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二手自行车赶集:莫做“老黄牛”,学当“懒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0:47
莫做“老黄牛”,学当“懒老师”

 

摘 要] 教师过多的讲解,过多的包办替代,给予学生过多的依赖机会,极有可能导致他们能力萎缩。因而闷头苦干的老黄牛传统做法显然已不适合时代的潮流,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学会从“苦干”走向“巧干”,教师要学会懒一点,要敢于放手,明确“学生主体”。概言之:莫做“老黄牛”,学当“懒老师”。

[关键词] 老黄牛;懒老师;教学策略;学生主体;主动学习

勤则易,懒则难,天道酬勤,何以要提倡“懒”呢?提及“懒老师”,肯定没人喜欢,甚或大加斥责。面容清癯,心浇血灌洒汗水;形体枯槁,烛光白发勤耕耘。过去,我们历来佩服那些废寝忘食、焚膏继晷的“勤老师”,佩服他们黄牛耕地的做法,羡慕他们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羡慕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解。譬如批改作业连学生空缺留白之处也给学生填上;辅导学生,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是由教师精心准备;催促起床,打扫卫生等,事无巨细都会亲历亲为。然而,教师过多的讲解,过于包办替代,给予学生过多的依赖机会,极有可能导致他们能力萎缩。因而闷头苦干的老黄牛传统做法显然已不适合时代的潮流,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学会从“苦干”走向“巧干”,教师要学会懒一点,要敢于放手,明确“学生主体”。概言之:莫做“老黄牛”,学当“懒老师”。

一、传统保姆式的做法:“勤”了老师,“懒”了学生

温室难长参天树,花盆难养万年松,庭院难练千里马。

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勤快敬业的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甚至还要占用课间十分钟,激情飞扬,口若悬河。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早已听得索然无味、坐立不安,尽管教师用了十二分的力气,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

教师这般过于的勤快,无异于鸠占鹊巢、越俎代庖,无异于抱着学生走路,无异于嚼烂了食物再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过死,题目稍有变化即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养成一种惰性,遇事不愿动脑筋,碰到困难畏缩不前,如此保姆式的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能力萎缩,不仅不会创新,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学生不会自己走路,离开老师就难以独自行走,也不会自己觅食吃。

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既苦了自己,又害了学生。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只要能够正确地使用人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其实在教学管理上,上好一门课,管理好一个班,与管理好一个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教师没有必要事无巨细都身体力行,适时的“懒”对自己对学生都有好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时学会“懒”。

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名好教师应该是一名“懒”教师

一节课,如果教师的精彩掩盖了学生的精彩,算不上真正的精彩。

教师应该搭建平台,让学生去演绎他们的精彩。《孟子 离篓下》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因此,教师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法国罗曼·罗兰也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别人走路。”为了不掩盖学生的光芒,教师应该从前台后退。只要学生能干的,教师就不去做。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肯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好。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信赖他们,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锻炼,他们的积极性必然高涨,自然会有新突破。譬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可不必课课都讲,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学,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上少讲一点,懒一点,把机会留给学生;作业批改懒一些,让好的或差的学生来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这样的教师,看起来懒,实际上最勤快,他的懒也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其实这是一种另类的“教学智慧”,表面上是教师的“有所不为”,却真正换来了学生学习的“有所为”。

三、当一回“懒惰的演讲家”

有这样一则笑话,某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的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淡地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知道。”演讲家高兴地说:“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就不需要讲了!”第三天演讲家再次登台演讲,他还是先问下面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这时听众中有人说知道,有人说不知道。演讲家说:“那好,就让你们当中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吧!”

其实,我们当中那些一登讲台就慷慨陈辞、滔滔不绝的“勤劳”老师,未必就比“演讲家”高明多少。这位懒惰的“演讲家”能从关注听众的已知和未知世界,把握住两点起码的教学原则:“零经验的不讲”、“充满经验的也无需再讲”。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

如果从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还不如让我们当一回“懒惰的演讲家”。

四、像“懒蚂蚁”那样学会动脑

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员相逢,强者胜;两强相逢,智者胜。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智者胜,智者领先的时代。

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其中有20%的蚂蚁不干活。别的蚂蚁在忙碌着,它们则东走走,西逛逛,好像无所事事。比如在某处找不到新的食物了,但隔壁还有,勤劳的蚂蚁晕头转向,找不到北,这时,那些“懒”蚂蚁站了出来,寻到了新食物的来源。后来生物学家明白了,原来“懒蚂蚁”,不是“懒”,而是在动脑思考。

其实,这个现象与教学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大量的“懒”蚂蚁,虽说是“懒”蚂蚁,它的脑不“懒”。

五、运用懒惰策略,让学生动起来

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合理的偷懒是很好的战略战术。师生通过一懒一勤的换位,解放的是老师,成就的是学生。教师懒点后,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勤”可以造就学生的“懒”,老师的“勤”可以使学生迷失独立思考的思维。教师们应该学会“偷懒”,要敢于退后,乐于退后,知于退后,千万不要把持课堂,抢学生的“镜头”。

1.少帮忙,让学生多动手

在教学教育中要多给学生活动表现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在做中学。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或者左右他们的思想,暗示其结果。

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

2.少说话,让学生多动嘴

教学中还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我们不妨偷偷懒,把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读,让他们写,让他们去表演。教师的任务只是合理引导,适时点拨,精当点评。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的形式,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譬如,一堂语文课,无论你讲得多么卖力,多么精彩,实际上又能帮助学生积累多少知识,提高几许能力呢?似乎没有哪位学生,其出众的语文能力是靠听语老师讲课听出来的。

3.少指挥,让学生多动脑

在教学过程中,教服务于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学生自己的思考、表达和交流,要远比教师将更有效、有趣。要鼓励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维空间,这种“懒”恰恰是尊重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这样的“懒”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4.少评价,多让学生自主选择

有时要学会将“问题的皮球”踢向学生。虽然身为教师担负着为学生解惑之责,但有时将“问题的皮球”踢向学生,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或探究合作,这也是很有效的管理策略。

5.少批评,多给予学生鼓励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少斥责,多沟通,多鼓励,多引导。讲究坦诚,要把学生当朋友,以诚相待。鼓励能唤起被鼓励者心底的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相反,过多的批评,让批评者心里产生自卑、失望、自暴自弃,甚至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允许他们出错,这样才能在探讨的过程中给学生情感上的理解和宽容,让他们更自信更从容地去进行科学探究。

6.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也做“先生”

学生是主人,只有亲历,才有感悟;只有体验,才有真知。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短短的四句话却折射出很大的道理:学生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干的多,只是教师们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假如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也做回“小先生”,则将获得不一样的惊喜!

善学者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辛苦而功半。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用教师的“懒”唤起学生的“动”,用教师的“不为”换来学生的“为”。让我们谨记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六、结束语

做一名“懒”老师,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目标,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幸福。

该“懒”的时候一定要“懒”,要从老黄牛到智多星。要尽可能把时间、机会、精彩让给学生,应将精彩与光芒留给学生,做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推手,要敢于退居幕后,做好课堂的策划、导演,而不是主演。一个“懒”老师能培养出一班“勤”学生,但一个“勤”老师有可能会造就一帮“懒”学生。只有“懒”了自己,才能“勤”了学生。学生才不会再等待,才会相信自己,才会有不同的思维。

所以说,教师能够学会“懒”一点,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