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醋园门票:浅谈低效性和无效性的数学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07:13

浅谈低效性和无效性的数学课堂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实施具体的教学行为、获取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高,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和提高,反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不少的低效性和无效性行为。冷静思考之后,我认为造成“低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学生课堂的实用时间多少不均。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据我个人的分析,学生获得分析课文的机会有多有少,大约只有1/5左右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参与分析课文的全过程,3/5左右的中等生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参与分析全篇课文的机会,还有1/5左右的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
    二、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属于教学合理运用的时间不仅包括学习新材料所用时间,而且包括了组织教学、复习旧知等其他环节所用的时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在所难免地存在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罗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谓动作等现象。或者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减少。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教师的工作时间大量过剩,对教育教学没有时间观念,就好比溜冰,溜到哪里算哪里,造成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
?
    三、是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独讲学生被动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有教无学”、“教多学少”,知识缺乏迁移性。理解性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住讲授内容,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常常是“教多少学多少”、“学等于教”,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理解,而且更强调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中,常常表现为“学大于教”。毋庸置疑,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课堂教学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极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四是学校管理的无效性导致了教育教学的无效。如果学校管理模式僵化,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试想,上课多的和少的,完全一样,怎么让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的教师想,我能多上课总比少上课好吧,还要求我的有效吗,那我还不如少上!
    五是学校间师资的极不平衡。越是好的学校,进来的好教师越多,成绩越好,同里超编也就越严重,有的学校的教师工作量是根本不满的,而有的学校本身就是农村学校,优秀的师资越来越流失,教师越来越少,即使不少,但能胜任的越来越少,承担的课务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同是财政拔款,凭什么他校教师担一个班,而我们每人要担两个班,况且,担班少的学校并没有吃亏,因为,教师超编也不需学校支付工资,工作量少自然成绩容易提高,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校际的不平衡状态不打破,就很难使教师心理平衡,就很难谈的上教育教学的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