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元气三姐妹第一集:处世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9:54
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人生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一生
主讲:葛荣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文化研究会顾问,日本老子学会顾问,香港大学、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士,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和南方学院学术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聚散终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拿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这首台湾电视连续剧《京城四少》的主题歌《潇洒走一回》,估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首歌唱出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矛盾多的现代人,渴望从“人间多少的忧伤”中解脱出来、构建潇洒人生的急切心声。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该如何去从道家的“身重于物”的哲学中得到构建潇洒人生的启示。
有命挣钱也得有命花钱
道家所谓的“身重于物”,是指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应摆正“名”(功名、权位)、“利”(金钱、货财)与“身”(生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只有摆正这三者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到“名缰利锁”对人的生命的危害性,牢固地树立“身重于物”的生命理念,做到不为“外物”(名、利)所累,才能做到“潇洒走一回”。
那么,如何摆正“名”、“利”与“身”的关系呢?三者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呢?这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人生问题。对此,历来有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一是世俗之人的“物重于身”,即认为三者之中,名、利重于生命。持这种人生观的人,往往为了获取财利、权势而不顾伤害或牺牲自己的生命,把财利、权势置于人的生命之上。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争名于朝(官场),争利于市(市场)”,自古至今,在社会上造成了多少“小人则以身殉(牺牲)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的悲剧,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满着恐惧和忧愁,哪里还有潇洒可言!
道家针对世俗之人的这种“物重于身”的错误理念,在财利与权势的迷宫中,破天荒地发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提出了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认为“名”、“利”与“身”三者相比,“身”(生命)比“名”、“利”更为重要。老子认为生命贵于名、利,追求名、利是为了人的生命,如果名、利有害于人的生命,宁肯抛弃名、利,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老子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声名与生命哪一个更亲切?生命与财货,哪一个更重要?获得名利与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过分地追求声名(权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多地收藏财货,必定招致更多财货的丧亡。
庄子从人的生命价值出发,亦明确地提出了“身贵于隶”的命题。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的命题,即认为人的生命最为可贵,切不可因身外的货财、名位而丧失了自我。
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有一则故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着对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编辑注评】
庄子肯定千金之礼为“重利”、卿相之聘为“尊位”,然而他既看到了千金相位的价值,也看到了获取这重利尊位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而轻易接受了聘请,一旦遭遇政坛变故身受兵革刑戮就后悔莫及了。
老百姓有句俗话:“有命挣钱,也得有命花钱。”说得再明白不过。官做得越大欲望越大,结果纠缠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网络中不能自拔,趟的水越来越浑,自己得到的越多,被各种势力利用牵制的程度越深,结果每天担心东窗事发寝食难安,最后还难免落得身败名裂一无所有的下场。其实,道家的“身重于物”和儒家的“为己之学”颇有些共通之处,公仪休爱吃鱼,做了国相后却坚决不收别人送的鱼,是为了自己能不犯错误稳稳当当地做官,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吃一辈子鱼。说白了,人家是懂得啥都没有身家性命重要。
膨胀的物欲会让人欠下更多的债
《庄子·让王》篇是庄子后学阐述“身重于物”思想的代表作品。在这篇文章中,借用15个寓言,反复论证以生命为贵、以名位利禄为轻的人生哲学,指出:“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主张“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韩、魏两国互相争夺土地,魏国贤人子华子就对韩昭侯说:欲得天下,或废右手或废左手,你愿意吗?韩昭侯表示不愿意。子华子说:“甚善!有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由此可知,“身重于物”思想是多么正确啊!
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现实严重地践踏了人的生命价值。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道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起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惊世骇俗之论,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换。在这里,老子对人类初期文明弊病的揭露与剖析,是对人类初期文明负面作用的深刻反省。由物质文明而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文明而造成的争名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争夺、盗窃、抢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本末倒置现象。人们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而创造了物质文明,但是物质文明反过来又成为损害人、妨碍人进步发展的异己力量;人类为了追求美名,不惜扭曲自己的本性,损害自己的身体,以致牺牲生命。
【编辑注评】
庄子看到了人的生命远比那些附属于自己的东西珍贵。在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生存竞争不仅严重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也使整个人类为其外在的物所主宰。人类逐渐地在物质的诱惑以及无止境地向大自然掠夺、索取物质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今天,生命物化已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生态问题、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提出的全球变暖的问题就是人类自己欠下的沉重债务。庄子这一“身重于物”的思想,冷静而理智地告诉人们,要抵制无限膨胀的物欲操纵,发现人自身生命的价值。技术不是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工具,而是为人类造福,使全人类迈向进步、自由的阶梯。
面对选择要考虑后果和成本
道家所阐示的“身重于物”的人生哲理,在历史上有过深远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果你想在人间“潇洒走一回”,就必须在人生观上由“物重于身”转变成“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
清代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一书中指出,“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主张“毋嗜欲杀身”,论证说:“鱼吞饵,蛾扑火,未得而先丧其身;猩醉醴,蚊饱血,已得而随亡其身;鹚食鱼,蜂酿蜜,虽得而不享其利。”聚财富者,“不以义取”、不“乐善好施”,也将有性命的危险。这就是老子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的道理。如此,你能潇洒起来吗?这叫“为利所役”、“为利所累”。
在古代,“烈士殉名”者,比比皆是。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官位权势是福也是祸,是乐也是忧,是天堂也是地狱,它具有二重性。对它善处之,则为福、为乐、为天堂;不善处之,为它所累,则为祸、为忧、为地狱。身处高位者,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使自己成为“责备之地,嫉妒之门,怨尤之府,利害之关,忧患之窟,劳苦之薮,谤讪之的,攻击之场”。若不知进退,将有生命的危险。所谓“位尊身危”是也。如此,你能潇洒起来吗?这叫“为官所役”、“为官所累”。
【编辑注评】
