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发物有哪些食物: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张颖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30:39

 

张颖清

张颖清,1947年生,生物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2004年10月20日病逝。

目录

人生经历
全息生物学
哺乳动物体细胞全能性
学术著作
全息生物学的应用
成就与声誉
含冤辞世
特别时代的悲剧
  • 中国人的诺奖之路
展开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66年高中毕业后来到大草原插队落户。就在这里,他从图书馆里一本沾满灰尘的《达尔文进化论》开始,迷上了科学研究。后来还学习了中医针灸。   20世纪70年代初,张颖清决心攻克针麻原理。1973年3月,蹲在充满刺激性气味烘箱前的夫妻俩,终于看到了预想中的紫色氨基酸云图。但毒气已经窒息了在母腹中成形的胎儿,儿子降临几个小时就夭折了。 1982年他35岁时,阐述他自创“全息生物学”的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正式出版。同年他被山东大学破格聘为副教授。在一篇论文中,他自称,正是他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认为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90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又带着助手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也是在这一年,张颖清在海外拉起一帮华人,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该文首次以公开的形式对全息生物学提出质疑。同时,《中国科学报》还刊登了邹承鲁院士的一封信,信中揭露了张颖清诸多“国际学术活动”的根底。信中说“关于‘国际全息生物学会’,我查过‘国际科学学会联合会(ICSU)’下属的全部国际性学会名单,没有所谓的‘国际全息生物学会’;又据我国科协的资料,所属全国性学会中也没有‘中国全息生物学会’”。信中还提到:“迄今,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不久之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一书中。   2004年10月20日,被誉为“中国科技打假第一冤案”的张颖清教授不幸逝世,在科学界引起强烈震动。

编辑本段全息生物学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   张颖清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生物体新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全息胚。张颖清指出:全息胚是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一个生物体是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多重全息胚组成的。这样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整体观,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发生根本性的和观念性的改变。   全息胚学说打破了生物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绝对界限,揭示了生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统一性;给出了生物体的体细胞的全能性在自然条件下最普遍最一般的表现形式;给出了相关部位在整体上的一般分布规律;对生物进化的途径、发育和分化、癌机制等问题从新的角度作出了理论解释。

编辑本段哺乳动物体细胞全能性

  在1985年,张颖清在全息生物学中提出了“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的理论。这一理论在1997年被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著名的克隆羊实验所证实。张颖清理论的提出比克隆羊的实验早12年,这和科学史上关于植物体细胞全能性的研究一样,均是理论在前,实验在后。   众所周知,1902年Gottlieb Haberlandt 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他指出,植物细胞保持着向完整植株发育的潜在能力。56年后的1958年,F. C. Steward在人工条件下用胡萝卜根部的细胞培育出了新植株。继而,众多的植物可以被用体细胞繁殖。1963 年J.B.S.Haldane在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二万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上采用“克隆 (Clone)”的术语。   现在,这种植物克隆已经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Haberlandt的理论,在植物克隆研究领域,具有理论优先权,在科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动物克隆的科学史和上述的植物克隆的科学史十分相似。张颖清在1985年首先提出了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完全显现。   12年后,第一个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的出现,证实了张颖清的这一理论。张颖清的支持者认为, 在哺乳动物克隆领域,张颖清的理论具有理论优先权,在科学史中将占据重要地位。而反对者认为体细胞克隆之所以被认为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去分化技术的不成熟,而并非因为没有认识到干细胞和体细胞的相同特性,张颖清不过是将前人已有的论断重新用自己的非科学理论进行解释。   特别是,在克隆羊多莉之前,全世界都把“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不能发育成新个体”当成是金科玉律这样的大背景下。其支持者认为张颖清敢于突破这样的公认观念,这充分显示了他在科学上勇于创新的大无畏精神。

编辑本段学术著作

  张颖清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新生物观》等。他的多种论著被译成英、德、日、俄、挪威、蒙古、塞尔维亚等文字。   张颖清关于哺乳动物体细胞全能性理论的英文专著,在克隆羊之前许多年,就可以在世界上许多图书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查到。

编辑本段全息生物学的应用

  全息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交叉于动物学、植物学、胚胎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古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已有30多个国家应用,全世界有近百万人受益;发明的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获第8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唯一的最高奖──巴黎市长奖;发明的生物全息治疗仪,为医学提供了方便、安全、明显有效的医疗手段,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在农业上,应用全息生物学,可以使马铃薯、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增产,可以防止退化。此外全息生物学在古生物学、兽医学、植物组织培养、园艺学、中草药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

