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秃顶的最好偏方:有效教学讲座二之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9:06

有效教学讲座二之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下,经常听老师们提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在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所在的单位也不例外,从2006年初便提出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何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相信众人自有公论。但如何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众说纷纭,答案不一了。

1.1、有效课堂教学的两种模式

为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使自己能尽快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常见的探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不外乎两种:统和放。

⑴统,即是让教学成绩一贯优异的教师为其他教师上示范课,要求其他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就沿用示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示范课所展示的教学模式就被定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放,则是不对教师做任何要求,让教师自主探询,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2、对有效课堂教学两种模式的看法.

针对这两种做法,笔者持中立态度,两中方法各有利弊。下面就这两种做法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具体看法:

⑴第一种方法——统。统一规定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它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中方法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违背。统一规定教学模式迫使每位教师放弃自己的理解、见的,墨守成规,不利于教师特长的发展,个性的张扬。课改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试想,没有个性张扬的教师怎会有个性张扬的学生?

②模式的实效性有待于检验。人是有差别的,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本班学生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规定的教学模式可能会适合A班,但对B班却不一定有效。

⑵第二种方法——放。应该说放的方法是顺应课改要求的。它注重的是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教师的自主性。通过这种方法探寻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都能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实效性强。但同时这种方法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没有考虑教师的能力差异。当前,农村小学仍有大批由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上,他们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让他们独立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结果。

②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有交流才有发展、有进步。新课改提倡教师交流合作,注重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放手让教师“各自为政”,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会造成优秀的教师更优秀,后进的教师更落后,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发展。

1.3、有效课堂教学两种模式的运用.

两种常用的探寻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既然都是各有所长,又有所短,那如果把两种方法相互结合、扬长避短是不是会更有实效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要使两种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用,应该按以下步骤去做:

⑴采用“放”的方法。“放”不是无限制的,而是有要求、有控制的放。如规定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到了规定的时间,即使有的教师没有找到最效的有课堂教学模式也没关系,因为只要他们努力去做了,就一定有相应的收获,这种收获对教师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并且,在众多的教师中一定会有人走在前列,已经发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采用“统”的方法。“统”不是指一个模子印下来,一成不变。这里的“统”指开展交流联谊活动,让通过“放”已经找到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模式及经验,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但同时要规定其他教师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把适合别人的模式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模式。

⑶再次采用“放”的方法。通过前步每位教师已经掌握了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时,要求教师在前面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再次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新的有效模式就会事半功倍。

⑷教无定式。不同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放——统——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探寻方法只是笔者个人的拙见,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更快的探寻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帮助。

2、把握课堂教学脉络,探讨有效教学模式。

原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  宋淑贞

新一轮课改面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这一现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其中“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什么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有效呢?我们认为,能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训练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理念,使我们在关注分数、关注学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竭力改变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智商轻情商、重求知轻做人的做法,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

2.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⑴传统教学过分关注教师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时间,强迫学生重复训练,学生学的辛苦,教师教的辛苦,师生身心疲惫,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的结果。因此,要为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⑵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思想。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

①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是教师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能唱“独脚戏”,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③是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

④是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不间断的测量和评估。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⑤是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

⑥最终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备课,不再做重复的无用功。创意“一减三增”的活页备课改革.

①“一减”,即减少教师抄写教参教案现有的内容,放手让教师自由备课,学校对教师备课不再做过细项目的统一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简约化,从而形成教师个人的最优化的特色教案。

②“三增”即增加学情分析,保证学生读书遍数,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做到深度阅读,至少读十遍以上,自己也要潜心研究阅读,我们实行师生契约式读书,学校统一设计了学生读书检测章,对学生阅读遍数与质量分别进行同伴认定评价、学科长认定评价、小组长认定评价,最后教师认定评价,确保学生把书读透;增添问题预设生成单,根据学生问题生成课的学情,填写新的教学足迹、整合班级生成的问题;增加备课附页,教师搜集有关本课的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资料,背景、问题训练单等加入活页备课的课程文件夹内,为问题评价和问题拓展做好充分准备,切实让教师备课处处落在实处,充分体现备课的生活化,不做无用之举。

