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二手车瓜子网:南阳之子——边塞诗人岑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01:57
 

南阳之子——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祖籍南阳棘阳(今南阳市新野县)人,盛唐时期杰出诗人,与高适齐名,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根据陈铁民、侯忠义的《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可知,岑参现存诗403首,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岑参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 岑参早期的生活及创作

   第一个时期在玄宗天宝八年(749年)第一次出塞以前,是岑参生平和创作的早期。

   开元八年(720年),岑参的父亲转任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不幸早丧,使岑参幼年失怙,家道逐渐衰贫。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举家迁移登封(今河南登封)。《感旧赋》中说:“十五隐于嵩阳”,“无负郭之数亩,有嵩阳之一丘。”18岁又移居颍阳(今登封县颍阳镇)。嵩、颍为嵩山东西两峰所在,东峰为太室在嵩阳,西峰为少室在颍,两峰相距七十多里,岑参在那里结有草堂,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篇来歌咏谷中流水、泉上云烟、峰雨野霭、茂树繁花。“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本节所引岑参诗文,均见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月出版。)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从这些诗句来看,诗人此时的心境是淡远的。

   岑参生于世宦之家,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积极用世思想逐渐勃兴。他在《感旧赋》中说:“嗟予生之不造,常恐堕其嘉猷,志学集于荼蓼,弱冠干于王侯。荷仁兄之教导,方励己以增修。”学业的长进,为他求仕图进积蓄了力量。从734年起,他开始为功业而奔走,即所谓“二十献书阙下”,一直到743年,岑参都是奔走于洛阳和长安这两京之间。这不算短的十年,对他的一生非常重要。

   首先,诗人由一个不识人间炎凉的热血青年逐渐成熟了起来:希望一次次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世路的崎岖,往返两京,又使他亲眼看到了人与人之间贵贱的悬殊,亲身经历了游子浪迹江湖的苦辛;其次,作为诗人,他的创作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了。在他的创作中,有怀才不遇的悲哀,壮志难酬的失望,有河朔的风光,中原的景色。这类诗作有:《晚过盘豆寺礼郑和尚》、《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秋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等等,总之,岑参“弱冠干于王侯”之后的十年,在功业方面虽然无任何进展,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受到唐代士林的推崇,这是值得庆幸的。

   《岑嘉州诗集序》说:“天宝三载,进士高第,释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也就是说,一直到30岁,岑参才结束了两京往返、江湖奔波的生活,在长安举进士第。《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记载了此事:“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一命”是官秩的最低等级,从八品。这对于企图重振世业而为之奔波了十年的诗人来说,未免太寒碜了,太让他失望了。所以说当官的兴趣几乎消退了。但是,“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从诗中我们可以听到岑参的万千感叹:没有授官后的欣喜,有的只是无可奈何。转身看看自己苦心经营的草堂“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因而又进一步感叹,为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不得不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言语中带有无限的内疚。以后,在出塞前的几年内,一直身居微职,未得升迁,曾于天宝五六年间游于晋。

二、 岑参的两次出塞和边塞诗

   岑参生平及创作的第二个时期是从天宝八年(749年)冬至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包括两次出塞。这是诗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盛唐时期,尤其是玄宗早年好大喜功,对外频频用兵,边将建功者往往升迁,在朝廷享有特权,其幕僚也随之位于高职。于是,不少士子文人都纷纷投笔从戎,希望到边庭去博得个富贵荣华。岑参也不例外,他于天宝八年冬赴安西(今新疆库车),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属。

  第二次出塞,由于受知于主帅,情况与上次有所不同。府主就是第一次入幕时的同僚封常清(封常清在高仙芝任安西节度使期间为节度判官,事见《旧唐书·封常清传》),在封常清手下工作,心情比较愉快,胸襟也比较开朗。《北庭西郊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说:“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岑参把封氏称作“国士”,为举国推重的人。把他比作“定远侯”,即汉代立功封侯的班超。看来宾主的关系是融洽的。所以,在北庭期间与主帅交流的机会也就比较多。岑参有送主帅出征的诗2首:《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献诗8首:《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等等;有陪主帅诗3首:《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陪封大夫宴》、《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等。岑参两次出塞,将近6年的幕府生活,对他的诗歌创作是极为重要的。