西方哲学家探讨幸福的问题时,往往要追问一个善好生活方式的问题,只有按善好的方式生活才能获得幸福。同样,幸福取决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的抉择,面对各种选择时,人们必须懂得审慎地考察每一种选择可能导致的后果和付出的成本。
解脱“名利之累”的
那么,如何解脱“名利之累”呢?答曰:凡外物皆“平淡视之”,一平淡,便能潇洒起来。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既需要以“物重于身”的理念激发人生存发展和追求名利的欲望,推动社会前进,又需要以“身重于物”的观念来淡化过于强烈的名利意识,以缓解由于利益冲突和权力之争而尖锐化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调解人的生活节奏,维持个体生命的平衡。否则,由权、利之争就会导致许多历史悲剧。
道家“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念,在现代文明中至少可以起到一种解酒剂、清醒剂的作用,为某些淡泊名利的人提供理论根据,也为某些人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该树立“身外之物”的观念。所谓“身外之物”,是说钱财、权势和虚名等皆是身体以外的东西。它既不能随人生而带来,也不能随人死而带去,所以把它称为“身外之物”,表示对钱财、权势的轻视之意。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把“不追求名不追求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每当人们在生意场失意或者遭遇其他失败之后,常常会听到一句劝导的话:“名利不过是身外之物”,这使失败者在上得到调解和平衡,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把人们从名缰利锁中解脱出来。所以,鲁迅先生指出:“大约钱是身外之物。带不到阴间的,所以一死便成为清白鬼了。”
其次,要淡化做官。人们常常依据道家的人生哲学,主张淡化名利意识,做一个高尚的人。不论过去或现在,每当居官之人被解除公职之后,人们总是安慰他说:“无官一身轻。”他们解职后也往往会自我安慰说:“从此之后,我无官一身轻,咱们痛痛快快地叙他几天。”邹韬奋先生也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终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编辑注评】
这两点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了。想做到,就得慢慢地去修养自身,这是种修养,更是种,强求不来。修养到了,自然也就做到了。怕的是有些人不上进、懒惰,然后把寄生虫的日子说成是不在乎名利。实际上,我们说平常人能做到的,就是老子说的“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不是自己的不强求,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知道得的时候也要知道舍。这样才能潇潇洒洒游刃有余。
做人处世三十条 美丽人生一百分
慷慨大方,乐意给予,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期待。
不完全相信所听到的一切,不完全花掉所拥有的资财,不完全随心所欲。
不嘲笑别人的梦想,因为自己也有梦想。
讲得慢但想得快。
当有人提出一个不愉快的问题时,总是微笑着答道:"你真的想知道吗?"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不让小分歧影响大友谊。
一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微笑着拿起电话听筒,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好心情。欢迎变化,但不丢弃自己的原则。
与亲友争论时不揭对方之短。
最好的回答有时是沉默。
善于领会言外之意。
渡过清白无愧的人生,回首往事不会觉得痛苦。
理解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良好关系,良好关系主要存在于相互爱戴,而不是相互需要。
----以上15条会让你受人尊敬
热烈而深沉地爱,尽管有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但也往往因此而使得生命更完美。
在说"我爱你"是,由衷地感觉到爱情的冲动。
在说"对不起"时,不躲避对方的眼睛。不信任接吻时不闭眼睛的人。
订婚之后至少半年才结婚。
找配偶立足于"谈得来",因为在一起交谈始终是生活的一大内容,尤其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懂得伟大成就与伟大爱情都伴随着巨大风险的道理。
----以上8条帮你找到一份浪漫爱情
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多读书,少看电视。
总有一段时间是属于一个人的。
每年至少一次去从未到过的地方看看。
如果钱用不完,趁自己还活着,拿去帮助真正需要用钱的人。培养一项表演才能。
全副身心地投入爱情与烹调。
----愿你同样是个有情趣的人
人际关系:宽容的力量
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
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有一位部门经理,有一次外出时丢失了手提包,里面除了一些钱物,还有公司的公章。
当她既内疚又担心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所发生的事情后,总经理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提袋好吗?你以前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那位没有暴跳如雷的总经理,用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使部门经理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他公司用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她,这位部门经理都不为所动。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假如生活中,我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生气愤怒,而应学会宽容。生气愤怒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的、于已于人无益,是无能的表现。
清朝初叶的李绂做过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
李绂「无怒」,我们「宽容」如何?
宽容并不等于懦弱,我们是在用爱心净化世界,而不是含着眼泪退避三舍。
宽容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码,不停地忙碌,以维持着不断的平衡,而是人世间永恒的爱与包容。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把宽容插在水瓶中,她便绽出新绿;播种在泥土中,她便长出春芽。
学会宽容吧!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人际关系:宽容之福
论语有云:「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君子之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君子之道,是有一颗忠恕仁慈的心。可见,能够宽容待人,宽恕别人,是君子之德风。此宽容之心,是一种仁厚的心境,是圣贤人的心境。不但为他人带来如沐春风的和悦,其实,也在为自己种下幸福的种子了。
曾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陈嚣与纪伯之间的事,他们是一对邻居。因为纪伯想要扩大自己的土地,又不想让人知道,于是一天晚上,乘着夜半四下无人之时,偷偷把两家之间的篱笆拔起来,向陈嚣家那边挪了一些。
然而,陈嚣发现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乘着纪伯没发现,自己悄悄把篱笆拔起,向自家地里又移了一丈,使得纪伯家的地变得更大了。
纪伯一早起来,看到自家的地竟然又多出许多,心里一震。他没料到,陈嚣不但没有和自己计较争地之事,还如此宽容照顾,主动让出土地,内心因此感到十分羞愧。于是,纪伯不但把侵占的地全部归还给陈嚣,还将篱笆向自已这边挪了一丈,以此感念陈嚣的宽宏大谅。
当时的周太守得知此事后,也非常敬佩陈嚣的品德,于是用石刻上「义里」二字,借此来表扬陈嚣。
宽容他人,并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关怀,一种体恤。有道是:「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中华勵志网|http://|能宽容他人,体谅他人,他人也会发自内心的感到温暖,不但避免了冲突,对方还因此生起羞愧之心,改过向善。
当看到陈嚣如此宽容,使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也使自己品德更为彰显,感化一方人民时,不由也使我们佩服起陈嚣的德行来。然而,有人却觉得,人也不能不计较,不能太过善良,因为太过善良容易被人欺负。其实,真正能宽容待人,善待他人,不但自己免于陷入与人争斗的苦恼,无形中,还结下许多善缘,帮助自己化解灾难。
明代王琦在《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不仅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有所领悟:
杨翥在做修撰的时候,住到京城里。一天,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因杨翥搬去不久,便怀疑鸡是杨家偷的。于是,邻人便大声指骂鸡被姓杨的偷去了,还在那儿叫嚷不止。家人听到,心里很不痛快,明明没有偷鸡,却被邻人如此奚落,于是告知了杨翥。谁知,杨翥听后并不动怒,只是平静地说:「天下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
又有另一位邻居,每逢下雨天,便故意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家,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气恼不过,又告知杨翥,杨翥却仍心平气和地劝解家人道:「总是晴天的日子多,下雨的日子少啊。」
久而久之,邻居们见杨翥事事谦让,待人谦和,还能受辱不怨,都被杨翥那宽容仁厚的心深深感动了。有一年,有一伙贼人密谋着要抢劫杨家,当邻人们得知此事后,竟主动组织起来,轮流到杨家守夜防贼,从而免除了杨家的一场灾祸,实在是叫人感动。
杨翥的宽容忍让,不但没有一直被人欺负,还感来邻人的倾心相助,这难道不是杨翥的宽容谦让,为他及家人带来的安稳之福吗?
