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 准考证打印:新学校行动计划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43:32
新学校行动计划研究 
        一、“新学校行动计划”的内涵 
        (一)关于“新学校” 
        “新学校行动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是我们这个团队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一个“新学校”的概念?首先应该谈一谈学校本来的意义,过去是一个人在家里单独学习,或者很少几个孩子一起上私塾,但随着信息量不断增加,人们发现如果我们不把孩子集中起来,有些问题没法得到解决,有些内容没有办法进行学习,孩子们的好多愿望得不到实现,所以逐渐就有了学校。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进行一个人没有办法进行的学习,解决一个人没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办学校的初衷。捷克杰出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已经向我们阐述的非常清楚。这样一种改变确实满足了孩子们希望在一起的渴望。 
        但是,当我们把学校办到今天,却发现,虽然好多孩子愿意在一起,但却不愿意到学校,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是好多孩子却不愿意以目前的学习方式来求知。他们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总是要问为什么,碰到什么新鲜事物总是要学习,总是希望弄清楚,这种求知欲望确实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他们对现行的这种有些僵化的学习方式却不感兴趣,好多孩子到学校来不是因为喜欢上课,甚至有些孩子不是因为喜欢老师,这非常可怕,只是因为到学校里来可以找到同伴,付出的代价就是要不情愿地呆在课堂,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还有些孩子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语文课;好多孩子喜欢运动,热爱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孩子们非常愿意表现自我,私下里、同学间、同伴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甚至眉飞色舞,可是,在课堂里,在老师面前却是谨言慎行、木讷寡言。
学校到底怎么了?学校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学校里孩子会这样?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新学校的概念,希望把我们的学校办得让孩子们快乐、幸福一些,让老师们感到更加舒服一些。 
        (二)关于优质学校和理想学校 
        优质学校与理想学校有什么不同?所谓优质学校,更多地是从学校外部的人们的感受来定位,但理想学校更多的要从学生和老师的感受来界定,如学生感觉在这个学校里是否愉悦,老师感觉在这个学校里是否幸福,他们在学校里是不是能够成长。所以说,一所优质学校真的要走向理想学校,可能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来做,需要我们来研究。“新学校行动计划”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就是要推动我们这些参加实验的优质学校走向理想学校。 
        (三)关于行动计划 
        为什么叫行动计划?简单说,这个课题不是研究理论,是研究行动。用两句话可以交代明白:第一句话,把你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每一个校长,每一个学校的实践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你的优势,你的问题,你的困惑,你的矛盾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第二句话,把研究成果转化成我们的行动。我们不搞坐而论道,我们要站起来立即行动。 
        二、“新学校行动计划”的愿景 
        我们的行动愿景可以通过这样几句话来描述: 
        新学校行动计划通过对参与者所在学校及相关实验学校的测量、透视、诊断、追踪和对比,分析、研究、解决学校中课程、学生、制度、文化、教师和校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取理想学校的基因,破解理想学校的密码,构建理想学校的模型。 
        大家可能看得出来,这个愿景的表达中,量化的概念比较多,我们用到了心理学、数学、医学许多领域的概念。我们的目的就是将它做实一点,分析透彻一点,诊断明确一点。分析、研究、解决学校中课程、学生、制度、文化、教师和校长中存在的问题。 
        新学校基本上分这样几个板块:新学生、新制度、新课程、新文化、新教师、新校长。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明确什么是新学校,什么是新教师、新文化、新学生。目前我们还要从问题出发,从我们自身的学校和我们跟踪研究的学校其中存在的困惑矛盾和问题出发,通过这些研究也包括对这些学校存在的经验和探索的研究,提取理想学校的基因,破解理想学校的密码,构建理想学校的模型。 
        什么叫提取理想学校的基因呢?我们要研究我们认为已经达到理想的学校,或者说在优质学校当中某一些方面,某一些领域已经比较理想的这样一类学校,然后集中研究使这些学校达到理想状态的基因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嫁接到或转化到其他优质学校。 
        什么叫破解理想学校密码?成为理想学校都有一些内部的玄机,都以一套自己的方法,把这些方法在我们这么一个范围内分享。好多学校都有独到的地方,但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分享,这非常可惜。我们就是要创建一个平台,让我们这些学校分享,最终使我们每一个学校获得更多的理想学校密码,打开我们心中那把尘封的锁头。 
