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肌肤受损的护肤品:中国人种起源的说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14:39
v\:* {behavior:url(#default#VML);}o\:* {behavior:url(#default#VML);}w\:* {behavior:url(#default#VML);}.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中国人种起源的说法

一直以来,有关中国人种起源的说法都是如此这般:300万年前,非洲的古猿演变成了直立人,他们在100多万年前,走出非洲,在亚洲成了爪哇猿人和北京猿 人,在欧洲先是成了海德堡人,后来进化为尼安德特人。这些直立人在不同地区独立进化,发展为我们今天的现代人,例如尼安德特人变成了今日的欧洲人,北京猿人变成了今天的中国人。这种假说被称为“多地区连续进化”论。

时至今日,中国的中学课本上还是秉持着这种观点。我还记得那个生活在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头骨的复原模拟雕塑,还真的依稀有几分亚洲黄种人的模样。

这种理论的根基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于古人类化石的粗糙分析和简单的地域关系推理的基础上,如北京猿人的面部扁平,鼻梁不高,眼眶呈长方形,铲形门齿等等,这些特征在中国的化石上出现频率特别高,它们同时共存于一个头骨的情况更是在其它地区很少见的。因此,这是中国地区人类化石具有的共同特征,从而推论出中国 人是源自于“北京人” 的一个单独演化的人类系列。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人体基因技术在古人类考古学界的应用,这种理论基本上被否定了。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遗传学家坎恩等人通过研究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148位妇女身上的线粒体DNA,发现各大洲人种中以非洲人变异最多,从而证明非洲人历史在各大陆为最长。计算发现现代非洲人历史达20万年,而欧亚大陆现代人历史只有13万年。由此断定,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女性始祖,遗传学家称她为“夏娃”,约15万年前生活于非洲,大约10万年前,她的后裔走出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的一群遗传学家在研究了中国28个人类群体的DNA的Y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后,得出了与国际最新流行的理论相一致的结论:北京猿人确实不是中国人的祖先,全世界的人都是来自非洲。从各色人种的遗传标记的突变点新旧不同来判断,非洲的黑种人最古老,欧洲的白种人第二,印度的棕色人第三,亚 洲的黄种人第四。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结论也很吃惊,感觉上有些困惑:如果说一百万年前,我们浑身是毛地从非洲丛林中蹒跚地走到了中国,觉得心情尚可,毕竟那时的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与今日的黑人不过是共有一个遥远的祖先而已。那么现在最新的结论竟然是,非洲不仅是人类的第一次起源地,而且是第二次的起源地,并且全世 界人类的共同祖先其实并不十分遥远,我们与今天的黑人在血缘关系上实在是近的可以。唉,我们怎么会是黑人的近亲呢?

朋友,如果你有与我类似的感觉,你最好赶快检讨一下自己灵魂深处的龌龊观念。呵呵,当然不同人种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俺将在下一篇里论及此议, 科学就是科学,其它什么的都是假的。让我们还是先来科普一下DNA遗传密码是如何被用作探索人类起源这一课题的吧。

大概所有的人对DNA的双螺旋结构都不陌生吧?如果没有印象,提醒一下:北京中关村的黄庄路口环岛上的一个很丑陋的现代风格的金属雕塑,就是这个玩意儿。呵呵,当然,那是80年代末的产物,如果你说没有看见,那不定是什么时候扩路给拆了。

这构成双螺旋结构的链条上交织着不同类型的4种小球,所谓基因就是其中一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连在一起,并具有相应的遗传信息,控制着人类的肤色、形态和健康。还有一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质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并且过上个几千几百年会发生一次突变。

我们所关心的是后者,因为这些突变不会影响到个体的健康和生存,能够稳定地传给后代,并且不断地在后代DNA中积累下来。因此,DNA的非基因部位就好像 是一个记录本,记录下来在这代代相传中所发生的突变。这样,只要取样够大,范围够广,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人类之间DNA的非基因部位的相似程度来 研究人类迁徙的历史信息。

理论上讲,如果自然界中突变发生的频率是一定的,那么从序列差异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共同起源的时间。一些学者认为,大约每一百万年线粒体的DNA序列发生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变化,线粒体DNA于是就成了一个分子钟,用它可以追溯人类进化的历史。

那么,那个“夏娃” 的后代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话说15万年前,在东非的大裂谷分化出了很多人种与部落,其中就已经包含了现在的黑、棕、黄、白四个人种的祖先。没有资料提及这四种人当时的肤色如何,我判断应该没有多少差异,所谓的颜色标签不过是沿用现代人种分类学上的说法而已。例如白人可能如同今日的印度人一般,肤色也是黑的。

到了10万年前,地球处于冰川期,大部分陆地被冰川覆盖。全世界其它地方的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大部分都灭绝了。在东非,各个部落拥挤在这块炙热的土地上,抢夺着有限的食物,迫于生计或者其它未知的原因,先是棕色人(人种学上的马来人) ,然后是黄种人(人种学上的蒙古人),开始走出东非向世界扩散。

最早出来的棕色人主要是在海边捕鱼为生,并捡食滩涂上的高蛋白食物。他们拿着旧石器和尖木叉,通过北非来到中东,沿着印度洋岸边向东走。到了5万年前,他 们已占领了南亚和东南亚的陆地和岛屿。在此后的几万年里,散漫的捕捞捡食生活让他们沿着无边的海岸线,一路走到东亚,又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和南美洲。

步棕色人后尘出走的黄种人走出非洲的时间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万年。他们首先也与棕色人一样顺着东非的海岸线一路北上来到了中东这一带,如今天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在那一带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中东富饶的物产,让智人的人口再次扩张,他们中的一些人从西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在南亚次大陆的北端经过,进入东南亚。 初来乍到的黄种人还没有能力与棕色人种抗争。至少在南亚的时候,印度半岛南部生活着大量的棕种人,一小批的黄种人只能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这与棕色人沿印度洋海岸迁徙的路径有所不同。

黄种人的扩散速度很快,只用了棕色人五分之一的时间就到达东南亚。这可能与他们掌握了新石器技术有关,也可能与棕色人散漫的生活习惯有关。黄种人的部落在缅甸一带盘桓了很久,逐渐取得一定势力,早先到达的棕色人不断向南退缩。

壮大的黄种人随后分化成了沿海支和内陆支。

前者最初在越南、广东一带形成了澳泰语系祖先,后来,部分人南下马来和印度尼西亚,小部分人则沿着东海大陆架北上,穿过白令海峡去了美洲,其中一部分在东北西辽河流域停留下来与后来北上的黄种人混合以后形成了黄种人的北亚支,成为阿尔泰语系的先祖。

这个时候正是末次冰川时期,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除了有少数棕色人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更多的地方毫无人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南岭也是白雪皑皑,限制了黄种人大量地向北的迁徙。
先说东部沿海支的北伐,他们进入浙江、江苏、山东,形成了先越文化和先夷文化以及东北的红山文化。千百年的分化中,他们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北部,演变出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壮族、傣族。这些民族在语言上、文化上有很强的一致性,所以也统称越人。

有一种说法,农业、新石器、玉器和早期的中国哲学思想都可能首先产生于这一族群中。这也为近些年来,长江流域考古学的新发现所证明。

西部内陆支的先濮民族也几乎同时北上,他们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走的是云南、贵州、四川这条路线。中途,分出了两支。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三峡地区和洞庭湖平原, 发展出了先蛮文化,形成以后的苗瑶民族。另一支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北上,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发展出了半坡—仰韶的先羌文化,形成了以后的羌华民族。他们活动的地区与后世的羌人重合。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就是说的这一带。他们是今天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

到大约6000年前,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人口的增长迫使群体又一次开始迁徙,汉藏语系的两个族属开始分野。

其中一个亚群向东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来。他们掌握了农业文明,开始以农耕为生。这个群体就是我们今天汉人的先祖。另一个亚群被称为藏缅语族群 体,他们离开黄河流域,向西向南迁移,最后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居住下来。在迁徙的过程中,这个群体就像细胞在不断裂变,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颇、土家。

藏族是一个很晚才形成的民族,他们是秦汉时期开始向高原迁徙的羌族中的两支--发羌和唐旄。在进入高原后,与当地的属于棕色人种的雅砻土著发生了混血,使羌人很快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也使今天的藏族人的面部特征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

基本上,汉藏分流是黄种人北上中国的过程中最后完成的。因此长期以来,都有汉藏同源的说法。这个在语言对比上也得到了证明: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是系统性的一一对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语言学上把汉语归于汉藏语系的原因。

在渭河流域的华人,其中一部分出潼关东行和南下,受到夷人龙山文化(先期到达的沿海支,史书上所谓东夷)和苗瑶文化(早期分流的内陆支,史书上所谓的南 蛮)的影响,分别形成了齐语支和楚语支人群。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齐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是这个分化的结果。但是,这种差异仍然在彼此可以相通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尽管中原人时常嘲笑一下齐人的散漫和疲塌,如齐人之福,楚人的倔强和冥顽,如刻舟求剑。

此前,语言学界认为吴越同属一个民族,因为他们之间的语言能相互沟通。经过DNA比对,,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吴人是东进的苗瑶人和南下的汉人同化后形成吴人进入了越人的领域,双方由此产生种种纠纷。“卧薪尝胆” 的故事就是这种世代冤仇累计起来的一个总的爆发。

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百越因为与中国北部黄河流域的汉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太大,不同于先期分化出去的齐楚文化后来又被秦始皇统一回了汉文化圈,因此始终处于被汉民族驱逐排挤的境地,逐渐向南或者偏远的山区退却。史籍记载,三国时期的吴国,立国之初还忙于与江浙境内的山越人作战。但是,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对于中 国整体文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起了主导作用,虽然这一时期我国远古文化的主干和核心还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

2万多年前,沿海支的澳泰语系形成的时候,有一支部落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北上,沿途几乎没有任何停滞的痕迹,一直跑到东北西辽河流域才停留下来,他们就是前面提到的阿尔泰语系的核心。后来东夷人北上,华人也北上,在那里进行了一次大融合。

这些阿尔泰语系的先民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东进入朝鲜、日本,向北穿过白令海峡踏上美洲。注意,这是第二波人类从亚洲向美洲的迁徙浪潮,第一次是棕色人种完成的。

到此为止,中国境内及其周边的民族来源与迁徙的脉络,基本上清晰了。

那么,以前我们熟知的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灭绝于恶劣的气候。这个可以从10万年前至4万年前之间的人类化石出土断层得到证明,这一时期整个亚洲完全没有古人类生活的痕迹。唉,可怜的北京人!
匈奴的起源


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 族,统称为匈奴。

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周朝
从西周开始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秦朝
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西汉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 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元朔二年(前127 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西汉时期的单于有: 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儿单于、呴黎湖单于、且鞮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握衍眴鞮单于、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东汉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汉朝之后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后被氐人苻氏前秦所灭。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北魏所灭。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匈奴的起源

当伊朗人种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占据着草原地带西部即南俄罗斯时,无疑地还包括图尔盖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亚;草原地带的东部是处于突厥-蒙古种民族的统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国人所知。匈奴一名与后来罗马人和印度人称呼同一蛮族的名称(Huns[Hunni]和Huna)是同词源的。可能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才在中国编年史上清楚地记载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 世纪时已经被中国人称为严狁。更早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被称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历史的黎明时期,中国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当时居住在中国边境上,即在鄂尔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马斯佩罗推测:所谓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 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纪时已经归降于赵国的中国人。赵武灵王(大约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从他们那里夺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区),实际上还夺取了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约公元前300年)。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游牧民的进攻,秦国(陕西)和赵国(山西)的中国人都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这一军事改革带来了中国服装上的彻底变化;弓箭时代的长袍被从游牧民那里学来的骑兵裤子所取代。从游牧民哪里,中国武士们还模仿了羽毛装饰的帽子、 “三尾服”和后来对名为“战国时期”的艺术起到很大作用的“带扣”。也正是为了防御匈奴,赵国及其邻近诸国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据中国史家司马迁记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中国人把这些词解释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在这些词中可以发现突厥-蒙古语词根,特别是“撑犁”是突厥-蒙古语词(Tangri,天国)的译音。在单于之下,有两个最大的官职,即屠耆王,意为左右贤王。汉文译音“屠耆”与突厥字(doghri)有关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实的”。就基本上 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所能谈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 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的那样,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 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一般行进的方向是朝南,这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已成为习惯;类似的现象在匈奴的后裔、6世纪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中国人描绘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 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上述服装的一些细部,特别是裹齐踝部的裤子,对匈奴人与斯基泰人来说都是共同的。有许多习惯也是相同的: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罗多德(IV.65)记载,斯基泰人将敌人的头盖骨在沿眉毛平处锯开,在 外面用皮套蒙上,里面嵌上金片,作为饮器使用。《前汉书》证实了匈奴人中有同样的习惯。这一习惯特别是从老上单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饮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确实,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作战利品的。希罗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在匈奴的后裔,即公元第6世纪的突厥人中,一个战士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这种嗜血性的风俗也同样盛行于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敌人的血洒在插在一个小土堆上的神圣的短弯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的血。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 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像斯基泰人一样,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们生活的节奏也是由他们的羊群、马群、牛群和骆驼群而调节。为寻找水源和牧场,他们随牧群而迁徙。他们吃的只是畜肉(这一习惯给更多是以蔬菜为食的中国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含混不清的萨 满教。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所有的中国著作家都把这些野蛮人描述成顽固的掠夺者,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 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在从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这些方法都很少变化。对于所有那些由马上弓箭手组成的部落,无论是东 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罗多德所陈述的,斯基泰人对付大流士就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大流士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在这种“退出俄罗斯”可能终止灾难的来临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中国将领后来因为缺乏这种谨慎,他们受到匈奴人佯装逃逸的蒙蔽而进入沙漠荒凉之地,在那儿遭到了屠杀呢?