⑷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资源,扎实做好“校本研训”及系列课题研讨活动。如开展“教改沙龙”“优质课竞赛”“优秀反思课例评比”活动等。在“教改沙龙”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至少“交出一两个问题”可以是成功的做法,可以是遇到的疑难。然后由教学一线的同行众说纷芸,把自己想法、做法供大家参考,多少困惑、疑难在此化解。骨干教师定期上示范课的引领,年轻教师优质课竞赛的促进,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上的交流,在积极的学习中,教师们思考出了许多深层面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们目光中有了自信,在边教边改边议中找到了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2.2、出台可行的教学模式.

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教育有开发人与窒息人的双重功能。老师或是园丁培育花朵,老师也可能是刽子手,掐掉花蕾“嫩芽”。

①怎么办?经过研读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有效教学研究策略》、结合“目标教学”“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确立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教学改革新理念。

②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

③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要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提出“教师让出来,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显出来”这四点基本要求和目标。

⑵学校围绕有效教学“问题-评价”模式,初步确立适合自己个性的新课程理念,扎实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多维度备课活动,构建了“问题生成+问题评价+问题拓展”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出适合小学教学的新的教学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

①问题生成课流程:自主探究----生成问题----合作交流----问题评价----二次生成。

②问题解决课流程:ⅰ创设情景、问题回顾(联想)。ⅱ问题呈现、全面训练。10--15分钟(教师编出问题训练单提前印出。教师到各小组指导).ⅲ问题归纳、科学指导。5--8分钟(发现学生不会的问题).ⅳ系统归纳(师或生)有效记忆。

③问题拓展课流程:ⅰ学生拓展,展示问题(小组形式).ⅱ教师拓展,整合课程。ⅲ自主合作,拓展训练。ⅳ问题指导,深入探究.ⅴ专题竞赛,个性发展.ⅵ学生展示,拓展视野

⑶问题生成课上,要舍得放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要作好战斗前的“火力侦察”工作,开始预习放在课内,小组共同预习,在预习时做到读、画、写、标、记的精细化预习。例如《九寨沟》一课.

①布置小组预习:ⅰ自由读课文。ⅱ自学生字词。ⅲ查找有关资料、小组交流。ⅳ小组交流弄懂了什么,提出不懂得问题,并把预习新知及疑问写在问题生成单上。

②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③友情提示:ⅰ生词的字音、课文朗读情况。ⅱ汇报收集到的资料。ⅲ交流读书中遇到的疑难。

④再递交问题生成单,教师根据各个小组质疑的问题,实物投影出几个组问题生成单,学生能解答的及时全班解决。然后归纳、提炼三个左右本课生成的疑问,教师根据新问题重新定位,师生共同讨论,设立学习目标。在本环节教师对学生要大胆的“放”。不要唯恐“天下大乱”,总是自己紧紧地控制学生的行为。要对学生行为上“放手”,时间上“放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的兴趣。

⑤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大胆地树立“退居二线”、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做到“倒空传统教学的瓶子”,“装满有效教学的瓶子”,真正体现“先学后导”。

⑷问题解决课上,要善于放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本环节由预习交流后成交的问题生成单,来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打印问题训练单,分发到各小组,自主选择学习任务。

①小组选择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如《九寨沟》一课,小组研读目标:课文怎样从自然风光、异兽珍禽来介绍九寨沟美景的?充分让小组选择喜欢的一处风景,说、谈、演、写、读、画。

②针对各小组探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教师可出示重点句段,让小组自由表达、补充。本环节要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把个性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⑸问题拓展课上,要敢于放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描绘.如《拉萨古城》的拓展环节,有的以拉萨居民的身份介绍民宅;有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风光;有的又以摄影记者的角度,诉说自己捕捉拍摄的哪个精彩镜头。这样各小组从不同角度,审视、展现了异域风光,更能用心的发现世界是美的!展现世界是美的!

2.3、倡导多样的评价方式.

