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线客服比较好用:教育文集《走进教育,为孩子的成功助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5:17
 

教育文集《走进教育,为孩子的成功助跑》

http://campus.eol.cn   2008-08-27 【群组讨论】 【进入论坛】   【导语一: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身份应该是导师、是好朋友、是孩子心目中的一座灯塔。会教育孩子,并且教出了优秀而杰出孩子的家长,在我看来,他们比校长、教授还更够校长、教授的资格,称他们是导师也不为过。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就是社会的脊梁。】

 

  【导语二:一所学校好不好,是校长的责任;一个班级好不好,是班主任的责任;具体到每个孩子成不成才,我看主要责任在家长。研究家教、实施科学的家教、坚持正确的家教,实际上等于家长在想办法保持一个家族的可持续发展,为您的老年买保险。家长一定要不断学习,力争做合格的家长。】

  中国教育一直给人这样一种假象:基础教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后劲不足。毕竟多年来,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国代表队一直是冠军。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优秀。实际如何呢?原在中国兰州出版发行的《读者文摘》杂志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1979年6月,中国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这些人回国后,写了三万字考察报告,在见闻部分,有以下四段文字:

  △第一段话说: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第二段话说: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要掰着手指头算,就整天奢谈什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南北掉个头,好像都是易如反掌的事!

  △第三段话说:美国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第四段话说:美国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上课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晃来晃去。

  最后,这些人写的考察报告在其结论部分,是这么说的:“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用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超过美国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

  就在这些人去美国访问的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于1979年也派出了一个考察团到中国来考察教育。美国人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回去也写了一份考察报告。可巧的是,美国人的考察报告在其见闻录部分,也写了四段话:

  △第一段话说:中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绝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第二段话说: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以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他们喜欢边走路边吃早点。

  △第三段话说: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做“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家庭作业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回到家里还要接着做。

  △第四段话说: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这种学生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这种证书不会发给学习成绩不如该生的其他孩子。

  在美国考察团的考察报告结论部分,美国人竟这样说:“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见,再过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可惜从以上考察行为进行开始的1979年数起,到2005年为止的26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却一直蒸蒸日上,共培养出了几十位新的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名震全球的知识性亿万富翁。再看1900——2001年,诺贝尔奖的科学类和经济学奖获得者,全世界共534人,美国占43%为 230人。仅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12人中,就有8名美国人,占全部获奖人的67%。反观同期中国大陆的情况呢?结果我看也就不用说了。

  所以,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对比人家美国,我们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中国亟需排除主观臆测,切忌脱离实际地总在那里无根无据地自己忽悠自己——这种主流性的自己忽悠自己延连了半个世纪的做法,实在让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乃至孩子们一道感到彻底脸红,无地自容!

  各位家长,你们要关注教育,关注改革大业,对自己孩子别再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学生和今天的教育了。分数固然重要,然而孩子的发展前景更重要。过去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尽是些高素质的应试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正常人。中国当代人接受的教育,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不妥当的,不要回家再继续强加给自己的孩子了。想辅导好孩子,家长首先需要学习,要开阔眼界,尽快地跟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接轨。

  面对教育部安排的新课程这个大背景,家长现实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我也不能给您提供标准答案,因为“思想需要的是启迪而不是教条,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家教有法而无定法,一万个孩子就会有一万个育儿方案。其中有共性,也有差别。我能提供给大家的是案例,如同自助餐,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口味、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合您的“育儿营养餐”。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思考和对家长的一点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