至于匈奴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的语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鸟库吉倾向于把他们归入蒙古种人。相反,伯希和从汉文译本所提供的反复核对的几次巧合中,认为全面来看,这些匈奴人应该属于突厥种,特别是他们的政治领导人。

匈奴作为一支令人畏惧的势力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公元前第3世纪末,正是此时中国在秦朝(前221-206年)的统治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秦朝建立者秦 始皇(221-210年在位)预见到这一危险,与将军蒙恬完成了修建长城的工作。从公元前215年起,长城一直起着保卫中国领土免受匈奴侵犯的作用,约在 公元前214年蒙恬把匈奴赶出了今天称之为鄂尔多斯的地区,即黄河河套内的地区。然而,与此同时,匈奴人在头曼单于(死于约前210—209年)的率领 下,以攻月氏而开始了他们的扩张,月氏人直到当时一直居住在甘肃西部。在东方,头曼之子、继承者冒顿(约209-174年在位)打败了满洲边境上的另一支 蛮族——东胡。冒顿利用秦亡汉兴(前206-202年)之间爆发的削弱中国势力的内战,于公元前201年入侵中国山西省,围其首府太原。汉朝的建立者高帝 奔赴太原,驱赶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后经谈判,方得解围,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者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正如以后的中国诗人们所吟:可怜的“鹧鸪”嫁给了“蒙古的野鸟”。

大约在公元前177或176年,冒顿第一次给甘肃西部的月氏人带来了灾难,他声称已经征服了月氏。冒顿之子,继承者老上单于(约公元前174-161年在 位)后来结束了月氏的威胁,用月氏王的头盖骨做了饮器,把月氏人驱逐出甘肃,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月氏一名(至少是以这种形式)仅以它的汉文译音而流传下来。然而,许多东方学专家长期倾向于把月氏人与吐火罗人(他们于公元前2世纪从突厥斯坦迁往巴克特 里亚,希腊历史学家们从这次迁徙中了解了他们)以及与希腊历史学家们称呼的印度-塞人等同起来。按此分类,吐火罗人与印度-塞人是一个民族在两个时期内采用的两种称呼,人们认为这个民族与斯基泰人有姻亲关系,或者说它属于印欧种人,这一确认主要基于以下事实,即:在今甘肃西部的中国境内——按中国史家们的 记载,该地区在公元前第2世纪初期已经是月氏人的地盘——地理学家托勒密最迟在公元后2世纪提到了一支塔沟里人(Thagouri)、一座塔沟里峰和一个 塔沟拉城镇。此外,斯特拉波提到在从希腊人手中夺取巴克特里亚的诸族中有吐火罗人(Tokharoi),正好是这时候,中国史家们表明月氏人到达了其迁徙 终点大夏,也就是巴克特里亚的边境。两种发展进程如此一致,似乎形成了强有力的论据,支持那些把中国编年史上的月氏人看成是希腊史家笔下的“吐火罗”、梵 文抄本中的“Tukhara”和以后罗马时期的“印度-塞人”的历史学家们。此外,迟至公元第5和第8世纪,塔里木北缘绿洲上的居民仍说印欧语,塔里木北 缘如果不是月氏人早些时候的地盘的话(因为这些月氏人被证明是甘肃的土著居民),那么,当时其中部分地盘至少是属于在吐鲁番、焉耆和库车的、与月氏人或多或少有些亲属关系的部落。直到最近,语言学者们还称这些印欧语为吐火罗语,尽管今天他们满足于将这些语言标明为库车语、焉耆语等等。然而,在历史黎明的时 期,印欧语部落向远东前进了很大一段路是有可能的。这一假设使人们易于接受,因为西西伯利亚、也许甚至是米努辛斯克地区,似乎在公元纪年以前,已经有与斯基泰-萨尔马特人有亲属关系的各族居住,以及费尔干纳和喀什噶尔-带的天山南北两麓在阿赫门尼德时期就有说东伊朗语的塞人居住。因此,今突厥斯坦的大部分 地区就该是布满了印欧种人,喀什噶尔附近的那些印欧种人属东伊朗人,在酒泉的、库车的印欧种人属吐火罗人。月氏人相当于后一种人。

然而,中国历史地理书所提供的早期资料都涉及到“印欧主义”在这些前哨地区所遭到的第一次倒退。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冒顿单于(约209-174年在位) 率领下的匈奴人严重地挫败了月氏。继任的老上单于(约前174-161年在位)杀月氏王,并让人把他的头盖骨制成一个杯子。他迫使这些月氏人离开甘肃,穿过北部戈壁向西逃亡。其中小部分月氏人,中国人称之为小月氏,在南山南部地区的羌人或吐蕃人中间定居下来,正如两个半世纪以后成书的《前汉书》所记,他们 使用羌或吐蕃人的语言。其余的月氏部落,中国人称为大月氏,企图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盆地定居,但很快被乌孙(其音为Oo-Soon)人赶走。中国史家 们描写这些乌孙人是蓝眼红须。查尔彭蒂尔把乌孙一名与“阿息”(Asioi)一名联系起来——阿息是萨尔马特人中被称为阿兰人这一支的另一个名字——他认 为乌孙人是阿兰人的祖先或亲属。如果这一假设正确的话,那么,在类似月氏和匈奴的压力之下,成群结队地向南俄方向迁移的必定是这些乌孙人,尽管比我们所谈到的时期确实要早一些,但斯基泰人正在不断地被萨尔马特民族所取代。

然而有可能,月氏被匈奴从甘肃逐出之后,他们向西迁徙的浪潮曾冲击着伊犁河附近的乌孙人。乌孙人暂时被新来者征服,但在匈奴的帮助下随即进行了反扑。后来月氏人重新向西进发,来到锡尔河(希腊地理学家们的亚克苏斯河)上游的费尔干纳地方(中国人称大宛),《前汉书》记载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60年到达该地。 在那里,他们处在巴克特里亚的希腊王国边境上,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幼克拉蒂斯在巴克特里亚的统治必定已接近了尾声。

塔什干、费尔干纳和喀什噶尔这些地区是由中国人称之为“塞人”(古音是Ssek),波斯人和印度人称之为“萨迦”(“Saka”或“Sha-ka”),希腊人称之为“萨迦伊”(Sakai,“即我们的萨迦人”)的人居住。事实上,他们是“亚洲的斯基泰人”。他们组成了斯基泰-萨尔马特大家族中的一支,即他 们是来自西北草原的游牧的伊朗人。由于吕德斯的著作,似乎有理由把塞语归属于他们,奥瑞尔·斯坦因使团在和田发现了属于中世纪初期的大量塞语手稿,塞语是 一种东伊朗语方言。西迁的月氏对塞人的撞击在塞人中引起了总的反响,导致了他们入侵由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希腊王公们所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根据到 W.W.塔恩时代普遍能够接受的理论,在月氏的压力下,塞人越过索格底亚那地区,然后进入了巴克特里亚,在此取代了希腊人。在公元前140-130年间, 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巴克特里亚,据斯特拉波记述,其中最有名的游牧部落是阿息人、帕夏诺伊人、吐火罗伊人和萨迦劳赖人,他们都是来自锡尔河北岸地区。要准确地识别这些部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困难的。如上所述,查尔彭蒂尔把阿息人(彭沛乌斯·托古斯称为阿息洛伊人)看成是中国史家们曾提到的伊犁河畔的乌孙人。萨迦劳赖或萨迦卡伊似乎暗示一支古代塞人部落。至于吐火罗人,根掘H.W.贝利所坚持的假设,他们是月氏人最核心的部分。

公元前128年,当中国使者张骞访问月氏时,中国史家司马迁提到他们,把他们当作为已经征服和占领索格底亚那地区(指“妫水”以北,即阿姆河以北)的人。 《前汉书》记道,他们已经在该地的监氏城建都。羽田亨认为该城名字在发育上与坎塔(kanda)城一致,kanda是马尔干达(markanda)或撒马 尔罕的缩写。《史记》和《前汉书》都还记道,月氏已经臣服大夏(即巴克特里亚),虽然他们似乎没有占

漫谈中华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的历史概况

    匈奴
  匈奴在罗马被称为Huni或Huna, 他们最早大概於公元前10世纪前後就生活到了欧亚大陆的东北大草原上,并在那时候就为远古的中国人所得知。这群人是匈奴民族的直接祖先,并在日後分化成了亚欧平原上的两大种族,突厥和蒙古种族。
  前9到8世纪,当时的周人称为“严狁”的胡人,被认为就是最早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匈奴人。当时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内蒙鄂尔多斯,山西和河北的北部。春秋时,被称为“北戎”的匈奴部落,开始对燕晋等边境国家形成了直接的威胁。
  战国赵武灵王(大约在前320-295在位)为了对付北方胡人,,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胡服骑射),并一举降服了山西大同地区和鄂尔多斯河套地区的胡人部落,从此这两个地区纳入中国版图,被中国人牢牢掌握至今。
  战国时代,为了防御匈奴人,赵国及其邻近诸国包括秦,魏,燕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後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根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後半叶,在中国完成统一的差不多同一时代,匈奴似乎也成为了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著,并产生了自己的文字,其文字中可以明显发现和後世的蒙古和突厥词根的被继承关系。(此处有争议)
  统一的匈奴疆域广大,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後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 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这个游牧民族,所有的人员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所以他们的每一个游牧民,都是军人,而他们的行进方向,始终习惰性地朝南,于是,和中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匈奴人非常凶悍,据史记记载,他们的战术往往是,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会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後埋伏起来,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中国军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汉代中匈奴埋伏而遭屠杀的中国军人的数量惊人。加上匈奴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 弓箭技术相当先进,匈奴军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劲敌。
  公元前公元前214年秦蒙恬把匈奴再次赶出了鄂尔多斯黄河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头曼单于打败了甘肃的大月氏人。
  头曼之子、继承者冒顿在约前209年打败了满洲边境上的另一支蛮族东胡,冒顿利用秦汉鼎革之际中国的楚汉内战於公元前201年入侵中国山西省,围其首 府太原。汉高祖奔赴太原,驱赶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後经谈判,方得解围,协定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是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这是匈奴对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
  大约在公元前177或176年,冒顿彻底征服了甘肃西部的大月氏人。冒顿之子,继承者老上单于在结束了大月氏人的威胁後,把大月氏人驱逐出甘肃,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於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大月氏人西迁的一个直接後果是,结束了希腊在阿富汗地区的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该王国是由亚历山大的希腊王公继承者所建立的)。大约在在公元前 140-130年间,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大夏国。而大夏国不久就臣服於大月氏人在“妫水”以北(即今阿 姆河以北,和锡尔河之间)建立的大月氏国。并在前126年左右被大月氏吞并。在公元1世纪左右,大月氏人统一了各部落,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古代历史上非常著 名的贵霜王朝。其疆域从阿富汗扩张到了北印度的旁遮普。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事件是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存取了大月氏。
  言归正传,继续讲匈奴。
  公元前167年,匈奴老上单于进入陕西,直至彭阳(都城长安以西),放火烧了这里的一座皇宫。
  公元前158年,他们传回渭河以北,直接威胁著长安。
  公元前142年,他们进攻山西北部大同附近雁门方向的长城。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时,中国边境各处都遭受著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即位後,立刻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文档期,要将匈奴赶回漠北去(所谓漠北,一般就是指匈奴的原住地(杭爱山,鄂尔浑河,克鲁伦河一线以北地 区)。于是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联络大月氏一同对付匈奴。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历时20年,遍历西域大月氏,大宛,康居,乌孙诸国,虽然未能说服西域国家 对匈奴用兵,但对中国和中亚的联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持续用兵。
  前129年,大将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至翁金河畔的龙庭,把匈奴赶跑。
  公元前127年,中国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之间、地处黄河岸边的朔方进行了屯军,以保卫河套。
  公元前124年,匈奴侵入朔方边境,卫青把他们赶跑。
  公元前121年,少年英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把匈奴从原大月氏人和乌孙人占领的、离今凉州、甘州和瓜州不远的甘肃部分地区赶走。并完成了占领。
  公元前119年,汉朝大军对匈奴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卫青和霍去病——前者从山西北部的库库河屯地区出发,後者从北京西北、今宣化附近的上谷出发 ——横穿戈壁,深入匈奴帝国的中心。她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伊稚斜单于,迫使匈奴人溃逃,卫青消灭或俘虏2万人。(这个数位可能要占当时匈奴总人口的5%)。 霍去病进行了一次更大胆的远征,深入漠北2000里,一直到达鄂尔浑河上游。他俘虏匈奴头目80余人。霍去病回国後不久,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之 一,於公元前117年去世。
  此次战役,让匈奴在整个西汉时期再也没有对长城脚下和漠南地区产生过威胁,这次作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蛮族最成功的一次反击作战。汉武帝于是在前127-111年间,著手在甘肃建立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四个军郡,从此,从兰州到玉门关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并永归中国所有。
  以後西汉和匈奴的争夺基本上围绕这对西域的宗主权展开,汉宣帝时,前67年,大将郑吉降服吐鲁番,前65年,另一位大将军冯奉世收服叶儿羌,公元前60年,郑吉正式占领吐鲁番,从此西汉对塔里木盆地建立了绝对的控制权。
  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战,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互相争位,前51年,呼韩邪归顺汉宣帝,在西汉军队辅助说明下,打败郅支单于,占领了匈奴故地,被称为东匈奴。
  郅支单于则向西攻击,在咸海流域打败乌孙人和康居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西匈奴。然而这支不愿归顺中国的匈奴人依然没有逃脱中国的功击。公元前36年,西域校尉陈汤在一次异常大胆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袭杀了郅支。西匈奴迅速瓦解,并向西逃循。
  这支向西迁徙的匈奴人,由于缺乏和其它文明势力的接触,所以在以後的400年间,就此不为人所记录,直到公元4世纪末,他们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这些匈奴人以及他们的首领巴拉米尔和阿提拉才再次让世人震惊。
  再说说东匈奴。
  由于西汉对于东匈奴的绝对优势,东匈奴非但无法对中国北方边境形成威胁,而且也无力与西汉争夺西域的控制。
  可是当新汉更迭时,中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匈奴乘机夺取了对吐鲁番和西域的控制。
  可是匈奴的运气始终不太好,中国迅速从混乱中存回过来,东汉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强盛,对匈奴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公元48年,东匈奴发生分裂,南方的8个匈奴部落在首领的率领下起来反对蒲奴单于,并归附中国。光武帝把他们作为盟邦安置在内蒙古,在戈壁南部边境,以及山西与甘肃的边境上。建立起了南匈奴国,南匈奴其实是东汉的保护领地,听命於东汉的边疆大员,对东汉已经没有威胁。
  而北匈奴则继续与东汉为敌。 这时东汉政府开始扶持辽东的鲜卑部落,让他们来对付北匈奴,从此鲜卑人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东汉从公元73年开始,开始了对北匈奴的全面出击,在西域,车骑将军窦宪的部将班超和耿恭,利用极少量的军队,纵横千里,深入虎穴,破於阗,取喀什,灭库车,平车师,并不断打退了由匈奴策动的西域诸国的多次叛乱,十年间让东汉帝国在西域重新获得了绝对控制权。班超和耿恭不愧为中国历史 上最为出色的特种作战英雄。
  而窦宪率领的东汉主力部队,则於公元89年,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又向北追击匈奴诸部,出塞三千余里,匈奴降者八十余部,命班固作铭记汉威德,刻石於燕然山(今杭爱山)而还。
  公元91年,中国将军耿夔使匈奴再次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他进军至外蒙古,很可能达到鄂尔浑河,在金微山,俘虏了单乾的母亲及其家庭的全体成员,立单于的弟弟於除为继承人。
  93年,当於除 反叛中国时,中国派遣一支来自满洲边境的鲜卑人对付他,他们打败并杀死新单于,北匈奴再也没有存回过来,并逐渐消亡,最终在公元2世纪年,完全被鲜卑人所 降服。其作为一个民族和部落的历史基本结束。北匈奴败亡後,鲜卑各部占据了原来匈奴帝国的土地,但他们对中国远不能形成威胁,直到4世纪的民族大迁徙。
  让我们回到另一支匈奴人的命运,他们就是内附的南匈奴。
  南匈奴作为东汉的臣属,除了在公元144年由过规模不大的叛乱,基本和东汉相安无事。但到了汉末,由于鲜卑人的进一步崛起,南匈奴不得不逃离内蒙草原,进一步内附,南下迁徙到了河套以内。甚至进入了长城以内定居,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在官渡之战(202年)前後,山西腹地平阳居住下来,改姓刘。(大概 是想跟了远祖的汉公主的姓吧)。并逐渐强大起来。
  304年,在太原的匈奴首领刘渊,从西晋获得了五部落单于的称号,308年,他率领5万匈奴军,借口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在太原称帝,是为前赵。
  311年刘渊子刘聪占领晋都洛阳,火烧帝国宫殿,俘获晋怀帝,然後向长安逼近,在长安屠杀了一半居民(312年)。匈奴人凶残的一面在蛰伏200年後,再次爆发。
  被俘的普怀帝被送往刘聪驻地平阳,强迫他作为刘聪的斟酒侍者,直到313年被杀。
  316年刘聪卷土重来,又包围了长安城,迫使晋愍帝投降。西晋灭,这位匈奴皇帝又一次地在平阳接见了被俘虏的中国皇帝,迫使他在宴会上洗刷碗碟,最後,於318年把他处死。  

