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ppt免费:风 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38:48

 [社会百态] 谈谈风度

 《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魏王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嫌自己矮小不够威武,便令手下人假扮“魏王”。自己则操刀站在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北国使者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悬了!曹操之风度居然如此引人关注,他即便披上个麻袋片,也决掩盖不住他那光彩照人的英雄气慨。
       据有关资料记载,周恩来总理在延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到了延安后,在瓦窑堡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尽管周恩来着装挺“土”,穿着一身土里土气的粗布衣衫,长着满腮杂芜的大胡子,骑了一匹极赢弱的瘦马,毫无想象中那种风流倜傥的帅气,但斯诺却坚定的认为:没错!这就是周恩来!一个伟人!一个标准的绅士!为什么?因为周恩来那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潇洒的英姿、幽默的谈吐、谦逊的微笑、宽广的胸襟完全倾倒了这位长着高鼻子的洋朋友。周恩来总理之风度,居然有如此神奇的说服力与吸引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风度?

      风度总的来说也就包含言谈,态度,作风。当然,讲究风度无非把它看作一种美好的象征,那么什么样的风度才美呢?在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人,有敏捷,持重,果断,谨慎,潇洒,文静,热情似火,含情脉脉,雍容华贵,朴素大方,幽默,庄重等等。
       当然。风度又似乎与人的职业和年龄有关。外交家有外交家的风度,教授有学者风度,指挥家有大将风度,如陈毅老前辈,阵前赋诗,人们说他有儒将风度,年者有长者风度,演员有台风,运动员有球风,“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棋手要讲风度,连观众也要讲风度。风度行行色色,在风度美的背后,有没有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的风度呢?我认为是有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阴晴雨雪,不同的天气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不同的人物表现不同的风度。如,希特勒为了征服世界,杀了多少人?他那唾沫横飞的演说,只能让人恶心,哪儿又来什么风度呢?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尊重别人,也尊重了自己,更应该注意,在无意间损害别人,使自己表现所受的教养。如《三国演义》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是个很英雄的人物,他身经百战,也有大将风度,可东吴孙权想求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本是巩固两国结盟的好机会,关羽若不愿意也就罢了,可他却对来使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一开口骂人,就失了大将风度,所以,反映了他内心的骄傲,终于走了麦城。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坎坷曲折,当然在关键的时刻也最能显出一个人的风度。《三国演义》写诸葛亮舌战群儒,写的非常好,诸葛亮一点没有卑躬屈膝,苦苦哀求的影子,而是侃侃而谈,纵论天下事,使人不得不服,把诸葛亮的风度写的淋漓尽致,后来才有孙刘联兵拒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东坡词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就是关键显出的风度。当然,风度也是内心里自然流露,不是故意装腔作势出来的样子。人人都说西施长的美,东施不服气,跑去偷看,这时刚好西施胃病发作,正皱着眉头,用手捧着心口,东施以为这就是美,照样子学起来,整天皱着眉头,捧着心口,这就不是自然的流露了。风度,当然不是天生的,心灵上的美才是更重要的,韩愈说过:“秀外慧中,”风度所包含的仪表,言语,动作,态度,作风都是外在的,外在的东西都是受内心支配的,我们更要树立为人民、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不为细微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止步不前,也不为暂时的困难吓得惊慌失措,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就应该用坦然的风度去面对,让这种风度在美丽的人生里成长,开出更加美丽的朵!      

        所以,风度是首只属于自己心灵的诗!因此一切意欲“风度翩翩的人,都必须从充实自己的心灵做起!但愿人人都能拥有这样内在的诗韵。


谈风度 2007-01-14 17:2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我是初三(7)班的代表,黄,我发言的题目是:“潇洒而严谨,文明不拘束——谈风度美”。

走进校园,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举止:正正歪斜的校服,弄弄翘起的衣领,对熟识的同学点点头,道声早,对遇见的老师弯弯腰,问声好。

走进校园,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发现:梳理着怪异的头发,穿戴着光亮的首饰,手挽着同学,舞动着细小的裤脚,出入于一个个班级。

从风度的角度来说,我不好对这些现象妄加评说,但我听说过一些被公众认可的,有风度的人和事。

上一届毕业典礼大会上,中考状元朱嘉林同学,身着博士衣帽,脸露会心笑容,在全体师生经久不息掌声中,从校长手中接过鲜花,我认为,那是成功者的风度。

陶渊明,不为五米折腰,不与朝庭污吏同流,不为豪华文风所俘,不在官场逢迎。于是,他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开田园诗歌的先河,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后人。那是闲逸者的风度。