        什么叫构建理想学校模型?在课程、学生、制度、文化、教师、校长等等各方面我们要有一般的模型,一般的规律,一般的制度,一般的构架,能够转化为在其他学校能够复制或者在其他学校延伸生长的东西。最终的目的是让优质学校走向师生向往的理想学校,使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这就是我们的行动愿景。 
        三、新学校的使命 
        新学校的使命应该有五个: 
        1、寻找学科教学规律,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2、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3、搭建师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 
        4、培养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 
        5、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 
        (一)寻找学科教学规律,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为什么有些学科我们下了好大功夫教,学生下了好大功夫学,但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认为用这样一些时间教,用这样一些时间学,已经足够了,完全应该达到我们的课程目标,完全应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我感到我们还没有找到那个学科学习的内在规律;如果我们找到这个规律,那么用这样的时间,肯定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而且我始终认为,那个符合内在规律的方法一定是简单的,好的方法一定是简单的。而且用这个方法教学一定使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愉快。所以找到每一个学科特别是主要学科的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重大目标,毕竟在学校里大量的时间老师和学生是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把主要学科的教学规律变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模型,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的状况下能够实施,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理想。在座的各位校长,在学校里在一些学科中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我希望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强势的学科,我们一起来分享,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进行研究,我们就一定能找到这个东西。 
        (二)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这个开发不仅仅是开发学校课程。开发学校课程非常重要,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它能够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来塑造学校个性,这非常重要。这里说的开发课程还包括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使国家课程通过我们的开发更加适合我们这个学校老师教,更加适合我们这个学校学生学,特别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特别适合我们这样一个具有这样一种资源的学校来实施。所以开发学校课程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我们可能需要非常多的精力来研究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使国家课程通过开发真正变成校本课程,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据我所知,这一块课程的开发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开发还是一个初步的,因为对一个学校来说,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有些人说要创办特色学校,要确立什么样的办学目标;你如果只是在课程之外做一些文章,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只有改变了课程,最终才能改变学校,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三)搭建师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 