  可是昙花一现的匈奴政权在329年被羯族後赵所灭。
  但南匈奴部落依然存在,直到公元350年,後赵大将汉人冉闵立国,大肆屠杀胡人,见到高鼻深目的格杀无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屍於野(主要是匈奴人和羯族,以及部分鲜卑和氐、羌、巴氐人),残存的匈奴人几乎被灭族。从此,匈奴人在亚洲的历史和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结束了
  匈奴人的历史还没有完,而它的终结篇,却如同超新星爆发,眩目而残酷。
  在亚洲的匈奴人被基本消灭後,还没来得及被世人遗忘。公元375年,一支更为强悍的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的左岸,从此走上了让欧洲震惊的征服之旅。
  这支匈奴人的来源,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猜测是公元前36年被西汉征服的西匈奴郅支单于的後代,至於他们这400年间的历史,由于他们没有和任何一个当时的文明势力所接触而记录,所以已不可考。
  匈奴人一进入欧洲,没有受到过欧亚平原的蛮族冲击的欧洲文明国家和半文明国家对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
  公元375年,匈奴征服了顿河至捷列克河之间的阿兰人。幸存的阿兰人辗转流离到了高卢南部,成为了现代加泰罗尼亚人的祖先。
  公元376年,匈奴打败了当时在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王国,使大多数东哥特人臣服。残存的东哥特部落,进入了巴尔乾。
  同年,西哥特人,为了躲避匈奴人的入侵,被迫放弃在中欧平原的土地,度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
  由于东西哥特人的离去,匈奴人到405年左右,已经完全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广大草原,并开始进攻欧洲。
  406年,他们经喀尔巴阡山豁口占据了匈牙利平原,他们由此扩张到多瑙河右岸,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邻国。
  在随後的30年间,虽然匈奴帝国对罗马帝国的巨大财富充满渴望,但由于忙於自身内部的权利混战,所以基本上两大帝国的边境依然保持平静。
  直到435年,阿提拉杀兄即位後,阿提拉统一了匈奴全境,恐怖的“上帝之鞭”开始了挥舞了。
  441年,阿提拉向东罗马宣战,他度过多瑙河,横穿今天塞尔维亚和保加力亚,然後劫掠了色雷斯,东罗马帝国强悍的重步兵方阵,在阿提拉的骑兵箭手冲击下,几乎不堪一击,(阿提拉的进攻基本上淘汰了罗马步兵方阵的作战方式)历时7年的不断进攻,让整个东罗马帝国几乎崩溃。448年,无力再战的东罗马帝 国,隔地求和,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阿提拉,这块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塞尔维亚全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的大部。除此之外,东罗马还承诺了高额的岁贡,并允许了阿提拉在希腊北部的劫掠。
  451年,阿提拉对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联姻要求遭到拒绝後,阿提拉开始进攻西罗马帝国。阿提拉统领惊人的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1月度过莱茵河,4月,阿提拉火烧梅斯,接著围困奥尔良。7月,由于阿提拉担心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主动撤退。
  452年春阿提拉入侵义大利,攻克并焚毁了阿奎莱亚。他还占领了米兰和帕维亚,进行了恐怖的大屠杀,并开始向罗马进军,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7月,罗马主教利奥一世答应交纳贡赋,并把罗马皇族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于是撤退。
  阿提拉的恐怖征服在453年他离奇身亡後,突然终止。
  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在他死後如同潮水一样退却了。归顺的东哥特人在後方立刻反叛,并在454年杀了他的长子。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有的率部退到了黑海沿岸,有的归附了西罗马帝国,还有的继续向东罗马帝国进攻,468年,阿提拉的儿子顿吉兹奇在多瑙河下游被东罗马帝国击败,其本人兵败被杀,头颅被拿到了君士坦丁堡示众。
  最後,就是那些残留在黑海北岸的匈奴人部落了。他们分为了在亚速海西北和顿河河口的两个部落,由于东罗马帝国的挑拨,两支部落不久成为敌人。自相残杀了几十年,其中还有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举动,但被击败。两支匈奴部落,在内战中日趋式微,最後在6世纪来自俄罗斯平原的阿瓦尔人的征服中消亡。我们所知道的匈奴的最後一点踪影是,那支在亚速海的匈奴人,最後和当地人融合通婚後,形成了另一支游牧民族保尔加人,他们在阿瓦尔人的征服中,逃离了南俄平原,进入了 巴尔乾,是保加利亚民族的先祖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神奇的匈奴民族,就此消亡了,这个民族给历史留下的最难忘的记忆是,他们居然可以纵横万里,对当时世界上的三大文明巅峰,汉,波斯,罗 马,都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巨大文明的笼罩下,依然不改其民族本色,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叹。只可惜,匈奴人有点生不逢时,他们面临的对手,尤其是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朝气蓬勃的帝国,以匈奴的实力,是完全无法抗衡的,其失败毕竟还是有点悲剧色彩的
  突厥
  突厥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突厥民族在几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并至今生生不息著。他们曾是欧亚草原的霸主,他们在历史上首度在西域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他们做过中国的皇帝。他们主宰过伊朗高原,他们征服了神话般的罗马帝国,他们统治了半个欧洲。也是他们,是伊斯兰人民中的 第一个觉醒的民族,开展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由于突厥民族的部落非常多,因而突厥人在历史上建立了非常多的国家,这里只能按照时间文档次,把一些重要的突厥国家历史介绍一下。
  突厥民族可能是诞生於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土过许多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面具,匕首,动物饰片,铁 制马具,以及棺木中的木雕等等,从这些文物的纹饰和风格看,他们应该是突厥人的早期文化,俄罗斯人将这一文化称为塔锡蒂克文化。
  随著匈奴人的衰落,突厥人开始在欧亚平原崛起。
  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国,根据突厥史家的观点,就是大名鼎鼎的拓跋部落国家,但中国历代史家拒绝承认拓跋氏是突厥部落,而认为他们属於拓跋鲜卑部,笔者无意介入这个讨论,这里姑且认为北魏君主不是突厥人。(这样也比较有面子,毕竟鲜卑人早已为中国人所同化,中国人带点鲜卑血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如果要中国人承认自己具有突厥血统,这恐怕就不太有面子了)
  公元6世纪初,统治漠北的是蒙古柔然部,当时各突厥部落臣属於柔然汗国。6世纪中叶,突厥部在西域崛起,西魏为了拉隆突厥共同对付柔然,把一个公主家 给了突厥首领土门(看来真有可能是同族的阿),552年突厥和西魏一起夹攻柔然,柔然阿拉瑰可汗自杀,柔然败亡,突厥于是占领了柔然故地,土门称可汗。建立了广大的突厥帝国。
  土门可汗不久去世,他的庞大帝国,被他的儿子和弟弟继承,其子木杆可汗得到蒙古地区建立了**厥汗国。其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域的疆土,包括准噶尔、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直到怛逻斯河流域,建立了西突厥汗国。
  先来看看**厥汗国。
  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560年前後,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
  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厥进献了大量财富。
  581年,**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排部队地支援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後,在**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587年,**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援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厥自此分裂。
  600**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於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 辣的杨坚。随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後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列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西突厥瓦解後,**厥政权落到了亲隋的突利可汗中,隋文帝也被尊为了突厥的保护者和“天可汗”,突厥的威胁似乎已经要过去了。
  可惜隋炀帝东征高丽的失败,使隋朝威信扫地,也大大鼓舞了突厥人,615年,突利的儿子**厥始毕可汗叛乱,在山西雁门关大败隋军,隋炀帝本人几乎成为了俘虏,于是隋文帝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一切都要重来了。
  618年隋朝的覆灭,中国开始了大内战,**厥的实力急剧膨胀,内战各派纷纷拉隆始毕和继任者颉利可汗。**厥又迎来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624年,颉利可汗率突厥精锐骑兵,打到长安附近,京城一片震怖。对突厥来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李世民。这里允许我在介绍突厥历史的文字中,不妥当地来吹吹李世民的英勇事迹。
  当时颉利可汗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李世民不仅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反而率少量部队直接来到颉利对面,与突厥大军对峙.李世民以坚定的姿态,通过欺骗, 威慑的手段,未发一箭,让对手慑服,颉利与各部首领在一起协商,他们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居然决定退军了。正当颉利退军时,天降大雨,李世民鼓励众将 “突厥人众,如鸟铩翮”, 指令唐军“此而不乘,夫复何时?”,李世民身先士卒,唐军居然利用突厥不习水战,大破颉利,**厥败退後乞和。李世民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乱後的中 国,不愧千古中华大帝。
  继续说**厥和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即位,**厥颉利可汗以为唐朝政局不稳,有机可乘,再次发动骑兵远征,10万大军直抵长安城下,唐太宗似乎只有很少人马,他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召集了所有可用的人,

开启城门,把他们置於各城门前,而他亲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著渭水向敌军背後扑去。突厥诸首领见其不可思议的英勇,皆大惊,下马便拜。太宗纵马到突厥营前,训斥颉利可汗及众首领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颉利可汗羞愧低头。次日,太宗与颉利按传统习俗,歃白马而盟。此役李世民恩威并重,其光辉形象如同天人。
  为了继续削弱颉利可汗,唐太宗学习隋文帝,支援薛延陀部反叛(627年),随後在630年派出由李靖和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猛攻颉利,击溃其部落。颉利本人被俘。在随後大约50年中(630-682年),**厥汗国臣属於中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李世民面对蛮族,不求和,不献金,决不妥协,偌大的**厥帝国在十年间就被他征服,造就了一个史诗般的大唐王朝。但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崛起在欧亚平原的突厥民族来说,遇上了盛唐和李世民这样的人物,运气也是实在是太差了
  借**厥汗国臣服之机,让我们把注意力从**厥汗国转移一下,回头看看西突厥汗国。
  前一节说道,突厥帝国的缔造者土门可汗死後,他弟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部地区,称为西突厥汗国。这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日趋强盛,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 国)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拜占庭人看中了在波斯後方的室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568年与西突厥结成反对共同敌人萨珊波斯的牢固联盟。接著,这位突 厥王向波斯宣战。572年,拜占庭人也亲自向波斯宣战,这一战争持续20年(572-591年)。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保持著亲密的关系。
  575年,室密可汗去世,达头可汗即位。由于君士坦丁堡宫廷与柔然的残部,也就是阿瓦尔人达成了友好协定,达头非常不满,作为对该条约的报复(达头认 为这一条约撕毁了两国之间的联盟),他派出一支由某个名叫波汗的统帅率领突厥骑兵去攻打拜占庭在刻赤附近(黑海沿岸)的潘蒂卡派(576年)。581年, 突厥又兵临刻赤城下,直到590年,他们才完全撤出该地区。
  西突厥与拜占庭之间的争吵没有妨碍前者继续对波斯的战争。在588至589年期间,他们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西突厥汗国完成了对兴都库什山 以北的巴克特里亚的征服。630年,当玄奘途经该地时,巴克特里亚是昆都士的西突厥可汗儿子的封地。当时的西突厥从哈密一直延伸到威海和波斯。以阿姆河南岸为界与波斯相邻。
  正如我们前节所述,如此强大的西突厥,由于达头可汗妄图重新统一突厥,被隋文帝动用政治手腕,鼓动西域的铁勒族(回纥的祖先)叛乱,抄了达头的後路,603年达头逃往青海,西突厥立刻瓦解。
  达头之孙射匮可汗只获得了塔什乾附近一小块地盘。但射匮可汗以此为中心,又开始了统一西突厥的事业。611年,阿尔泰地区的薛延陀部归降於西突厥。611至618年间射匮可汗统治著从阿尔泰山到里海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几乎存回了西突厥全境
  射匮之弟、继位者统叶护可汗进一步扩张势力。他已经征服了叛乱的铁勒部,重新获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并取得了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的霸权。
  但西突厥的复兴依然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的唐朝征服**厥後,立刻把手伸向了西突厥。
  630年,唐策动葛逻禄部反叛并杀害了统叶护,西突厥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互相混战,咄陆部可汗为了避免唐朝插手,统一西突厥,不惜进攻唐朝在哈密地区的屯军,但是唐将郭孝恪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拉山附近打败了他(约642年)。逼其逃往阿富汗。唐朝获得了对西突厥汗国的宗主权。
  651年,咄陆部贺鲁可汗得到葛逻禄部的承认,存回了西突厥汗国。为了谋求独立,贺鲁可汗发动了反叛中国的宗主权的叛乱,为了镇压这次叛乱,唐和回纥突厥人(从前的铁勒部)结成联盟。
  唐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直入西北部不毛的荒凉之地。当时冬季来临,地上覆写著两英尺厚的雪。苏定方对其部下说:“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超,则莫能禽。” 于是,唐军冒著暴风雪袭击了敌人,在准噶尔地区艾比湖击败贺鲁,後来然後又在楚河流域再次打败了他,迫使他逃到西突厥的老巢塔什乾(657)。而塔什乾人 民抓了贺鲁,把他交给了中国。此後,唐朝宫廷任命忠心为中国效劳的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657),而立另一位依附於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 葛逻禄部的可汗(659)。
  从此西突厥完全成为唐的殖民地,唐成为整个中亚的保护者
  写到半路,笔者想把匈奴和突厥史中可能出现的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总结一下。
  漠南:主要指今天的内蒙地区,这一地区是蒙古高原边缘和长城之间的戈壁和戈壁草原地区,进入漠南地区的标志是雁门关和大同,根据双方军队在这一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双方的军事态势。
  鄂尔多斯:指黄河河套地区,北起雁门,南到宁夏的朔方。这块地区,深入中国腹地,但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只长夏季牧草,基本上不能产生种植农业,所以这一地区,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的作用中栏位,但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离长安和洛阳都不远,所以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可以直接威胁中国的统治中心。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作用中中心。位於今天的蒙古高原,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克鲁伦河:鄂嫩河的支流,一般来讲,这条河流是分隔漠北各部和满洲各部的自然界限。
  鄂尔浑河:贯穿蒙古高原的中部,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水量丰富,牧草茂盛,是蒙古的母亲河,历代漠北游牧民族,都把夏季的王庭设在这条河流边。
  杭爱山:汉代中国称为燕然山,位於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地狱。
  西域:指今天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地区。历史上的界限,东以玉门关,敦煌为界。北线以盆地边缘一系列弧形绿洲,哈密,吐鲁番,库车,等等,最後到达喀什。南线比较荒凉,出敦煌後,经楼兰,米兰,尼雅,和田,叶尔羌等最後和北线在喀什会合。
  回部:指我後面要讲的回纥帝国的後继部落,基本上在西域地区,後来还包括了北疆的准葛尔地区。
  中亚草原:是西突厥各部和後继突厥人诸王朝历史上的主要作用中地区。东以阿尔泰山,鄂尔齐斯河上游於漠北各部相邻。北线沿巴尔喀什湖,楚河一线,直到咸海。南线先以天山山脉与西域及回部相邻,然後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同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为邻。西线的界限比较含糊,一般可以以咸海和阿姆河为界,但游牧民族 的作用中,有时可以到达里海沿岸,甚至可以越过里海,到达亚美尼亚高原,伏尔加河,极限可以到达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巴克特里亚:中国古籍中叫吐火罗,今天的阿富汗地区,是以昆都士,巴米安为中心的中亚文明中心,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希腊人征服,并很快形成了希腊化的文明,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中亚游牧民族(大夏,大月氏)征服後,成为中亚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中亚游牧民族和波斯各王朝之间往往为争夺这块地方打得头 破血流。
  河中地区:中亚的两河流域,位於咸海的两条支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古代称为乌浒河和药杀水)之间。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大部分地区。牧草丰盛,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家园。
  塔什乾:锡尔河上游的历史名城,可能是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撒马尔罕:阿姆河上游的历史名城,突厥人历史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城市,盛极一时的花喇子模哈拉汗王朝的中心,被成吉思汗野蛮毁灭。
  楚河:锡尔河的支流,是中国军队进攻突厥人的北限,中国人不愿意想象,过了河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坦罗斯:位於楚河流域,盛唐在中亚的征服作用中曾经盛极一时,唐帝国曾经在几乎整个中亚草原建立了霸权,但751年坦罗斯一役,结束了中国人向中亚扩张的全部历史。从此以後,中亚草原的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也不再有任何如同药杀水那样的中文字地名了

