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络投资可靠吗:谈淡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5:49:08
谈淡泊
       淡泊就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在拜金狂潮澎湃之今日,谁若闭眼谈淡泊,或真的将淡泊二字作为一种高尚品德,一种境界来保持,必然贻笑大方,甚至被人骂做傻瓜。而如何搞钱,能搞多少钱这几乎成为朋友相见时乐意交谈的话题。钱的确是好东西。 叔本华先生谈到财富与遗产说:“一个人一开始就有这样多的钱,才可以无忧无虑地真正独立的生活,这是解除人生穷困忧愁的特权,他可以从人类命定的奴隶生活中求的解放……他能够主宰时间,每天早上他可以说这一天是我的。此言意即我可以买到时间,钱可以买到自由。而自由和时间。恰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正因为如此笔者和大家一样认为钱多多益善。

但是我们如果仅仅为钱而活为钱而死,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我们与鸟仍处在一个层次。而与浮躁贪婪一味追求物欲满足相比淡泊便是一中较高的境界。诸葛亮的《诫子书》中非淡泊便是一种较高的存在境界的意识,古文就是这样说的“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语,既是诫子有是自诫。试想,诸葛亮年青时不甘淡泊,离开卧龙岗钻营,那中国历史上岂不少了一个伟人?古今中外,自甘淡泊而献身谋某项大业者不胜枚举。对他们来说淡泊好比光射穿那重重障碍直达成功的殿堂。

伟人如此,普通人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也应具有淡泊的精神。假如我们看人家提拔也去提拔,看人家发财也忙去发财看人家安乐窝好也忙去安乐窝,直得忙得头晕眼花骨软筋麻,别说干什么事业恐怕连本职工作也难对付过去。

总之,如果我们在底、低级需要满足之后,在有了钱之后,仍然停留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层次;去拼命追求物质的占有;人欲横流,乃至把钱大把地仍到赌场或酒馆里,那才是可悲的事呢!
 

谈淡泊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谈淡泊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这句话所传达的思想境界为众人所偏爱,即是淡泊。

淡泊,是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表现。如今,它已成了一种高尚操节的象征符号,它所代表的清明廉洁引得古今文人雅士追逐,图落个美名流芳百世。殊不知淡泊虽为贤德,却不可刻意追逐,若着意求贤便成伪果,自叹虚生。

淡泊不是口号,不是时尚,而是一种超脱的心态。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可见淡泊与宁静、澹定之心是分不开的。东晋五柳先生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觅得了自己的桃花源,得以流传千古;汉代陈继儒“竹窗下,惟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的吟咏也创设了他的精神家园。两位隐士不约而同地以安宁的田园生活为淡泊量定了尺码。

陶翁感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陈眉公唏嘘:“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上试来。”这“浓艳场”无非指的是纷纭红尘。难道这尘世真是一个梦魇?

若真是如此,诸葛亮为何舍弃清雅茅舍,而随刘备出山?周敦颐为何能在社会中如一枝白荷,洁身自好、独立不移?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可见奇人异士未必都在山泽草野之间。

陈眉公语云:“放下仙佛之心,方名为得道。”陶翁在世人眼里,是名隐士,是位世外高人,是个神仙,但他却不知淡泊的真谛在这尘网中。

《小窗幽记》中曰:“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这句话真是精辟!头脑清醒,心思平和的人,在哪儿都会找到他心灵的一方净土。

既有淡泊这一心境,对人生总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面对夕阳老树,既不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不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是去找寻“斜阳树下,闲随老衲清谈”的情趣。寒冬腊月,“寂寞雪夜堪待?”有人惊喜“花雪作伴舞翩跹”;有人则自叹“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却寻觅“深雪堂中,戏与骚人白战”的乐趣,追求一种“极品人生”,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