        事实上,对学生来说,有选择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创造。当然,我们这个项目,不仅对学生,对老师也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自由。我在高密一中做校长时,工作岗位聘任是教师和中层部门双向选择的,我们设定全校的工作岗位,教导处有什么岗位,高一有什么岗位,总务处有什么岗位,然后老师和中层干部双向选择。我们的一个政治老师在政治教研室不是特别出色,于是他就选择带学生摄影,带学生建立七色光摄影协会,结果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摄影老师,他已经出了七本书,培养了一大批有摄影特长的优秀学生,在全国中学摄影界很有影响,现在许多著名的出版社纷纷找他联系出书。我们一个体育老师,他带学生演讲协会。我都不知道,他还有演讲的天才,原来他在大学里就在演讲协会。选择可能会造就一些意想不到的生产力,学生只有选择了才可能有动力。譬如在潍坊我们搞的大课间活动,过去不论什么样的学生,也不论什么样的学校,课间操就是集体做广播体操。我们天天做广播体操的目标是什么?第一是让学生在学校要天天健身,第二是培养健身习惯。但我们发现,一离开监督,学生广播操的质量很低,达不到健身的目的,绝大部分学校的广播操效果都不好。第二个目标也同样实现不了,你希望他留下一个健身的习惯,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还真的在做工间操吗?没有,我们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小学生还勉强喜欢,初中生就不太喜欢了,高中生80%—90%的学生已经不喜欢天天做广播操了。为什么?因为没有选择,太枯燥。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是一个重大改革。首先我们向学生推荐健身项目,学生自己选择健身项目,将其汇合有80多种,80多种器械,然后在上午、下午各半小时的课间时间学生自己选择项目,选择了项目就到指定的地点锻炼身体,有的是学校提供器械,有的是自己从家里带器械,两个月时间或一个学期轮换,重新选择,最终学生会找到喜欢的健身项目。这个健身项目三年、五年下来,他会带到家里,带到社会上,会带到退休,一直伴随其一生。我们要在各个领域研究给老师和学生创造选择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四)培养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 
        作为学校,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一位老师不幸福他就不可能塑造出学生幸福的心灵,就不可能塑造出幸福的学生。所以对校长来说,对学校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关注老师的幸福感,而不是首先关注学生的幸福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老师变得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敬佩?过去我们更多是培养敬业的老师,但事实上我感到在一般的学校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这个学科,喜欢这个学科才能喜欢课堂,喜欢课堂才能喜欢学校,所以老师是关键之关键。那么,怎样使我们优质学校那些敬业的老师变成学生喜欢的老师,变成家长敬佩的老师?事实上,敬业的老师、优秀老师跟学生喜欢的老师,跟家长敬佩的老师还是有距离的,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好多学校的优秀老师家长并不喜欢,家长将孩子送到其班级只是为了成绩;但见到老师却并不舒服,因为他总是居高临下训家长,控制孩子。这样的优秀老师并不少。这些优秀老师素质非常高,热情也非常高,但是我们用什么机制来改变他,使他变成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搞了十几个国家关于学生喜欢老师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是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一般我选择与学生午餐时进行。请学生把最喜欢的老师的要素排出五条,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跟我们校长最认可的老师或社会上其他人认为最好的老师要素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把敬业精神、业务水平、能否出教学成绩放在重要的位置,可学生却不这样认为,不管是美国的学生、英国的学生、台湾的学生、新加坡的学生还是大陆学生,学生比较集中地把 “有幽默感,有激情,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列为好老师的第一位。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一上课就没有激情,见到学生不会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老师。一个老师业务水平再高,如果对学生不公正,那么他立刻会在学生中丧失威信。没有这样一些前提的教育会大打折扣,他就没有办法使他既定的目标很好实现。在今天的会议之前,我曾经交代潍坊广文中学的赵桂霞校长做了一个调查,提取优秀教师成长的基因,调查了几十位优秀老师,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最重要的基因是什么,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什么,是什么使他们成为优秀老师,是什么给他们动力。我们发现,优秀老师之所以成为优秀老师,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进行师德教育,甚至也不是我们天天在培训他们,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机遇,使他有了内在的动力。有的是因为他的照片被刊登在晚报上,说他是名师,即使是说错了,从那以后他就决定成为名师了,于是呢,他也就水到渠成地成为名师了。我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校门口桥头上玩耍,我的一个政治老师,在听我们谈话的时候有人叫我的名字,他就走了过来,问:“你就是李希贵”,我说:“是呀”,他说:”你写的诗很好。”我当时是学校《教育革命战报》的编辑,就近水楼台把我写的一首诗发表在《教育革命战报》上,他看到了,就这一句话,把我搞的天天写诗,一直到大学还在写诗,尽管没有成为诗人,但我还是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优秀老师他在某个环节上具有了内在动力,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是一个什么情景,是一本书,还是一个长者,一个校长,还是一个媒体?这非常关键。培养老师就是要提取老师成长的基因,关注优秀教师发展的关键事件。不要一天天折腾老师,像个别老师折腾学生一样折腾老师,双方都不舒服。所以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在座的各位也都回想一下,我们都有一次什么样的心灵经历,在哪一环节上燃烧起了自己那种梦想的激情?要找到这些关键事件,从而创造条件给我们的老师一些同样的关键事件。 