  第七节讲到,唐驱逐了反抗的西突厥的贺鲁可汗後,存回了西突厥分裂的两部,唐朝宫廷任命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而立另一位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葛逻禄部的可汗。
  这阿史那弥射是**厥颉利可汗的兄弟,於636年投降中国。随即忠心耿耿为李世民效力,成为唐太宗最优秀的将军之一。647年,西域库车王不愿归顺唐 朝。悍然袭杀了唐朝的西域统帅郭孝恪。阿史那弥射奉旨率唐军报复,“破五大城,杀男女数万,西域震惧”,与648年生擒库车王。随後阿史那弥射纵横西域,为唐收服了整个西域。
  派这样的忠臣良将替唐帝国看管西突厥,唐朝本以为中亚可平了。但突厥人的独立意识确实根深蒂固,从665年起,西突厥咄陆部和葛逻禄部先後起来反叛,他们赶走了两位唐帝国委任的可汗,重新获得了独立。
  西突厥的历史暂告一个段落,让我们先记住咄陆部和葛逻禄部这两个部落名词,这两个古老的突厥部落将在以後中亚的突厥国家历史中多次出现。让我们以後再来关注他们。
  再回到漠北草原,继续**厥的历史前,让我们说些轻松的话题。突厥人和匈奴人长得什么样子?
  匈奴人的外观非常具有野蛮人的特点,他们头大如牛,眼窝深陷,眼睛却很小,鼻子扁平,胡子稀疏,看起来非常凶恶,大概是由于长期的马上生活,他们的身材不成比例,上身粗壮,但腿却很短。把大美人王昭君嫁给这样子的人做老婆,确实让中国人汗颜。
  可是突厥人却完全不是这样,突厥人身材高大,匀称,脸型细长,高鼻梁,大眼睛,长胡须,气质儒雅,看上去并不凶恶,多数都是美男子,突厥人外貌,大家可以参考现代土耳其的球星哈坎.苏克,阿富汗政治家卡尔扎伊,以及美国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他们都长著一张典型的突厥人的面孔。突厥人女子非常美貌,是中 世纪各国宫廷的抢手货。从唐太宗皇宫内院到查理曼大帝的夏季别墅,都可以发现她们美丽的身影。
  让我们回到**厥。
  前面讲到,630年,唐李靖俘获了颉利可汗後,**厥成为唐的附庸,一度甚至连名义上的可汗称号也被取消,事实上当时的**厥已被唐朝吞并。
  680年前後,**厥出了一个领袖骨咄禄,他鼓动突厥人重新燃起建立自己国家的希望。他说,“我们现在都是为唐皇出力的突厥人。我们一直有我们的部族,但我们自己的国家现在在哪里?我们一直有自己的可汗,但我们的可汗现在在哪里?” 于是他组织突厥人起来反抗唐朝。
  骨咄禄在突厥传统的中心地带,鄂尔浑河源边和杭爱山区重建起了突厥国家,这个突厥国家,我们还是称它为**厥汗国,或是叫鄂尔浑突厥汗国。
  但漠北的游牧民族只要一立国,为了生存必须要劫掠中国,于是唐和**厥战事再起。
  682年,骨咄禄可汗对山西北部发起进攻。683年3月,骨咄禄夷平妫州地区(今天北京怀柔县)。4月,骨咄禄洗劫绥远,6月,杀蔚州刺史(山西灵丘),俘虏了丰州刺史(陕西榆林),从此,每年进犯山西和河北边境。684年秋,攻朔州(山西朔平),685年5月,攻入忻州(在太原北面),687年4 月,攻昌平。**厥卷土重来,而且比以前更加危险了。
  691年,骨咄禄可汗去世。他弟弟默啜可汗即位,**厥在他的带领之下,很快到了他的鼎盛时期。武则天为了拉隆他,提议让她的侄子亲自去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可是小武一到默啜营帐,竟被默啜一口拒绝,(大概是嫌他长得难看),并声称他女儿只能嫁给李家的小孩,而且如果武则天废掉了李家皇子的继承权,他将率领他的所有部落入侵。很NB的作了一回李家和武家争权的仲裁者。

  **厥继续在威胁著唐朝的边境。694年,默啜蹂躏了宁夏灵州,696年,他击溃了契丹,势力深入了辽西,698年他再次洗劫了蔚州,并杀掉了大批唐军俘虏,702年,默啜攻打代州(山西北部),带著大批俘虏和战利品传回。
  随後默啜开始统一突厥各部的军事行动。在东方,他战胜了克鲁伦河上游的另一个突厥部落,在西方,默啜用武力使西突厥的两部,即咄陆部和葛逻禄部臣服於他(699年)。711年,西突厥两部,联合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下游的一个突厥部落,一起反对默啜可汗,但被镇压,于是默啜可汗成了一个东起中国辽西,西至河中地区的突厥各民族的唯一君主,突厥汗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但游牧民族的国家注定无法保持长盛不衰,716年,默啜可汗在克鲁伦河地区被反叛的突厥部落袭杀,**厥汗国立刻陷入混乱之中
  公元716年夏,默啜可汗在征伐克鲁伦河流域的反叛部落中,大获全胜。但却在胜利班师的途中,被反叛部落的残部设伏袭杀。
  默啜一死,**厥宫廷一片大乱,默啜子孙被其兄子,即骨咄禄的儿子阙特勤屠杀殆尽。阙特勤立其兄默棘连为可汗,突厥各部陷入混乱。从716到734 年,突厥各部,**厥和回纥与葛逻禄部,突厥和乌古斯、鞑靼等蒙古部落之间展开了长时间血腥的内战。**厥在战争中失去了对西突厥葛逻禄部,以及回纥部 (以前的铁勒部)的宗主权,但内战中,让默棘连可汗依然保住了**厥原有的漠北领地。
  我们前面讲过,**厥在630到682年间,失去了主权,为唐所吞并,长时间的殖民化历史,渐渐消磨了**厥人的意志,**厥人为大唐的文明所倾倒, 开始仿傚唐朝,企图让突厥人过定居生活,在鄂尔浑河畔建筑有城墙的城市,建立道、佛教寺院。开始贪图安逸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看,东突厥人当时已面临著即将跨入伟大文明主流的时刻。
  默棘连可汗是**厥一位极为杰出的领袖,当时的**厥内忧外患。在西面,**厥面临著与回纥与葛逻禄部的内战,在东面,契丹人和中国联合在进攻突厥。而在南面,默棘连可汗面对著极盛时期的唐帝国,和好大喜功的唐玄宗。
  这里提到了唐玄宗,不得不说上几句。唐玄宗是唐代又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当时唐帝国其本土已处於中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偌大的帝国,没有战乱,万商云 集,文化鼎盛,农业丰收。但却在境外失去了中亚,漠北,西域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唐玄宗即位时,正当盛年,政权稳固後,理所自然地踏上了唐朝的第二次征服之旅。但他的才干和唐太宗确实无法相提并论。唐玄宗渴望著存回唐帝国的殖民地,却缺乏唐太宗的勇气和力量,作为一个志在天下的君主,他却喜欢长时间泡在长安 的宫殿里,在他在位的40年间,他极少离开他的宫殿。当时的唐朝,最容易做也是最现实的扩张就是收复漠北,但唐玄宗却在和**厥战事稍有不利时,和**厥 议和。在**厥瓦解後,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唐玄宗对漠北无所作为,坐视回纥部占据漠北。导致与中国一墙之隔的漠北从此几乎告别了中国,再没有被汉族人政权控制过。唐玄宗不取漠北,对塞外万里的中亚却充满兴趣,在一次次的胜利面前,唐帝国几乎存回了中亚所有的利益,可是,历史地理的知识再清楚不过了,中国 人是无法长时间做出越过葱岭(喀喇崑仑山脉)的征服的,其在葱岭以西的征服成果是没有办法稳固的,唐玄宗的征服除了挥霍掉了唐帝国的国力,可以说一无所获,结果在751年输掉了那场从战争角度来看并不致命的坦罗斯战役後,居然断绝了中华帝国的征服史。所以笔者队唐玄宗的评价,只能是好大喜功的说。
  回到**厥。
  718年,唐玄宗进攻,并联和了辽西契丹从侧翼一起进攻。默棘连可汗回避唐军,却以主力攻打契丹。击溃之。唐军深入漠北,无所作为後退军。 720年默棘连可汗进犯甘州和凉州一带,打败唐军,721年突厥与唐议和,两者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唐玄宗还真的信守协定,再未发动对默棘连的进攻. (100年前,唐太宗626年和颉利议和,4年後不仅撕掉了协定,还把突厥灭掉了)
  从此,**厥没有了後顾之忧,全力对付葛逻禄部。在内战中,默棘连连获胜,突厥几乎再次统一。
  734年,默棘连被他的一位大臣毒杀,不久,默棘连之子伊然可汗也去世,由其弟登利可汗继位,年轻的登利可汗在默棘连遗孀的辅助下进行统治。然而 741年登利被其部下左杀处死。左杀宣布自己为乌苏米施可汗。这一事件标志著突厥帝国的结束,因为乌苏米施可汗立刻就面临著三个主要的臣属突厥部落的反叛,它们分别是拔悉密部,回纥部和葛逻禄部。乌苏米施可汗於744年被拔悉密人杀害,其首级被送往长安宫廷。**厥王室残余在743年时已经逃亡中国。
  **厥汗国到此完全灭亡,而突厥人也失去了在8世纪进入主流文明社会的机会
  **厥灭亡後,漠北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
  744年,突厥回纥部在葛逻禄部的辅助说明下,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帝国地区称汗。他的登基得到了唐朝的认可,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其统治疆域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突厥回纥帝国诞生了(744-840年)。
  回纥君主姓药罗葛氏。(补充一句,**厥王族,为阿史那氏)回纥的都城在斡耳朵八里,(中国古籍的译名,是真正的好玩),该城在鄂尔浑河上游河畔,靠近原匈奴单于和突厥可汗们的驻地,也是後来成吉思汗的哈拉和林的近邻。
  回纥帝国对唐帝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回纥不仅没有像**厥一样长时间与中国为敌,相反从他们的前身铁勒部开始,就作为中国的盟友,和中国保持了友好的关系。回纥帝国一开始作为唐帝国的被保护国,但不久,在唐发生崩溃性的内乱後,回纥非但没有趁火打劫,(当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打劫是必需的,但唐政府确实是把打劫作为了对回纥义举回报。)反而作为了唐朝宝贵的保卫者,和唐军一起和叛军作战。所以,我们对这个突厥人民族就更多了一份好感。
  让我们暂且把唐玄宗在中亚的征服放到後面讲,先把回纥突厥帝国的故事讲完。
  755年,安禄山叛乱,叛军迅速占领了洛阳和长安,唐玄宗避走四川。757年唐肃宗请求回纥默延啜可汗支援,默延啜一口答应,并於同年率回纥大军,配合郭子仪,收复了洛阳,唐肃宗将唐朝公主嫁给他,并答应每年给回纥绢帛两万匹。(这样的感谢未免过於廉价?)
  代宗即位,牟羽可汗受史朝义蛊惑,与761年,抱著与叛军合作的目的,率10万回纥大军向中国出发了,唐廷震惊,遣殿中监药子昂迎劳,在太原附近,这 位杰出的唐朝外交官劝牟羽可汗改变了主意,他反过来与唐朝联合,以唐朝的名义从史朝义手中夺回了洛阳(762年)。收复洛阳後,牟羽可汗有意识地掠夺了洛 阳城。随後,回纥兵与史朝义激战,蹀血二千里,枭其首,河北悉平。尽管他无疑是唐朝的救星,但是,他已经成了唐朝难以满足的保护者和危险的同盟军。763 年,叛乱平定,回纥终於踏上了归途。
  牟羽可汗在洛阳的长期逗留对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後果,在洛阳,他皈依了摩尼教(波斯古代宗教,《倚天屠龙记》中有记述)。并把大批摩尼教僧侣带回 了漠北,摩尼教成了回纥汗国的国教,并用摩尼教教条来处理国事,这是突厥民族第一次摆脱了原始宗教,开始信仰文明社会的宗教。随著摩尼教一起传入回纥的还有基督教、伊朗哲学和艺术等等。而回纥帝国也把自己当成在唐帝国中传教的摩尼教士的保护者。在768年,可汗从唐朝天子那里获得准许摩尼教徒在中国布教的法令。因此摩尼寺在湖北的荆州、江苏扬州、浙江绍兴和江西南昌(771年)等地建立,这些寺庙成为回纥使者的住所。807年,回纥使者要求在洛阳和太原另 外再置摩尼教寺院。
  吐鲁番地区是铁勒部的祖地,随回纥帝国纳入版图,在那里的回纥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精致的摩尼教壁画,充分叙述了当时的回纥突厥人已经在宗教的指引下走进了文明社会。
  回纥帝国在他的100年间,始终和唐朝保持友好关系,极少有入侵举动,比较好笑的是,回纥人很好讲话,曾经多次兴师动众,出发要打唐朝,一到半路,唐朝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臣,耐心地做他们可汗的工作,就能屡屡把他们说退。而唐朝对他们也不错,不仅一直给回纥以财物支援,历代回纥可汗都会要求娶唐朝公 主。而唐朝总是一口答应,有时候路途遥远,回纥可汗等不及唐朝公主,死掉了,唐朝也会主动再把公主嫁给可汗的儿子。
  但是,安定富足的结果是游牧民族人的尚武习性也在被回纥突厥人遗忘,这对游牧民族来说是致命的。
  840年,依然处於原始状态的黠戛斯人(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占领了回纥都城斡耳朵八里,杀回纥可汗,推翻了回纥帝国。而唐朝政府在回纥帝国灭亡後,不再感到恐惧,于是从843年开始大肆迫害摩尼教信徒,摧毁摩尼教寺院。杀回纥使者,(这些做法,和盛唐时差别何其大也?)
  黠戛斯人占据漠北後,将漠北高原的已经相当开化的鄂尔浑河上游地区退回到了原始的野蛮地区。他们占据漠北,直到大约920年被契丹人打败後传回了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草原。
  回纥失去了帝国之後,退到了西域,定居在塔里木北缘诸绿洲地区,即高昌,吐鲁番,焉耆和库车等地。另一批回纥,约在860或866年居住在甘肃西部的 甘州(敦煌附近)一带,并立国。甘州回纥国一直存在到1028年,是年,它被西夏的党项人征服。甘州回纥人放弃了摩尼教,信奉了当地的佛教,并带给了我们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库车的回纥国一直存在到13世纪的成吉思汗时期,他们还曾一度征服了吐火罗(阿富汗)。
  回纥突厥人的文明程度很高,对後世蒙古的乃蛮部和成吉思汗蒙古人来说,堪称“文化之师”,他们为乃蛮人和蒙古人提供了书记员,官吏制度和书写文字。


 土耳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在中国文献中被称为丁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