能够宽容待人,和气对人,他人自然是会受到感动,从而以同样的爱心回报的。反之,不能宽容的人,内心常有不平,甚至是埋怨、愤恨。由此,更易与人产生敌对或冲突。当心胸不够开阔,内心的烦恼也会比较多,别人不以为是烦恼的,自己也觉得烦恼。生活中常与人有矛盾,那么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不太高兴伸手相助。如此,人生就多出了许多的障碍来。而愿意和气对人,宽容待人,不仅避免了吵闹、争斗之苦,其宽阔的胸怀,也会让自己的生活更愉快,心情更开朗。
人际关系:宽容:通往爱的桥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曲折与坎坷。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会遇到风浪的挑战;灿烂明媚的阳光下,会有阴暗的角落;车辆驰骋于大地,经常遇到高山大河的阻挡。西方谚语说道:「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为怀,成就了大海,成就了星空,也成就了伟大的心灵。
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会受到伤害。不要以为生活和我们过不去,她只是在告诉我们,还有一些未曾被理解的世界,需要爱与包容。生活中有很多秘密,个中艰辛只有当事人知道,理解他人,也就是理解百样人生。
大学刚毕业的丽,应聘到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初出社会的兴奋劲很快被她的顶头上司给浇灭了,那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性格有些暴躁。
本来单位是不要求编辑坐班的,但丽被要求天天来,理由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必须加强岗位意识的培养。从第二个月开始,丽被派去负责收发杂志社每天的稿件。那么多的稿件分发,占用了她全部的时间,而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一点靠不上边。丽不甘心自己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就来给这儿打杂。她感到郁闷极了。
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丽坐着公车回家,车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绿灯,无意中她一抬头,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正从她面前经过的那个人居然是她的上司。上司正吃力地拉着旁边一个痴痴呆呆的男孩子,母子俩脚步蹒跚,都已经快变红灯了,她俩还在马路中间。
丽忽然明白了同事们所说的上司的儿子身体不好,原来她以为只是身体虚弱,没想到竟是智障。一个单身女人,照顾一个这样的儿子,是多么艰难,她无法想象。心中累积多时的不平,被这样一幅场景所搅动,泛起阵阵波浪。
;但是,一想到这,她的心里便万分挣扎。然而,凯西在内心深处一直提醒自己「要得到他人的宽恕,你自己必须宽恕他人。」于是她开始了这个艰难的宽恕历程。她这么说了一句:「我宽恕你这个该死的。」
这么做并不容易,最初,凯西感到自己有些不诚实,因为她的心目中没有父亲,但她坚持了下来,后来语言也变得缓和了。不久,她就不再说「你这个该死的」。当她了解到父亲年轻时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一生抑郁不得志时,她开始可怜他。最后,她不仅宽恕了父亲,而且对父亲产生了真正的爱。
凯西宽恕了父亲之后,她也开始宽恕自己,爱自己。最终她摆脱了身体的各种疾患,走向新的生活。通过这个经历,凯西认识到,宽恕不仅使被宽恕者受益,而且,宽恕者自己亦受益匪浅。
选择宽容,便是选择了明媚的阳光,婉转的鸟鸣,芬芳的花香,以及美好的生活。因为这一切都来自一颗没有负担、澄澈透明的心灵。
有位智者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恨在这头,爱在那头,当我们选择宽容,就走上了通往爱的桥梁,人生会因此产生美妙的变化。侧耳倾听,幸福已经在敲门了。
如何提升自爱
自爱就是自己爱护自己。只有自己爱护自己﹐才能有效地爱护别人﹐别人也才会爱护自己。
自爱的基础是自信。在自己拥有的东西之中﹐凡是有能力给我们乐趣﹑提升或其他价值的﹐我们都会爱护它。给我们价值越大的﹐我们越加爱护它﹔没有价值的﹐我们就会把它丢在一旁﹐破烂了或者失去了也不在乎。
既然给我们价值越大的我们越加爱护﹐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没有比他本人更值得他爱护的了。为什么在今天的社会中﹐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一辈﹐不好好地爱护自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以下数点中看到﹕
1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很注重个人修养﹐其中“谦虚”是很重要的一点。“谦虚”本身没有问题﹐但错误地以为必须降低自己才能显出对别人的尊崇﹐却渐渐地成为一般人对“谦虚”的定义。其实﹐妄自菲薄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连自己都否定自己的价值﹐又怎样祈望别人肯定自己呢﹖
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习惯用恐惧﹑羞愧感和犯罪感去推动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这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能力不足﹑不能控制情况﹑没有做正常人的资格等﹐因而没有自信。
3我们也常常教人不要自私﹐要多为他人设想﹐为别人做点事。这是很好的教诲。可是﹐加上前面两点所产生的效果﹐一个人的潜意识往往认为必须牺牲自己才能成全别人。我们的社会更爱表扬这类人﹐认为这才是良好的模范。
其实﹐一个必须牺牲自己才能帮助别人的人﹐力量极为有限﹐往往帮了别人自己也要别人帮了。反之﹐一个懂得爱护的人﹐会在自己不伤元气的情况下帮人﹐为的是使自己有能力再帮更多的人﹐同时自己还可继续成长﹑壮大。
老是盲目歌颂烈士﹐以他为模范﹐到头来﹐所有有心有力的人都死了﹐怎会成功﹖懂得保护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有成功的一天﹐否则﹐极其量只会成为“有风度的失败者”而已。
4传统上﹐家长很想小孩“听话”﹐多听话便会少用脑﹐更会养成依赖的心态﹐也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练习去提升自爱。
第一步﹕选出一件自己十分心爱的东西﹐然后写下自己如何对待它(怎样做﹐希望它会怎样)﹐至少5点。
第二步﹕写出如何可以把上面所写的行为和动机实施在本人身上。
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
重要的是,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
可以对现实环境积极回应,
为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