改革的路是坎坷的,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有过预料中的成功与欣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与困惑:学生自己能不能学得会?学生的成绩会不会下滑?差生怎么办,会不会越来越差?因此不少老师困惑、迷惘。有的还悄悄地又“夸夸其谈”了。这些在上面谈到的教研活动时共同解决。实验之初,课堂上还出现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探究停于表层。

⑴合作次数过多,合作技能较弱等现象,但近两年的实验,让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

①科学安排合作人数。四至六年级十二个班首先改变座次,秧式排座,实验全面铺开,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老师巧妙的分组,生生结对,选威信高、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徽、组训(座右铭),在展示评比牌上体现出来。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

②合理分组。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③明确落实合作分工:谁朗读、谁展示资料、谁检查生字词,谁做记录等。如果分工不明确,就有可能出现合作时学生为此产生分歧,不但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合作情绪.

④培养合作技能。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⑤评价方式多样:“一路走来一路歌”,我们是“一路走来一路评”,多角度地考察评价学生,不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重视特色作业《知会薄》,制定作业批改星级制,把“优、良、中、差”变为“★、小红旗、卡通图片”等,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赞许中不断进步。定期评选最佳小组,班级和校园之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行动态评价。成长记录袋中包括学生个人信息、个人愿景、学科计划、学科日记、最满意的作品、最突出的成就等等,我们鼓励学生经常性地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同时教师也不定期地进行评价,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⑵采访一些学生:①这种方式学习好不好?李荣玉说:老师要变懒,学生要变勤,自学已经是我们的主旋律。周振亚说:近来我上了瘾,做梦都在给同学讲题、辩论。啊!每次都盼望下节课早点来到。②小组合作学习能学会吗?学生喜笑颜开地说:太喜欢这样学习了.

⑶我们小组认为合作学习真快乐!还有的说:我们小组各个争先,都想为小组加★,讨论时太热烈了.老师们也一扫往日的愁容,变得容光焕发了,深有感触地说:“从前做了太多劳而无功的事,反复抄写,盯着哪个学生没好好听课,哪个学生做小动作了,简直是按着牛的脖子去吃草,如今茫茫绿原任你游。这才是把课堂还给了孩子,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3、积极探索,构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原作者:沁园河合  胡红霞2008-4-23

新课改标准要求教师要改变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状态,使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人发自内在精神的解放运动。因此,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一个成功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地引发学生思想碰撞,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思维的波峰浪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3.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播放课件:伴随着美好的音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图,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激情导入新课: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他们快乐的心情吧!课件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

     3.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爱因斯坦也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提出:①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②它向谁借尾巴?③借到尾巴没有?这些问题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3.3、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乌鸦喝水》时这样设计: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我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这些话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

     3.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5、口语训练,延伸教学。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四个太阳》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设计了下次课续编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也画一个太阳,并说一说,你要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谁?为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技能,也拓展了教学。

3.6、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逐步提高。

4、突破“瓶颈”,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原作者:雪晴 发表于 2007-5-17

赵连根老师认为,目前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阻碍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是现行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

4.1、突破现行教学模式的“瓶颈”.

现行的课堂教学观是基于教材的课堂教学观,并由此形成了全国都一样的基本的教学模式,即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模式下,形成了见物不见人、把人作为物来训练的现象。学生是学习的机器,老师是机器的操作者,老师采取原始、落后的手段来操作学生这台“机器”,师生共同追求的只是学习的“成绩”,或者说分数。在这样的教学观下,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就采用延长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提高学生成绩,证明教学效果。同资本原始积累追求绝对剩余价值一样,这种一味追求分数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对这种现象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突破。

4.2、研究“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堂教学观是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是教师共同参与和制定的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是由原来教师只研究书本知识走向研究课堂教学现象,并进一步根据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包括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4.3、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4个基本要素.

(1)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从3个维度考虑,即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发展。只有在充分分析学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公平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的确定.

(3)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求和方法.