土耳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在中国文献中被称为丁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等,在六至九世纪间,土耳其族开始往中亚移动,不久中亚地区便成为世界史上所谓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这些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土库曼(Turkmen)、乌兹别克(Uzbek)、哈萨克(Kazakh)、塔吉克 (Tadzhik)、吉尔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经由伊朗进入当时已回教化的西亚,并开始接触回教,信仰回教。 www.6park.com 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占领当时回教文明中心-巴格达,并成立塞尔柱王朝,成为西亚回教世界的统治者。西元1071年,塞尔柱军队大破当时位於小亚细亚 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小亚细亚因此成为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由於西亚(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亚细亚为回教势力所据,对信仰基督教的欧洲诸国是一大打击,於是有了世界史上着名为争夺圣地的十字军东征。 www.6park.com 十字军大败后,建立塞尔柱王朝的土耳其族在小亚细亚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图曼帝国,不久即入侵巴尔干半岛,并於西元1453年占领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 坦丁堡,使这个颇具声威的东方基督教盟主从历史上消失。随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开始沿多恼河向西征伐,1529年终於包围了欧洲第一名都维也纳.虽然鄂图 曼土耳其终究未能攻克维也纳,但是整个东欧的南半部至此归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 www.6park.com 欧洲势力的挽回是18世纪以后的事。到19世纪时,帝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势力高涨.在其它欧洲列强的鼓动和支持下,这些帝国的臣民纷纷开始为独立而战。 1832年,希腊王国首先独立,随后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阿拉伯人先后获得的独立。此后,奥图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选错边加入了德国,大战后,帝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威胁. www.6park.com 在以后的岁月里,有无数的人为土耳其人的命运而战。或许现在的土耳其并不能真正算是一个泱泱大国,但是若要了解其国家、国民甚至其与四周邻国的关系,研究土耳其在历史上的雄伟及活跃有其必要性,


如土耳其对曾统治过阿拉伯人、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骄傲,也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在塞浦路斯问题土耳其对希腊的态度会如此强硬,或许我们也能解释出,在阿拉伯回教势力的强大压力之下,同为回教国家的土耳其为何仍能与以色列签订军事交流的协定。 www.6park.com 恼人的人口问题及种族纠纷 www.6park.com 据估计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将达到6,500万人,其中男性有3,300万人,女性有3,200万人,平均寿命为70.5岁,识字率为84.2% (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长率约为1.5%(1995-1999年平均),人口众多,使得土耳其成为欧洲国家仅次於德国的人口大国,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龄仅为25.5岁,15岁至65岁的就业年龄层占总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长率及低年龄层组合则意味着土耳其劳力供给过剩,而安纳托利亚高原农民流入城市又会使得这种情形加剧。 www.6park.com 土耳其人口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为主体,约占全国总人口八成以上,其次为库德族,约占10.8%,再次为阿拉伯人,约占1%,此外还有亚美尼亚、希腊人及 乔治亚人。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属逊尼派。 www.6park.com 土耳其为多种族国家,由於语言、文化的不同,种族之间冲突势难以回避。不过回顾过去历史,其实土耳其在十六世纪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威势达於最高峰时,仍有许多不同种族居住在小亚细亚及色雷斯一带,而鄂图曼土耳其历代国王,亦不曾对非土耳其民族采取敌视政策,但近代的土耳其历史,却充斥着与非土耳其裔争斗及压 迫,其中最明显的则是对世居於「后院」库德族的镇压。




www.6park.com 库德族人与土耳其之间的冲突问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世人常把库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视为单纯的土耳其一国之内的「分离主义」,不过如此一来使得问题过於简化 并与史实有所出入。库德族人约有2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亚、黎巴嫩、亚塞拜然和亚美尼亚。 www.6park.com 库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逊尼派。目前库德人聚居地被称为库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地区,地理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库德斯坦被划归不同国家,但库德人从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 www.6park.com 事实上,库德人在1844年就曾独立建国,时其领土从现在的伊朗、土耳其边境一直延伸到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846年,库德人占领基督教聂斯 托留教派的几个村庄,这使得以东方基督教保护者自居的英、法强权得以威胁当时的土耳其苏丹出兵镇压,建国才两年的库德斯坦便瓦解了。而强权的介入,主要还是因为库德斯坦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二次大战后,为瓜分鄂图曼土耳其帝国,1920年各强权签订塞夫勒条约(Treaty of Sevres),并同意给与库德族人自治权或「在某一天独立」。 www.6park.com 1923年凯末尔革命建国后,土耳其又与各强权签订洛桑条约(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库德族人的自治独立条件,并将库德斯坦划分势力范围,造成目前各国分别管辖库德人的现状。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内库德人对统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从历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将库德人问题视为单纯的地方叛乱组织,将使问题过於简化,并无法求得具前瞻性的因应措施。 www.6park.com 库德人成为土耳其的子民并无法获得民族认同和平等地位,他们连用自己文字和语言教育孩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关闭库德族学校、禁止使 用库德语、革除库德族官员、没收库德人土地,库德人发动起义,结果凯末尔发动三万军队进行镇压;1930年库德族宣布复国,但不久又遭镇压;1937年库 德人发动**,死伤无数;1978年土耳其库德人成立自己的政党-库德工人党(PKK),其主要目的在於阻止土耳其政府对库德族的压迫,争取应有的政治、 文化权利。但在遭政府镇压后,1984年PKK开始宣布进行武装抗争,试图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意。1990年波湾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默许之下,土耳其 一次又一次的越过国境,以清剿库德反抗军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产石油的库德人居住区进行攻击。 www.6park.com 库德人保守估计占土耳其总人口一成以上,但库德人在土耳其地位远低於境内的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及犹太人,因为库德人在土耳其定义上不属於少数民族,因而无权以母语教育下一代,且库德语用於广播或政治场合仍属违法,这导致新一代的库德青年大都无法准确运用其母语,这又使得希望建立独立库德族国家的人士忧心不 已,另在土耳其,库德民族政党和组织的活动都是非法的,土当局除对该族实行同化政策外,并与有库德人居住的邻国签订了一系列旨在切断与邻国库德人联系的协定,更使得库德族问题难以获和平的解决。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在此之前,突厥已经兴起。突厥是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我国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叶尼塞河上游,是吸收九姓铁勒构成的部落联盟。也有的学者认为突厥的主体来源于鲜卑,是鲜卑的后裔,所以是黑发、黑须、黑眼睛的黄种人。后迁徙至高昌北山 中,即今天山东段之博格达山附近地区。后被柔然控制,迁往金山(今阿尔泰山),成为柔然的锻奴。这时,它才以突厥的名称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公元552年, 突厥首领土门战胜铁勒、柔然后,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政权。土门之后,至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又进一步消灭了柔然的残余势力,东败契丹,西破峻哒,北并契骨,控制了东起今辽河流域,西至今里海,南至长城北,北至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河中粟特诸国,塔里木盆地诸城邦,乃至东方的奚、契丹、高丽都曾为其藩 属。突厥设牙帐在于都斤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之北山),形成为以漠北为中心的地域辽阔的突厥汗国。


但是,由于突厥是一个由许多部落和部族组成的军事联盟,主要是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上,分散的游牧经济又导致其政治上的不稳定,统治阶级的内讧以及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极易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加之隋朝的离间,所以突厥汗国建立不久,便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突厥的始祖是土门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当时号莫贺咄叶护,突厥汗国建立不久,便奉命统兵十万,往征西域。大约用了十年时间,室点密不仅征服了天山南北,以及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而且与东罗马建立了联系。因此,室点密被封为西面可汗,分管伊吾(今新疆哈密)以西至波斯东界的领土。西面可汗的牙帐夏季设在金莎 岭北 (今吉木萨尔境),也称北庭;冬季设在鹰莎川(今巴音布鲁克草原),也称南庭。突厥汗国境内有众多的民族。公元576年,室点密死,其子玷厥继位,号达头可汗。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以后,与突厥汗国大致以长城为界。突厥因侵犯隋朝被击败,爆发了长达20年的内战,汗国分裂为**厥和西突厥两部分。阿尔泰山和天山 以东为沙钵略(钵,音:波 b6)可汗的势力,属**厥汗国;以西为达头可汗势力,属西突厥汗国。达头可汗曾一度统一东、西两部。公元600年和602年,达头进攻隋朝,均遭失败。 后达头逃往青海投奔吐谷浑。达头之孙达曼立为处罗可汗。处罗可汗投归隋朝。射匮代立为西突厥大可汗。射匮兵强马壮,疆域东起玉门关,西至里海,牙帐设在龟兹山北三弥山 (今巴音布鲁克草原西南)。
隋朝时期,西域诸国主要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但他们与内地仍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公元 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为接待西域诸国使者,隋朝还专门设置了“西域校尉”。
公元617年,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8年,射匮死,其弟立为统叶护可汗。他东征西讨,统治了西域,将牙帐迁往碎叶河北的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境)。统叶 护可汗册封西域各地统治者为“俟利发”,派一名突厥贵族为吐屯,监护该地,统领军队,征收赋税等。统叶护可汗在位期间,西突厥汗国处于最为兴旺发达阶段。与唐朝关系较为密切,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经过碎叶时,受到统叶护的热情接待。公元628年,统叶护被叔父贺莫咄谋杀,贺莫咄自立为俟毗可汗,突厥各部反对,而立统叶护之子为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死后,出现了咄陆可汗和乙毗咄陆可汗并立的局面,双方以伊犁河为界。咄陆可汗与唐朝亲善。
公元639年,咄陆可汗死,侄薄布特勤立。乙毗咄陆杀薄布特勤,侵犯唐朝管辖的焉耆、伊州(今哈密)。公元640年,唐朝派大将侯君集、契必何力等西征,灭高昌隙氏王国,设西州、庭州,建安西都护府,幕府设在高昌。公元641年,唐太宗册立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咄陆可汗退踞西部,封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公元 646年乙毗咄。陆可汗被乙毗射匮可汗击败,向西逃奔吐火罗。阿史那贺鲁逃入唐朝境内,为唐太宗收留,安置在庭州莫贺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置瑶池都 督府,以阿史那贺鲁为都督,招抚西突厥各部落。公元649年,唐太宗死,阿史那贺鲁反叛,击败乙毗射匮可汗,侵犯唐朝庭州轮台县(今乌鲁木齐)和蒲类县 (今木垒县)等。公元656年唐高宗以程知节(即程咬金)为行军大总管,率兵西征,大败西突厥于鹰娑川(今巴音布鲁克草原)。公元 657年,高宗以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率领萧嗣业等唐军将士、婆闰等回纥将土,翻越阿尔泰山由北道进军;派归附唐朝的西突厥将领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布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带领突厥将士沿天山北麓向西进军。两路大军讨伐阿史那贺鲁。结果,阿史那贺鲁被俘,西突厥汗国灭亡。阿史那贺鲁被高宗赦免,留长安居住。
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对我国北方和西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突厥语言成为北方和西域一部分地区的通用语言,连高昌嘹氏王国世代讲汉语的汉族居民也同时流行突厥语。高昌、龟兹、疏勒、于阗等地国王都娶过突厥公主为妻,今中亚地区开始了突厥化进程。


2007年的一篇文章:法国Louis Pasteur大学的Elizabet Petkovski在《Polymorphismes ponctuels de séquence et identification génétique: étude par spectrométrie de masse MALDI-TOF(法)》一文中的数据指出,通过对古代匈奴人的SNP进行了分析,发现古代匈奴在蒙古北部Egyin Gol峡谷(额金河1号墓地)的主要Y染色体单倍型是N3、Q*、C*。也就是说,古代匈奴人和现代蒙古人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现代蒙古人最多的三种单倍型为C3c、C3*、O3,其中O3为来自华北地区的血统的影响,也就是在匈奴时期,古代华北人(O3)还没有大量进入蒙古草原腹地,但现代内蒙和外蒙的蒙古人中却有20%左右的人其父系祖先来自华北地区,现代蒙古人的主体并不是古代匈奴的后代,而现代汉族中,则古代匈奴人的成分基本找不到,N3在汉族基本 没有,Q*和汉族Q1完全不同,Q1实际是汉族和其他一些缅藏语居民中独有的小基因类型,可见古代匈奴人对汉族的血统影响可能微乎其微。



对比Keyser-Tracqui C在2003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tic》上发表的《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of a 2000-year-old necropolis in the Egyin Gol valley of Mongolia》的mtDNA数据,古代匈奴人母系主体是D,和现代内蒙东部的蒙古人比较类似而和外蒙人khalkh人有差异,同时还有比较高的A和 Z,和外蒙西部的图瓦等部族可能有亲缘关系,而古代匈奴人有5%个体为U等白人母系,显示了这个民族血统非常复杂。而汉族常见的B则比例非常少,,对比山 东古代汉族mtDNA的数据,说明了古代匈奴人和古代汉族差异非常大,基本无亲缘关系。
[td]很正常啊,现在蒙古人血统有很大比例跟汉人相似的,从元朝开始很多汉人入蒙古族籍,后来土默特等部对中国北方掠夺了大量人阔到内蒙古,没什么可奇 怪的,但是这也不能推断出古代蒙古人的基因,就像现在 土耳其,匈牙利如果用基因辨别民族我估计他们大部分是百人基因. [/td][/tr][/table][/td][/tr]

[td]光速的说法问题太多, 匈奴只测出了3例标本的Y-DNA,C*、N3、Q*,未必有普遍性,而且现代蒙古人(特别布里亚特)N、Q也是有一定比例分布的,C3占主体。 [td]母系方面来看,现代蒙古人只是增加了一些新鲜成分,但主体体成分与匈奴、鲜卑类似,显示了匈奴、鲜卑与蒙古之间的传承关系。[td]可惜似乎没有古代蒙古墓葬出土,否则就能更直接地了解蒙古与之前的游牧民族的传承关系,以及蒙古自身的演变。

母系来看现代蒙古人与汉族的差异小于跟匈奴、鲜卑的差异...

