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补肾吃什么: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及工资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22:23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e/灗$:瞟n
  馕擑@u?
  G銚蓼W怚
  P]儝?肯f~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 钘育J?S潔
 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 刬汧u呁?
 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 \B?RG??
 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 J4 B馏枴ぺ
 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 隁W?鹥?
 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 i炈弃Z?
 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 R8tTq拑?
 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 ?I^?t?
 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澨膁n4?
 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 佀 KB*nx"
 需要说明的是军队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 ??,鬣?
 此干部级别自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以后一直未变。 訁来?蘧
 高干的概念:13级以上是为高干,到文革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 ?搑养(楸
 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中央文件传达到县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 粅瀙?鏹R
 当时除了制定干部级别外还制定了技术级别和工人级别。比较起来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工资400元)与普通工人(40~60元)的工资水平相比,差距在十倍以内。 "y ~]uA
 -------------- 庑戸^s 褸
 解放战争时期,营以上干部配有马匹,有专职马夫,马匹均登记在册,由部队和地方的供给部门准备饲料且洋马的饲料标准要高。部队在内线作战时,凭地方供给部门的草料票向当地支取,当部队在外线作战时,你会看到在支前大军中有一只是草料大军。解放战争后期,由于缴获了大量美式吉普车,正师级以上作战单位始配备吉普车,解放后,地师级以上单位开始配备轿车,华沙车应在首批配备之列。正军职以上干部配专车、司机、秘书。红旗、上海刚生产出来时,只国家领导人乘坐,大量配备是六十年代以后,逐步在省军、地师流行。文革后期,有县团级单位配备上海的,但红旗在地师级单位少见,省军级以上较多见。 ?咳J稏%?
 ----------------------- i.D\-迶;?
 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大将以上可以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将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可以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 h猞c汢"$?
 坐红旗应该是5级以上了。 z?[?L剒?
 -------------------------- ?*
 拿军衔套行政级别是不正确的。军衔和职务都是公开的,但行政级别到死都不公开,只有本人知道及少数知情者了解。老同志们一般极少向人炫耀自己的经历和行政级别,所以以讹传讹的极多。楼上有人说唐亮的秘书是行政9级,这样的秘书恐怕只有老毛才有资格用,多半是道听途说罢了。从正军到正兵团都有授中将军衔的,他们的资历和贡献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工资级别也会不同。军衔是用来表彰军功的,工资级别却是用来吃饭的。 楖?€粪J
 职务与行政级别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国时兵团级干部想谋个省部级职位难着呢,但到了60年代以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军级干部已普遍走上省部级掌权,于是有了省军级的说法。到了文革后期至粉碎四人帮前后,又有一大批12、13级干部走上了省部级,华国锋、后来的.不都是吗。江总在55年定级时绝超不过县团级去,80年代不也走上了省级领导岗位! 0Q?€辗騲?
 -------------------------- 踐w 现在有些年轻的史学家们写史时多有牵强附会之处。写党内斗争就演变成了个人恩怨。我想问问这些年轻的史学家们,如果党内斗争不讲原则不上升到路线高度,而变成了个人恩怨的角逐场,共产党能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吗?写老干部,如果资历老,就非杜撰上一个某级不可,以示对该人的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对那套老行政级别制度不了解。 B鐇?蜘份
 我举两个行政级别定级的例子: ?眖ir?
 有两位我熟悉的老人是亲叔伯兄弟,抗战前两人一起考入师范读书,又一起投身革命,抗战后两人都在冀中工作,解放战争中哥哥仍留冀中,以后到了河北省,弟弟去了华北区做一个方面的领导工作,以后又从中央下到地方。55年定级时,哥哥13级,弟弟10级,差距多大啊! ?簣鐰徻?
 我父亲解放战争曾在62军干过,他的团长王某某是老红军,身上多处负伤,抗美援朝回国后转业到了地方,在某市一造纸厂当书记,55年定级时给高定了一级才13级。还有更惨的,那个团的卫生队长(正营职)参加革命比这个团长王某某还早,他犯了事团长都拿他没辙,得师长涂则生出来才能把他摆平。51年川西剿完匪后就地转业,到一个县级市当卫生局长(还是副的,以后才转的正),55年定级16级。 F鋭訣=
 同样是老红军,7、8级的有,15、16级的也有的是,这就看你的职位和贡献了。 N?韅<焄驃
  舫鉷?,PQ
  邍 ~QO杉?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定级标准采用一职数级、等级线上下交叉的做法,依据职务,参考德才和资历进行评定。大致为正部3~5级;副部5~8级;正局8~10级;副局9~12级,等等。定多少级拿多少工资。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之间的比例,约为21∶1,全员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时机构设置还没有后来那样严格明确,有些单位,因其特殊性,配备干部级别很高,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按级别至少应为正部级,该校10级、11级的中层干部也为数不少。再如笔者访问的一位老同志,行政10级,是当时中宣部科学处副处长(处长于光远),而文艺处处长丁玲是7级。 d?OU籍?
  p?~>嘙(
   这次工改后,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一切生活费用,均改由个人负担,同时,工作人员住用公家房屋和使用公家家具、水电,一律缴租、纳费。关于这些费用的数额,许多老同志已经没有概念,笔者访问的一位专门管理此类事务的老同志说,他印象中只有几角或几分钱。 擸萠蝁1饣b
  ?荒芧炖?