        (五)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 
        为什么说要建一个互动的体系呢?因为无论是领导还是管理,都是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互动,那么管理也好,领导也好,就不可能提升。管理的本质是寻求合作,领导不是让部下去服从自己,而是让自己和部下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目标。领导也不一定全部正确,被领导也不一定没有智慧。优秀的管理者是让人感到自由自在而不是受到控制,我想这个原则可能非常重要。我为什么说是一个领导管理体系呢?为什么把领导和管理分开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大部分学校里,我们的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所以我们下一步更多的要研究如何做领导。怎么领导学校,而不仅仅是管理学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领导就是要确立愿景,领导就是要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这跟简单的确定目标,调配资源,监督控制这样一个管理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研究我们的领导艺术。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有关。现在我们学校许多重要的资源不在重要的地方。怎样让最重要的资源处于最重要的地方?对一个学校来说,重要的地方就是学生那个地方,是老师那个地方,但是我们好多重要资源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学生那里,老师要运用这些资源,学生要利用这些资源还要冲破重重障碍,这就非常复杂。能不能把资源放在学生随手可及的地方,放到老师随手可及的地方?在西方国家,政府为学校配置电脑,首先配置的是教室、办公室、走廊上、餐厅、体育馆,电脑多了才建一个计算机房。我们呢?先建一个计算机房,一般学生老师碰不到,多了才配到办公室,最后可能配到教室。这个思路就需要我们研究。我们怎样把这些资源配置的思路调整一下。资源配置还存在着把资源重新调配的问题。从理论上似乎不存在问题,但现实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调研,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手头有没有可以查找的资料,结果我们发现,即使在高中也有许多学校,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多少参考书,调查校长的时候校长会告诉你,有啊,图书馆里多得是。可是你再来问一下老师,为什么办公室里、老师办公桌上没有参考书,原来,他不敢借阅图书,老师只有一个桌子,然后一个放作业的架子,借来的参考书放在桌上,很容易被其他同事或学生拿走,最后搞丢了。学期末图书馆催书了,赔书的是这个去借书的老师,所以,工作了三、四年的老师,慢慢的就有了一个教训,不能借书,所以,尽管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但不能变成老师办公桌上的,不能摆到老师书橱里就不能够算老师的资源。尽管校长和图书管理员说我们图书馆里图书资源多的是,但老师就是不借。我们能不能给老师配一个带锁的书柜,然后把图书馆的资源变成老师随手可及的资源。把图书配到教室里,让图书馆的资源成为学生的资源,我想这些都特别需要我们去研究。 
        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我们这个“积极”,更多是谈老师、学生的参与,培养一种积极的学校文化。简单的文化,无论从管理还是人际关系,能不能把学校变得简单,现在大部分学校,甚至有些学校正在推行一种经验,叫做无缝隙管理,把老师搞得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学校确实也有可能成为一些优质学校,但是这样的学校是理想学校吗?不理想,老师感觉不理想,学生感觉不理想,只是无可奈何,要升学嘛,所以就拼上几年吧,就豁出去了。简单的文化包括我们的各项制度、人际关系能不能处在一个简单的关系上,需要我们在座的诸位进一步研究。到底还有哪些内容需要研究,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四、“新学校行动计划”的产品 
        (一)核心产品:理想学校和教育家。 
        我们这个课题跟一般的课题不一样,不把写一个研究报告当作我们的核心产品,我们这个项目的核心产品有两项。一项是各位校长所在的学校要变为理想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学校要变成理想学校。第二项呢,是让校长变成教育家。在座的各位是理事会的核心成员,人人要变成教育家。这不是一句空话,教育家一定产生在学校里,而且是中小学。有人说杜威不是在大学吗?可是杜威正是蹲在中小学里搞研究,才成为教育家的。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在中小学躬行实践。只要我们真的按照我们的使命,按照我们的愿景去分享、互动、成长、提升,在座的各位都具备成为教育家的潜质。当然有些已经在当地是有影响的教育专家了。这个目标是我们的核心产品,也是我们与其他实验课题不一样的地方。 
        (二)主导产品:把优质学校变成理想学校的解决方案,学生、教师、校长诊断与成长方案,理想学校的课程方案,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跟一般的课题不一样,我们是出一些方案,但是一些行动方案、操作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我大体想了一下,当然真正主导产品还需要大家研究。我想有这么几个方案可以考虑。 
