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身份证投资可靠吗:如何避免 “39岁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51:01

如何避免 “39岁现象”

3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为何一些干部在这一年龄段栽跟头,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呢?这和一些年轻干部忽视党性修养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基层干部抱怨:35岁到不了科级,40岁到不了县处级,就没有什么“奔头”了。一些年轻的乡镇干部发牢骚:“这辈子算完了。”问为什么,回答是“都30岁了,连个股级干部都不是”。
透视“39岁现象”,基层组织部门的同志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乡镇,至少需要4年—5年转为“股级”,再2年转副科,再3年转正科,再3年转副县级,这一个流程下来,最顺的干部也要12年时间。一个环节跟不上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一些干部采取“倒推法”,就可以推算出自己是否“还有戏”。一些基层干部感到“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就开始混日子,“自己本身有思想包袱,哪还有心思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恶化了干群关系。
那么如何避免“39岁现象”,我认为一是要按照“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近年来,之所以出了干部买官卖官大案,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有人把“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休没本钱”当“名言”,这种赤裸裸的“当官发财”思想侵蚀了一些干部的灵魂,而当他们把当官和发财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近,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二是要纠正基层干部选拔中的偏差。我们党确实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但是选拔干部要“惟才是举”,“年轻化”的关键是将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而不是简单化地“一刀切”搞年龄划线。基层确实需要一大批年轻的同志,但农村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点。一些四十多岁的干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广泛的阅历,如果将他们一概排除在干部提拔的人选之外,同样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三是要推进和完善干部制度改革。一方面,有关部门在干部考核选拔中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如进行大量可贵的探索,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等,使买官者无“路”可走。另一方面,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我们必须切实执行有关公务员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对公务员的考核,尤其是晋升、提拔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另外,对那些大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主要负责人要严肃惩处。破解“39岁现象”,还要切实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将一些工作干不好、群众不满意的干部拉下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