诗仙李白,一方面“兼善天下”,要求济苍生,安社稷,抚黎民;一方面崇尚遗世独立思想,追求绝对自由,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飘逸、洒脱,成为他的风度。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他虽退出政界,但身退心不退,仍致力于帮助贫困、打击腐败、宣传环保、和解宗教与种族矛盾,热心是他的风度。

同学们,我们正值青春年少,谁不追求岁月如歌?谁不希望潇洒倜傥?谁不喜欢风度翩翩?但是,我们得有正确的风度取向。

我们应该知道,风度来源于“知识美”。渊博的学识,它影响着风度的深度,它是心灵丰富的标志。知识与才智是双胞胎,知识的基础过于薄弱,就不会有智慧的闪光。学识越渊博,才智越高,越是风彩照人。知识的花蜜,既在书本中,也在生活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面越广,文化层次越高,谈吐也就越风雅。只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贫乏的大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内秀必定会转化为外美,修养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风度会在一言一行中体现。有知识就会有教养,有教养就会有风度。

我们应该知道,风度来源于“品德美”。有了优秀的品格,才有迷人的风度。谨慎谦虚、善良诚恳、热心大方、不嫉妒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自卑,了解自己的长处而不嚣张,有责任感而不跋扈,这些都是风度的源泉。

男孩子能做到,诚实正直、光明磊落,不虚伪、不滑头,自信而不自负,谦让而不盲从,不卑不亢,肯于谅解,不计较无谓小事,没有阿瘐奉承的奴才气,没有得利猖狂的小人心。沉稳、刚毅、执着、乐观、坚韧、威严、大胆、果断、豁达、豪放、爽朗、博大、深沉,这就具有了男子的风度。

女同学,心地善良、恪守信用、表里一致、待人宽厚,温柔而不造作,娴静而不冷僻;道德上的纯洁、情操上的高尚,高雅端庄、自然质朴、妩媚优雅。这就具有了女子的风度。

我们更要知道,风度会在我们每一个言行举止中自然流露出来。一个同学不小心撞在了你的身上,弄花了你的衣服,你报之以微笑,这是一种风度。一阵清风夹带着一张废纸吹落在你履旁,你随即弯腰拣起,把它送进垃圾桶,这是一种风度。课堂上,你主动地举手,大胆地答问,无论答案对错,这都是一种风度。操场上,你大方地抢球、运球、防守、进攻,也许你的技术还不够高明,但你的积极参与就是一种风度。课间,你盯着同学,认真聆听对方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把你的心声,把你的经历传递给别人,这些都是一种风度。

同学们,潇洒不是一双NIKE运动鞋,不是一条迪克牛仔裤,不是一件佐丹奴T恤衫。风度不是头发的张扬,不是手指的闪光,不是裤脚的狭小,不是同学面前的趾高气扬,不是老师面前的无所畏惧。潇洒的风度应该是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穿着得体,谦和有礼,见多识广。让我们共同努力,潇洒而严谨,文明不拘束,做一个朝气蓬勃的现代中学生吧!

谢谢大家!

2006.10

漫谈风度及其它

张三一言

 

我不管风度  只求真我

甚么是风度?

风度是褒性词,有内外两种含义。外指人的言谈,举止所显露出的美好神韵、风采仪态;内指人内在的气概、气度、器量。它具有服人的魅力,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

我认为风度是一个人精神总体质量的自然表现,不是表演出来的。不表现风度,风度才会自然呈现在人们眼前;当然前提是这个人有风度所需要的内涵。一表现风度,就没有风度。没有风度的人才需要着意表现风度。

我有这个认知后就自质:这个不表现,是不是极度自信自己有风度内涵的表现?这个不表现的实质不就更高深的表现吗?不是表现欲特强的表现吗?