[td]前面都是说蒙古族和满族为何成为基因传播者,注意下面)
“泰勒-史密斯和同事们发现,一种Y染色体族系(这个是蒙古Y染色体)在中国北方散布的7个少数民族中惊人地普遍,但在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当中却没有踪迹。”
对于以上的原因,学者们没有给出解释。可能他们不了解汉人摔头胎的习俗。
还有下面说满人基因的。
……
(前面都是说为何努尔哈赤的基因为何分布广,注意下面)
“但是基因学家们的这一发现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这种满族Y染色体在辽宁省发现得很少,而这里是满族的发源地。”
(注意:只看这篇报道,以上这句可能引起歧义。他的原义是只在辽宁的满人中这种满族Y染色体发现得很少。结合另一篇报道,以及这篇报道下面给出的解释就可以了解)


另一篇报道“在蒙古国以及中国的满族和蒙古族中,这种Y染色体(即满族Y染色体)分布的很广。”
下面是解释,说明为何辽宁的满族中很少有这种满族Y染色体
“这种现象不一定令人费解,因为很多满族人在满清建国后离开家乡,搬到北京。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允许辽宁省很多为满族人工作的汉人归到满族。”

ps:其他的证据还有, 蒙古人是平脸、 小眼、 卷发, 而汉族人没有这些特征; 而且根据记载, 在元朝, 汉族妇女被蒙古族**后生下的孩子都会被杀死。 所以, 现在的汉族根本没有所谓的蒙古族基因。[td]外行话都出来了。。。。。。
据我所知明代著名的东林党人缪昌期就是祖先蒙古族的。不过他们的后代已经是汉人了。 要知道古代,长城内外是严重民族对立,当时大家势同水火,所以....呵呵,就可以理解了。


第一章 草原的早期历史:斯基泰人与匈奴:
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
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米努辛斯克地区的金属加工中心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初期起是一种新的活动的所在地。据塔尔格伦认为,正是这个时期出现了长方形的石槽坟墓,恰好与称为"青铜第三期"、即奉哈特的"全青铜时代"(约公元前500-300,或200年)的时期一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出现了大量的动物图纹,尤其是那些斜卧着、直立着、回首翘望的各种鹿和卷曲着身体的动物的图纹,塔尔格伦认为,它们起源于南俄罗斯。
  也正是在公元前500-300年间,第一批西伯利亚青铜匕首和小刀生产出来,还生产了一种"杯状大锅",它后来从米努辛斯克向匈奴时期的鄂尔多斯和大入侵时期的匈牙利两个方向传播。米努辛斯克和塔格尔斯科耶生产的小刀,刀身薄而形状稍弯曲,刀柄柄端上有一精致的鹿头,这种小刀在整个蒙古地区,乃至在匈 奴时代的鄂尔多斯都普遍地见得到。
  大约在公元前330至200年期间,在米努辛斯克,铁器时代获胜,生产了一种部分是铁、部分是青铜制作的尖形斧,还有一群公共的大墓地。除此而外,在米努辛斯克还发掘出一些青铜装饰片,据麦哈特,它们无疑是公元前2至1世纪的产物。青铜饰片上表现着头对头挑战的公牛,或者是处于战斗中的马;饰片上动物的耳、蹄、尾、肌肉,以及它们身上的毛都画得象"空心三叶草"式的。这一画法显然与南俄罗斯和西伯利亚的萨尔马特艺术有关系,许多考古学家认为这种画法经米努辛斯克传给鄂尔多斯地区的匈奴人,影响了他们的艺术。
  米努辛斯克位于萨彦岭北坡。再往西南,在大阿尔泰山北面、鄂毕河和卡通河两河源附近的帕兹雷克,格里亚兹诺夫使团于1929年发现了公元前100年, 或者稍早一些的埋葬地,葬地中有"戴着像驯鹿一样面具"的马的尸体(顺便说一下,这似乎可以证明该地居民已经用马取代了驯鹿)。在这些马面具上,以及在一些用皮、木、金制的马具上都有以程式化的动物图案的装饰:飞奔着的野山羊和牡鹿,正在撕啮着一只野山羊的带翼的"格立芬"、猛扑向鹿和野山羊的黑豹,朝地 上的鹿子俯冲的鹰,互相对斗的鸡。所有这些题材仍与斯基泰的、甚至是与希腊-斯基泰的动物艺术的现实主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而没有它后来的复杂的装饰。这种工整、严谨的风格产生了极好的装饰效果。
  在帕兹雷克,还发现了明显是源于希腊-罗马人的、有胡须的怪状面具,这些面具无疑是受到在辛梅里安人时期博斯普鲁斯境内的希腊王国的影响。大约处于同一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的类似的希腊-罗马面具,在米努辛斯克文化群中也有发现:在特里波利耶、巴捷尼、别亚、卡里和兹纳缅卡等地。除帕兹雷克外,阿尔泰文化群还包括:希柏、克拉科尔和奥罗丁的棺椁,它们大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并与萨尔马特人有姻亲关系。希柏文化群的文物展示了同样的动物艺术,采用离现实主义还不太远的、拘谨的风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6-48年间的一件在希柏发现的中国漆器有利于确定该文化中心的年代。
  公元1世纪,阿尔泰文化是以卡坦塔棺椁为代表,棺椁中有熊和鹿搏斗的木雕,鹿的角长成了鸟头。还有一些饰有程式化动物图案的青铜片和织物碎片,图中格立芬与鹿的搏斗使人想起了在蒙古诺恩乌拉发现的同时期的匈奴图案。正像在诺恩乌拉出土了一块可以肯定是源于辛梅里安人时期的博斯普鲁斯国的希腊织布一样, 米努辛斯克附近的特斯棺椁中的遗物提供了直到大入侵时期来自同一地区的希腊-罗马影响的证据,在受黑海地区影响的耳环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公元1世纪和2世纪中,处于过渡文化中的动物图案继续在米努辛斯克地区盛行。特普鲁科夫称之为塔锡蒂克文化,特别是位于土巴河和叶尼塞河合流处下游、米努辛斯克以北37英里的俄格拉克提村的发现就归属于这一文化。其年代是由一块东汉时期的中国丝绸而确定,其中还有一些精致的动物岩画。
  其后不久,在阿尔泰山和米努辛斯克发现的那些与斯基泰-萨尔马特人有关系的文化中心似乎绝迹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发生了变化。米努辛斯克地区在公元7 世纪初期还在生产青铜装饰品,其年代可以由唐朝初期的中国钱币来确定。但是,在两种文化的间歇期内,该地区显然是遭到黠戛斯人的祖先、中国历史学家们在公元5世纪时曾经提到过的突厥各部的征服。据特普鲁科夫认为,在公元3世纪以后,黠戛斯人在米努辛斯克接替了与萨尔马特人有联系的印欧贵族。但是,米努辛斯克、帕兹雷克和卡坦塔这些文化中心在消失之前,在向蒙古和鄂尔多斯的匈奴各族传播程式化动物艺术(即草原艺术)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td]突厥人起源于贝加尔湖的铁勒,这个基本得到证实。
突厥可汗碑及阙特勤碑都明确写着九姓乌古斯与突厥同族。
九姓乌古斯是突厥人对它北面操突厥语的各部的称呼。这些突厥语民族分布广泛,北到贝加尔湖北,南到蒙古漠北草原,西到叶尼塞河上游,东到黑龙江。九姓乌古斯在唐史中记载为九姓铁勒。“九”是突厥人的吉祥数字,实际部落有40多部。
九姓乌古斯以回纥部为最强部,回纥人统领九姓乌古斯各部。突厥人称回纥部为乌古,乌护,乌纥,乌古斯是乌古的复数形式。可理解为跟乌古同地域的各个部落或乌古管辖下的诸部落。
塞尔柱突厥人自称乌古斯人(土库曼人),可以知道他们起源于唐朝的九姓乌古斯。而土耳其人又起源于土库曼人,这说明九姓乌古斯是西亚突厥人的重要发源地。(九姓乌古斯人主要居住在贝加尔湖的东西南北)
俄罗斯的图瓦人,也就是唐努乌梁海人,至今仍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唐朝时叫骨力干,辽以后叫斡朗改,元以后叫兀良哈,清以后叫乌梁海。图瓦人的始祖骨力干人为九姓乌古斯最北面的部落,史载他们极尽漠北,位置在贝加尔湖以东以北。后来蒙古人崛起,骨力干人臣服于蒙古,蒙古人称他们为兀良哈人。后兀良哈人逐渐 成为蒙古的属部。到清朝时兀良哈人跟都播人(也是九姓铁勒之一)逐渐融合,清朝称其为乌梁海人,分布在蒙古外喀尔喀(现在的蒙古国)北面的广大地区。都播人也是九姓乌古斯之一,他们自古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南,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他们是隋唐时建立突厥帝国的突厥人的直系祖先。突厥人起源于都播人,原来居住在贝 加尔湖西南,后来向南迁徙到阿尔泰山一带,专门给柔然人打铁,柔然人称其为“煅奴”。后高车国被柔然人所灭,其残部五万余落,被其北面的突厥人攻破,从此高车国铁勒人与突厥人融合。突厥人从此强大起来,他们灭掉了柔然帝国,成为蒙古草原的霸主。从此铁勒各个部落纷纷臣服于突厥,并有很多部融于突厥人。
突厥与铁勒的关系:一般认为,汉魏的丁零—高车、北朝以后的敕勒和铁勒都是突厥文“Turk”的音译,即“Turk”实际上就是不同时期汉文史料中“突 厥”的同音异译。[28]伯希和曾著文认为“Turk”一词乃蒙古文“Turkler”复数的音译,认为该名词是操蒙古语的柔然人在柔然汗国灭亡后逃入西魏时传入汉地的。
回纥人是突厥语系中最重要的部落。他们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分布在蒙古漠北蒙古草原的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语言文化风俗跟突厥人基本相同。回纥人是九姓乌古斯的盟主和领袖。突厥崛起后,回纥人臣服于**厥人,在**厥人的正北面。回纥人在620年左右开始崛起,渐渐不听突厥人的领导。其首领以5000人 大破突厥10万人,威镇漠北,从此九姓乌古斯皆臣服于回纥,而不听令于突厥。回纥人与薛延陀人联手,与唐朝军队一起攻破**厥,**厥灭亡。薛延陀称雄漠 北草原。薛延陀暴虐,人心不服,回纥人乘机举兵攻破薛延陀,从此漠北九姓乌古斯皆听命于回纥。回纥人遂雄霸漠北草原,对内自称可汗,对外向唐朝称臣。后**厥汗国兴起以后,回纥人战败,大部分退踞漠北,而其首领率一部分投靠唐朝,游牧于甘凉一带。后回纥首领被唐朝冤杀,回纥王部反叛唐朝投靠突厥,重回漠北。后突厥帝国内乱,回纥联合葛罗禄,拔悉密联合攻破后突厥帝国,立拔悉密首领为可汗。回纥又联合葛罗禄,攻杀拔悉密可汗。回纥首领骨力斐罗,称可汗。 第二年,又率兵击杀突厥白眉可汗。后突厥灭亡。回纥汗国建立,雄霸蒙古草原。[td]阙特勤碑有这样的记载:
1。九姓乌古思乃是我们自己的族人。由于天地失序,他们背叛了我们。我们在一年中交战五次。第一次,我们战于咄姑城。(北 5 ) 阙特勤骑白色阿兹曼(马)进行突袭。他用长矛刺杀六人。在肉搏战中,他用剑砍杀第七人。第二次,我们在库沙曷与阿跌人交战。阙特勤骑着他那深褐色的马阿兹突袭。他用长矛刺杀一人,(北 6 ) 并击得九人四散奔逃。阿跌人在那里遭败绩。第三次,我们在……与乌古斯交战。阙特勤骑阿兹曼白马进击,并用长矛刺杀敌人。我们击败其军队,征服其国土。第 四次, 我们在楚施峰交战。突厥(北 7 ) 人阵脚不稳,行将被击溃。阙特勤将他们前来攻击的军队驱散。我们在同俄特勤墓地包围并杀死了由十名斗士组成的一队同罗兵。第五次,我们在伊思勤提喀地斯与乌古斯交战。阙特勤(北 8 )` 骑深褐色的马阿兹进击。他刺杀了两人,并将他们扔入泥(?)中。这支军队在那里被歼灭。我们在奄贺庄园度过冬天之后,于春天率军出征乌古斯。我们下令军队奔袭,同时留下阙特勤坐镇大营。敌对的乌古斯人突然袭击汗庭,阙特勤(北 9 ) 骑上其白色马驹,刺杀了九人,终使汗庭未曾失陷。我母可敦、我的诸庶母、我的姊姊们、我的媳妇们、我的公主们,这么许多人都有可能活着的沦为奴仆,遭杀的弃尸营地和大道,(北 10) 假若没有阙特勤的话,你们都会被杀害。


2。你们,突厥与乌古斯的伯克们和普通民众,听着!只要上方之天不塌,下方之地不裂,突厥人啊,还有谁能毁灭你们的国家和体制?突厥人啊,忏悔吧!(东 23) 由于你们的无法无天,你们背叛了始终养育你们的英明可汗,背叛了你们那自由独立的美好国家,导致了极坏的后果。哪里有手执武器者来将你们赶走?哪里有手持长矛者来将你们驱散?是你们,神圣于都斤山的民众,自己离开了。想往东方去的人走了,(东 24) 想往西方去的人走了。在你们所去的地方,你们所得的到的只是血流成河,骨积如山。原会成为老爷的男子变成了奴仆,原会成为太太的女子变成女婢。由于你们的愚昧,由于你们的邪恶,我叔可汗去世了。(东 25) 我(为他)设立歼敌石,以黠戛斯可汗石列其首。为使突厥人的名声不坠,上天曾经抬举我父成为可汗,我母成为可敦,赐予他们国家。为使突厥人的名声不坠,(上天)(东 26) 令我成为可汗。我并未成为一个富裕繁荣民族的君主,而是成了一个贫穷凄惨民族的君主,他们内无食物,外无衣衫。我与我弟阙特勤一起商谈,为使我们父、叔为突厥人所嬴得的声誉不坠,(东 27) 以及为了突厥民众的利益,我夜不睡眠,昼不安息。与我弟阙特勤,与我的两位设操劳到几至丧生。我就这样地奋斗,不让民众分裂成水、火(不相容的)两帮。

第一条明确说九姓乌古思乃是我们自己的族人。
第二条意思说要愚昧的突厥人跟乌古斯的民众,接受突厥可汗的统治,不要再背叛可汗。第二条将突厥人跟乌古斯人相提并论,已说明突厥人跟乌古斯人同族。同族不一定发源地相同,但语言文化风俗一定是非常相似的。而回纥一直是九姓乌古思的领导者和最强的部落,这已经说明了huihe人跟突厥人同族。
九姓乌古思在突厥的北面,文化方面要比突厥人野蛮落后,他们中大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早期,而突厥人已经进入到奴隶社会晚期。

[td]阙特勤碑有这样的记载:
1。九姓乌古思乃是我们自己的族人。由于天地失序,他们背叛了我们。我们在一年中交战五次。第一次,我们战于咄姑城。(北 5 ) 阙特勤骑白色阿兹曼(马)进行突袭。他用长矛刺杀六人。在肉搏战中,他用剑砍杀第七人。第二次,我们在库沙曷与阿跌人交战。阙特勤骑着他那深褐色的马阿兹突袭。他用长矛刺杀一人,(北 6 ) 并击得九人四散奔逃。阿跌人在那里遭败绩。第三次,我们在……与乌古斯交战。阙特勤骑阿兹曼白马进击,并用长矛刺杀敌人。我们击败其军队,征服其国土。第 四次, 我们在楚施峰交战。突厥(北 7 ) 人阵脚不稳,行将被击溃。阙特勤将他们前来攻击的军队驱散。我们在同俄特勤墓地包围并杀死了由十名斗士组成的一队同罗兵。第五次,我们在伊思勤提喀地斯与乌古斯交战。阙特勤(北 8 )` 骑深褐色的马阿兹进击。他刺杀了两人,并将他们扔入泥(?)中。这支军队在那里被歼灭。我们在奄贺庄园度过冬天之后,于春天率军出征乌古斯。我们下令军队奔袭,同时留下阙特勤坐镇大营。敌对的乌古斯人突然袭击汗庭,阙特勤(北 9 ) 骑上其白色马驹,刺杀了九人,终使汗庭未曾失陷。我母可敦、我的诸庶母、我的姊姊们、我的媳妇们、我的公主们,这么许多人都有可能活着的沦为奴仆,遭杀的弃尸营地和大道,(北 10) 假若没有阙特勤的话,你们都会被杀害。
2。你们,突厥与乌古斯的伯克们和普通民众,听着!只要上方之天不塌,下方之地不裂,突厥人啊,还有谁能毁灭你们的国家和体制?突厥人啊,忏悔吧!(东 23) 由于你们的无法无天,你们背叛了始终养育你们的英明可汗,背叛了你们那自由独立的美好国家,导致了极坏的后果。哪里有手执武器者来将你们赶走?哪里有手持长矛者来将你们驱散?是你们,神圣于都斤山的民众,自己离开了。想往东方去的人走了,(东 24) 想往西方去的人走了。在你们所去的地方,你们所得的到的只是血流成河,骨积如山。原会成为老爷的男子变成了奴仆,原会成为太太的女子变成女婢。由于你们的愚昧,由于你们的邪恶,我叔可汗去世了。(东 25) 我(为他)设立歼敌石,以黠戛斯可汗石列其首。为使突厥人的名声不坠,上天曾经抬举我父成为可汗,我母成为可敦,赐予他们国家。为使突厥人的名声不坠,(上天)(东 26) 令我成为可汗。我并未成为一个富裕繁荣民族的君主,而是成了一个贫穷凄惨民族的君主,他们内无食物,外无衣衫。我与我弟阙特勤一起商谈,为使我们父、叔为突厥人所嬴得的声誉不坠,(东 27) 以及为了突厥民众的利益,我夜不睡眠,昼不安息。与我弟阙特勤,与我的两位设操劳到几至丧生。我就这样地奋斗,不让民众分裂成水、火(不相容的)两帮。

