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能吃那些:“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省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30:45
“湖广熟,天下足”
——湖北省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纪实2011-03-24 | 作者: 孙国瑞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湖北,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发源地。明代李釜源在他所编纂的《地图综要》中写道:“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楚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广阔,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

  ——题记

  一场春雨,一片新绿,一片生机。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荆楚大地田间地头,调查采访远安县、钟祥市、天门市、监利县、安陆市、嘉鱼县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情况。一路下来,远安县的低丘岗地改造与特色农业建设相结合;钟祥市彭墩村的迁村腾地与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相结合;天门市的双剅口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相结合;监利县土地整治与血防工程相结合;安陆市土地整治统一调整土地权属,把细碎田块集并开发成旱涝保收的大块田;嘉鱼县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蔬菜基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采访中多次听到村干部和农民的称赞:“国土资源部门为我们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让我们不进城也能致富。”记者几乎每到一地都能听到国土资源部门的干部说,那些还没有立项的村干部代表村民到国土局着急地说:“国土局什么时候也来我们这里搞土地整理吧,我们盼着你们早点来呀。”

  土地整治:“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养育着6000万勤劳智慧荆楚人民的正是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如今的湖北,是国家主要农产品商品粮基地之一,正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奋进。湖北人深刻懂得:要想“天下足”,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田。

  湖北省土地整治搞得好,跟党委、政府重视有很大关系。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张友安高兴地说:“最近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2010年47号文件,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联合专门为土地整治发文件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今后全省土地整治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整治规模将越来越大,整治质量将越来越高,整治资金将更有保障,土地整治制度将更加健全,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将更加凸显。”

  湖北省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有着光荣的传统。20多年前,全国第一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就诞生在这里,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早已影响了全国,成为耕地保护的一面旗帜。2004年,省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高产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高产农田建设的日常事务与管理,各有关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湖北省从这一时期开始在46个粮食主产区大规模实施高产农田土地整治,重点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鄂东南低丘粮食生产大县开展高产农田建设,重点实施大中型流域、大中型灌区和骨干公路沿线的高产农田建设项目,由此拉开了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大幕。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作出用5年时间实施300万亩低丘岗地改造,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再次掀起了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高潮。

  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通过土地开发整治,连续10年保持了耕地占补平衡。全省用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累计投资近27亿元,补充耕地185万亩,保障了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和公路、铁路、电厂等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湖北省通过土地整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田间道、生产路建设与“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把零散村庄整治与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实行统一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改善了交通条件,美化了村庄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整治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搞好土地整治必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到“共炒一盘菜,公办一桌席”。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集中了大家的财力和智慧,湖北省的土地整治才有了大发展。

  记者感言:土地整治,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没有部门的配合,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很难成功。土地整治不能像撒胡椒面式的搞法,要打攻坚战,打大战役,真正做到发挥集体的力量,一整一大片,一整一座山。

  监利县:土地整理没有措施就没有质量

  监利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南端。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将监利县相继纳入“全省基本农田建设20个水稻生产重点县(市)”、 “全省15个血防整县推进县(市)”、“全省14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市)”之列, 2008年又被纳入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范围。

  据监利县土地整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柳连山介绍,2004年以来,监利县共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2个,总建设规模58.1万亩,新增耕地 1.8万亩,总预算投资8.26亿元。其中,已实施完工的项目10个,正在施工建设的项目6个,已申报立项待建设的项目6个。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全县共实施完工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0个,建设规模24.11万亩,新增耕地8072亩,总预算投资3.24亿元。监利县土地整理有很多是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制度是保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中,监利县国土资源部门主要是在质量、程序、资金管理等方面抓好“三个环节”,把好“三个关口”。

  监利县国土资源局体会到,要搞好土地整治,就要切实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政策环节。结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调查研究全县农业实际状况,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监利县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举措。二是抓好惠农环节。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工作来抓。三是抓好责任环节。县政府与各项目区所在的乡镇(管委会)、各乡镇(管委会)与有关村组之间层层签订了责任状。针对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由县政府牵头经常性地召开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会、会审会。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规范管理,严格质量监督,坚决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工程招投标关。监利县国土资源局采取“资质审查、明标明投、摇号中标、全程监督”的方式,将所有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二是把好质量监管关。县国土资源部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力求将工程做好、做实、做精。加强原材料管理。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三是把好财务管理关。县国土部门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北省有关文件的规定严格加强财务管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监利县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比重,改变排灌一体、统排统灌的传统,采取排灌分家、定点分片的新模式。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上台阶。监利县国土资源局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稻、蔬菜、水产品、经济作物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建成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带和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生态种植基地20多个、上规模的农工贸企业37家。以村庄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项目实施中,监利县国土资源局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套,村庄功能得到逐步完善,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土地整理迁村腾地,不仅新增耕地1.7万亩,而且形成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这些地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样样齐全,为监利县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好的经验。