我认真自剖了一番。我不着意表现风度,是因为我认定:我不管自己有没有风度,有风度的是我,没有风度的也是我;只要是一个真实的我就可以了,管它风度不风度的。因为不着意表现风度,只求真我,所以也没有着意隐瞒弱点、缺失的必要。

有人指我没有这样那样学识,我坦承,一个中学程度的木匠,那来那么多的学识?我对知识缺失的态度一是学习,如果我这个年纪还学得来的话就加紧学。二是避谈,学海无崖,哪能学得尽?还有,自己不是那个料,怎么学?本来就是没有学识,就以没有学识的真面目见人,这才是真张三。

有人苛刻地评判我,说我的文字像把新华字典里的单字放到计算机里随机抽出排列组成似的。我觉得不应该因为苛刻而不承认它有道理。与很多人的文章比较起来,我的文字确实味同嚼蜡。只是,我不会气馁;我会努力学习、改进,即使像我这样年纪,只要努力还是会有寸进的。能学到成为名学者、名文人固然很好,但是未必能学成,学不成,曾经努力学过,就可以了。或者说人生目的固然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没有几个人可以达到预设目的,我认为只要为这目的尽力去做过了,也就可以自解自安了。自己安心了,管他人说甚么风度、学识去。

我不介意他人有没有风度;只要他们没有害人之心,我都愿意和他们交往。我长期在建筑地盘打滚,按照上层社会风度标准要求,还没有见过几个风度合格者。但是,他们当中不乏牙齿当金使的守信用者、敢做敢当的江湖义气者,这在多读书者中比较少有。这些多少有些粗鲁率直而少居心的人,呈现的是另一种风度。我喜欢这类风度的人;其他的只要没有害人之心,我也来者不拒,照交朋友不误。

积人生八十年经验,我的体会是:用善意和谅解看待每一个人,会有很多善人;善意和谅解人,多会得到善意和谅解的回报。

 

我最执着良心

 

我不介意风度,但极在意良心。

我把良心划分为三条线。我的良心底线是:不伤害人。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做人守则:“水泥匠做门,过得自己也过得别人”。既然自己不愿被别人伤害,自己就要不伤害别人。这是将心比心的意思,用现流行语说就是换位思考。

 

我的良心中线是:平等待人。

 

我对人权极之执着,就是基于这条中线。为甚么一些人有这些权利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也基于这条中线,我对男女、民族、文化、宗教…平等很执着。关于平等观点,有很多争论,我会坚持我的观点。

 

我的良心顶线是:善意助人。

 

这点乏善可陈,只能说是心愿。除了乐于街上慈上损款、给些小钱老弱残者、损钱给国内人权和民运人士外,就没有做过甚么善事了。

 

我怎么样对待敌人?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坚定的有敌人论者。其实,我的敌人极少极少。少到只有两类:主类是残民作恶土共头子们;次类是其御用帮凶(包含古今中外同类)。在不属于这两类人的争论中,我不时会用上极端的词语,事后总是很后悔。

 

我怎样对待思想与行为

 

我遵从的守则是:思想上离经叛道;行动上循规蹈矩。

我这个守则被人批评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但是,我只能这么做。比如说我真是憎恨极权,把不得它即日死亡,所以发了很多炮打它的激烈言论,我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打共”行为,所以,我不认为批评者没有道理。或许这就是真张三。

举个实例,我发了很多肯定支持赞扬鼓励国内维权、反抗、群体抗争…(例如对杨佳…翁安事件…)的文章。有人批评我“躲在安全地方煽动别人去当炮灰”。对不起,我只能继续“躲在安全地方煽动别人去当炮灰”下去。我无力去做,但是,我更无法眼看着国内人们冒死抗争了,在可以自由说话的条件下吭一声,支持一下也不做。我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我会继续“躲在安全地方煽动别人去当炮灰”!

 

怎样对待财富?

 

我曾经在《闲聊生活态度》中说了如下的话:“所谓对物质生活颇为淡漠,是在日有三餐夜有一宿、冬可保暖夏可避炎条件下所言。我所说的保持独立人格是在有这个条件下的保持;在这个条件下其它东西或可不取之,例如不追求稿费。因为这样牺牲并不大,大不了少上几次酒家吃晚饭罢了;反正我并不追求高尖精的生活享受。我没有胆量说宁饿死也不屈服的豪言壮语。我只能做到有条件的无欲则刚。”

有人评论说:人生正道是积极奋斗争取,安守于低位、劣势,淡漠生活(财富)是低能者高明的遁辞。这当然有道理,这道理是基于他的生活取态。不过我有我的生活态度,如此而已。有话这样说:『人不能带钱进棺材,但是钱可以把人带进棺材』。我信。

我还想说说,我人生并不消极,积极得可以呢。对结束一党专政,建立民主中国,我的态度很积极坚定!尽管我地位卑微,但在可能范围内努力而为,这就是我的积极态度。

 