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
——柯维
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住了一位大法师,传说他不但通晓天文、地理、虫、鱼、草、木,甚至还能为人卜卦,预测未来,甚至还相当准哩。有一位年青人不相信有这种事,于是他决定去见一见这位大法师,并且要问他一些问题,看看可不可能把他难住,他抓了一只鸽子来到大法师的面前,然后就问道:“唉,法师,人人都说你无所不知,好哇,你现在看好,我手上这只鸽子是活的呢?还是死的呢?”大法师思索了一会,笑着回答说:“如果我说是活的,你就会用力把它给掐死,如果我说是死的,你就会松开手让它飞走,嘿,年青人,是死是活,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请你把手张开,答案就出来了!”
我们中国人常说,尽人事,听天命,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操之在我。对于不可控制的,我们最好能够养成坦然接受的胸怀和气度。就像钓鱼一样,在水面之上是可以控制的,操之在我,而在水面之下是不可控制的,决定在鱼。
法兰柯(VictorFrankl)是一位受过佛洛依德(SigmundFreud)心理学派洗礼的决定论者。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形,而且会左右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法兰柯由于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二次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Nazi)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唯一的亲人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亦身独处于囚室,忽然之间顿悟,产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日后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thelastofthehumanfreedoms),当时他只知晓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他在脑海中设想各式各样的状况。譬如说,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折磨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员。
凭着想像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这种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
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法兰柯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人性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thefreedomtochoose)。这种自由来自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像力”(imagination),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良知”(conscience),能明辨是非善恶;更有“独立意志”(independentwill),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法兰柯在狱中发现的人性典则,正是追求圆满人生的首要准则——“操之在我”(proactivity)。
这个英文字现在经常出现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但大部分字典都查不到。它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本身,而非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能够操之在我的人深谙其理,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们待人接物是根据本身价值观作有意识的抉择,而非全凭对外界环境的感觉来行事。
操之在我是人类的天性,如若不然,那就表示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选择受制于人。
受制于人者易为自然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兴高采烈;在阴霾晦暗的日子,就没精打采。操之在更多责任。经由不断许诺与实践诺言,终有一天荣誉感会凌驾情绪性反应之上。所以,对自己信守诺言的力量,正是圆满人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专业教练100天TA的时间,就是身体力行“操之在我”的精神。在这100天内,全力专注于影响范围的事务,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非论断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勿制造问题。
在婚姻、家庭、工作中,均可试行这个原则。不必怪罪别人或文过饰非,不怨天,不尤人,但求尽其在我。
对他人的缺失要心存怜悯,别人如何待我,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何以待人。
别活在父母、同傣或社会的驱使之下,请善用天赋的独立意志,为自己的作为与福祉负责,如此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与幸福。
人就是力量、智慧与爱的本质,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握有开启内心的钥匙,并且,他本身包含了改变及再生的力量,可使他自己变成他所希望的样子。
人的思想就好像一座花园,你可以辛勤地耕耘,或任由它荒废。如果园里未撒下有用的种子,那么就会有许多毫无用处的野草种子落在园中,而且将不断地滋生、蔓延起来,渐渐吞噬你原本可以更美的花园。
当你坐在戏院里,看着自己在舞台上演出本书所揭示的一些内容时,你手中要拿着一面镜子,看看镜中的自己。好好地看,用心地看,不要害怕你所将看到的一切情景。
在这个舞台上——就在你意志的剧院里——我们将演出一些剧本,你将在剧中担任主角,你的积极正确的思想就是你的朋友。
平静的思想是一颗美丽的智慧宝石,是在自我控制下长期努力的结果。它的存在是成熟的象征,也代表了对思想法则及行为的独特认识。
脾气暴躁的人,不管身在何处,都不会知道在生命的大海中,幸福的小鸟正对着他微笑,而你理想的阳光海岸,正在等待着你的光临。让你的手紧紧地握住思想的舵。在你灵魂的帆船中,斜躺着一位发号施令的主人,他沉睡着。唤醒他!自我控制就是力量;正确的思想就是控制权;平静就是能力。对着你的内心说道:“平静,安静下来,这样我将控制一切。”
拥有赢家的思维理念-人际关系
——如何学会做自己的奶酪?