  记者感言:耕地划入了基本农田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基本农田并不等于高标准农田。监利县的土地整治与基本农田建设、血防工程、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这里将土地整治赋予了新的内涵,给人以启示。

  远安县:瞄准低丘岗地,独创远安模式

  2008年以来,安远县国土资源局抢抓政策机遇,累计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到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0万亩,争取省级投资2亿元。项目涉及全县7个乡镇,50个行政村。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万亩,省国土资源厅共下拨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资金1.1亿元,项目全部竣工后,可新增耕地面积3.5万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8500亩,直接提供税收1600万元。

  在土地整理现场,边走边看边听。记者来到一座山上,只见整座山岗已经变成了梯田,田里有蓄水池、排灌设备、PVC水管。田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种上了柑橘,虽然秧苗还不大,但已经没有闲田,两三年就能挂果,5年就能进入丰产期。远处还有几排房子,县国土资源局邱副局长告诉记者那是县畜牧部门投资盖的养猪场,产出的猪粪可以作为有机肥施到地里。

  邱副局长告诉记者,为加强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村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细化措施,加强监管,不断形成推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县国土资源局规定每个标段至少落实一名驻工地代表,项目所在村要落实一名干部参与从项目测量、规划施工设计直至工程初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将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内容,将项目实施情况与年底考核挂钩,进一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记者来到村委会,在和农民座谈中,很多都是壮年农民。记者问他们:“山上的橘树苗还小,一两年还不会有更多收入,为什么没出去打工?”有的说:“在家也有活干,土地整理项目放在了我们村,我们在工地打工同样可以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和地里的活,这一两年收入也不少,从长远看我们的收入肯定增加。”农民说的话很实在。他们不仅看到了眼前,更看到了长远。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按照“依法流转、有偿经营、适度规模、整体推进”的思路,远安县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散户合作、租赁经营、入股分红、公开拍卖、招商引资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提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利用价值。大力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经济能人、柑橘大户和私营业主连片开发,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

  记者感言:事实证明,湖北省实施的低丘岗地土地整治发展战略很有意义。由于山区道路不畅、信息不灵、有效耕地面积少、远离城市、致富途径单一等不利因素制约,山区农民致富是世界性难题,造成了目前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山区的格局。土地整治为山区农民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

  安陆市:推进土地整治必须明晰产权

  土地整治前后的产权产籍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土地整治面积越大越要注意这个问题。

  记者在安陆市土地整理一个项目指挥部临时租用的农民房中看到,墙上挂着工程进度、工程项目负责人以及各项管理规定。随行的市国土局的同志介绍,实施土地整治,必然涉及田块重整、权属重调、管护重点到位等问题。尤其是随着土地整治后种植条件的改善,一些曾经弃田不种的农户对于耕地权属调整政策极为敏感。为了确保项目区土地产权人和承包者的切身利益,国土资源部门坚持把明晰权属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示范工程来抓,致力念好“知、导、量、定、分、管”的六字经。

  “知”,即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坚持从宣传入手,将土地权属调整的政策、方法、步骤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导”,即抓好组织领导工作。市里及项目所在地乡镇成立土地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村里成立5至7人的调田专班,由威信高、作风正派的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量”,即组建土地权属勘测丈量技术专班。通过对开发土地进行统一丈量,将其作为土地权属调整的主要依据。所丈量的数据,以丈量专班、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农户四方签字为准。“定”,即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首先,按照“参与整理各方原有位置不变”的原则,划分土地分配区;其次,实施土地整理后“农民原有承包面积不得减少”(新增路渠用地比例扣除)的原则,确定土地分配面积。“分”,即对整治后的土地进行再分配。坚持六个原则:即尊重历史原则,以原有小组为单位分田到户;依法分配原则,严格以二轮承包合同为依据;民主决策原则,尊重多数农户的意愿;分田不调田原则,确权后由农户自行调换;矛盾不上交原则,田块调剂以组为主;稳步推进原则,坚持先水田后旱地,先好田后次田。“管”,即加强土地整治的后期管理。重点抓好土地权属调整后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的变更、登记、发证工作。并在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为满足农民耕种需要,适当增补一些人行道、过路桥和灌排水沟。同时,积极探索项目工程的后续管理,采取签订管理合同的方式,要求项目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项目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林网等进行管护。对于土地整治后的新增面积,除按比例补划一定面积解决路渠用地外,余下的面积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另行承包给本地或外地种植大户,其租赁收入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的维修与管理。