张三一言     20111102    香港

谈中国人的君子风度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3月08日 16:57:51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3月7日答记者问时,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中国人做人有时候也蛮难的。朋友希望我们施以援手,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做了有人说话,不做也有人要说话。”

近来,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为了帮助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增持欧元债权的措施。对此,欧洲的国家和人民是欢迎和感谢的,但依然惹来了一类所谓顾虑和担忧的声音。本来一件简单的互助共赢的事情,却无端地遭到猜疑,确可谓“好人难做”。

但中国人依然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对非洲的援助,对金融危机下欧洲国家的帮助,坚持不懈地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诸如此类,中国人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诚意,也尽着最大的努力。而面对讽刺和质问,中国人也往往采取一种“沉默是金”的态度。中国古人有句话,“君子寡言”,多少年来,中国人在国际事务中做了许多实事,没说多少漂亮话,正是这种君子风度的践行。

其实,不友好的声音之所以发出,并不是因为这些喊话者多么了解中国,相反,有很多人纯粹是主题先行,为反对而反对、为猜疑而猜疑。他们不理解中国人“君子寡言”的风度背后,不是理屈词穷的软弱无力,而是对“势”、“位”、“为”的坚定认识。

中国人眼中的“势”,不是功利主义的“势利”,更不是某强某霸的“势力”,而是世界形势、历史趋势。杨洁篪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入,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新兴经济体在迅速崛起。因此,我觉得世界力量的对比正在向着渐趋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人对当今大势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乐于与人合作,愿意走出去到五洲四海广交朋友。

中国人所谓的“位”,也不是要凌驾世界各国之上、谋求所谓“霸主”的地位,而是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定位。尽管不久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是中国人不愿意戴这“老二”的帽子,因为比这个总量更现实、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还有很多。中国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无论多么大的数字除以中国人口数,都会变得很小。中国的人均GDP还很落后,而且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没有摆脱贫困。种种事实都在提醒中国、也提醒世界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对“势”和“位”的理解,才能明白中国人的“为”。合乎道义的事情、援手危难的事情,中国人没少做,所以维和部队去了海地、护航舰队去了索马里、救援人员去了新西兰;属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中国人努力在做,所以推动减少碳排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古人说,“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句话在本质上是说,行为要承载着价值观。中国人在国际上作为的标准,要言之,一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符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

中国人很敬爱一位古代将军,他的名字叫李广。李广这个人德行高远、不善言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子李子虽然不说话,但是果实甜美,喜欢它的人们来往不绝,自然而然将树下踩出一条道路。

你读懂了李广的品格,就读懂了中国人的风度。

杨凯(作者为本报编辑)


养成良好的谈话风度
  一个人是否具有谈话的魅力,直接影响到他是否对对方具有吸引力,关系到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还影响到他能否在与别人谈话时表现出自信,能否具有自如谈话的勇气。所以,我们在训练自己谈话的自信心时,要注意增强自己谈话的魅力。

  组成谈话魅力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每个人谈话的内容,谈话时选词造句与谋篇布局的材料、手段,谈话的语气、语调,谈话的身姿、手势、表情……都可以折射出他是否具有谈话的魅力。
  我们先来讲讲谈话的风度。

  所谓风度,是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及表情等。谈话的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言语表现,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化。使自己的谈话具有风度,是增强谈话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谈话风度,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无论是男士谈话中那刚毅稳健的气质,还是女士谈话中那风姿绰约的魅力;不论是外交官那彬彬有礼的谈吐,还是政治家那稳重雄健的言论,都会令人仰慕不已、倾心无比。正如德国戏剧家莱辛所说:“风度是美的特殊再现形式。”

  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风度正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气质的恰当融合。首先,风度是一种品格和教养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没有优雅的个性情趣,其谈话必然是粗俗鄙陋、琐秽不雅。其次,风度是一种性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温柔宽容、沉静多思的人,往往寥寥几句的轻声细语就能包含浓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犷豪放、性情耿直者,则谈话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再次,风度是涵养的一种表现。这主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后,风度是一个人谈话的选词造句、语气腔调、手势表情等等的综合表现。如*****在法庭谈话时,则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咬文嚼字、逻辑缜密。

  谈话的风度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是风度,温文尔雅、含而不露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轻声慢语、彬彬有礼是风度,慷慨陈词、英姿飒爽也是风度。每个人在培养自己的谈话风度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有所选择。另外,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其谈话的风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与在家里跟家人闲聊时,则表现为两种相差甚远的风度。