没有人询问你是否愿意接受生活。生活不能选择,只能接受。唯一的选择是如何生活。
——亨利·沃德·比彻
有位老师父高深莫测,收了三个俗家弟子,学成后下山三日,师父要考一考这三位弟子的慧根,制造了一个假像,师父让三位弟子坐在左边,把他们先催眠,但意识是清醒的。师父右手一扬,一位弟子瞬间已坐在右边的一片沼泽地里,弟子双手捧着一篮金灿灿的黄金,黄金很重,压得他脚都伸不直,沼泽地慢慢地往下沉,这时天上掉下一根绳子,这位弟子赶紧留恋的看了一眼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黄金,放下黄金,抓住绳子,赶快逃命要紧,接过绳子一点点往上爬,到了顶端,尽眼望过去,遍地是黄金,这叫什么?有舍才有得。师父右手一扬,第二位弟子也坐在了沼泽地里,第二位弟子也捧着一蓝黄金,沼泽地在下陷,天下掉下一根救命的绳子,他放下黄金去抓绳子,抓了绳子又想下来抱黄金,结果黄金没抱住,绳子也没抓住,活活淹死在沼泽地里。
这叫什么?贪心不足蛇吞象,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轮到第三位,师父右手一扬,第三位也坐在了沼泽地里,手中一样抱着一篮黄金,沼泽地慢慢下陷,第三位紧紧地抱住黄金不放,天上掉下的救命绳子他也不抓,他还是抱着那篮黄金,慢慢沉到了沼泽地里,沉下去之前,脸上还面带微笑,很满足的样子。
这叫什么?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信念不同,选择也不同,成功因人而异。第一个有勇气,有舍才有得;第二个三心二意,贪心过头;第三个最笨吗?
成功因人而异。改变你的想法,你便能改变自己的世界。像赢家那样思考,学会做自己的奶酪,创造自己的现实。当你改变自己的思维时,你改变了自己的信念;当你改变自己的信念时,你改变了自己的期待;当你改变自己的期待时,你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当你改变自己的态度时,你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当你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你改变了自己的表现;当你改变自己的表现时,你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成功没有捷径可循,必须付出及牺牲。成功者都比一般人更加努力。
人际关系的沟通与协调方法技巧-人际关系
一、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与沟通障碍的原因:
1.讯息不正确、不完全或被扭曲
1.过滤作用
2.知觉的影响与选择性知觉
3.语言
2.不够自我肯定、保护自我、传达台面上的话(沟通的内涵不真)(小我、私心),以攻击他人来保护自己
3.过于求完美
4.无法了解不同背景、经验、成见及人格类型者之个别差异
二、如何增进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
1.肯定自我价值-以爱为生活目标(建立大我)
◎把爱给予对方,才会和对方产生共鸣
2.常存感恩的心,归零,而非以100分为标准
3.打破求完美的行为模式
1.对个人有信心
2.先 ”有” 再 ”好”
3.从 ”fixed quality” 想法转为 ”fixed time”
4.体认个别差异可以截长补短的价值
5.发展良好的沟通模式
(1)好好地听
a.主动倾听
b.了解对方的人格类型与沟通需求
c.同理心(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话)(walking in another shoes) -“无我”就可以读别人的心
d.暂停判断或辩解
(2)慢慢地说
a.确认对方的意思-练习回馈(反映)你听到的东西
b.改变个人的沟通习惯以因应(满足)别人的需求
c.把个人的沟通需求告诉对方
d.委婉正确表达感觉-尽量用「我觉得……」而非「你是……」
e.表达而不判断
(3)正向地反应
a.肯定对方
b.开放的态度(解开个人的封闭性) -批判应包括针对自己,否则变成批斗
c.控制情绪
(4)注意非语文沟通
(5)避免交流分析中交叉状况
父母(P)、成人(A)、儿童(C)的来源与特征
如何发挥团队力量的综合效益-人际关系
无法互相搭配的团队,原因在于其中许多个人的力量被销抵及浪费掉,当一个团体能够整体搭配时,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并调和个别的专长,使力量的销抵或浪费降到最低的程度,发展出一种共同的绩效和共鸣,具有一致的目的与共同的远景,并了解如何去截长补短。就好比凝聚成束镭射光能够穿透物体,而光线分散的灯泡却办不到。——彼得?圣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真正的成功与快乐是在群体中寻获的,能时常拥有成功意志且分散快乐的种子,使四周都充满成功的欢欣与欢乐的气息,自然自己也能时常保有成就与快乐。努力地付出,必能有收获的喜悦。
竞争是促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动力。没有竞争的社会,就不是天下为公、世界不同的社会。而竞争的精义就在于团队的互助合作,以达成群策群力的整体效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成功需要许多的条件,如心血、智慧、谦虚、诚恳、毅力、坚忍、信念、自强不息、互助合作等,但仅是一项条件不足,便足以失败,关键在人类因互相帮助而奋进、成功。
李远哲说过成功人的条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选择及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使生活充满信心、活力与喜悦。”就如同爱因斯坦很有成就,但若无其他科学家的成就累积,也就无法成就伟大的爱因斯坦。
这是个团队合作的时代,许多事不可能光靠自己一人就能成功。即使有一套优秀的系统、独特的KNOWHOW、很好的利基点,但只有一个人,依旧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但若是一群人想要合作,却总是意见不合,整天只会争执,那肯定没有太大的用处。因此,优秀的个人与不合作的团队,是同样没有效益的。
有些团队甚至会造成彼此力量的抵销,因此,团队精神十分重要。只有发挥团队动力,才能凝聚团队精神。
群策群力,团结起来才有强大的动力!你的新角色,就是要建立有远景、有目标、有责任、有知识、有技能、有承诺的团队,将组织变得更有竞争力。
工作伙伴的潜能没有被充分利用,士气低落不振,以及事不关己的态度,不断地让许多企业和组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也许,在你或你所认识的企业里,每天都饱尝这种煎熬。领导人抱怨现在的员工忠诚度低,缺乏奉献精神;员工们则埋怨他们的工作枯燥无味,主管领导无能。当员工士气不振和上下缺乏信任感的时候,业绩收入、顾客满意程度、生产周期及竞争力也跟着恶化。
为什么,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和满意度如此低落呢?
为什么,员工对工作的认同和忠诚度如此低落呢?