  记者感言:土地的产权产籍问题是个大问题。土地整治要把小地块整理成大地块,地界变了,位置变了,增加的地块到底归谁?有的沟渠路会把地块重新分割,产权产籍必须清楚。不能因为土地整治把产权产籍弄混,安陆市在这方就格外慎重,确保了土地整治安全运行。

  钟祥市:彭墩村迁村腾地走活一盘棋

  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曾经是个典型的“有粮吃,没钱用”的丘陵村。那时,村民分散、人畜混居,“脏乱差”随处可见。如今,现代化的村民小区,生机勃勃的绿色食品基地,先进的畜禽养殖小区,还有排列有序的农民别墅,依坡就势的农民广场……短短几年时间,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在这里迅速崛起。还没到彭墩村,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局的同志就给记者介绍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一个远近闻名的人物。

  记者来到彭墩村采访,随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田家林告诉记者:“彭墩村迁村腾地全省有名,连省长也来视察过。彭墩村迁村腾地的领头人张德华很不简单。年轻时当过兵,转业后进了政府机关,后来又辞职经商,脑子很活,很有思路,也愿意为村里办点实事。他城里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很不错,后来他回到村里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把家乡面貌彻底改变。”看来土地整治一定要选好带头人。

  张德华带着记者走进一正在搬家的农户。该户全家4口人,住200多平方米的上下两层的农民别墅,还有一处院子和工具房、贮藏室,有水有电,生活非常方便。厨房全部新贴的瓷砖,非常漂亮,很是让城里人羡慕。“这么漂亮的房子你花了多少钱呀?”“个人花了6万,村里还给补贴一部分。”“买房钱怎么来的呀?”“是这几年卖豆腐赚来的钱。”张德华说,“我们村几乎家家会做豆腐,我们的豆腐远近闻名。” “住进了楼房,有的农民过去有养猪、养鸡的习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记者问。

  “现在农民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养猪一年赚不了几个钱,赶上猪肉掉价还会赔本呢,打工要比养猪挣得多。一年养了两头猪赚一两千块钱,出去打工一个月就赚一两千元,农民自己会算这个账。一旦养了猪,人就拴在家里哪里也去不了了。再说,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在家里养猪、养鸡招来很多苍蝇蚊子,也不卫生,街坊四邻也有意见,喜欢养殖的,我们村里有大型养鸭场,可以进场打工。”

  迁村腾地的目的就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使迁腾区的土地变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灌得进、排得出”的高产稳产良田,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记者感言:土地整治要选好地块更要选好带头人。土地整治千头万绪,环环相扣。除了国土部门支持外,至关重要的是选好带头人。没有干劲不行,没有思路不行,不讲科学蛮干不行,没有为百姓谋幸福的好班子不行。彭墩村迁村腾地的成功关键是选对了人,才有了今天的巨大变化。

  天门市:土地整治看双剅口村

  记者来到天门市杨林办事处双剅口村采访,市国土资源局的同志介绍说,通过2009年实施杨林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整治注入资金1750万元投入新农村基础建设,形成了“项目带动、资源整合、点面结合、打造精品”的社会经济效应,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几年来通过土地整治,天门市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走进土地整治现场,一条条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与绿化的硬化路相连,通向明亮的新居;一展平铺的田野,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郁郁葱葱。土地整理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达到了道路通畅、田块规整、排灌自如、林网秀美、环境优良、人居和谐的规划目标,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创造了良好条件。

  记者在村党支书带领下沿着新村道路走了一圈,看到:如今的双剅口村,村居民房整齐划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自来水安装到了每家每户,村办小学已经建成使用,集中供气站主体安装基本完成,一排排造型新颖的农民新居形成新村落,幼儿园、小学校、商店、农贸市场、餐馆等都很齐全。