  谈话的风度是人的一种自然特色,是与时代相吻合的。我们反对脱离时代追求风度,我们也反对脱离自己的个性、身份去讲究风度。任何东施效颦、搔首弄姿、没有个性的谈话都毫无风度可言。

  在日常的谈话、判断或讲座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话,这个人说,我们就很愿意接受,而换成另一个人说,我们不但不愿接受,还会产生一些反感情绪。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这实际上牵涉到一个人谈话的态度问题,而谈话态度又是谈话人风度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谈话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人,让他人明白、了解、信服或同情我们。如果说了话,别人没什么反应、不信服或产生反感,这就没有意义了,说了还不如不说。那么,怎样才能锻炼出一种说一句是一句的理想口才呢?这就要求谈话者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对方,力争营造出一种相互了解的气氛。

  也许,人人都懂得,对方无论讲什么都无关紧要,最重要是他的态度。如果态度好,大家都愿意跟他谈,即使他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不满意我们的行为,我们也仍然愿意跟他谈。如果态度不好,就是再好的话题也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态度呢?就是对人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充分的同情,这两点是良好态度的基本内容。然而如何把我们对人的了解与同情让对方感觉到呢?态度良好的重要表现正体现于此。如果我们不注意这种表现,那么即使我们是很有同情心的人,也可能会被认为是冷漠、骄傲、自私的人。因此,我们要注意一下在别人的心目中我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且要设法了解在别人的心目中希望我们是什么样子,喜欢我们是什么样子。

  那么,在一般的情形下,即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普通朋友的正常交际场合中,别人会希望我们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首先,别人希望我们对他的态度是友好的,希望我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别人希望我们能体谅他的困难、原谅他的过失;别人还希望我们能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思考他们的问题,并对他们提供有用的建议,与他们成为友好的、忠实的、热心的朋友。

  其次,别人希望我们对他本人、对他所做和所讲的事情均感兴趣。因而,我们最好能做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本来我们的兴趣也跟一般人一样,常常容易被有趣味的人物、谈话所吸引,而却忽略了不太引人入胜的人或物。如果我们是同情心很强的人,就不该如此,而应该学会能顾及全体,并且特别照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当我们谈话时,我们要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到,我们的双眼,要随时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停留片刻,对于那些没有讲什么话的人和那些看似不太自在的人,特别要注意,要设法找些话题跟他们交谈,以便解除他的紧张和不安。

  总而言之,别人希望我们对他讲的东西都感兴趣,并希望我们的态度是友善的、良好的。作为一个成功的谈话者,我们要力争做到如此。谈话时给人良好的态度,是展现我们谈话魅力的保证。   

也谈风度与风趣

 思遠

2010-09-24 20:07 

中秋去北京今日美术馆听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的理想国沙龙里的一场,是张大春和小宝一起谈关于“风度与风趣”的话题。其实更想听陈丹青先生和谢泳先生两人谈关于怀念民国的那一场的,遗憾的是票搞不到。傍晚饭也没怎么吃,在那边二十二号艺术街随便兜逛了一下就进去美术馆开始听了,闲话休提。

 

对于“风度与风趣”这个题目,相对来说也应算是对我胃口的。张大春先生多谈了魏晋风骨、两宋名士方面的话题,谈《世说新语》、谈阮籍嵇康、谈苏轼黄庭坚等等,小宝也提到了一些民国士人风度方面的话。听过之后感觉意犹未尽,也有些琐碎杂感,一并记下以供消遣。

 

大春老师跟小宝在谈的过程中并没有清楚地解释风度与风趣之类的具体含义等问题,而是通过《世说新语》之类的一些名士典故来反映那个时代风度与风趣的具体表现,另外包括南宋文人对于苏轼等北宋文人及生活状态等的温故怀念等。

 

我的想法是,首先搞清楚风度与风趣的概念。何谓“风度”,如何算“风趣”,其古今含义、表现形式又有何异?等等这些我都还有疑问,也有些自己的拙见,因此写出来共同探讨。且不从学术或文字内涵上去具体分析风度风趣,我也暂且顺着大春老师的思路去寻找他们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再通过那些表现来概括其中的特点,以试图探明何谓风度与风趣。

 