   第一,诗中反映了他战胜自我、克服建功与思家之间的矛盾的过程。第一次出塞,思家之情愈远愈深,贯穿始终。《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云“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云“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安西馆中思长安》云“乡路渺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题苜蓿烽寄家人》云“苜蓿烽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等等。从长安出发途上,以至在安西幕中,无论是送人还是登题,思乡的情绪都充盈在他的诗篇中,其中最为驰名,至今广为传诵的是《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里作者把行者匆匆、急不择言的神态传达了出来。全诗以行云流水之笔,写出了缠绵悱恻的思家之情,语虽淡淡却感情深长。

   第二,西域的奇异风光在岑参的诗中得到大量的、充分的表现,也代表着岑参诗歌的最高成就。在两次出塞期间,岑参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这个数字在初唐、盛唐写过边塞诗题材的诗人中居于首位。他不是惟一亲历边幕戎旅的诗人,却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用大量作品如实记写从河西到西域整个西北边陲生活的诗人。他根据自己身历其境时的耳闻目睹、切身感受,把远至天山南北以至更远的中亚地区的自然景观如沙漠、风雪、苦寒以及火山、火云、热海等纳入诗的领域,给以如实的记录和生动的描绘。如《过碛》云:“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诗人置身于从未经过的广大空间之内,觉得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了。如“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安西馆中思长安》),这里都是诗人自己的体验,所以十分真切。

   第三,军旅中新鲜的人物的活动及场面的铺排在岑诗中也有充分的表现。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为尔!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驿马从西来,双节夹道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这首诗歌颂了将军的威武和战功,场面是宏大的,声威是煊赫的,渲染了凯旋的隆盛气氛。

  ……军中置酒夜挝鼓,锦宴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与独狐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赵将军歌》

   这些诗是边地将领与当地民族首领之间交往的客观记录。它能使读者认识到,当年的边塞,民族之间并不都是连年无休止的战争,从一个侧而再现了开元、天宝年间民族和缓的情景。

   岑诗中还有表现军旅宴席上歌舞与游戏场面的,如《玉门关盖将军歌》: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暖房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镂马对樗蒱。玉盘纤手撒作庐,众中夸道不曾输。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我来塞地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这里着重写边庭平静时将帅们豪华奢侈的欢娱生活:居处富丽,饮食精美;赏美姬,玩骏马,连奴僮都是“紫龙金章”。将军们饮酒听歌,驰马射猎,纵情所至,欢快无比。这是写诗人于至德二年(757年)罢幕东归途经酒泉时受到太守热情款待的情况,表现了慷慨豪宕、自由放纵、尽情享乐的生活态度。

   第四,岑诗中还有不少关于西部地区鲜明的风物人情的记载。当时西北边地的居民情况是胡汉杂处,风俗不同于中原。胡乐、胡舞在汉人中极为盛行。“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奉陪封大夫宴》);“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人对于胡乐、胡舞尤其感兴趣,他有一首《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

  如莲花、舞北旋,世人有眼应未见。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旋右旋生旋风。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始知此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世人学舞只是舞,姿态岂能得如此。