(4)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基于教学单元来考虑,因为单元是课程的基本组成,基于单元的设计可以拓展老师教与学的空间,这样教师可以把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

5、有效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原作者:发城一小倪寿成 发表于 2007-12-21

   5.1、激趣导入.

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

   5.2、预习定标.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确定本节学习目标,较复杂的课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认目标。教师编制自学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预习题的内容要针对教学的基本目标、基础性的知识设计。

    ⑵题目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自主预习时能够独立完成。

    ⑶预习题的类型要全面,要有识记性的,更要有查找性的、搜集性的、探索性的,要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处理。

    ⑷预习题的形式以自学提纲为宜,可结合备课刻印在导学提纲前面也可以刻在上节导学提纲后面,或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其他形式。

    ⑸题目难度要有层次性,要适当设计部分选择性题目,以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⑹预习的时间可安排在每一节课开始,也可在上节课末布置成预习性作业让学生课外完成,但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若内容较多可单独安排预习课。

5.3、合作达标.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尚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⑴小组交流,合作提高。即以组为单位交流检查预习情况。该环节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充分发挥小组长指导、检查、督促作用。

②充分发挥优生的小师傅作用,积极鼓励兵教兵,兵强兵。

    ③本环节以小组内活动为主,一般不要每组分别重复呈现预习结果,以免浪费时间。

    ④为保证学生预习效果,可部分采取小组之间互相抽查的方法使其形成竞争,但时间不要太长。

    ⑤对预习中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个别疑问,要鼓励学生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集中的问题可由教师统一讲解。但是要作到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尽快进入下一个环节,不要浪费时间。

    ⑵目标引导,合作整合。即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应用性问题。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对零散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该环节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公布学习目标。通过认定目标使学生获得两种情感体验。一方面体验由于预习已经完成了很多任务,获得成功的快感,另一方面知道还有更高水平的问题需要学习探究,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②题目设计必须对准学习目标,必须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③题目的分配不一定每组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各个小组应对所有问题都要学习。

    ④题目难度要有层次性,以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明确规定某些题目必须由其它小组的组长点名让学生展示,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内的互帮互助。

     5.4、互动展示.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分工,把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利用各种方式向全班展示,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对学生及小组的表现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展示交流,体验成功。即各小组展示学习研究成果,获得成功情感体验。该环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落实“三讲三不讲”的要求。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

    ⑵要采取措施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必须都要参与展示,要落实上环节中规定的部分简单题目由其它小组点名展示的要求,避免优生独霸课堂。

    ⑶各组展示的问题可以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以节约展示的时间。但任务的分配不要事先告诉学生,以督促各小组在上环节中全面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只为展示而学。

    ⑷展示的方式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板书、讲解是展示,英语、语文等文科类中背诵、会话也是展示。表演、比赛、小品等等也都可以作为展示的方式。

    ⑸要记录各小组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展开生生、组组之间的竞争,要面向全体开展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使各层次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⑹特别注意该环节中展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绝对不是目的,要走出为活动而活动的的误区,要不高热闹的假问题、假活动。绝对不要为快乐而快乐、为展示而展示。

5.5、小结强化.

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对一节课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形成知识框架,强化学习目标。

5.6、反馈矫正.

教师针对当堂所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巩固性练习题,由学生独立的完成,然后可采取小组成员互批、教师抽批等方式,将竞赛机制应用其中,并尽量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反馈。该环节做到以下几方面。

    ⑴检测题要对教学目标全面检查,不要随便出几个题目,要切实注重双基。

    ⑵检测题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可以结合导学提纲刻印,可以小黑板示出,可以教师提前准备好进行课堂提问,也可以布置当堂的书面作业。

    ⑶检测题要分层设计,要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允许个别学习目标部分学生达不到。

    ⑷检测题目一般要保证当堂检查反馈,不留课堂尾巴。

    ⑸检查要面向全体,可采取公布答案,以小组长为首,各小组对换检查评分的方式进行。教师可重点检查小组长的,以保证小组互查的质量。

    ⑹教师要及时了解检查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或由教师对有关学习漏洞,进行修补。

     5.7、有效、高效课堂教学还要具备以下要求.