  在集中供气站,记者详细询问了生产过程。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燃气只是他们这里的副产品,主要产品是机制木炭,可供应饭店酒店。“生产原料是什么?”记者问。“就是很便宜的锯末,碎木头,树枝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广这些技术。”“使用时有没有危险呢?”“如果按照规范操作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气体和沼气有什么不同?”“沼气的活力不足,热度不稳定,尤其在冬天表现更明显。这种气体明显比沼气好。”“价格上,农民承担得起吗?”“因为还是在试运行阶段,机器设备还在调试中,我们是免费给农户使用的。以后生产正常了收费也不会高,因为成本低。”

  不仅如此,双剅口村还吸引社会投资者来到这里搞起了设施农业,在一家生产芽苗菜的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排排菜架上芽苗菜多达十几种,除了花生芽菜、萝卜苗之外,还有很多芽菜叫不上名字。企业负责人说,温室可以控制通风、湿度和温度,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搞得好一亩地可以抵得上几亩地、十几亩地的收入。企业用的人全部是当地农民。

  记者感言:过去,农村人羡慕城里人住的高楼大厦,刮风下雨不出屋也有吃有喝。如今双剅口村农民几乎跟城里人一样了,宽带也有了,烧的气还不花钱。这是土地整治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更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蔬菜基地:北有寿光,南有嘉鱼

  记者来到有“鱼米之乡、蔬菜基地”之称的嘉鱼县采访。这里的土地整治更有自己的特色。在潘家湾镇蔬菜基地,平整的菜地一眼望不到头,就像大平原一样,虽是初春低温,地里蔬菜仍然长势喜人,田边拉菜的大卡车正等待装车。嘉鱼人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北有寿光,南有嘉鱼。山东省寿光是北方的蔬菜基地。我们嘉鱼是南方的蔬菜基地。这里的蔬菜大都运往了南方各省市。”

  嘉鱼县国土资源局主管土地整理的领导告诉记者,要搞好土地整理就要严把六道关口,一是严把项目招标关。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县国土局创造性地推出了“一次摇号中标法”,开标时一次摇号确定招标单位,有力地防范了围标、串标及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降低了中标方的工程建设成本。二是严把工程进度关。每个建设项目,制定工程施工计划,填报工程施工进度表严格按计划施工;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坚守在一线、战斗在工地;抢抓农闲,确保施工不误农时。三是严把质量监管关。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强化质量管理。四是严把资金管理关。在项目资金使用上,他们严格实行“四个”坚持:坚持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账;坚持按照规定的范围开支,绝不突破预算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五是严把纠纷调处关。重心下移,缜密考虑,主动下访,调解权属纠纷,维护群众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六是严把预警防控关。创造性地推出廉政保证金制度,由嘉鱼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室牵头,开设项目工程廉政账户。

  记者在官桥村项目区看到漫山遍野的山坡上都栽上了油茶树苗。县国土资源局主管土地整治工作的赵副局长说:“油茶树是一种很好的油料植物,它比一般的食用油都好,对人体有益,类似于橄榄油。在市场上一斤油茶要卖到40元。”打造官桥村万亩油茶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引领嘉鱼县“一企联一村、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经济发展热潮。先后有联乐集团、净宝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湖北大禾现代设施农业有限公司等有意投资参与项目建设,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规模经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前几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视察嘉鱼土地整治项目区时,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嘉鱼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耕地红线”的目标。

  记者感言:土地整治使耕地面积增加了,生产条件改善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土地的效益出来了,土地整治正助推着现代农业前行。土地整治大有希望,农业大有希望。

  结束语

  记者看到的是六个县市,而听到的还远不止这些。这六个县市只是湖北省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湖北省土地整治取得的巨大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试想,如果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各级国土部门的强力推动,没有政府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没有社会力量的鼎力相助,没有各项制度的规范和严格的管理是绝对不行的。正像嘉鱼县国土资源局长吴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有为才有位,这几年国土资源部门获得的荣誉多了,这都是辛辛苦苦实干出来的,土地整治让国土资源部门在政府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力争用20年时间,将全省基本农田整治一遍;根据国土资源部安排部署,在13个县市区规划安排部署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稳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切实抓好“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争取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成为湖北省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新的亮点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