以上问题的改善,虽然牵涉的层面非常广泛,但是,领导人对于自己的组织和团队的建立、发展和领导,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将团队定义为“一个联合而凝聚的团体”的管理大师威廉?戴尔,在《建立团队》一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15年来,经理人在组织内的角色已经产生了重大的改变,他解释说明道:
“过去被视为传奇英雄,并能一手改写组织或部门的强硬经理人,在现今日趋复杂的组织下,已被另一种新型经理人取代。这种经理人能将不同背景、个性、训练和经验的人,组织成一个有效率的工作团队。”
对企业组织管理内涵有丰富的第一手经验,并负责教育训练工作而闻名于世的威廉?希特博士完全支持这项观点,他提议经理人要用“参与式”管理来替代“专断式” 管理。他认为:“与其试着由一个人来管理组织,为何不让整个组织一起分担管理的功能呢?”希特说得可真是直指人心,因为在专业分工的发展环境中,我们越来越需要大家一起互动动作,通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快速、顺利、有效地完成工作。
毕竟,一个组织生产力的高低,荣辱成败,绝大部分取决于团队合作的程度。有鉴于此,做一个跟得上时代的真正领导者,实在有必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做好建立团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如果无法认同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就一定无法将工作做到最好,更毋论将自己融入公司里。我经常提醒学员们自己省视,自己如果发现在平均一天之内,竟然对于公司有五次以上的负面批评时,那么最好认真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再继续做下去,因为,不认同及无法完全支持团队的工作者,一定会使公司和个人都造成负面的影响。
九、制度
公司是否有很好的人事制度、加班制度、请假制度、鼓励制度与晋升制度?完整的制度将会让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未来发展。让每一个成员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能够从公司获得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让员工能清楚地看到在一套完整制度保障下的远景,更是员工之所以愿意放弃短期的心态,和公司长期共同努力的关键。
认可和奖励员工是至关重要的,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明智的管理者会问它是否:
●与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
●对客户、员工和其他主要的股东是一种“双赢”方案?
●对预期的努力是否合适?
●加强了小组关系?
●从长期和短期来看都有利于公司的生意和员工?
●为所有相关的人建立良好的声誉?
●允许员工自由决定,例如无法预测的一些问题?
●为员工的不同需要与需求提供选择?
●产生任何负面的或者不理想的结果?
蚂蚁是最擅于团队合作的一种生物,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及群策群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蚂蚁的一生中只用了二百五十个脑细胞,人类一般来说则是使用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个脑细胞,是蚂蚁的十万倍,因此若要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对我们来说其实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一切但看有没有这份心。
团队所要发挥的力量,绝对不止于1+1+1=3的力量,而是1+1+1>3的潜力,又称为综合效益。
一个团队建立之后,必须随时激昂与鼓励团队的士气,因为经常性赞美沟通非常重要。针对提升团队效率,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做到以下七点建议:
1、使别人感到他很重要。人们会追随你,是因为你能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而不是使他们感到你自己重要。
2、推动你的远见。没有人是因为你想领导他,他就让你领导。你应该将你的理想和目标向你要领导的团队说明;然后推动你的目标,说服属下相信你的目标是值得努力的。
3、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这样对待别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能这样,别人就会愿意跟随你。
4、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你属下的行为负责。你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要担负起属下的每件错误。若只会争功诿过,推责给部属,你即不再是一个领导者。
5、利用竞赛将工作变成游戏。人类喜欢竞争而获胜,从中可获得很大的鼓舞,从各种电视节目到运动竞赛受人瞩目可见一斑;利用绩效竞争作为积极手段,促成目标达成。
6、找出时间来注意部属,并让部属注意你。以走动式管理,实地观察工作进展情形;利用机会和部属交谈沟通,激发其工作情绪,这些诱因会产生连锁效果。
7、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假若有人应获得奖励赞扬,应该让所
有的人知道,同时鼓励别人能做得到;假如你要指责某个人个,应私下进行,没必要造成别人的困扰。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验
懂得人生之真谛,才能明白处世之方略。处世应有方法。新处世之法的原则是,人气必须厚积。所谓厚者,久也,长也。只有修心养性,广施厚恩,你才能悟得人生之真谛,明白处世之方略。
做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可过多树敌,更不可过多得罪别人,这样你的朋友就会增多,你的敌人就会减少。
古人早在《郁离子》中就曾经指出,处世之法不宜树敌太多,因为树敌太多会触犯众怒。中国传统上认为“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朋友添一堵墙”,自古自恃才高气傲之人常犯这类错误,最后都会导致失败。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在接受国王的宴饮后,酒醉饭饱而出。此时担任王宫守门的小吏则跪请求说:“给我一点儿酒喝吧。”夷射斥责则跪说:“一个下贱的守门人也想饮用国王的美酒吗?滚开。”夷射走远后,则跪在门前,将碗里的水泼在郎门的接水槽中,类似小便的样子。天明以后,齐王出来对则跪呵责说:“昨天晚上,是谁在此处小便呀!”则跪回答说:“夷射,在这地方站立过。”齐王大怒,因此诛杀了夷射。
一个卑贱的守门人因为被大臣所污辱,竟然设计要了大臣的命,由此可见结怨的害处。古人正是看到结怨的害处,才警示人们不可轻易得罪人。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人们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不应该得罪人。宁愿自己搽面惜膏,得罪自己好过。”
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业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他的许多事迹世代被人们传诵。但他在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住在印地安那州的一个小镇上,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弃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做得太过分了,把自己逼入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杰姆士·休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赞成,却也无法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马用剑,请求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教授他剑法,以应付密西西比河沙滩的决斗。后来在双方监护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批评别人、斥责别人甚至诽谤别人的事是最愚蠢的人才会做的,而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并能克己的人,常常是扬弃恶意而使用爱心的人。林肯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林肯的教训及成功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
美国前副总统安格纽以失言出名。他曾激烈指责新闻界的是非,说:“老是作反政府的言论的大众传播物,简直是叛徒。”这句话在新闻界传播后,引起了极大风波,招致了新闻界的合力围攻,即使他要收回这句话,也已经太晚了。后来时代杂志的哥拉姆斯特分析说,这只怪安格纽用错了一个字,如果把mass media(大众传播物)的复数形换作单数形,就不会有什么风波了。这是因为以复数代替单数等于指责了所有新闻广播界,触犯了众怒。所以,如果我们要表示指责或批评时,应尽量采取“有的人”“个别人”这样的单数称谓,不要由此而招来大家的怨恨。
12.注意自己的声誉。要争取使自己有个好名声并设法保持下去,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败坏自己的荣誉和名声。
此外,不妨在你的形象中再加一点儿幽默感。
具有适当的幽默感,不仅能给你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且会使你的工作更有乐趣。幽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从而使你的事业更为成功。它同样也是塑造成功形象的一个因素。每当面临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与那些有幽默感的人打交道。
在提倡幽默感的同时,必须强调,它只能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样,运用时必须要得当。通常情况下,幽默确实可以帮助你打开僵局,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也许会适得其反。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例如,这样向一位很有身份的潜在顾客进行推销就十分荒唐:从后面拍一下他的肩膀,问道:“嗨,伙计!听说过那个女旅行推销员的笑话吗?”再比如,当你的生意正经历着困难而走下坡路时,你不会欣赏你的律师跟你开什么破产的玩笑吧。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许多人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因为压力和紧张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普遍,所以恰当的幽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经常是缓和尴尬局面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天生就有幽默感,那一定要发扬它,因为这无疑是一种优秀品质,人们会因此而乐于与你共事。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既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地,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而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与朋友友好相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通俗地说,必须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必须时时检点自己,也就是要严以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能兴国。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人处世以善良慎重为准则,他在哀悼魏征时说:“以铜以镜,可整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在贞观十三年他又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正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才得到百姓的敬仰和国家的昌盛。
严以律己,可使朋友从中感受到你的诚实,你的忠诚,也感受到你的为人。所以,很容易与朋友友好相处。
“万金易求,良心难得!”人心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物质的诱惑、偏见的误导、恶人的拨弄,这些往往使人良心失落,失落了良心,怎能与朋友相处?对待朋友需要的是良心,对朋友要“宽”。怎样才算是宽以待人呢?
