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孝宗北伐:中国海军强大 海洋才能和谐(三) - 戴旭 - 草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0:08:14
甲午战争给中国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海权课。一些大梦方醒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1840年甚至更早就应该发现的事实和真理,疾呼改造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确立经略大洋的新思维。笛帆在《海上主管权之争夺》中说:“观察各国势力,即以其海上权力之大小定之”;梁启勋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说:“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商国主义者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梁鸿烈在《海军发刊意见书》中也深刻“检讨” “我国自有史以来,素持农本商末主义……使人民醉生梦死于小天地中”。

  令全世界都感到诧异的是,如此惨烈、空前绝后的甲午战争,竟然没有焕发出国民的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赞奋斗不息》中,这样警戒美国国民:“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沈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我们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中国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它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20世纪四十年代,感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国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一个以 “自存自强”为最高目的的“战国策派”。“战国策派”从“现时代”民族国家的生存处境出发,反思传统文化。林同济说:“我们必须了解时代的意义。民族的命运,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了解时代,猛力推进,做个时代的主人翁,便是茫无了解,即或了解而不彻底,结果乃徘徊、分歧、失机,而流为时代的牺牲品。”何永佶形象地将当时中国比做一条金鱼,别国早已对它垂涎三尺,日本更张开血盆大口欲以吞噬。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然而,国人尤浑噩如梦。他说:“譬之一条金鱼:当其在金鱼缸时,‘悠在游在’,以为天下是一个‘信义和平’的世界,那里面没有鲨鲸鼋鳖而只有青草白石金鱼缸,也的确是这样的世界。那条金鱼在这安乐窝的金鱼缸里住了几千年,忽然被抛入大海,那里有的是海虎、海豹、海狮、……海蛇、海蝎,各各垂涎它金色的美,……这条金鱼也许就因自己的美丽而遭不测。把‘中国’二字代替‘金鱼’,就可知我们的处境之危。国人犹以为现在仍是‘金鱼缸’的政治,而不知早已变为‘大海洋’的政治了。”

  “战国策派”那时已经意识到,强势的西方文化正在主导全球。从拿破仑的统治到一战,是西方文化的“战国时期”的序幕,二十世纪则是将成为真正战国的世纪……主要的世界都市的权力中心将随意处置较小的国家——它们的领土、它们的经济以及它们的人民……后来的事实正是这样证明的。只是新中国的诞生才让中华民族,躲过灭顶之灾。

  用这面历史的镜子,照照今天的中国人,有没有“醉生梦死于小天地中的”?有多少是“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看看弥漫全国的洗浴城吃喝风,看看我们今天海域的狼烟四起就知道了。有感于此,笔者曾经写了一部《盛世狼烟》试图警醒,但无异于狂飙中的一片落叶一样轻飘。

  清朝赔进了一个帝国,民族赔进了百年屈辱,都不足以偿还这个大“账单”。 短命的袁世凯、北洋政府连偿还这个“账单”的机会都没有。但蒋介石是有的。在他当政的后期,3500万国人的鲜血感动“上苍”,换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胜利。1945年10月,美国政府专门致函中国国民政府,商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由孙立人率领的曾参加过印缅作战的新一军去,并以归还琉球为谢。可是,蒋公一心都在准备内战上,驻军计划终成泡影,琉球也终未收复。改变中国地缘战略和心理态势的千载难逢之良机,就此放过,令人扼腕!蒋介石之没有海洋意识的战略短见,于此可见。由于这一历史性失误,使中日之间本应该彻底解决的种种问题未及清算,从此留下巨大的后遗症,时至今日还在折磨着台海两岸的中国人。南海亦然。蒋军当年虽代表中国接收了南沙群岛,却安居太平岛坐视列国蚕食中国海域,为民族又增一片忧心之地。明朝把大海当成门前戏水的池塘;清朝则是把大海当成了皇宫的护城河。如果说郑和下西洋的昙花一现,让我们印象模糊;甲午战争至今110多年,我们总该明白海洋——海权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了。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在近代史上受尽了海上的磨难;也不仅仅是今天的中国融入世界,必须走向海洋拥有海权;而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认知:近代以来,海权的有无、大小与国家的强弱,一直构成着正比关系。原为大陆国家的俄罗斯,通过在远东的大肆扩张,获取了出海口;又通过二战,牢牢地控制着日本的北方四岛,说到底也是为了海权。

  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除了历史上的英国、日本,美国是另一个“发现”海洋的国家。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艾·塞·马汉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美国人最早发明海权一词,也是最早悟得海权奥妙的国家。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奥妙,美国一步步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霸权。美国通过一系列战争,打败老牌的海上强国,取得海上立足点,然后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攫取世界全部的大洋。为了不让它的对手意识到这样一个奥妙,美国自二战结束后一直在对苏联实行一个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大战略:组建北约,构建美日军事同盟,一是从陆地上压迫苏联,一是从海上拦截,诱使苏联把大部甚至全部的国家战略资源用于陆地,无力发展海上力量,从而为美国在全球海洋上闪开通路。世界上只有海洋是相连的,要想成为全球大国,必须首先是海洋大国。游牧民族后裔的苏联,在陆地和它的祖先一样扩张成性,但眼界却比海洋民族后裔的美国人低了许多。苏联一直重视陆军,它顶多不过能够建立一个有限的帝国,但美国从它的大英帝国先辈那里却看到整个世界的财富。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理念,竞赛到1991年,终于见了分晓:苏联被挤碎了。用基辛格的话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中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后来俄罗斯痛苦地意识到,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

  300年来的历史早就告诉世界:一个不拥有海洋也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国家。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21世纪初也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次中国海军青岛阅兵,透射出来的最直接的信息,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