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延寿方能治什么病:扶阳面面观6:阴盛阳衰的病势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6:17:29
扶阳面面观6:阴盛阳衰的病势观

扶阳面面观6:阴盛阳衰的病势观

火神派之所以擅用附子,广用四逆辈,是因为有着广泛、大量的病症需要温阳。“不知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这就涉及到一个医家的病势观了。
所谓病势观,是指医家对群体社会的发病特点和大体趋势的概括认识,它是关系到医家和学派的学术特点和认识疾病的前提,一般与社会、时代及地域、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例如,仲景著《伤寒论》,是因其宗族大量死亡的原因中,“伤寒十居其七”,伤寒为疾病大趋势。而东垣倡导补土派,是因其所处金元时代,战乱频仍,人民生活极不安定,所患疾病多为劳役过度损伤脾胃所致。

那么,火神派怎样认识近现代的疾病大趋势呢?这也是火神派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百多年前,郑钦安说过:“阴阳不明,医门坏极。喜清凉而恶辛温,无怪乎阴盛阳衰矣”(《医法圆通卷二》)。是说俗医“喜清凉而恶辛温”,滥用寒凉伤阳,导致世人“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指出阴证、寒证占了大多数(盛),而阳证、热证则少见(衰)。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郑钦安关于“阴盛阳衰”的病势观,仍然是适用的,这正是火神派重视扶阳、擅用附子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传承、弘扬火神派的缘由所在。至于如何形成这种阴盛阳衰的大趋势, 我在《中医火神派探讨》中有详细论述,这里不赘。

现代许多火神派名家都对阴盛阳衰的基本病势发表了十分鲜明的、话语都十分相似的观点:

祝味菊说:“余治医三十年,习见可温者十之八九,可清者百无一二。”他说:“秦汉体格,去古已远,今人禀赋更薄,斫伤更甚,虚多实少,彰彰然也。大凡壮实之人,能受清药;虚怯之体,只宜温养。”(《伤寒质难第十四篇》)
已故河南名医周连三(1889~1969)先生亦持相同观点,他说:“阳虚之证十之七八,阴虚之证十无二三。”当然,他称得上是火神派名家,对于通常被认为是热症、阳证的疔毒、目疾、癫狂等病,也以附子投治。

卢崇汉教授说:“举目望去,现在有几个是阳实的啊?真正阳实的没有几个。……我的用方可以说99%的都是纯辛温药物组成的。”(《扶阳讲记》)
李可先生说:“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百不见一。”(《人体阳气和疾病》)卢崇汉教授甚至说到:“末世的很多医者确实搞不清阴阳寒热了,那怎么办呢?就去守这个‘法宝’吧。开个玩笑,如果你能守好这个‘法宝’,就是乱打也会打中百分之七十。换句话说,你乱打都会变成中工,因为十愈六七就算中工”(《扶阳讲记》)。他所称的“法宝”指的是陈修园那句话—“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当然,火神派并不否认阳证的存在,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从来都是阴阳并列、对等论述的,对阳证擅用石膏、大黄、白虎、承气,称附子、大黄为阴阳二证的两大柱脚,说火神派只会用附子只能说是片面看法。    山上悟空摘自张存悌/文

来自: http://hi.baidu.com/%C9%BD%C9%CF%CE%F2%BF%D5/blog/item/8c30c20943b3fe3be92488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