一、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二、不可吹毛求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论语·阳货》中有“宽则得众”的思想。《论语·微子》中周公曾对鲁公说:“无求备于一人!”
三、不要怨恨朋友
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
为人处世,做事不要太绝,而要与人为善。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宽阔的道路,给别人三分便利又何妨。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他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示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对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朋友结怨,反目成仇。假如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朋友一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对待朋友的错误,不应当以指责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的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能达到改过的目的呢?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朋友友好相处,就必须头脑冷静,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谨慎。人做事不可以不谨慎,交朋友亦不可以不谨慎。
西汉人张良有一段圯桥受书的故事。有一天,他到下邳的圯桥上游玩,有个老头儿走过来时,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去,并对张良说:“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大吃一惊,想要揍他。但那老头儿看起来年纪很大,张良强忍着怒气把鞋子拿上来,交给了老头儿。老头儿穿上鞋,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早晨跟我在这儿见面。”张良感到奇怪,跪下说:“好吧。”抬头一看老头儿不见了。五天后,张良来到桥头,老头儿已先到,看见张良很生气地说:“你来迟了,为什么?五天后再见。”五天后,鸡啼时张良去了,老头儿又先到,愤怒地说:“为什么又迟到了?你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了五天,半夜里张良就赶去了,过了好一会儿老头才来,老头儿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做大王的军师。”说完不见了。天亮时,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刻苦攻读,后来,他辅佐刘邦取得了天下,刘邦说:“在帷幄之中谋划,在千里之外打胜仗,我比不上张良。”张良被后人称为汉代三杰之一,被刘邦封为留侯。
张良容忍了老头儿的蛮横要求,与老头儿素不相识却到桥下为他拾鞋,正是这种“忍”,老头儿认为张良“孺子可教”,最终把一部兵法书交给了他,可以说忍耐使张良成就了事业。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英雄人物为之感动。其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蔺相如仅因廉颇说了几句带有侮辱性质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势必要两败俱伤,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正是因为有了“忍”,忍一口“闲气”,便使一个国家得到安宁、和平,也正是因为有了“忍”,才出现了“刎颈之交”的朋友。可见“忍”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并不是说一切事情均要忍,如果达到那种万事皆空的境界,打你的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对方,这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忍”。对于个人来说,凡是一些非原则的事情都可以忍,譬如个人意气与利益等;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坚决不能让步。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界限、有限度的。对于不可忍的问题,也应用“忍”的办法来处理,在冷静的心情下谋划,这叫“大义之忍”。
如何化解别人的威胁
我收到的差不多一半读者来信中,以及许多来找我求助的来访者,一开始的焦点总在别人身上。
例如,他们会问,怎样可以帮到我的父母呢?我的配偶到底是怎么想的?我的孩子真让我头疼……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确会认为,我的痛苦是别人所导致的,如果这个人改变了,我就可以不那么痛苦了。还有一个看起来似乎比较表面的原因是,我们很难做到对别人说“不”,别人,尤其是重要的亲人将他们的某些东西加给我们,我们不舒服,但却难以拒绝。
当不能拒绝别人的事情发生时,会有一个矛盾。一方面,如果你接受了亲人的这些东西,你会难受;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你会觉得内疚,或担心对方不高兴,甚至离你而去。
化解这个矛盾的一个原则是我常提到的“温和而坚定”。首先是坚定,即我坚守我的立场,无论如何都不改变;其次是温和,无论对方有什么情绪或做什么事情,我的情绪都是温和的,不会失控。
,是我自己想到的词语。对这个原则,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有另外一个术语可以描绘——“”。这个术语突出了“非敌意”,即无论你怎样,我都不会有敌意产生。
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甚至理解起来都不容易。非常有意思的是,我是最近几天,有连续三个晚上在梦中,自己对自己不断讲解什么叫“不含敌意的坚决”,从梦中醒来后,会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继续很自然地进行思考,但这种思考,没有任何努力的成分。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则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
要理解“不含敌意的坚决”,关键是“投射性认同”,也即我以前的文章屡屡提到的“自恋幻觉”的游戏。
概括起来,这个游戏是一个三部曲:我做了A,你要做B,否则会有C。这个C,是怨气,是威胁性的信息。
有时,这三部曲会简化成两部曲——我希望你做B,否则会有C。当一个人大权在握,而且又有极强的控制欲望时,这种两部曲会出现。但在大多数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更常见的是三部曲。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种矛盾呢?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事就会难受,而拒绝对方又会内疚或担心对方不高兴。
因为,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所以当强迫自己按照别人的要求做事时就会感到难受。但是,因为对方发出了C的威胁性信息,我们也会接受到这一信息,尽管对方意识上未必发出,我们意识上也未必意识到这个信息,但我们的潜意识会捕捉到,而我们的身体会有反应。
有意思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蛮核心的三部曲,这个三部曲在自己最在乎的亲密关系中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有多个朋友和来访者的三部曲是“可怜”,具体说来就是“我好可怜,你不关心我,我要疏远你(或我会让你后悔,或你不是好人,等等)”。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例如,假若一个警察没有道理地用枪指着你的头,威吓你跪下来,你要么会有恐惧产生,要么会愤怒产生,要么这两者同时存在。总之,他的威胁性信息会激起你很大的情绪反应。设想,他的威胁是10分,那么你的情绪反应也常常是10分,不管是恐惧还是愤怒。恐惧意味着你彻底被投射了,而愤怒意味着你把他的投射彻底反弹了回去。
也就是说,他投射来的10分的敌意,也激发了你的10分的敌意。
但有没有可能,你没有敌意产生呢?
