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创作当代的经典性绘画(文论天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6:14
姜怡翔《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19日   19 版)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信息网络化不断扩展的巨大变革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实践,不断产生新事物、出现新奇迹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类艺术主张不断出现,各种绘画形式不断创新,各样绘画效果冲击视野,形成一派繁荣景象。但繁荣背后,还存在着不同追求的相互交错,不同观念的交相杂汇,不同技法的相互碰撞,不同作品的市场博弈;存在着繁荣与缭乱交杂,精品与次品共存,内容与形式矛盾,创造与消费扭结等多种问题。这使每一个艺术工作者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绘画如何发展才符合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绘画如何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
画家的创作具有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的显著特征。任何画家的创作都不能脱离时代,总带有所在时代的显著特点。因为绘画既是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反映。如20世纪的中国现代画家,不论流派是古典传统型、新文人写意型、超写实型,抑或民间意趣型、抽象型、色彩型,其作品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这一时代的绘画观念与审美理想,具有不同于前代绘画的显著特征。任何画家的创作又都是民族性的创作。画家作为生活于同一地域、使用同一语言、具有共同经济生活的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在生活中自然养成了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在创作中必然要用自己民族的感觉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眼光去观察反映事物,必然会选取本民族钟爱的题材,使用本民族的独特的绘画语言,这就使他的作品形成本民族特有的个性和风采,具备迥异于其他民族的风格特色。同样,绘画又具有文化性。它既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绘画自身的特殊性。它除了体现政治、宗教、道德、世俗的观念以外,还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化创造,具有超越时代和空间限制的永恒的价值与追求。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的画家,他们创作的经典绘画往往具有原创性与独特性、权威性与代表性、开放性与超越性的显著特征。所谓原创性与独特性,是指画家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进行精心创作,所形成的他人无法重复的独特的绘画作品,它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才智与绘画水平,凸现画家丰厚的文化积淀,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构成了绘画艺术的历史传统,具有长久的艺术感染力。如宋代董源的《夏山图》、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长夏江寺图》等原创山水画作,不仅代表了此时山水画的水平,也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构成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对后代山水画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谓权威性与代表性,是指经典绘画作品,不仅代表了画家的最高水平,同时代表了那一时代的绘画水平,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如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桃鸠图》等作品,取景生动、刻画入微、线条细腻、色彩华丽,不仅引领了宣和画院的画风,更给南宋绘画以巨大的影响。如果说经典性绘画的原创性与独特性、权威性与代表性是就画家的创作而言的,那么开放性与超越性则是经典绘画在流传与鉴赏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经典绘画是画家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创作的结合,既具有精神的内涵,又以内蕴的精神品格给观者以精神的陶冶;它是画家对生活与世界的理性与感性认识的结合,是画家无意识与有意识体悟的结果。诸多的鉴赏者,从经典绘画中读出了画家对生活的深度描写,感受到画家强烈的情感,体悟到它超越时代和空间所表现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特点。从它作为某一民族绘画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读到其中蕴含的民族的、全人类的共同的精神需求。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跨越了意大利的国界,已成为世界性的蒙娜丽莎。
因此,画家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环境中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行为,其作品一旦成为经典性的绘画,则不仅代表了画家独特的风格特征,同时代表了那个时代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作品,往往成为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开放性作品而流传千古。
绘画虽是以艺术家个体为中心所进行的精神创造活动,其活动既遵循绘画创作的普遍规律,又会呈现画家的自主性、独特性。而要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的经典性绘画,画家个体需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不同的绘画理念、态度、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绘画观,使画家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品格。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对每一位画家必定产生巨大指导作用。“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一切有成就的文艺家,都注重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都注重反映和引导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活动。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关注时代精神、把握时代主题和审美理想,是绘画创造具有时代价值、体现时代精神的根本前提。
其次,把握个性化表现方式。绘画需要个性化的表达,但绝非远离民众的率性而为。画家的个性只有与时代性、民众的审美需求结合,才能绘出兼具个性和代表性的佳作。为此要处理好自我表现与深刻反映现实的统一,把个性表达与为民众代言统一起来,把自我的创作与民众普遍欣赏结合起来。画家要跳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个人小圈子,深入民众生活,关心民众需求,把创作的根基植入民众生活之中,以个性化的风格,表达民众的意愿、心声和理想,创作出民众喜爱、具有画家特色、代表时代风貌的作品。
第三,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画家,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绘画的新天地。无论绘画的题材、内容、风格、形式都可以创新。但这种创新,绝不是割裂传统与优秀的历史,而是合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也绝不是排斥外来绘画的闭目塞听,而是广泛借鉴各国绘画有益元素的创新。事实上,各个民族的绘画作品,只要体现了人类公认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准则,都会在全世界进步人类中产生强烈共鸣,受到各民族的普遍欢迎。而绘画的普遍性又寓于个别性之中,取消民族特色和用一种模式去代替、统一其他民族的绘画,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世界绘画。历史已证明,优秀的经典画作,一定是博采众长基础上的创作,也是富有创造性的、最具民族性、最为民众喜爱的画作。
第四,绘画经典与绘画商品关系的把握。绘画作为商品,由来已久,但自古及今,并非一切绘画均为商品,也并非转化为商品才能发挥绘画的基本功能。当今社会,画家应具备一定的商品意识,这对于增加绘画创作中的竞争意识、精品意识、个性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但画家要力戒只注重绘画的交换价值而忽视其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的做法;要力戒只关注市场需求而忽视创新的做法;要力戒炒作式的以名牟利和以利取名,而忽略绘画水平的提升。事实上画家只有深入生活,把握具有普遍性的审美需求,以最具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创作出经典性的绘画,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会达到一致。
总之,创造时代的经典性绘画,是时代的呼唤,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