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动画化是什么:言语哲学思考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7:29
(2007-10-07 18:57:05) 转载标签:

知识/探索

人生

生命

需求

欲望

分类: 格言.哲理.宗教

 

[注]:一个哲学观点(体系)的产生处于偶然(因素)也是必然(早在八十年代我就钟情于西方哲学),长期在我的思考里酝酿,受某一个偶然思维启发,形成了一个粗略的思想,把它表达出来,也算是哲学的思考吧!

 

人生哲学思考

——写在前面的话,作者:言语

第一个问题:时空之谜:

时间有没有始终?如果有,时间从何时开始,于何时结束?那么时间开始之前是什么?结束之后又是什么?同样,空间—宇宙,有没有边际?如果有,边际外边又是什么?时间和空间,总该有个始终和边际吧?……这是我们常人的思维,相信这个疑问困惑了绝不只是一代人和一个民族的人!现在我们通过假说知道了,宇宙世界是一团虚无飘渺的时空,宇宙是没有始终和边际的,宇宙尘埃通过聚集或爆炸形成了星球,星球表面岩层形成无机物,阳光、水和空气形成有机物,进而出现生命,生命通过进化从底级动物到高级动物最后进化到人……,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我们不仅知道了生命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现在已经能克隆生命……卫星上天,人类进入火星探险……,目前为止我们最多能够到达银河系……况且毕竟这还只是一种假说而已,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相对的时空里来解释我们的生命存在。

如果有谁问,宇宙到底有多大,时间从何时开始?人类为什么会以这样形态存在而不是那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解释不了,我们的思维更是不可理解。哲学、科学最终无法解释自己,最终我们会进入宿命论的结局:相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创造了地球,是上帝谛造了人,———各种学说、假说最终必然重新回到神话中去。

不管怎么说,地球在宇宙中存在是宇宙的一大奇迹,生命在地球上出现是地球的幸运,而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更是宇宙的最大奇迹。当我们面对宇宙、面对人类生命、面对抽象的思维意识,追究其起因和归宿而困惑、迷惘时,我们必须抛开所有终极哲学争论,持一种乐观的态度,然后按我们业已形成的思路在有限的时空中分析,否则,我们必然要进入概念的游戏和纠缠争论中,最终会进入自我否定和迷惘轮回中。

第二个问题:哲学起因及其指导思想。

我们是站在哲学巨人的肩膀上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和人生的,我们借助了最现代的科学技术成果来认识我们立足的世界,我们可以随手取舍任何一位先哲的观点和论据,因此我们更有理由比较科学、比较公正、比较全面的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然而,先哲们的著作浩若烟海,他们几乎把人类所有思考过的问题都思考、过滤遍了,当我们再面对许多的哲学命题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再创造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不可能创造一些哲学概念和理论,我们要做的在许多方面其实是重复和引用,但我这里要说明的是其中的观点从整体上来看绝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也不可能达到集大成者,但我们在很多领域需要借鉴和

西方现代哲学家,像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萨特、马斯洛、华生、荣格等等,其研究领域其核心都是关于人生的哲学,关于生存自我、人格意志、意识和思维等精神及心理分析等方面,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研究领域的局限性,毕竟他们所涉及的只是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中的一小部分或仅仅是生命现象中的一小部分,没有谁能够系统的对其研究。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几乎可以说将哲学的研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决定论其实是一切哲学争论的焦点和核心问题。不仅将古典唯物主义和古典唯心主义发展到哲学的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贡献是超越古典的物质意识概念和其他研究人生人性哲学流派,把重点放在研究社会科学方面,并且在实践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的崛起,然而,然而他在对待人生哲学方面远不及其他哲学家们研究的深入。而人生哲学恰恰是最接近我们的生活的哲学,遗憾的是,没有人系统的取各家各流派所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这正是我一直想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动机。至少让我们当今浮躁的国民对古今哲学、西方哲学有一个概况的了解,达到哲学普及的效果。

其次,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除却在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形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其中儒家孔孟中庸之道和道家的清静无为哲学辉煌过一段并统治了我们几千年,从现代到当代,我们的哲学研究一直是一片空白,我们民族灵魂中最缺乏的其实是人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虽然儒家的中庸之道统治我们的时间最长、影响的人口最多,但严格说来,儒家的哲学思想其实只是一套实用主义的哲学手段,是零散的语录式的观点,是许多压抑人性的礼仪,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更没有像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古典哲学家那样在物质世界、人性、美学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但是,我们这个民族却最早发明了阴阳太极、八卦理论,其中的“二进制”是现代计算机的灵魂;二元论理论其实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几乎所有的数理哲学理论(观点)、社会存在现象都可以用二元论来解释,有其一,必然能找到他的反方面;无论从研究对象上还是,从分析方法上我们都不自觉的应用。也就是说,我的哲学体系中贯穿的就是“二元论”理论,其次,我的所有观点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下进行的,尽管在意识领域我的许多观点主张和唯心主义的意志论相融合。

第三个问题:几点说明:

我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即使在文化层次较高的阶层里,许多人一谈到哲学就摇头甚至会呆呆得看你,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哲学家都是疯子或神经病,他们人为地把哲学同我们的生活对立起来,其实哲学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门学问,上面我已经提到过,我所研究的是最接近我们的生活的哲学,即关于人生困惑和如何寻求心理平衡的哲学,而不是被抽象概念、逻辑推理和判断充斥了全篇的哲学,我是用最简洁最通俗的句子和语言与读者交流,剔除了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推理,他既不可能面面俱到更无法包容人生命题的一切。但是它是最靠近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实践效果、合乎我们民族思维的哲学论述的。