   与此同时,对国家工作人员中因多子女生活困难者,留了一个供给制的“尾巴”:仍用政府福利费予以补助。 拍"Y?3V?
 “品位分类” OV詎??毓
   在这次定级中,旧吏制中的“品位分类”色彩仍很浓重,注重的是级别而非职务,同是局长或县长,其行政级别和工资待遇往往存在不小差别,工作调动,级随人走。职务只决定权责和任务,级别才决定地位和报酬,因此出现很多官大职小、职大官小或有官无职的现象。如当时中央局不少11、12级干部,职务只是干事。军队各总部机关和军事院校中,10级、11级、12级的干事、参谋、助理和教员也很常见。如作家孙犁,行政9级,职务只是天津日报的副刊编辑。而当时以行政13级划线,13级以上享受高级干部待遇,则是典型的“品位分类”。 _g煦A煣??
  傗???_?
   定级过后,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干部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但也有个别干部因各种原因导致低评而出现思想问题。低评的原因大致有几种:一是资历与职务的矛盾。有的干部资历很老,但评级时的职务不同,级别也往往有区别。如笔者曾访问的3位老同志,都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战友,其中一位在1948年解放石家庄时因是工人出身,被抽调到工厂任厂长,后调入北京,仍为厂长,结果定级时,其他2位被评为10级,他却被评为12级。又如作家姚雪垠,原为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后调入河南省文联,只被评为文艺8级(相当于讲师)。再有同样职务,因资格不同,评级也会有差异,一位军队老干部告诉笔者,评级时他是团参谋长,因是1942年以前入伍,被评为副团,14级;同样是团参谋长,1942年以后入伍,即被评为准团,15级。据他回忆,部队授衔,资格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是正师职,如果是红军,即可授少将,不是红军则只能授大校,级别当然也会有相应的差别。访问中老同志还谈到一些意外情况,如因参加革命时年龄小,记不清具体时间,按印象填表,正好晚于评级的几个基准日期(如1937年7月6日、1945年9月2日、1949年9月30日),都可能使评级受到影响。针对这些因评级而出现的思想问题,毛泽东曾在1957年3月18日的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批评有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严厉指出“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流,要往里流。”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如部队授衔时,许光达拟授大将,许上书中央请求低授,中央未允,许便在评级时再要求低评,最后十大将有9位评为4级,独许光达评为5级。此举深得毛泽东赞赏,曾多次表扬。 疟繃崍).?
  0T駺L瘛
   级别种种这次评级,担任重要职务的党外人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甚至被高评。最典型的例子是宋庆龄被评为行政1级,工资为579.5元,而毛刘周朱等领袖则评为行政2级,工资404.8元。正部级均在3、4级上下,副部级可评到5级。著名侨领陈嘉庚即被评为3级。广大党外人士对共产党的胸怀普遍赞赏,并欣然领受,特别一些本身曾是民族实业家的部长省长,并不看重“俸禄”,而是看重国家给的“品位”。当时的知识界文化界,也都愿意“收名定价”于此次定级,如梅兰芳,被评为文艺1级,甘愿只拿336元。关肃霜评级时,自请评为文艺2级,工资从800元直降到280元。像冰心、张天翼等一批作家,都被评为文艺1级。大学教授在此之前其实都有级别,但同样重视此次评级。陈寅恪、梁思成、陈岱孙、翦伯赞、冯友兰、王力、季羡林、林徽因、郭绍虞、钟敬文等被评为1级。全国当时共评出1级教授56名,评审极为严格。季羡林曾解释当时工资的含义,他是1级教授,每月工资345元,加上中科院学部委员的津贴100元,共445元。而吃一次莫斯科餐厅,约为1.5~2元,汤菜俱全,有黄油面包,还有一杯啤酒。当时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即党员比非党员同级要少拿一定比例的工资,这在知识界十分突出,这个比例是,工资200元以上者少拿2%;100~200元者,少拿1%。如6类地区2级教授工资为287.5元,党员教授则拿281.7元;高教8级的讲师为106元,党员则拿104.9元。一位党员老教授对笔者说:“当年那是很光荣的事。” }&(?l#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