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校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2: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何增科
         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已经成为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上都载明了哪些人们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和基本价值呢?十七大报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市场取向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相应的改革,告别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发展民生优先的社会主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偏离这一要求的发展政策将会使人民付出极大代价,甚至葬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空中楼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真谛,是社会主义对人民有吸引力的重要条件。文明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社会主义文明同样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同样应该包括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们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环境基础。生态建设应当成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大建设之一,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由公正的社会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是公民的自由权利,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分配公平、程序正当是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追求这种社会主义的基本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缺位,否则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现代化。现代民主政治同时也是法治政治,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文化为公民权利保障和民主政治运转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合作的社会主义。革命依靠斗争,建设呼唤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和谐要求协商,要求合作,要求共赢。和谐合作的社会主义是减少敌人、增加朋友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了和谐合作作为自己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

  以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富裕文明、自由公正、民主法治、和谐合作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将不仅对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同时对其他国家也具有亲和力。

  突出了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近30年也是现代化建设深入进行的30年,是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30年。现代化和社会转型既给人们提供了改善生活的大量新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事务、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组织,各阶层民众要求分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成果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顺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安康的迫切愿望。

  强调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丰富了改革的内容,突出了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以往我们强调改革,更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这个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概念,同时明确了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把握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以社会体制改革为抓手,突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既可以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的社会问题减少改革发展的代价,又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坚实的社会结构方面的基础,并可以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更好地衔接起来,因此是一种务实的和理性的改革策略选择。

  社会建设以促进公平正义为目标,致力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教育保证教育公平,鼓励创业扩大就业,调节收入分配保证分配公平,建立公共卫生医疗制度等,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将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保证。

  社会体制改革以促进社会管理中多主体的合作管理、协商管理、透明管理、法治管理为目标,实现社会自治和政府依法管理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补充。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党和政府对社会的高度一元化管理,它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不分的全能国家和整体性社会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家和社会日益分开,政府正在变为有限政府,社会正在变为“多样性社会”,一元化和行政化管理的社会体制需要向党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多主体协作管理的社会体制转变。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顺序

  强调“两个适应”,即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十七大报告的又一个亮点,而以往强调的主要是第一个适应。这反映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动力,能否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体制内吸纳对于能否维持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十七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下一步的重点和优先顺序。这就是优先发展党内民主,优先发展基层民主,努力实现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协商,更好的法治。

  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并重,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对人大、政协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同时十七大报告强调“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十七大之前由中央委员通过民主推荐的方式产生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人选就是高层扩大党内民主的一个很好的创新举措。

  在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和发展中层和高层民主方面,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力发展基层民主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这是因为优先发展基层民主可以减少政治震荡,减少阻力和代价,实现政治改革的软着陆。

  在实行差额选举和扩大差额选举比例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这些都有利于消除“陪选”现象,增加选举的竞争性。

  在政治和行政决策上,十七大报告贯穿了加强民主协商的思想,强调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更多的协商包括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同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就民族、宗教事务协商,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协商沟通。行政决策中更多地同利益相关者的代表进行协商,使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发展现代民主政治需要有优良的法治作保证。更好的法治意味着提高立法质量,保证司法公正和建设法治政府。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这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由之路。推进依法治党和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而保证司法公正则需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克服司法地方化、行政化等弊端,增强司法机关独立性,提高对司法人员的问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