   诗人这里所写的舞蹈,由诗中“回裙”可知与“回旋舞”相类。作者这里写的舞蹈者不一定是胡人,但舞蹈的本身却是西域的产品,舞如急促的旋风右旋左旋,伴随乐曲演奏着塞外风情。诗人对西域民族舞蹈之矫捷、明快、活泼、俊俏大为赞叹。可以说,在两次出塞中,在西域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诗人的审美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总之,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异域生活里,每天都有新的见闻,每天都会有新的感受。可以说,没有边塞生活的异彩纷呈,就没有岑参边塞诗的充盈丰满,宋人许NFDC7在《彦周诗话》中说“岑参诗意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古今传记所不载也”,说的就是边塞生活对岑诗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在艺术上,岑诗早期所显露出来的语奇、意奇的特点在边塞诗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杜甫《渼陂行》诗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这是对岑参性格的评价。好奇,就是喜欢追逐新鲜的事物,对之持有特别充沛的注意力。凡有此种性格者,都能显示出个人的创造力。两次出塞,军旅生活的充实丰富,西域山川地理的奇峭与美丽,正适合了岑参富于创造性思维的性格特征。他适应了那里的环境,他直接面对那里的生活,充分地发挥着好奇的特点。他利用他的敏感,尽力去发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微妙变化,并努力地将瞬间事物的运动细腻地描摹出来。因此,他的诗歌比以前更加奇特峭拔,“度越常情”,如“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宿铁关西馆》);“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题铁门关楼》);“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北庭贻宗学士道别》);“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送张都尉东归》),想象奇特,用语奇峭,令人惊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更是通篇出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地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竹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的边塞诗除了奇俊峭拔之外,更有“壮”的一面,历来诗评家们用“壮”、“悲壮”、“雄浑”来评价岑诗,就是对他的边塞诗来说的。例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属同类作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开篇六句即以突兀之势写出了深夜角鸣、妖星降世、羽书飞递、敌兵压境等一系列连续情景,形象地描写了轮台边塞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局势。接着描写唐军将士部队整齐、浩浩荡荡、大军西起的气势:战鼓声震、雪海翻涌、杀声动地、阴山摇撼,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唐军的雄猛气概作了极为形象的反映;又用胡骑云集、杀气腾腾来反衬唐军的强悍骁勇,锐不可挡;用风急雪阔,白骨萦草等典型物象来烘托将士的艰苦战斗的精神。同时,整首诗两句一转韵,使节奏急促激越,情调雄壮豪放。另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也属同类作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漠漠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总之,岑参在边塞幕府的几年,是他创作经历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的70首边塞诗,把他个人的风格表现得最完美,最充分。这些诗从总体上看是雄阔奇峭、音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向上的情绪,给人以力量和鼓舞。他的诗对宋人陆游的影响最大。陆游于乾道九年(1173年)在四川嘉州任职时不仅刻其画像于斋壁,而且写诗《夜读岑嘉州诗集》来赞美岑参。诗曰:“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常想从军时,气无关山路。至今牍简传,多昔横槊赋。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工夫刮造化,音节配韶镬。诵公天山篇,流涕思一遇。” 由此也可见岑参边塞诗对后人的影响。

 三、 岑参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第三个时期从至德二年(757年)直至去世。这个时期岑参的仕途比较复杂。

   唐肃宗至德初年(756年)末,岑参第二次从塞外东归。次年春,肃宗至凤翔(唐朝于安史之乱中的临时国都)。此时“裴荐、杜甫等荐其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可以备献替之官”〖ZW(〗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3。〖ZW)〗。结果未得大用,只任命他为右补阙。这年的十月,安史之乱平,长安收复,岑参等随肃宗还京,从此结束了他的边塞幕府生涯。之后三年,岑参虽然三度为郎,两次出为州长史和刺史,但仕途并不得意。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岑参48岁,春天由虢州归长安,改任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十月,天下兵马元帅雍王适(即后来的德宗李适)在陕州(今河南陕县)与诸道节度使会师,进攻史朝义,任岑参为掌书记。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入京,在御史台供职。秋天任祠部员外郎。广德二年(764年)改为考功员外郎,后又转为虞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年),岑参出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是年50岁,因蜀中军阀内乱未能到任,至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而还。次年,即大历元年(766年)二月,“副元帅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岑嘉州诗集序》)。入蜀途中,诗人写下了《早上五盘岭》、《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等诗,反映了对消灭军阀割据的积极态度和渴望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愿望。大历二年四月赴嘉州刺史任,七月秩满还都。岑参本来打算取道长江,顺流东归。但因杨子林等地方军阀混战,散卒、盗贼交相为患而未能成行。岑参有《阻戎泸间群贼》记载了此事:“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间。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三江行人绝,万里无征船……罢宦自南蜀,假道来兹川。瞻望阳台云,惆怅不敢前……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于是滞留在泸口(今四川泸州)。不久,又改计由剑阁归京,途经成都,寓居客舍,不幸染病,遂于大历四年(769年)岁末或五年初卒于成都客舍。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生平未得意,览镜心自惜。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却为文章累,幸有开济策。何负当途人,心无矜窘厄。回瞻后来者,皆欲肆韊轹。起草思南宫,寄言忆西掖。时危任舒卷,身退知损益。穷巷草转深,闭门日将夕。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昨者初识君,相看俱是客。声华同道术,世业通往昔。早须归天阶,不能安孔席。吾先税归鞅,归国如咫尺。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常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鸣蝉空满耳。

