解
0.08
7
曲线运动
T9
考查平抛物体运动问题;临界问题
0.27
8
T14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0.51
9
万有引力定律
T3
人造天体问题;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求解问题
0.85
序号
知识点
题号
考查要点
得分率
10
T7
人造天体问题;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求解问题
0.59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
T2
考查动能定理、能量关系
0.74
12
T8
汽车起动问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受力分析及运动分析
0.77
13
T12
考查平抛物体运动问题;运用能量关系求解
0.85
14
实验
T10
测定滑动摩擦力
0.56
15
T11
“探究自由下落的高度和速度的关系”;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0.47
16
物理学史
T1
考查对实验及实验装置的了解
0.68
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卷面上看,“牛顿运动定律”考查比重较大,有6题计分56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有4题,分值27分;“机械能守恒定律”3题,分值20分;“直线运动”、“力与平衡”没有涉及相关问题。总体看试卷题目分布比重不均衡。
难度比例情况。难度系数大于0.7的题目总分为28分,占试卷总分值的23%,比例偏少。
学生答题情况。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T5,很多学生对胡克定律不熟悉,不能正确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式。T9以打排球为背景,学生不能熟练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
2.表达不规范。如T14,第2问中求小球对盒子的作用力,很多学生没有完整的表述。
3.运算能力差。在计算题中尤为特出。
4.最主要的一点,学生平时练习量偏少,作题速度慢,缺乏耐心细致分析的品质,稍微复杂的问题不能流畅的顺利的分析。
今后的教学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专研考纲;深入了解学情,教学案题目起点要适当降低。
2.提高作业的质与量,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实施作业的二次批改。
3.适度增加作业量。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能因为省“五严”要求、课时数的减少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科目:物理   年级:  高三                                  填表时间:  2008年  11月17日
班级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分数段






任课教师
99
/
90
89
/
80
79
/
70
69
/
60
60以下
高三4
43
43
100
73
46.95
0
0
2
6
35
0
18.6
徐建国
高三5
42
42
100
79
52.40
0
0
3
13
26
0
38.1
骆金军
高三6
44
44
100
83
48.45
0
1
6
5
32
0
27.3
骆金军
高三7
40
40
100
75
44.83
0
0
2
3
35
0
12.5
郑丽芬
高三8
46
46
100
75
44.50
0
0
1
6
39
0
15.2
徐建国
合计
215
215
1
14
33
167
试题质量分析
1,试卷重点突出,考题新颖,考查知识全面;
2,整体难度偏大,没有体现难度梯度,而最后一题的难度与其它题差距太大.
3,部分题已经超出高考要求范围;
答题情况分析
极少数简单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总体得分很低.选择题大多数只能得一半分数,填空题只有极少数人得到6分以上,而计算题因不仔细而错的同学非常多.最后一题没有人完全做出.
存在问题及原因
1,由于本次考试不能用计算器,许多学生计算出现严重错误,并花费很多时间;
2,审题不仔细,粗心错误大有人在;
3,知识掌握不扎实;
4,还有一批同学不懂审题的思路.




1,平时就应让学生养成不用计算器的习惯;
2,培养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
3,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
分析人:徐建国

一、总体感觉
本次考试试题难度适中,重点、难点突出,知识覆盖面较广,能充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如:单项选择题,实验题第12题,计算题14、15、16、17),同时能检测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如: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第13题、计算题18-19题),完全符合江苏省物理高考的要求。总之,这确实是一份质量很好的试卷。
二、2006~2007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海陵区高三物理成绩统计
三、我校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整体情况分析

应该说,整体上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低分段明显高于去年。这提醒我们,今后复习时应注意帮助部分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增强解题能力。
具体错误分析(单选1-6、多选7-10、实验题12-13、计算题14-19)

四、今后复习打算
今后复习我们仍要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尽量做到细实,同时注意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强化班应适当补充中档题。另外实行滚动式小题训练,每周三次,每次四条题目,真正做到勤练习、重反馈、防遗忘,小题训练效果很好。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