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人事考试中心:缅甸的外交情势变化与中国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5:23

缅甸的外交情势变化与中国利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希拉莉)时下对缅甸的访问,标志着缅甸的外交情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对缅甸的政策是否从此就不可逆转,取决于缅方政治和经济政策的演变以及美国对这些转变的认同程度。

  尽管如此,美国对缅政策的转变,诱导了其它参与制裁缅甸国家的政策转变。例如,日本政府已宣布将恢复对缅提供经济发展援助。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对缅甸的经济政策也会随着制裁大势的松动而变得更有利于缅方促成走出对外经济困境的努力。西方跨国公司回到缅甸市场的国际政治空间也得以扩大。

中国在缅利益会受损吗?

  缅甸外交情势的这些变化,是否像国际媒体舆论所说,就意味着中国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就缅甸局势变化过程中的中国利益而言,没有比中缅边境的稳定与发展更高的利益。近几年,中缅边境地区,出现了一些动荡。2009年8月的果敢事件,2011年8月缅甸政府军与克钦帮武装的冲突等事件,都直接危及了中国的边境地区安全局势,边民人身安全受到了损害。2011年10月在泰国境内的湄公河流域发生了中国籍船舶和缅甸籍船舶遭劫,十多名中国籍船员不幸丧生的事件。虽然事件的发生地不在缅甸,尽管事件的真相尚未查清,包括缅甸在内的金三角地区毒品生产和贩毒的重新泛滥是不可排除的环境性因素。中国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边境地区的安全局势在恶化。

  中缅边境地区安全局势的恶化,原因很多。其中也包括跨境贸易和商业活动中,来自中国的一些商人的作为(特别是通过赌博、色情而呈现的“炫富”现象),直接伤害了无辜中国公民在缅甸社会得到有效保护的当地群众基础。

  从来自缅方的结构性因素看,中央政府没能有效管理和经营其边境地区,是重要且直接的诱因。而缅甸境内的多种名目的地方武装,其抗击缅甸中央政府的意志和行为,数十年来一直受到缅甸的海外流亡组织和一些西方力量至少是道义上的支持。

  一个与美欧国家关系开始改善的缅甸中央政府,未来如何与其境内的地方武装互动,是维系中国利益的重要一环。我们当然不能天真地认为政治外交层面受孤立程度降低的缅甸中央政府就必定意味着其国内这种旷日持久的中央和地方复杂关系的改善。评判美欧“重回缅甸”的态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标识便是缅甸国内各种力量的磨合,是促进了还是恶化了缅甸与中国接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在缅中资企业应借机提高竞争力   其次,中国在缅甸有商业利益。这种利益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一部分。“要致富,先修路”。这既是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也是扩大中缅商业往来的自然性措施。一些中国学者和媒体把这些措施说成是把缅甸建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类似言辞,在中文的表述中仅是形象性的概括,却在国际间引起了诸多不必要的地缘政治思维想象。殊不知,海运依然是国际货物运输符合商业逻辑的选择,建成连接云南和缅甸出海港口的道路,既有利于中国的产品输出,也为缅甸产品、参与缅甸市场的外资产品出口提供了必要的载体。中资在缅甸的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缅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硬件。

  由于受到美欧的全面制裁,缅甸与其传统国际市场的联系在过去几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此背景下,中资成了缅方的方便选项。在缅甸漫长的发展史上,今日中资存在的程度,只是一个大环境造成的例外。

  毋庸讳言,某些中资项目的立项,由于在整体经济环境封闭的大背景下缺乏竞争,出现了“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形;加上中资经营者的国际形象公关经验的缺失,以至于出现了花了钱、出了力,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公司进入缅甸市场,是在结构性层面改善缅甸外资环境的正面发展。有竞争才能出现优胜劣汰。就像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形一样,企业层面的竞争,实力来自公司本身的行业竞争力,政府外交的支撑,只是一种辅助性因素。

  维护和推动中方在缅甸的经济利益,标识不是市场份额,而应该是通过参与缅甸的经济发展而推动中资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对那些饱受缅甸社会非议的中资项目和行为(例如:赌博、色情;罔顾环境保护),中方应该本着“正人先正己”的原则,明确禁止、加大力度打击。

  总体而言,缅甸外交情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利益而言,不存在“非此即彼”式的质变。在政治层面,促成这种变化向有利于缅中边境地区稳定方向的发展,是中国敦促其它国家以及缅甸一起努力的任务。在经济层面,这个变化是提高中资企业“走出去”竞争力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