事实上,我们谈这两个词,首先想到的当然是魏晋时期,以及后来的民国。常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更出风情。魏晋时期尽管杀戮遍地,烽火燎原,但作为时代主体的“人”而言,却是有着一种别样与乱世政治的风情。魏晋一大特点便是士族权贵的兴起,这一类贵族士人在动荡瞬变的时局中也发扬了一种特殊的辩论、清谈等关于文学、政治等各方面的文人交流方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同俗流、超然于世的人物、品性、言论及诗文等等。

 

一般而言,中国的传统文人历来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对政治有着独特的情节,因为传统的修齐治平之道的影响下很少有天生漠然与仕途的人。哪怕最超然脱俗不问政治之士,恐怕也多半是由于政途坎坷失意才会选择或悠然隐居或狂放不羁之姿态,前者如陶渊明,后者如李白。而这种现象特点在魏晋时期由于政治动荡仕途难测而变得更加鲜明独特,这种士族权贵党政却又朝秦幕楚的不安的现实让传统文人们的人生路途、性格情操、言行举止、思想作风等都有了极端化的变动趋势。仕途得意的权贵弟子们可以见面既辨论,辩论既忘情,这种交流方式与当时魏晋玄学的富余思辨明理的特点互相影响作用,对于当时的思想风气、文化交流都有着深刻影响;而与此同时,那些仕途不顺或无心迷恋官场之士也同样会在一个自己的小圈子里面思辨清谈、饮酒赋诗,也富裕发扬了魏晋玄学中的老庄思想。而这两类士人又将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思想阐发到一种别样的境界状态,即前面所说的有了一种极端化的变动趋势。无论是在官场里思辨交流的士族子弟,还是竹林里忘我纵情的放达之贤,他们都将自己内心的言语、品性、思想淋漓尽致、真实纯粹的释放出来,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嘴上怎么说,手上就怎么做,而不会去顾及到俗世之流平常之风的眼光影响。因此我更愿意称呼之为“性情中人”,这种性情,是人类最天然的“本性”加上时代环境影响培育下的“情操”。本性,是他们内心最直接真实的性格想法,毫无修饰,不加粉末,是一种纯粹的有着老庄无为思想哲学的作用表露;而情操,则是在性格基础上的受自身学识文化及时代政治环境等影响下的变化结果,而这之中最最突出典型的就当属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这一类士人了。其中尤以阮籍嵇康最为人所熟知。他们既是所谓的超然脱俗之一类人物,《晋书》中的《阮籍传》和《嵇康传》分别这样描写这两人:

 

“(阮籍)容貌魁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嵇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事实上从这两个人的描述中我们就能管窥出那个时代的名士的性情。他们是如此的独特别致,超然脱俗,傲然于世,在时人乃至后人看来,都是不重礼教的近乎于“疯狂”的不羁之才。以至于在千年以后的我们这时代的人眼中,他们的魅力经岁月提炼与沉淀,愈发艳丽浓厚,他们的精神历时代考验与磨练,愈发独特而珍贵。

 

如果说魏晋士人是“性情中人”的话,那么民国士人则是“名士风度”了。这里有一个成份与程度的差异。魏晋士人有着更多性情上的浓烈乃至狂放,他们的不羁贤达多超然于时代与礼教之外的境界;而相对来说民国的士人在性情的程度上可能不如魏晋士人来的那么突出张狂,但就性情的成份上来说,他们却要比魏晋士人来得更加丰富、生动,也更加的有风趣。

 

陈丹青先生最近谈民国谈的那叫一个欢,本想也在沙龙时听听他的“民国范儿”,何奈缘分有限只得遗憾错过,因此在这里补谈一下自己的拙见,权作慰藉。稍稍修改一下《儒林外史》中所讲到的一句清代民间俗诗,叫做“敢到考场放个屁,也为祖宗争口气”,我姑且拿来主义一下,改成“敢到民国放个屁,也为丹青争口气”,算是跟一下丹青先生谈民国的潮吧。

 

所谓“真名士,自风流”,这话用来形容民国士人,那么“风流”一词我们可以放进去的内涵就有很多,此风流中有风度,有风骨,有风趣,当然也有风情……

 

在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新旧的各种力量、各种文化、各种现象都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冲突与交融。这是一个比魏晋动荡的更为多元化的时代,同是在烽火遍地的天下,同是争权夺势割据混战,但就参与到其中的成份而言,民国时期比魏晋多太多太多,而这也是民国士人们性情之中成份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民国士人们在中西文化的共同冲级下,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学识、观念、性格、使命、理想等构成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凸显;而在我看来,对于士人们而言这多元社会影响下培育出来的却是一种“纯粹”的性情,尽管这性情里面包含着太多的组成部份,但他们都主动被动的或自然不自然的被消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民国风范”。同时这种由多元组成的“纯粹性情”其所表现出来的“民国范儿”的形式,又是多元的。这是民国士人身上一种多元—单一—多元的结构,也是那个时代与民族的复杂结构的表现形式。

