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检查怎么做:中国语言的“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4:18

中国语言的“魅力”

 

 

中国语言的魅力无穷。仅以一部热播的影片《让子弹飞》为例,便引出了许多《让……飞》。想涨工资的,说《让工资飞》;盼股价上涨的,说《让股价飞》;挖苦房价居高不下的工薪族、打工族,反正也买不起房了,干脆无赖说《让房价飞》;朝韩双方引发的延边岛炮击事件,又引出了《让导弹飞》、《让核弹飞》的调侃。中国的语言魅力确实无穷,给力也无边。

“我想对你说:你读,或者不读,短信在这里,不多不少/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在这里;只增不减/你爱,或者不爱,我心在这里,不离不弃。”这不,借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2》的势头,我们的语言又突然多了一种“见与不见”体,给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几分喜庆。突然看到这样一则温情脉脉的短信,心里不免会升腾起有关“爱”的感情。

浓缩的都是精华。语言的魅力重在浓缩。而标语、口号最能体现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现在科技发达了,手机、电脑普及了。于是,短信替代了口号,微博替代了聚会。但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如小胡同的墙壁、学校的林荫道、繁华的街区道口、高速公路的两边的广告牌上,随处可见各式大字书写的各色标语:从五、六十年代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打倒一切反动派、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七、八十年代是“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人有责”;九十年代是“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到了二十世纪是“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经济”,等等,在成长的岁月中留下的深刻烙印。它们不仅语言凝炼,精辟入理,印证了一个时代的足迹;而且还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成为蹉跎岁月的美好回忆。

传统没变,内容在变;形式没变,载体在变。有报载,华裔日本人石平先生近日在日本媒体上撰写文章,介绍中国的“雷人标语”,虽已过了愤青年龄的我,读后也不免愤青一次。据说,某城市卫生管理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句口号,“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抓好厕所的卫生管理”;而另一个城市的卫生管理部门为呼吁市民做好垃圾分类,打出的口号是“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却好像是“我”也成了应该分类的“垃圾”。有些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在公交车上涂上宣传语:“有痰往窗外吐”,也有的公安部门打出了“抢劫不如去炒股,偷窃不如做生意”的宣传横幅。还有,诸如“破坏投资环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加大对盗版音像制品及非法出版物的宣传教育和监管查处力度”等等,看到这些,让人无奈耸肩的同时,也足以让国人深思。

曾有网友戏言,中国文化就是吃的文化,中国的语言就是会让人联想。如:中国人把谋生叫糊口,把岗位叫饭碗,把受雇叫混饭,把混得好叫吃得开,把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把受人伤害叫吃亏,把男女嫉妒叫吃醋。还有,今年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健康快乐才是硬道理”,把那些千年不变的“福寿安康”一语概之。“给力”这个从日本动画片里借来的词汇,现在看起来,无论放到哪里确实都挺“给力”。“年终奖给力”、“股市给力”、“快乐给力”、“2011继续给力”……。

口号形成观念,观念影响中国。语言的给力也是无穷的。在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终选会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当选代表深圳特色、赋予时代内涵的十大新理念、新口号,就是例证。如“敢为天下先”,是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发表谈话,鼓励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之后,《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把邓小平视察深圳期间重要谈话中的观点、主张,结合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以社论的形式连续发表。于是,“敢为天下先”、“先走一步”、“敢闯敢试”等观念口号迅速流行,成为深圳自我激励、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坚定信念,激励一代又一代深圳人、新深圳人敢为天下先。

今年是兔年,最给力的语言也沾上了兔崽的荣光。如今,活蹦乱跳的中国兔借助中国新年的福威,飘洋过海,穿越时空,已经成功走出国门。英语里所有的“TO YOU”(意为“给你”),全部演变成“兔YOU”。还有,如健康“兔”YOU、好运“兔”YOU,等等。据说,连全世界照片里最经典的“V”型手势,也被“解密”成“兔年快乐”,那两根竖起的手指不正是兔子耳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