编辑本段成就与声誉

  全息胚学说是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全息胚组成的,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国际学术界认为,它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正是张颖清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年间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上世纪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三次应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在具有诺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多次作学术报告。   早在1988年,全国政协委员王贤才、宋鸿钊就在提案中指出:“对于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科研工作者,应给予重点支持,像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提出的全息胚学说和应用该学说控制癌症的观点,就是很有前途的学说。”   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先后3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学理论的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加强宣传,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使馆科技处的同志说,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科技成果能够像张颖清的成果这样,得到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科学家的如此评价。   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的会议宣言中指出:“可以预言,全息胚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上世纪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三次应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在具有诺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多次作学术报告。我驻瑞典使馆先后3次发回关于张颖清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 专门讨论全息生物学的国际学术大会,已开过3届(新加坡、挪威、美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为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大会发贺电高度赞扬说:“你们应该为能够促进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而骄傲。你们将几千年来人类获得的知识与现代医学的最新见解结合起来,已经使许多人得到同情和帮助,使他们健康幸福,正当我们努力使全球各地人民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时,全世界医生能够从你们的杰出努力中得到灵感和启示。”   全息生物学是中国人创立的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经历了20多年实践检验的,充分显示出创新性、超前性和正确性。   正如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大会通过的大会宣言所指出的:“全息胚学说是生物医学领域内的一个全新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理论。大会论文所报告的研究对该学说的科学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大会坚信,全息胚学说对生命科学的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在生物学的众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含冤辞世

  2004年10月20日,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不幸逝世,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   张颖清去世后,当年在国家计委主要从事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严谷良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振球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联名写信说:   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由一位院士推荐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此文作者是山东肥城矿务局职工医院的一名医生,他并不了解全息生物学的内涵,质疑文不对题。张颖清写反驳文章,该报不给发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本还无碍,纵有欠缺之处也应允许在实践中去完善,但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尚未对此课题作出评议认定、科技界也未展开学术研讨或证伪的情况下,1996年10月出版的由何祚庥院士主编的《伪科学曝光》一书,竟然将“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一文收录其中,以极不正常的方式将全息生物学打入伪科学之列。此后,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一些大学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让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颖清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含冤病逝。   2005年10月20日,即张颖清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会议室内,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在此召开。会上,科学打假的个人方式遭到了专家的猛烈抨击。一时间,何祚庥、方舟子等科学打假先锋人物被抛到了风口浪尖。随即,方舟子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帖子予以回复,方舟子呼吁人们 “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一场关于科学打假的争议再次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热烈讨论。

编辑本段特别时代的悲剧

  什么是科学?认定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在海内外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作为张颖清的同事研究科技哲学的刘杰教授认为,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应由一个由这一学科的顶级专家组成的小团体来认定。虽然他并不赞成个人方式的科学打假,但刘杰依然表达了对何祚庥等人的支持。他认为何祚庥并没有抹杀真正进行科学探索的人,他反对和揭露的都是诸如特异功能、“永动机”、“水 变油”等早已被广泛证明为不可能的学说,他批评的是利用媒体炒作、包装、宣传等手段达到非科学目的的那类人。具体到张颖清身上,他认为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最多只能算是“潜科学”或者是“前科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这些观念、思辨可能正确,可能荒谬,虽然它们都对科学的发展很重要,但远没到证明为是科学的程度。 “凡是正常搞科学的人,都不会认为他那一套是有前途的,因为它仅仅停留在一种想法上。除非世界上主流科学家都是傻瓜,只有边缘化的张颖清是聪明的。”刘杰作出了这样断言。不过,刘杰更愿意相信张颖清是个科学狂人,而不是江湖骗子,因为根据他死前的种种行为判断,他对自己的理论依然深信不疑,这说明他主观上没有行骗的目的。    最后,刘教授说,张颖清只是中国科学界特定时代的一场悲剧:媒体宣传的作用超过了科学理性的判断,科学研究的决策者缺乏理性的思维,缺乏科学的观念。

编辑本段中国人的诺奖之路

  张颖清1985年创立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可惜的是,他的学术成果终没有昭然于天下。在张颖清生命的最后日子,他的理论还被指为“伪科学”,这让他冲击诺奖的生涯彻底被阻拦。   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不逊于西方人。中国人向来不缺少灵感,不缺少创造。但结果总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理论,买西方人的原创成果,科学的最高皇冠——诺贝尔奖离中国人渐行渐远。中国人的信心在哪里?谁压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这是值得中国科学界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