 

梁启超可以说是开创中国新民理念、树立中国人格典范、启蒙中国新式人才的最重要的人物。而他身上多变、善思、博学等的多元成份恰好典型的融合在他的一种性情上面,那就是“新民”意识。而他的这种新民意识的表现形式,又是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在他的爱国的理想、人格的塑造、文化的交融等方面。具体来说,从鸦片到洋务,从甲午到戊戌,从庚子到新政,从辛亥到军阀,在这上半部中国近代史中,梁启超先生所经历面对的是天朝与西方的差距,是攘夷与师夷的对抗,是旧学与新学的交融,是专制与民主的博弈,是革命与改良的争执,等等这一切都统统被灌进梁启超的脑海中,中西古今的多元冲撞与交融都一股脑儿在他身上起着化学反应,而梁启超则凭着他的天才与努力而奋力的学习吸收,消化整理,作为一个先知者、先行者,他用一支笔和一腔爱国激情来唤醒沉睡的中国人,启蒙塑造了整整数代的中国新民人格。无论后人是如何批评他政治上的多变、前后思想上的矛盾,他毕竟作为那种多元文化成份冲撞下的较早的一批承受者之一,进而努力的为后人开辟了开辟未来天地的天地。同时,它的纯粹性情的表现形式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在他身上那新民人格所折射照耀出来的多重光辉是如此耀眼,无论是对于戊戌改革的奔走呼号,对于立宪改良的奋笔战斗,还是对于启蒙国人的感染普世,对于帝制逆流的坚决痛斥,他的笔都足以横扫千军万马之旧靡,开辟九州岛四海之新风;此从大处言之,由小处观之,那种人格的缤纷光辉依旧灿烂夺目,他可以与胡适在学术上整个面红耳赤而在生活上又相敬如宾不分你我,他也可以一边做“四人功课”一边口述作文倚马千言,他也可以在讲台上说至动情处痛哭流涕垂足顿号,他也可以和自己的子女们亲密无间打成一片……

 

梁启超属于民国士人中最早的一代,与他同时代的还有或狂放倔强,或以遗老自居,或自负古怪,万千风范,别样独特。如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章太炎等等,他们在承前启后的时代释放着只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烟火。如此短暂,却又有永恒的历史色彩。

 

而他们之后的蔡元培胡适这代士人则是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们的突出特点是,一方面依旧有深厚的旧学功底,一方面又受到他的前代人如严复梁启超之类的西学启蒙,同时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有过出洋留学的经历,这让他们这一带有着独特的因素在里面。中西交融的现象在他们神圣更加的显眼,因此他们的“风度”又有了一层来自西洋的“绅士味儿”。传统中国士人的贤达与西方的绅士风格的交汇使他们有更加开阔的学识眼光,也有更加高尚的人格情操,这种“风度”是民国最有典型代表性的士人风格。如梅贻琦的君子傲然,如胡适之的平易近人,如顾维钧的才俊貌美,等等不一而足。

 

再之后的一代,当属以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为代表的教授士人们。他们的风度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于学术与知识的忘我情感之中,更是那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国情怀里面显现,他们或参政议政,或不入政途,或批评政治,或臧否人物,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民族危亡形势下的深深的爱国情怀。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无论是参政入仕或是专心学问,他们心中的理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国家从危亡之中解救出来缔造一个崭新的未来国家。另外,由于这一代人多数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因此他们有着更多的西方民主、独立、自由、平等等自由主义之类的观念。他们崇尚自由的意志质量,独立的人格风骨,体现承载了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主轴。

 

当然,除了这些正统士人们的风度风趣之外,那些所谓的非正统人物同样也风范十足,不然这个时代就不能称为民国了。从袁世凯到张勋,从郑孝胥到杨度,从北洋三杰到清末四公子等等,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度,只是历史叙述的意识形态问题,他们的很多异样光彩被掩盖。再比如汪精卫,历史只能替汪精卫感到可惜,在他投敌之前,汪精卫的风骨、品德、才气、样貌无不皆名震天下,是为当时道德之楷模。那时的汪精卫可以说是民国风范的最典型人物。

 

关于民国的范儿可以讲的东西太多,当然并不如陈丹青先生所讲这也是范儿那也是范儿般夸张,因为其实很多当年所谓的“风范”与如今的“装逼”一词并没有实质内涵上的差别。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确如陈丹青先生所讲当年连那些城市山水也都是有风范至少是有风情的。如今对照这个时代的种种缺失,我们越来越多的怀念民国风,怀念那段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风情万种的历史,不仅会发问,我们这个时代是怎么了,我们能恢复那种民国风情吗?