第一条明确说九姓乌古思乃是我们自己的族人。
第二条意思说要愚昧的突厥人跟乌古斯的民众,接受突厥可汗的统治,不要再背叛可汗。第二条将突厥人跟乌古斯人相提并论,已说明突厥人跟乌古斯人同族。同族不一定发源地相同,但语言文化风俗一定是非常相似的。而回纥一直是九姓乌古思的领导者和最强的部落,这已经说明了回纥人跟突厥人同族。
九姓乌古思在突厥的北面,文化方面要比突厥人野蛮落后,他们中大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早期,而突厥人已经进入到奴隶社会晚期。

[td]阙特勤碑的记载:
1。九姓乌古思乃是我们自己的族人。由于天地失序,他们背叛了我们。我们在一年中交战五次。第一次,我们战于咄姑城。(北 5 ) 阙特勤骑白色阿兹曼(马)进行突袭。他用长矛刺杀六人。在肉搏战中,他用剑砍杀第七人。第二次,我们在库沙曷与阿跌人交战。阙特勤骑着他那深褐色的马阿兹突袭。他用长矛刺杀一人,(北 6 ) 并击得九人四散奔逃。阿跌人在那里遭败绩。第三次,我们在……与乌古斯交战。阙特勤骑阿兹曼白马进击,并用长矛刺杀敌人。我们击败其军队,征服其国土。第 四次, 我们在楚施峰交战。突厥(北 7 ) 人阵脚不稳,行将被击溃。阙特勤将他们前来攻击的军队驱散。我们在同俄特勤墓地包围并杀死了由十名斗士组成的一队同罗兵。第五次,我们在伊思勤提喀地斯与乌古斯交战。阙特勤(北 8 )` 骑深褐色的马阿兹进击。他刺杀了两人,并将他们扔入泥(?)中。这支军队在那里被歼灭。我们在奄贺庄园度过冬天之后,于春天率军出征乌古斯。我们下令军队奔袭,同时留下阙特勤坐镇大营。敌对的乌古斯人突然袭击汗庭,阙特勤(北 9 ) 骑上其白色马驹,刺杀了九人,终使汗庭未曾失陷。我母可敦、我的诸庶母、我的姊姊们、我的媳妇们、我的公主们,这么许多人都有可能活着的沦为奴仆,遭杀的弃尸营地和大道,(北 10) 假若没有阙特勤的话,你们都会被杀害。
2。你们,突厥与乌古斯的伯克们和普通民众,听着!只要上方之天不塌,下方之地不裂,突厥人啊,还有谁能毁灭你们的国家和体制?突厥人啊,忏悔吧!(东 23) 由于你们的无法无天,你们背叛了始终养育你们的英明可汗,背叛了你们那自由独立的美好国家,导致了极坏的后果。哪里有手执武器者来将你们赶走?哪里有手持长矛者来将你们驱散?是你们,神圣于都斤山的民众,自己离开了。想往东方去的人走了,(东 24) 想往西方去的人走了。在你们所去的地方,你们所得的到的只是血流成河,骨积如山。原会成为老爷的男子变成了奴仆,原会成为太太的女子变成女婢。由于你们的愚昧,由于你们的邪恶,我叔可汗去世了。(东 25) 我(为他)设立歼敌石,以黠戛斯可汗石列其首。为使突厥人的名声不坠,上天曾经抬举我父成为可汗,我母成为可敦,赐予他们国家。为使突厥人的名声不坠,(上天)(东 26) 令我成为可汗。我并未成为一个富裕繁荣民族的君主,而是成了一个贫穷凄惨民族的君主,他们内无食物,外无衣衫。我与我弟阙特勤一起商谈,为使我们父、叔为突厥人所嬴得的声誉不坠,(东 27) 以及为了突厥民众的利益,我夜不睡眠,昼不安息。与我弟阙特勤,与我的两位设操劳到几至丧生。我就这样地奋斗,不让民众分裂成水、火(不相容的)两帮。

另外匈奴人究竟是怎么发展的?有人说他们灭亡了那又是怎么灭亡的呢?如果没灭亡那今天哪里的人是他们的后代?