        第一是把优质学校变成理想学校的解决方案。 
        第二是学生、教师、校长诊断与成长方案。怎么理解呢?中医要给人看病,首先要号脉、看舌苔、看看脸色,看看眼睛。西医呢就是验血,做CT、磁共振。如要了解一个学生,也要从几个方面去诊断。如果我们仅仅看这个学生的成绩,看看这个学生的分数,那你太不了解这个学生了。我们要看学生什么呢?你真的要了解这个学生吗?那么就要了解学生交那些朋友,他为什么喜欢这些朋友,他读哪些书?他为什么会读这些书,他敬佩哪个名人?为什么要敬佩这个名人,他每天在餐厅的消费,每个月的消费是什么状况,他家庭的背景,他甚至喜欢什么名牌服装,他有四双运动鞋子,有几双是卡普,有几双是阿迪达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怎能说了解这个学生呢?诊断这个学生我们到底要通过多少个数据才能够真的将这个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对教师对校长也同样如此,我想诊断明白了,开药方就简单了。 
        第三是理想学校的课程方案。要使学生和老师在学校里感觉到愉悦,那么最重要的是课程。我始终认为,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课程的消费者是学生。所以怎么样使学生感觉在学校里比较愉悦,首先要解决他使用的产品是否适合他。所以理想学校的课程方案要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这些层面进行开发,最终要形成不同特色的理想学校,不同的课程方案。 
        第四是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我们新学校的使命,第一个问题是寻找每一学科学习和教学规律,然后我们就进行改革,我们起码要在一些主要学科找到这样一些改革的方案。 
        第五是还要构建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在潍坊,我们已经进行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情。 
        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我们这些主导产品不是研究报告,不是论文,就是一些解决方案,一些操作模式。 
        (三)副产品:《新学校》书系,《新经典教育》杂志,新学校行动在线网站。 
        我们要有一个《新学校》书系。我们核心学校的研究成果,核心学校校长们的思考和行动要通过《新学校》书系出版。新学校书系应该成为我们这个团队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我们要把它做成像经济行业的《财经》《商业评论》这样一个水平的媒体。它是专门给优质学校的校长看。我们干不了很多事,我们不是研究薄弱学校怎么变成优质学校,进行这个研究的人已经很多了,也有很多躬行实践的成功者。但是研究从优质学校怎样变成理想学校,这样的案例在大陆还实在太少,我们这个是要面向优质学校的校长。我们就是要给优质学校的校长一个思考、互动、分享的高端平台。
我们还要做《新经典教育》杂志。李振村先生的《新经典教育》杂志是新学校行动计划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通过新经典教育、新经典诵读推动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 
        我们还要做“新学校行动在线”的网站。主要是推介我们各个学校的经验,分享我们各位校长的思考。目前已经开始筹备。 
        五、“新学校行动计划”的平台 
        从国家到地方,许多教育媒体是我们重要的平台,当然我们会有更多的媒体、更多的朋友支持,包括其他行业的人士参与,会对我们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六、“新学校行动计划”的关键词 
        “行动、分享、成长、兼容、责任、数据”是这个研究项目的关键词。 
        (一)行动。新学校行动计划不尚空谈,重在行动。我们研究的是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实践。当我们有了成果、有了想法、有了新的思考,立刻就要变成我们自己的行动。德国哲学家维德根斯坦的一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新学校行动计划的重要原则,他说“我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里跳舞”。美国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有些学校成功了,有人说违反了逻辑,那个逻辑是否可以改变?我们好多时候就是因为一些理论上的逻辑妨碍了我们的创新,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是“知”到“行”的距离。一个成功的人不在于他知道了多少,而最重要的是当他知道了不是坐着说,而是起来行,站起来做。 
        (二)分享。萧伯纳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就会有两个思想。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成为我们分享的机会,在这里没有权威,每一个都是带着智慧、带着思想、带着经验、带着问题、带着信息来参加我们这个行动。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我们这个活动的主体,这样我们才有力量,我们才能不断提升。 
