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医患沟通:中华文化和/或文明之四:唐初四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07:41

中华文化和/或文明之四:唐初四杰

 

“唐初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王勃(649或650至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

杨炯(公元650年至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632年-69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成年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

骆宾王(约627—约684年)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这四杰在唐诗发展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杜甫诗赞他们“不废江河万古流”。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反对以上官仪为首的宫廷诗人的浮艳诗风。批评这种诗是“争构纤维,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主张诗风革新。在创作上,他们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表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代表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南方六朝:东晋、东吴、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