 匈奴原本活跃在蒙古草原上,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存在的古老民族。公元50年左右时值汉朝,部分匈奴归顺汉,其余——也称为北匈奴的,终于无法承受汉朝军 队不断、强力的打击,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了他们的迁移。匈奴这次的迁移历时达200余年其过程已经很难考证,史料记载也是相当模糊。但是在公元3世纪末,这个原本已经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这 群在野地游荡2世纪之久的荒野之狼,最终以飓风般的姿态改写了整个西方历史!匈奴人在于公元360年左右突然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的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奴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着阿 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奴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开动他们极具毁灭性的铁蹄,踏向西方。在他们的面前,是东哥特和 西哥特——两个势力强大的日尔曼部落联盟,再继续往西,便是西方世界的中心——罗马。公元375年,匈奴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地,早已得到风声的东哥特于边界线上摆开阵势迎面阻击。东哥特的军队以步兵为主,数量相当庞大看上去也是密密麻麻好不壮观。匈奴铁骑自天地交接处如潮水般涌来,铺天盖地的骑兵一眼看不到边际,大地为之震动。东哥特人哪见过这等阵势,匈奴骑未近便已军心大乱!又听到天上突 然传来异响,如风、似雨……抬头看时只见漫天如蝗之飞矢,东哥特人接二连三倒地,尚未短兵相接,东哥特败相已露。这匈奴人用的箭也是不一般,其准头高,射程极远,杀伤力极强,箭头用锋利的金属或坚硬的动物骨头作成。据说匈奴人有时会在作战前事先将箭头沾上马粪,被这种沾上马粪的“脏箭”射伤的人轻则伤口发 炎,重则染上破伤风!匈奴骑兵可边快速冲锋边施放箭矢,而且能保持较高的精确度,这些功夫在西方的骑士中可不多见的。东哥特军就这样被狂殴暴打一顿败退而去,接下去匈奴军在东哥特领地纵横驰骋,所到之处如秋风扫落叶般。年迈的东哥特王赫曼瑞克愤而自尽,东哥特人部分投降了匈奴人,其余逃进西哥特人的地盘。 东哥特灭国后,匈奴人接着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拒守,试图击匈奴军于半渡。匈奴军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防御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兵败如山倒之余西哥特人也是溜字当头。西哥特一部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 境内。 这之后多瑙河附近肥沃的匈牙利平原暂时停止了匈奴人西进的脚步,他们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整个草原在那里居住了下来,罗马人总算松了一口气。但这些逃难而来的数量庞大的日耳曼人也够罗马人烦的了。这罗马地方官吏也是瞧不起这帮西哥特“难民”,竟试图把苛捐杂税往这些西哥特人身上 加,直把客人当奴隶!西哥特人正当国破家亡之际,满肚子鸟气无处撒哪还容得罗马老儿任意欺凌?当下群起造反,反把当地罗马人给赶了个干净,大有在罗马境内 “复国“的架势。罗马人急忙镇压,岂料这亡国恨使人力无穷,西哥特屡败罗马军,还乘机扩大了控制区域!慌了手脚的罗马皇帝华伦斯于公元378年御驾亲征西 哥特,却于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阿德里亚堡战败被杀。罗马将军狄奥多西接着镇压,双方势均力敌终于380年左右达成协议:罗马允许西哥特在西巴尔干划地自治, 双方暂时相安无事。之后狄奥多西任罗马皇帝,临终前将帝国分作东西两部让两个儿子分别继承,自此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城为首府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时为公元395年。 公元396年西哥特等日耳曼部族又不安分再与罗马交恶,西哥特军于公元396年攻雅典,400年攻意大利,410年甚至洗劫罗马城,416年占西班牙并宣 布建国,其余日耳曼部落也纷纷效仿割地封侯,一时间罗马帝国境内竟成立了数个日耳曼人的国度……这罗马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于应付,只能放任他们了。而匈奴人 呢?他们一直就在肥美的匈牙利草原上放牧休闲,建立起他们的匈奴帝国。罗马人也乐得安抚这些匈奴人,每年还交纳大量的贡税给这些匈奴人享用。这期间罗马主要被日耳曼人折腾着,匈奴人倒是较为安分没跟罗马惹出什么太大的是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435年左右,匈奴人的首领阿提拉杀了原本与自己共同掌权的兄弟而大权独揽……从这一刻起,匈奴人和欧洲人的历史共同翻开了新的一页! 匈奴王阿提拉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有着超乎常人的征服欲望。他一上台就大量扩充军备,逼迫东罗马交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断插手西罗马的外交事务……总之弄得 是谁也烦了。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苛捐杂税”,匈奴人则以此为借口于公元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地区四处攻城掠地,442年才被 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撤。但阿提拉于却于公元447年发动了规模更大的入侵,这次谁也阻挡不了,他们一路重挫罗马守军,彻底铲平了色雷斯城于次年直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东罗马皇帝狄奥多修斯二世低声下气地讨饶求和,缴纳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割让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才使得匈奴 人趾高气扬得意离去……这一战拜占庭受创非浅,许多城镇遭到灭顶。匈奴人重挫拜占庭后回到匈牙利平原他们的大本营,那可真是威风八面,许多日耳曼部落纷纷前来投奔。此时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顶峰,不仅收编了许多日耳曼部族 连东西罗马都得向他们进贡,其疆域更是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因河,匈奴王阿提拉已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甚至冠盖罗马皇帝!由此阿提拉和他的匈奴人被惊恐的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称为“上帝之鞭”。 教训完东罗马,这对匈奴王阿提拉来讲也只当是练兵而已,他接下去的目标意在占领包括阿尔卑斯山以南整个波河流域的外高卢和阿尔卑斯山以北包括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瑞士在内的内高卢地区!而高卢地区当时可是在西罗马控制下的哦,这要跟西罗马动武总也得找个理由吧?老是计较贡品之类的也是很老套 好象显得没什么创意。这时西罗马国内倒是发生了些颇有趣味性的事…… 话说西罗马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公主也是个问题少女,男友是换得比换衣服还勤,如今竟和个宫廷中的下人搞上。这还不打紧,两人在宫廷中是公然挑逗,简直有损皇族形象!本来宫廷里的下人们还睁只眼闭只眼的不敢声张,不料这天两人正热乎却被她皇兄和她老娘迎面撞个正着!这还了得?当下那倒霉的下人立马被拉出去成 了刀下鬼,那公主被老太后下令软禁在宫内。想到情哥哥被残忍地杀害,向往“自由爱情”的公主整日是以泪洗面。国王看不下去了,就派人把公主送到拜占庭首府的一座修道院,想借助修女们的“安慰”来洗清公主“心中的伤痛”。想来这皇帝老儿也多半是故意的,晕!修女耶!怎么可能跟我们高贵的公主有共同语言哪?咱们这公主也是艺高人胆大,竟写了一封信,命仆人送去给了匈奴王阿提拉! 匈奴王阿提拉这会正在喝茶看报纸,突然卫兵一声“报~~~~”送来了一封信,这拆开一瞧,连咱匈奴王的手都颤抖不已!罗马公主在信中是字字血泪,诉说了自 己在宫中是如何的饱受皇兄皇母的欺凌比下人还下人云云……还说自己因为产生了“跨阶级”的伟大爱情而遭到排挤,如今正被流放到修道院中整日与些个毫无人味的修女为伍落得美玉深藏花容憔悴……而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仰慕英雄盖世的匈奴王,如能相救定当以身相许…… 这还了得!自古英雄惜美人,咱阿提拉大帝看罢此信那是满腔怒火燃,拍案起!当下决定兵发罗马讨伐这无天良的狗皇帝,理由:是为了救出美丽纯洁的公主。那边西哥特王西奥多利克据说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这西哥特王也是个性情中人最看不得女孩子受欺负!又自己大军本来就在罗马境内,近水楼台啊,当下挥师直取 拜占庭欲替公主讨个公道。拜占庭刚被匈奴欺负过元气未复再加上兵力太过分散一时集中不来,西哥特人气势凶猛竟连下七十余城直逼君士坦丁城下。这东罗马皇帝被打得蒙慒慒,只好再次拿出看家本领——用钱收买!别说这招还是管用,西哥特人看见这白花花的银黄灿灿的金不由得大咽口水。又见君士坦丁堡城防不差周围东罗马军也渐渐聚集,想着再继续玩下去怕也不会再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见好就收打道回府,至于那公主——其实修道院也不错嘛,可以休身养性嘛…… 这边终于打发了西哥特人,那边匈奴人的兵力已经集结完毕。匈奴王阿提拉随即于公元451年初挥师度过莱茵河进入高卢,除了数量空前庞大的匈奴军外还有为数不少被收编的东哥特人和其他来投靠的日耳曼蛮子助阵总兵力据说达50余万之众,堪称欧洲大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因为各部日耳曼人和匈奴人混杂一团只见这支大军武器装备多种多样,服装也是形状各异象极了一支多国部队。阿提拉将这支军队兵分三路,右路通过阿拉斯向西挺进,左路取道梅斯,中路主力直扑巴黎。阿提拉大军所到 之处田园城镇均遭铲平,人员牲畜均遭灭顶。4月份阿提拉大军攻破梅斯城,全城被屠城池被放火焚毁。5月初匈奴大军围攻奥尔良城,却没想这奥尔良守军真个顽强,竟死撑好几个星期就是不降,无奈其城墙在匈奴人的抛石机连续轰击下已开始损毁。6月份中旬,匈奴人眼看将要得手,这时天地交接处突然黄沙滚滚,隐隐还传来如闷雷般轰响,阿提拉的手下只道是天边起风天气变坏,阿提拉大帝却一言不发独自眺望远方……敏锐的战神嗅出了战争的气息。阿提拉没错:那不是风刮黄沙,那是罗马军团移动时扬起的战尘;那不是天边闷雷,那是千军万马奔驰的脚步震动着大地!那是西罗马联军,加入此阵营的主要还有西哥特王亲领的哥特军和由 阿兰人、及法兰克人等日耳曼部落群众组成的志愿军。领军的正是罗马名将、高卢行政官阿提纽斯!能将这些惯于和罗马作对的日耳曼人及互相间争风吃醋的各部落组织成这么一支联合部队,可见这阿提纽斯将军也是相当不简单,据说此时这罗马联军人数亦有近40万众。 奥尔良城内的罗马守军本已几近无望,此时一见援军杀到顿时是精神百倍,更加勇猛异常。而阿提拉生怕在奥尔良城下遭到罗马军夹击,被迫放弃攻城,他留下一部分军队作为后卫掩护撤退,主力则回师向东一路撤到赛纳河东侧香槟地区的卡达隆尼平原。匈奴人撤退了!罗马人还是首次能以兵力逼退匈奴人!这极大地鼓舞了罗 马联军的士气,他们快速跟进,当夜便追上了匈奴军的后卫部队,一场夜战匈奴后卫部队立即被击溃!罗马联军随后马不停蹄继续追击,第二天在卡达隆尼平原追上匈军主力。这阿提拉较为迷信,每逢战前总要他的“御用”巫师占卜吉凶,这回巫师给他的回答是:难以取胜,但罗马联军主将会死于此役!匈奴王觉得以自己一次的失利换取罗马帝国唯一有用的将军阿提纽斯的死还是值得的,他立即下令决战,著名的卡达隆尼会战爆发! 公元451年6月20日早,双方开始排兵步阵。阿提拉将实力最强的匈奴兵置于中路亲自指挥,左翼为东哥特军,把其他日耳曼小部落人马那些个杂七夹八的劳什子杂牌军全放到右翼,计划是左右两翼只要拖延时间就行,利用中路匈奴骑兵主力快速冲破罗马军中路,将罗马联军分割为二再歼灭之;罗马联军则将阿兰军以及法 兰克等部落联军放在中路,右翼为西哥特军正好与匈奴左翼的东哥特军相对,阿提纽斯亲自领罗马主力置于左翼,计划是利用左右两翼击退匈军左右翼再夹攻匈军中路主力。这双方布阵似乎各有道理,谁胜谁负也只看临场发挥了。 近午时,匈奴一队骑兵试图抢占一高地,却被西哥特国王的儿子托里斯莫德率骑兵将其击退赶下了山坡,匈奴军出师不利。中午2时左右,双方均采用三路并进,罗 马联军与匈奴联军左中右三路阵线几乎同时相撞,欧洲大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会战开打。罗马联军左路罗马兵团奋力推进,匈奴军右翼日耳曼部落联军不敌,连连后退,匈奴军右翼失利——这早在阿提拉预料之中;匈奴军左东哥特军与罗马军右西哥特军相残,西哥特军占据骑兵优势,东哥特军仍奋勇抵抗,战况一时陷入胶着;中路的战况最为激烈,匈奴骑兵大部因受左右两翼挟制,其惯用的快速机动聚如云散如雾的战法失灵,于是采用集团冲锋,匈奴大军与呈密集阵型的阿兰军迎面 对冲。这阿兰人与匈奴人曾有亡国灭祖之血海深仇,此时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面对匈奴精锐骑兵部队如水银泄地之攻势,阿兰人寸步不让个个战至最后一滴血,哪怕已身中数箭满身刀痕也要扑上去用匕首刺杀匈奴人,就算杀不到人也要刺杀马匹将匈奴人掀翻在地自己才肯断气!此阿兰人不要命的死战实在是大大出乎阿提拉意 料,他万没想到占尽武器装备、兵员数量优势的匈奴骑兵在这些阿兰人面前居然举步艰难推进如此缓慢。下午3时左右,匈奴军右翼完全崩溃,罗马兵团转而支援中路,匈奴军中路主力此时竟尚未完全突破罗马联军中路的阿兰人阵地!下午4时许,匈奴联军左翼东哥特军终于不敌罗马联军右翼西哥特军而全面溃逃,西哥特军参与夹击匈奴中军。匈奴军精锐遭到罗马军和西哥特军左右两路合围,陷入苦战。此时战况异常惨烈,有些罗马骑兵甚至已冲到阿提拉跟前,可惜这几个罗马人不认识匈奴 王,从他身边冲过也没太注意他,这阿提拉本人简直是与死神擦肩,直惊出一身冷汗。双方激战至日落西山,匈奴军退却,撤向自己后方大营,罗马联军也鸣金收兵,只有部分西哥特骑兵似乎不解恨还试图乘夜突击匈奴大营,被匈奴弓箭手击退。 天亮后,只见尸横遍野血染平原,罗马军本欲点兵再战,无奈匈奴人躲在木栅栏及军车等围成的防御阵地中就是死活不出,只是用如山呼海啸般的吼声和密集如雨的箭矢回应罗马人的挑战。罗马人终不敢贸然强攻,两军继续对峙……随后西哥特人在战场上发现了他们老王的尸体,可怜西哥特国王在激战中中箭落马惨死荒野,匈奴巫师关于“罗马联军主将会死于此役”的预言竟然是应验在他的身上。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莫德悲伤之余便率部打道回府准备他的王位继承事宜去了,罗马联军兵力顿减。东哥特军早被打得四散逃跑无法集中回到匈奴阵地,那些日耳曼小部落联军就更不用说了,而匈奴人本身死伤也不在少数……阿提拉无心恋战,于次日凌晨时分乘着夜色撤出卡达隆尼平原,退向莱茵河东。罗马人没再追赶,事实上能一战而退匈奴已经是相当不简单了。 此役双方在平原上各留下了十余万具尸体,就兵力损失上可说是旗鼓相当。但罗马联军主要损失在于中路的阿兰人和日耳曼部,罗马高卢军团虽也受创但其精锐尚在;而据罗马人事后计算尸体,匈奴人主力骑兵部队直接战死达十万余,另有大量伤兵实际已失去战斗力,估计战力仅剩原先的一半左右。如果以此相较来说显然匈 奴人吃亏不小。此战从根本上扭转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避免了西方文明被游牧民族毁灭的命运,若此战匈奴人胜,恐怕整个人类文明历史都会因而改写。匈奴王阿提拉于次年再次发兵,匈奴军绕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数个波河沿岸城市被屠城,整个北意大利几乎全毁。再也无法联合西哥特及其他民族统一相抗的 罗马一时间无法阻止阿提拉的兵锋,眼看匈奴军矛头将指向罗马城,罗马危矣!此时情势却发生了转变,因为罗马的教皇里奥出面了!罗马皇帝乃怕死之辈,早些时候便移驾往拉文纳避战祸去了,整个罗马城的事务全由教皇里奥代管。这个里奥也是胆识过人,见匈奴人大军压境居然置身家性命于不顾亲自涉险出城到北意大利的 米西诺河附近拜会阿提拉。这里奥只带少量随从,却是身着盛装看上去颇为气宇轩昂。阿提拉大帝一见此人,顿被其“道骨仙风”所慑, 不禁对其也心生敬重。里奥同志想来也是个心理战高手兼舌辩专家,和阿提拉大帝一番促膝长谈,晓之于理动之以情竟说得阿提拉大帝连连点头称是,过后不久就率军退出了意大利回他在匈牙利平原的老巢去了。里奥教皇成此大功一件再次证明了“语言有时比刀剑更有力”。 咱们暂且让教皇得意去吧。不过咱们也做个假设:若阿提拉不为教皇说词所动,他此次真能打下罗马城吗?我认为是十分存疑的。首先阿提拉动员50万大军入侵高 卢,这几乎是他所能动员的所有兵力了,在卡达隆尼平原一战实际受损非浅战力损耗近半,这在短短一年内其元气是很难恢复的。再则卡达隆尼一役仅仅是西罗马联军,拜占庭并未出手,按当时的状况东罗马整体军事实力强过西罗马,只是因其疆域太过广泛兵团较为分散一时没来得及集中才导致447年的匈奴人能够一路横扫至君士坦丁城下。当时拜占庭至少有二十几个大型军团分散全国各处,每个军团人员配置也均有数万之众,如果拜占庭象匈奴一样倾全国之兵于一战那可也不是开玩 笑的(虽然对它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而此时拜占庭军正一路准备增援罗马,一路跨过多瑙河直逼匈奴人在匈牙利平原的老巢。如果阿提拉继续进军罗马,后防空虚的大本营恐怕难挡拜占庭大部队的攻势,而罗马城城防相当坚固加上各路援军纷纷勤王,匈奴军短时间想也难以拿下。那么到时估计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匈奴大军 在罗马城下陷入消耗战,而匈奴后方基地因防守兵力不足又被拜占庭军攻下,这种情势一旦出现就等于宣布了阿提拉的死刑!你说这阿提拉此时除了退兵还有别的选择吗?我个人倒认为阿提拉只是乘机拿罗马的里奥教皇当台阶下罢了。 此后匈奴开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公元453年,不可一世的阿提拉大帝,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的最后一夜是在洞房中度过的。那天,阿提拉娶妻了, 但英雄一世的阿提拉却于清晨被随从发现口鼻流血,死于床上。或许阿提拉喝多了酒,或许兴奋过度,或许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总之阿提拉大帝就这么死了,牡丹 花下死是真的,做鬼风不风流咱们可就无从知晓了。 阿提拉死后匈奴帝国理所当然地出现了内讧,东哥特和其他日耳曼部落顺势起兵反叛。454年,东哥特人和阿提拉的长子埃拉克的军队战于班诺尼亚,匈奴人败北 埃拉克被杀,辉煌一时的匈奴帝国终于以极快的速度分崩离析。匈人大部在阿提拉之幼子邓吉希克的率领下撤退到多瑙河下游和南俄罗斯地区,其余匈人部分投靠了罗马帝国部分仍流在原地过他们的游牧生活。邓吉希克曾试图重建霸权,公元461年他率部与拜占庭军战于多瑙河下游,但他毕竟不是阿提拉……他的首级做为战 利品被拜占庭人带回了君士坦丁堡。再以后,匈奴人于俄罗斯平原的大部又分裂为多个小部族互相争战不休,随后被来自亚洲的瓦尔达部落吞并。其余散布于多瑙河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匈奴人最后纷纷被所在地的当地民族同化……而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 也均在公元460年左右相继覆灭。匈奴,这个强悍并一度无比辉煌的民族从此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后再说些题外话,往匈奴人的坟墓铲下第一把土的西罗马名将阿提纽斯也不得善终。这位曾拯救了整个帝国的一代名将于公元454年被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杀死,在他临死前罗马皇帝拒绝告诉他是出于什么理由……隔年,瓦伦丁三世也被手下的军官谋杀——杀死他的军官正是阿提纽斯将军从前的部下。其后西罗马帝国皇 位几经更迭,政权日渐衰败,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 匈牙利、匈奴和欧洲匈人 在最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原苏俄地盘东欧咄咄逼人的“扩充”中,匈牙利等三国荣膺“首选”,一时频频见于新闻头版。有些中文报纸在报道时不免重提“匈牙利 为匈奴后裔”的老话。笔者就平日所学,对在海内外华人中间相当普遍的这一错误认识略加澄清。一,匈牙利与匈人无直接关系 公元453年阿提拉死亡后,匈人(Hun)帝国迅速瓦解。尽管欧洲人从此习惯把来自东方的各种游牧民族都称作“匈人”,真正匈人的后代却下落不明。唯一有 点证据是七世纪后期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保尔加人(Bulghar——保加利亚人的祖先之一)中或许有些匈人成分。 匈牙利人自称马扎尔(Magyar)人。当他们在九世纪下半出现于欧洲时,真正可考的匈人已经在历史舞台消失差不多四百年之久。根据著名匈牙利裔历史学家 Denis Simor教授的名作《匈牙利史》,把匈牙利人称为匈人是典型的时序倒错(anachronism),因为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表明两者有直接关系。许多人想当然地误认匈牙利Hungary一名与匈人Hun有关。这一点其实完全不对。Hungary一名原有Ungari,Hongrois,Wen gri等形式,真正的来源是Onogur,也即突厥语On Oghur,按照中国历史习惯不妨译为“十姓”(突厥语On为“十”;Oghur是历史上著名的突厥部族名,与维吾尔的古称回纥Uighur不无关联)。 欧洲人的这一称呼起因于早期马扎尔人和突厥族的密切接触,以致历史上欧洲人常常视匈牙利马扎尔人为突厥。但是严格地讲,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匈牙利语属于乌拉尔语系。两者间虽然有遥远的关联,但并非同一语系,所以马扎尔人和突厥人决不是一回事。 当然可以肯定马扎尔人的祖先来自亚洲草原,而不是印—欧种人。今天还可以见到匈牙利人的一项文化特异:他们也许是欧洲唯一将姓列在名之前的民族。这一姓名 顺序与中国、韩国(朝鲜)、琉球、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反而一致。二,匈奴与欧洲匈人的关系不明有许多人以为欧洲匈人即是中国历史上的匈奴(或其“西迁”的后代)。尽管这一说法非常流行,我们必须指出在历史研究中,这是一个始终没有确证的假设。前引 Sinor教授也有极深的汉学造诣,他在新近的《剑桥早期亚洲内陆史》中对这一点反复强调。已故匈人史专家E.A.Thompson去年(1996)再版 的名著《匈人》(The Huns)也重申在研究匈人时不宜引用关于匈奴的资料。 “匈人就是匈奴”这一假设基本上完全建立在语音的近似上,最先由法国学者 De Guignes于十八世纪提出,并无其他任何历史和考古证据。主要困难是因为从北匈奴在中国历史上消失到匈人在欧洲的出现之间有几个世纪的空白,再加上巨大的地理间隔,如果没有直接间接的历史记载或考古实物发现,光凭语音上的近似远远不足以成为“信史”。 除了各种或多或少靠想当然的“匈奴西迁而为匈人”的理论,最有价值的一项证据其实是本世纪在新疆发现的重要历史文件——《古代粟特信函》中一位在中国经商的粟特人提到了洛阳毁于他所谓Xwn人的事件。Simor教授对此曾有详论。其他问题之外,此函的绝对年代也有争议:历史上洛阳有两次可以说“毁于匈 奴”。一次是东汉孝献皇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相国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时,在洛阳“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董卓军 队中,“来兵皆胡羌”(蔡琰《悲愤诗》)。事实上,后来司徒王允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以后,董卓的部下作乱是蔡琰(蔡文姬)被掳掠到南匈奴的直接原因。《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有相当精彩的描述。另外一次是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 年),匈奴汉(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主(烈宗昭武皇帝)刘聪令其宗室刘曜、大将呼延晏、王弥、石勒等攻破洛阳,发掘诸陵,焚毁宫庙,虏获怀帝,刘曜并纳惠帝遗孀羊皇后,迁怀帝及传国六玺于平阳。西晋于此实际灭亡。三,匈奴的族属未定 即便我们接受欧洲匈人就是匈奴这一没有确证的假设,不论从种族还是语言,匈奴的族属至今仍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从语言上讲,白鸟库吉是第一个借中国历史记载中的零星资料企图将匈奴语言归类的学者,但是他自己也游移于突厥和蒙古两种可能之间。白鸟的结论早已被后来的 阿尔泰语专家否定,他的研究无非表明突厥和蒙古等阿尔泰语曾经从匈奴语中继承和吸收了不少词汇,但不能证明匈奴语属于两者之一。例如一代雄主冒顿单于之名一般被认同为北朝隋唐出现的突厥语“莫贺咄”,也即外蒙首都乌兰巴托(红色英雄)之“巴托”和清代常见的“巴图鲁”称衔。但是该词在阿尔泰语中并无完满解 释,反而在伊朗语中可以找到词源。
S匈奴不属于蒙古语族今天可说已成定论。蒲立本(Edwin Pulleyblank)更用中国史料证明匈奴语和阿尔泰语互不相容的几项特征,因此提出匈奴语甚至不属于阿尔泰语系,而可能与叶尼塞区域的几种语言有关。 另一方面,前苏联和俄国的语言学者近年来作了不少比较研究,初步表明叶尼塞区域和高加索区域的语言和汉藏语系有某种亲属关系。所以到头来匈奴语和汉藏语可 能还会变成“亲戚”。其他不说,最近便有人提出匈奴—鲜卑语的“祁连”(义为“天”——祁连山和天山均由此得名)和汉语的“天”或“昊天”同源。 从人种上讲,匈奴的成分也很复杂,决不能以“蒙古人”概之。例如外蒙古发掘的匈奴古墓中曾发现匈奴人像,其眼睛被绣成蓝色。另外中国历史上的羯族曾是匈奴的一部,在西晋灭亡后建立后赵。当冉闵灭后赵时,史载“高鼻多须者”被滥杀。被认为是匈奴汉主(高祖光文皇帝)刘渊“苗裔”的稽胡到隋唐时还被谚语说成是 “胡头汉舌”。现代学者公认匈奴部落联盟中肯定包括许多高加索白种人。至于匈奴帝国的“领导部族”究竟属于什么人种,至今还是一个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