    ⑴给学生课堂上充足的活动时间,做到时间上保证(教学模式中的一、二环节10分钟左右,三、四环节15分钟左右,五、六环节15分钟左右),反言之,教师必须精讲,切实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⑵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尽量多的鼓励或激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⑶安排环节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一要做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二要使设计的题目有较强的趣味性,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作为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⑷备课提倡备精案、备略案;要把典范的、重点的、有代表性的、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作用的内容,每学期备上一定数量的统研课时,其他的内容则可写提纲挈领式的略案;要重视课后反思的整理,使之成为教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服务。

⑸对于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要体现层次性,鼓励性语言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各科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6、课堂有效教学宏观操作模式简介

原作者:付鹏飞 来源:长春岭第二中学时间:2008-9-5

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定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程序化的结合体。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行为有调控约束作用,可以减少教师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笔者经过大量的学习与探索,初步探索出五环节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6.1、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鲜明直观的实验模型和精彩的游戏、提问、图表、幻灯等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创设新、趣、奇、疑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课堂学科潜在魅力吸引学生,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6.2、定向自学.

    定向,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分层目标的确定视为备课的重点,必须制定以思维为核心的目标,措施得当,要求具体;学生知道学完后能说什么和能做什么。同时,课堂教学要求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不轻易用含混的“掌握”一词。自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课堂自学时间有限,自学环节最好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同时要求优等生能编写知识结构,教师巡视探明学生自学的障碍,收集他们出错误的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6.3、精讲导学.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针对以上“定向自学”环节中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重视方法与知识的和谐同步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讨论问题、辩论问题、表达问题的条件和时机,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思维和能力训练,将学生带入其智力最近发展区。此环节操作时要注意讲“四点”(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讲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讲结构(知识点、线、面的结构纵横联系)

    6.4、分层练习.

    依据“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原则,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3个层次习题:A组:探索性练习题(拓展题); B组:主体练习题(提高题);C组:基本练习题(基础题)。要求设计的习题有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难度与数量适当,特别是习题要注意层次性与程序性。学生选择B组与C组练习题进行练习时,应该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性,可用幻灯、黑板公布答案,对重点失误进行评析,相同层次的学生也可进行互评互纠,然后让学生自己订正。此环节要求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有力,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习结果及时公布。

     6.5、目标延伸.

    教师对优等生可设置问题或练习让其尝试回答或自学,对中等生让其自我选择或复习,对后进生进行疑难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有时也可抽查各个层次的学生,或进行课时达标测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95%都能达标。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和机会,用及时评价和小结来升华学生的成功学习的体验。

7、兴仁中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原作者:吴佑华  2008-10-23

【通州市兴仁中学讯】日前,兴仁中学副校长冯建兵就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接受了通州市电台记者的特约采访。兴仁中学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采取四项举措,狠抓教学管理,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他们的做法是:

     7.1、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首先,由教师写出备课教案;其次,由同科教师交流教案,经过讨论统一施教意见,指定一个教师主笔设计详案;再次,集中讨论详案,提出修改意见,整理后传达给每位备课教师;最后,由每个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少量增删后实施教学。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体现了个人的特长。

    7.2、严格教师教学信息反馈。

学校成立了质量管理办公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监控,每周在各个年级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由学生填写《教师教学信息反馈表》,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效果等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调动师生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和高效。同时,学校定期对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特别是对集体备课、学案导学、作业批改、习题精选等情况进行检查,实行周反馈制度及月通报制度,对不符合常规要求的及时反馈、限期整改。

    7.3、积极上好“四课”。

让课堂教学模式有新探索或新思路的教师上观摩课或研讨课;让每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让每位教师上优质展示课;让每位任教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师上汇报课。课后,进行广泛的评课活动,教师以旁观者、当事人的双重身份,审视他人与自己的教学,从而达到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的目标,有利于加快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7.4、实施“三指导”和“四落实”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后温故知新;落实课前考前集体备课制度,落实课堂和单元检测制度,落实作业、试卷批改分析反馈制度,落实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原则。“自学、探究、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