        (三)成长。让优质学校成长为师生向往的理想学校,让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我们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或者说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我们都是有经验的人,我们都非常优秀甚至卓越,但是经验常常成为成长的障碍,优秀往往是卓越的大敌。因为我们已经够优秀的了,所以往往不太在意别人的经验,我们已经够卓越的了,所以我们就不太愿意看到我们的问题,我们已经处理过多次这样的事件了,所以我们就认为经验已经足够了。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你的心不被束缚时,它才能发现真相……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你的心每天都在淘汰旧有的,它永远都是清新的,不被昨天的经验所污染。真理是活生生的,它不是静止的,一颗想发现真理的心也必须是活生生的,不被偏见或经验拖累。” 正是经验、偏见、故步自封这些东西妨碍着我们的学校成为理想学校。 
        (四)兼容。前面已经提到,我们能不能更多的借鉴和接受别人的经验,我们能不能终生学习,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学校的成长。我非常高兴听到各位校长在谈到自己时,大部分校长都说自己是终身学习的类型。有人曾经作过一个调查,无论在哪个行业做得成功的人与他的基础没有多大关系,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这些人都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松下小学都没上,十多岁就给人当学徒,在店铺里作店员,他成为全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他达到了把企业当哲学来做的程度。他的目标是“松下电器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所以说能不能终身学习,特别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可能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优秀了以后,就不太在意别人的经验,即使别人的这个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但是我们也经常会说,那事很简单,我们已经做过了,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人家的程度。当听到国外成功的经验时,我们就会不假思索的说我们有中国的国情。岂不知,我们做了,但没做到位;我们是中国国情,但国情也逃不脱成长规律!成长是有规律的,成长不分人种,甚至不分国情。 
        (五)责任。中国未来的成功,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成功谁都知道要靠教育,而中国教育的成功要靠众多学校的成功现实化。林肯说“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才能磨炼自己。”费拉尔·凯普也曾经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时,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只有当我们拥有一份责任,我们才能优秀,才能卓越,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数据。当你为自己学校确立办学目标,或者发展战略时,离不开对学校客观情况的分析,你可以定性分析,但定量分析可能会让你更确切地了解学校。用数据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在百度搜索的11400篇有关“数据”的文本中,只找到一篇与教育有关的,是重庆市一所小学让学生统计寒假一个月的个人消费,结果,学生得出了平时想不到的结论。孩子们感到我没有花那么多,我买的东西没有一种是学习用品,都买玩的了等等。 
        七、校长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流程 
        校长要学会研究,并通过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但目前,不少校长发现不了问题,搞不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到底为什么、应该怎么办,缺乏对解决办法的检验和评价。因此,校长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必须改变,必须提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根据上述内容,为校长提供一个构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以改变思维模式,进而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这个流程是“明确服务对象”→“了解师生要求”→“发现存在的问题”→“选出核心、关键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办法”→“行动跟进”→“评价反馈”,共8个方面。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明确服务对象”——校长要弄清自己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老师和学生。 
        (二)“了解师生要求”——听取来自老师和学生中的意见、建议、要求等。 
        (三)“发现存在的问题”——校长要从老师、学生的意见、要求中梳理确定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选出核心、关键问题”——从梳理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核心、关键的问题,也就是真问题。” 
        (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这些关键问题的原因,不是表象的而是实质的东西。 
        (六)“制定解决办法”——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七)“行动跟进”——依据实施方案(思路办法)进行行动跟进。 
        (八)“评价反馈”——对跟进的效果进行检验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