   岑参的这两首诗都是他逝世前不久在成都客舍所作。诗中,时难不已、怀才不遇的感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遗憾,一一毕现,当然其中也不乏对人民、对社稷的关怀,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岑参对自己后半生的评价和总结。

  四、 岑参的其他诗歌

   岑参诗歌创作的题材除了表现边塞生活和描写自然景物之外,还有一些普通生活场景和人物的描写与记述。这些不是岑诗的主要方面,却表现出了诗人全方位的生活情趣,如下面两首: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邯郸客舍歌》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邯郸唯见古时丘,漳河还如归时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上楼。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这两首诗里各自写了“主人小女能缝衣”和酒家女儿“对客挑灯夸数钱”的生活场景,就这两首诗的题材和主旨来讲,这样的场景不见得非写不可,即使将其从诗中抽去,也无损于诗歌的思想。但如果真地抽掉了,诗歌的情味就会大减——正是这看似与主题无关的生活描写,表现了诗人在追逐功名和率情放纵的同时,还饶有兴致地在品味日常生活,其中还不无几分幽默,有时他还把这种幽默直接写出来,如《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诗人开头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的酒店着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情景,这堪称是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后两句,诗人不是索然无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瞬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话语与那位当垆卖酒的老翁开了一个善意的、温和的玩笑。

   岑参诗中送别、唱和、颂人的作品不少,一般都是和男性来往,但也有赞美美人的诗,特别是对贵妇的描写刻画,在盛唐诗坛的名家中,独岑参一人。这是选录《冀国夫人歌》7首中的3首以飨读者。

  锦帽红缨紫薄寒,织成团襜钿装鞍。翩翩出向城南猎,几许都人夹道看。(其三)

  甲士千群若阵云,一身能出定三军。仍将玉指调金镞,江北已东谁不闻。(其六)

  碎叶氍毹金独盘,繁弦急管夜将阑。自怜丞相歌钟贵,却笑阳台云雨寒。(其七)

   几首诗着重描写冀国夫人的色质和英姿,风调绝伦,才貌双全,文武双绝。尤其是第6首写出了她女中丈夫的风采;第7首写出了她身居富贵的欢愉和满足:“自怜丞相歌钟贵,却笑阳台云雨塞”,人间幸福,弥足珍贵,相形之下,高唐神女未免单调乏味,不值得羡慕——赞美人生幸福,艳羡豪华富贵,这也是岑参的趣味所在,前文已经提及。

   另外,在诗歌的体裁方面,岑参擅长的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前者佳作多在边塞诗中,而七绝则所在多有。这些既非边塞诗,亦非纯粹的写景诗,而是属于传统题材,但写来也俊逸新奇,独到偏至,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里试举两首: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归时花。

  《山房春事》其二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梦》

   前者为吊古之作。开头两句写昨日繁盛已过,今日颓败不堪的梁园景色。后两句却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体位置,添上了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辅相成,梁园显得更加萧条,诗的吊古之情愈见浓重,反衬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沈德潜《唐诗别裁》赞美此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说明此诗在技巧上的老到圆熟,为后人所共认。

  岑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彩,无论时人或后学都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杜甫推崇岑参是俊逸、雄健的鲍照,是清新、秀丽的谢眺;杜确认为:“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属词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长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岑嘉州诗集序》。);陆游尤爱其诗,“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住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跋岑嘉州诗集》。)。直到他至嘉州摄职,不仅搜集岑诗成集,而且把岑参像画于斋壁。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俳偶,然音节与唐律不同。唐李、杜外,惟嘉州最合……嘉州清新奇异,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适)上……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至于明代的边贡对岑参更是推崇备至,其《刻岑诗成题其后》云:“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类似的评价这里不胜枚举。但仅此亦可足见岑诗的影响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