在阅读古今中外哲学家们的关于人生哲学著作时,我发现,有许多模糊的概念时常交叉应用甚至意义相反的在运用,有的虽然定义了,但只是适合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思想下,应用起来比较混乱,而且,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误解。尤其是在意识领域里的概念在词性、词义、内涵和外延方面经常含混不清,如“意识和意志”“思想和观念”“精神和灵魂”“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情绪”“理论和理念”等等,为此,这里在每一章节的开首,我们都要对所应用的概念先进行一番解释和说明。这里,我把最常用的几个概念先作以定义或说明。

意象,是指,外界传输到大脑中的所有的成分(意义或表象),包括经体验、大脑加工过和未加工过的一切元素;

意识,是指,曾经被加工过和存储国的或正在存储的所有记忆元素,包括已丢失的和仍能从大脑记忆中找回的意识;

理念,是指,已经形成的具有个体价值特性的并影响其价值取向的那部分意识,属于个体特有的;包括

理论,是指,已经在群体中形成体系的知识,属于群体价值取向;包括

思维,是指,  意识过程,  包括心理分析、接受、反映等进行时

 

第四个问题:所遵循的原理和理论体系

我用一个代表宇宙、星球、人类大脑结构形状的圆环圈所形成的生命圈来贯穿我的哲学思想体系,他共分为三层大圆圈(生存圈、需求圈、环境圈)和一个圆环组成,

与此相对应的是生存体、需求层和环境反作用力。以及由三层圈(平衡圈、危险圈、平庸圈)组成的缓冲地带(也是思维意识反应带)。其中,缓冲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与环   图示

                                              危险带

                                             

  平庸带                                               

 

 

 

 

 


 


                                                                                                  

                                                          

                                                                                                         

 

 

 

 

 

 

 

 

 

 

 

 

 

 


本能圈                            平衡圈

需求圈

环境圈

 

下面,让我们对这个图形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第一:六个圆圈线的意义。

1、  生存体,本能圈;指本能圈以内的球体部分;是生命主体之一,肉体部分,是维持人的生存本能的基础。犹如地球的核心部分,是构成生命主体的客观存在部分,是储存能量、衡量智商、进行心理反应的动力源和载体。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人体部分,正是凭借血肉之躯和大脑及内部各器官的功能才形成了具有灵性的思想意识。因此,这一部分是最基本的组成层次,又叫根基层。其内部发生的一切反应(像地核引力)都属于生命自我维持所需的内部反应,一旦这一部分功能破环,生命即失去意义,所依附的其他意识、欲望、精神等等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一部分包括概念有:生命、健康与残疾、力量、智商、智慧、聪明与弱智;天赋与潜力、创造力,血型与特质、外向与内向、耐心恒心、性格等。严格说应包含人的意识、思维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属于功能、过程、能力、反应,是肉眼看不到的,因此,这一部分我们放在意识反应带(环)部分论述。

2、需求圈;又叫欲望圈,需求层。是组成生命主体的不可缺少的另外一部分,属于精神范畴。是生命意志的代言人,他包括生存需求和精神需求两部分。有关概念:欲望愿望;原欲:性欲、爱欲、恨欲,需求动机(目的)、生存意志等。需求或欲望,就内容来说他是由一系列欲求组成的圈层,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涉及的各种需求。但就影响而言,需求所造成的力量(或需求力)却是向外辐射的,并对外部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力的。我们把这种力量叫需求扩张力,用Q表示。

3、环境圈:指来自自我以外的能够影响自我需求力量的所有外部环境力量的总称。对自我而言,这种力量是一种反作用力(这里不包含对自我有促进意义的力量部分,如群体互助能力等),是制约自我膨胀、需求的一股,用F表示。

4、平衡圈:是指当自我需求扩张力Q和外部环境制约力F相等时,个体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状态。这是一条虚拟的圆圈。其大小、位置随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和时段内外平移。与之相对应的是危险线平庸线。

4、1Q 〉F个体自我膨胀欲望超出外部环境所能接受的极限,因此个体出于危险状态;与之对应的概念有:善良与罪恶;喜、怒、悲哀、乐,恐惧、痛苦---情感的方式,烦恼、空虚、怀疑、同情、怜悯、热情、冷漠、焦虑、紧张压抑、神经质、过度兴奋,自信,悲观与乐观,骄傲、自信与自卑嫉妒、感激等。

与感性有关的反应,意识的显现、意志的结果

4、2, 〉Q时,个体处于压抑状态,但此时却是稳定的,当然也是平庸的状态。

道德价值(善恶)、德行、品格;宗教观、幸福观、美学观(美丑);责任,真理,正义、

5心理碰撞的缓冲地带(环)我们把包括平衡圈在内的内外紧挨的三条线组成的圆环叫做心理碰撞的缓冲地带(环),这一部分正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属于意识、思维反应领域,就像一个心理反应器,决定着缓冲带或环的大小和位置。而以平衡线为坐标,个体处在自我需求满足和不满足状态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只是外部表现形式,而真正起作用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机理,正是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心理学大师所研究的。

意识、感觉——生命感知、认识系统,连接肉体与需求愿望的思维心理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有:满足与不满直觉与表象;原始意象、知觉与认知,体验、领悟;感觉与认识,联想,思维与判断;感性与冲动;理性与认识;意识和潜意识(梦),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分析,自我、本我、超我——心理学分析,心理异常。

 

我们所有的概念和分析正是建立在上述的理论系统基础上进行的。

 

其他参考内容:

人与环境:

第一节、人与动物(区别),人与自然(客观世界);

第二节、人与他人(朋友),人与社会:人的社会价值:个体与群体,社交。

第一、内在素质

知识(学问)、素质、尊严、自律与同律、个性与教育

第二、外在赋予

地位(官位、职业)、财富、名誉(名声),高贵与卑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