 

而这类问题的探讨就必须涉及到历史发展的关系,同时也更多的有政治上的原因。在理想国沙龙探讨“风度与风趣”话题行将结束时,小宝回答的关于“49年以后我们哪些民国风度逝去”的问题时说,49年之后所有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何止那什么风度风趣啊。

 

事实上我们还是要回到开头所讲的关于何谓风度与风趣、其内涵的时代差异性又在哪里等这几个问题。无论是魏晋名士还是民国风范,我想都离不开“性情”二字。只是两个时代的性情所包含的意蕴、成份与程度有所差异而已。我想,总的来讲,“性”字必须包含有人性、品性的意思,而“情”则是风情、情感、情操等。伟大的人格,自然的品性,优雅的风情,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构成因素。无论是哪个时代,这些都是作为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所必须要有的,而至于其中每个要素的具体内涵则又是因时而异的。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风度风趣的概念,其实可以到时代与民族的生气与精神这一层次来解释。

 

韩寒曾经说过,他不喜欢和不解风情的人在一起。事实上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不解风情的人太多;不止不解风情,其它的要素也大多缺失,这样的道德日渐沦丧、人性日渐毁灭的社会,何谈风度与风趣?当旧的传统城墙被彻底打碎,而新的楼房又未盖起,或者刚说盖起的楼房也只有地基墙砖而缺乏门窗屋瓦,那么谁来保证屋檐下的人不受风雨侵袭呢,更别谈让人们在屋内吃饭休闲呢?

 

风度与风趣不是一种政治口号、也不是经济指标,提一下喊一下就能有的。往大的方面说,它是必须建立在一种时代精神之上的,无论社会是安定或者战乱都没关系,但重要的是一种时代与民族精神必须还存在,这样才能有人性、品格、道德、情操等的互助互利的在时代环境中成长,在民族精神中显现。当一个国家缺失了时代与民族精神的土壤,那么作为花草的人性品格道德情操也就没有声张生存的空间,同时反过来这也会让土壤进一步的失去生机。

 

我们怀念民国,怀念的其实是一种时代与民族的生气与精神,只有重新找回这种土壤,才能让风度风趣的花草有生存的环境,也让这块土壤变得更加的风情万种。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什么风? 关于天气 气温多少度 风多少级最舒服? 大连以风伟业国际贸易公司信誉度怎样 请问如何将65度的自行车用的丁基风胎胶料的配方调到75度? 魔域里面的呖风火龙兽在边度有得打啊? 一台1.5P的空调设定到29度(低风)时,功耗多大? 38度机箱用的前面、侧面、后面的进出风的风扇要多少钱 ( ) ( ) ( )风 ( ) ( ) 风 ( ) 冬天时,若室内温度为16度,打开一部没有暖气功能的空调,将温度调到26度,将会吹什么风? 我想给我的38度机箱安装一个机箱风扇 那面朝外 向里吹风 还是向外排风 风扇贴标签那面向里还是向外 遇风遇冷就低烧,有时感冒,有时不感冒.持续半年多时间.这次遇风感冒,已经一周持续37.2度,头晕,吃药也不顶用 我的电源是AC230V可是噪音好象很大风也很大富士康的机箱电源开机7小时40分1度电耗电大吗 请问下面症状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发烧38.8度,嗓子疼,浑身发冷,浑身酸疼,不流鼻涕,头疼 请问下面症状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发烧38.8度,嗓子疼,浑身发冷,浑身酸疼,不流鼻涕,头疼 我的机子现在玩游戏玩5个小左右硬盘就会到44度左右可是机箱吹出来的风还是凉的这样正常吗 空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同样是25度,而制冷和制热吹出来的风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我的空调温度调到30度。但为什么感觉吹出来的风有些臭?!不是一两次这么觉得了。 ()风残月 ()风劲吹 ()风徐来 许慧欣--风 ()风细雨 东西南北风 维多利亚风 维多利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