被人用枪指着头,这种挑战太激烈了一些。换一些简单的情景,设想你遇到一条哈巴狗,它在向你咆哮。咆哮,自然是一种敌意。那么,你可以不对这种敌意产生敌意吗?
很多人难以做到,我经常见到,有人对向自己叫的小狗产生强烈的愤怒,甚至会严重控制。但也有很多人可以做到,他们会对咆哮的小狗微微一笑,他们知道,这条小狗根本威胁不到自己,是它自己在瞎紧张而已。
那么,情景更进一步恶化呢?现在是一条猛犬在对你发出低沉的吼声,你会如何?
我一个好朋友,她尤其喜欢大型犬,每当见到大型犬时,她会喜不自胜地走上前,抚摸它们,抱它们,和它们说话。好几次她这样做时,我都会担心,但结果每次都证明,那些看起来不好惹的家伙都和她处得很好。但是,它们只是对她这么友善,如果我接近它们,它们还是会很警惕,甚至发出威胁性的声音。
她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心中对它们没有一点敌意,结果她的善意驯服了它们,而我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我心中对它们有敌意,所以也唤起了它们的敌意。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只要它们有一点敌意,我心中也有会敌意起来,而这会接着唤起它们更大的敌意……
三、
记得一个小说中,写一个女子在男友的威胁下,去敲诈自己的前情人,那个情人有一个诗人朋友,他过来和她讲数。当时是在海边,这个女子在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时,她退到悬崖边,威胁说,你不要走过来,如果你走近我,我就会跳下去。但这个诗人没有为她所动,而是微笑着走近她,轻松把她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类似的情境,在电影中常出现,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朋友做到过。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没有认同对方投射来的敌意,最后化解了对方的敌意。
但通常,我们对这种威胁的反应要么是担心或顺从,要么就是不耐烦,甚至说,你想死是吗?那你去死啊,你为什么还不去死?!这两种做法,都意味着我们被对方的投射严重影响了。
怎样可以做到不被影响呢?怎样可以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呢?
去年11月在香港学催眠时,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教我们做一个小练习:一个人向你打出一拳,你可以当面去感受这一拳打来,你也可以转身站在对方的后边,从这个角度感受他。
两种感受截然不同,第一种情形下,你会感觉到紧张,而且会有恐惧或怒气升起,而第二种情形下,你的身体是放松的,而且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理解甚至悲悯。
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解释起来可以说,假若你以为,对方的敌意是针对你的,那么你也会有敌意产生,这很难避免,但假若你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其所感想其所想,那么你很容易会理解他,那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更具体来解释,这是一个双重的过程。首先,对于别人的自恋幻觉游戏,我不中招,无论我顺应其意志做了B,还是我拒绝其意志不做B,我都没有被其威胁性的信息C击中。
同时,我并没有玩自恋幻觉的游戏.我做了A,也希望你做B,但我没有威胁性的信息发出。
这双重的过程一旦发生,敌意就无法涌动,敌对行为就无法升起了。
我在一个论坛看到了对“不含敌意的坚决”的讨论,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神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很难做到。但在我看来,这是可以做到的,关键就是去觉察,同时也可以在一些事情中去练习。
别人向你投射敌意之所以会成功,根本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你心中埋藏着很多敌意。如果你心中彻底没有了敌意,那么敌意的投射就会彻底无效。
所以关键就是要化解自己心中已有的敌意。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我们之所以会埋藏着很多敌意,关键不是人性恶,关键反而是,人性被压抑得太过于厉害了。
具体就是,我们将一些行为或情绪视为可以接受的,可以表达的,而将另一些行为或情绪视为不可以接受、不可以表达的。于是,我们心中就淤积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会藏在潜意识中。结果,一旦有些信息刺中了藏在潜意识中的这些东西,它们就会被激活,于是我们就会失控,而表现出自己无法控制的敌意来。所谓失控,就是潜意识暂时控制了自己。
心理学会说,每一个被严重压制的情绪都是一个情结,而每一个情结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一被触动,我们就会失控。但假若这些盲点得到了觉察,也就自然化解了,那时别人再去触碰这个地方,就不会激发自己严重的情绪。久而久之,最终就会达到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
王阳明之所以能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想关键是,他最终发现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严重的分裂.因为他发现,天理即人欲,人欲即天理,如果人欲可以不受压制地自然流动,人心就会自然抵达天理的境地,人欲与天理,这两个看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词语,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近百岁的心理学家过生日时,他的学生们问他,你做了这么努力,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没有情结了。他回答说,哦,不是,只是我对自己的情结有了更好地了解,所以不再轻易被它们所左右了。
这也是我自己的心得,无论是在我自己的成长路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中,我都会发现,一旦我们觉察到一个重要的心结,我们就会变得坦然了很多,宽容了很多,别人再在这个地方玩投射,就很难激起自己的敌意了,而自己在建立人际关系时,也就没有什么敌意了。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