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清洗空调:京媒:美國政客別沉溺於“扳倒中國”的迷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37:57
京媒:美國政客別沉溺於“扳倒中國”的迷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8 00:07:11  

洪博培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先生最近開出了如何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取勝的藥方,那就是聯合中國的“互聯網一代”,通過“扳倒中國”使美國獲得上升的機會。作為能說流利漢語的“中國通”,希望明年能問鼎白宮的洪博培,顯然是想以自己獨有的“優勢”,在對華政策領域壓過共和黨內其他總統參選人。

  環球網評論文章稱,令人遺憾的是,至少在這個問題上,洪博培的“優勢”是建立在“錯覺”基礎上的。的確,信息技術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作為一種技術手段,互聯網只是中國社會變化、發展的變量之一,而絕非決定性因素。進入近現代以來,每隔若干年世界上都會出現革命性的技術,但歷史已經證明,真正決定中國這個大國前進方向的不是這些器物層面的東西,而是中國對自身以及世界的認知,以及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渴求。指望以互聯網來“撬動”整個中國,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方向,或許是西方政客“唯技術論”在國際政治上的表現。

  中國以自信的姿態迎接了這波信息化浪潮,互聯網也成為了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但作為“中國通”,洪博培先生應該明白,寄望於通過互聯網來徹底了解中國、完全參透中國的國情民意,那顯然是低估了中國社會的複雜性。作為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互聯網技術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均勻地分布在中國的每個角落,“互聯網中國”只是龐大中國這個多棱鏡的一個面。以從互聯網上了解的信息來給中國發展開藥方,就如根據華爾街金融家年底分紅的多寡來制定美國經濟復興計劃一樣不靠譜。

“互聯網一代”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正面推手,絕不是洪博培先生所設想的“扳倒中國”的力量。互聯網進入中國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執政者與互聯網的良性互動正在而且必將繼續證明這一點。目前中國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比較突出,互聯網成了反映和放大這些矛盾的重要平台,這或許是洪博培先生寄望於互聯網“扳倒中國”的原因。在對抗性政治環境下成長的政治人物,有這種判斷和推理並不奇怪,但這種邏輯顯然不適用於中國。

  總體來看,中國互聯網上出現的各種訴求甚至不滿,更多的是指向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它們沒有也不太可能成為讓中國這列火車脫軌的破壞性力量。更為重要的是,整個中國社會對國家穩定和發展的渴望,能夠從宏觀上“消化”這些“不滿”,中國執政當局對互聯網聲音的積極回應,正在從微觀層面將這些“短板”塑造成中國社會全面發展的一塊塊基石。在了解中國社會現實時,西方政治人物應該少些對抗性政治思維,多些“和合”觀念。

  西方政客的選舉語言對“廣告效應”的追求往往大於對實際意義的考量。客觀地說,洪博培先生的“扳倒中國”論,更多的可能是選舉語言,不太可能成為美國通過互聯網瓦解中國的國家戰略。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沒有遏制中國、遲滯中國崛起的意圖,從這個意義上說,洪博培“扳倒中國”的直白表述,比美國官方“歡迎中國崛起”的表態少了一份政治虛偽。正在推行“重返亞洲”戰略的奧巴馬政府,對中國展現出的咄咄逼人氣勢一點也不亞於洪博培的選舉語言。在遏制中國的大戰略下,美國通過互聯網給中國製造麻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後也不會放棄這種政治操作。中國社會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