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炎家庭偏方:安君康中国画作品《好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18:18

安君康中国画作品《好雨》与余秋雨的《文化与名人》

安君康书画作品选 2010-05-21 11:16:50 阅读77 评论11   字号: 订阅

  好雨 (中国画) 安君康 作 规格68*68cm   陕西咸阳 车先生收藏

 

文 化 与 文 人

  ★\李刚

  

  闲余之时,再次捧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行者无疆》,殊不知每每翻卷沉阅,心还是如初时那样激动、喟然。

  接触余秋雨的文章是在大学的时候。记得刚进入大学时,时间突然一大把一大把地多了起来,自由得有点近似空虚,这种空虚就如同水中的浮萍一样,无处着落,抓不住生命中的底色。于是,在一番烦忧和无奈中开始寻求精神的寄托,来安抚恐慌的心。偶然中读到了余秋雨的文字,第一次捧着他的书,如同抚摸到了青春里的生命,让我终于走出青春途中那些黯黑的森林。

  喜欢余秋雨的文章,尤其是散文。每次阅读都被他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打动,心常在翻卷沉阅的瞬间被倏然擒获。余秋雨笔下全是一些古迹名胜,或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千百年来,一代代文人早已涉迹到的山水、亭台、楼阁、洞湖在他的又一次亲临后,笔下缓缓流露出的却又是深沉而理性的怀古幽思,以及杂陈现实的感喟。

  读余秋雨的文章,可谓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体现在文字上,亦体现于文化上。比如在《文化苦旅》里的《阳关雪》与《道士塔》中,我们可以通过沉重的文字,透视出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于历史上的盛衰;在《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中,我们可以通过柔丽凄迷的文字,了解到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

  余秋雨文章的取材不像我们看到的许多作品一样,固定在某一地域,某一空间,某一时间,某一民族内部。而则是神采飞扬如苍莽群峰,倾诉高原大地历史的神秘,有一种深沉的躁动。他以其辽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抑扬对历史、对文化的热爱。他像一个长期流浪的人,在艰难困苦中克服种种弊端,跋涉了中国的文化古迹,从而写下许多学术史上让人惊喜的一页。“他用温柔的手掌抚摸中国文化遗留下来的沧桑,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现代文化的史册。”

  余秋雨不愧是文化大师,在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外在的语言把握上,在对生存的凝练和生命冲动的颂唱上,在对人类文人的热爱、慈悲及对人类文化的呵护、热爱上,他是一种典范,一种不可模仿却可以追随的典范。他所到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遗留较深脚印所在,他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泰戈尔所感所悟的是梵如我一的奥义,鲁迅所写所指的是中国民族的大魂灵大命运,而读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那不是些许感触的抒发。他力图抑扬人与生命的搏斗,力图表现对人类的自我存在与文化兴衰的超越性的沉思。那不是一种些许情绪的号啕,不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文字游戏,更是对那些不可言说者的深沉感动,是对祖国山川大地、众生万物的深情注目,是对文化与文人的诸种命运交缠的神性呢喃。

  有人说,余秋雨是靠着文化来装饰自己。但试想若没有他这样孜孜不倦的对文化寻根究底的追溯和摸索,从而把它一点一滴地展露在日益庸俗的现代文学里,那中国悠久的文明是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苍白或肤浅。

  我想,几百年后,那些个人情感的抒发,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美女作家笔下的性会随着世俗的审美而变得卑微,日益盛行的网络小说会随着社会的潮流而付诸东海。而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将成为一种人们永怀的背景而遗留下来。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近期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