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做尿检查吗:袁术:最后一极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4:54

袁术:最后一极的形成

其实,在曹孙刘三家之前有个老三家。
曹操因袁绍而成事,刘备取荆益而立国,孙家呢?则与袁术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袁术是四世三公豪门袁家的大少爷。原本在他之上还有个袁绍,但一来袁绍是小老婆生的,二来已经过继给另一房了,所以袁术才是名正言顺的大少爷。大少爷袁术小时候的表现,史书上用了“气侠”二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好听,其实不过是行为不端的同义词。据说后来“折节”了,开始肯读点书,守点规矩。老百姓家的孩子做到这样并不希奇,但加上袁家大少的身份,便立刻被推作孝廉,做了郎中,在朝廷和地方做了不少官,接着做到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
这个时候,袁术是不是真的折节了呢?唐朝有本《北堂书钞》注引《魏书》,说袁术在做长水校尉的时候,“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当时人流传了一句话,叫做“路中捍鬼袁长水。”
袁术什么时候做了长水校尉,我们不清楚;大约是做到折冲校尉之前“历职内外”的时候吧。但至少可见,他想当年公子哥儿的习气是丝毫未改。大约做孝廉之前的“折节”也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

袁术的官,一直比袁绍做得大。汉朝的武职,最大的是将军,其次是“郎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准将吧;再次是校尉。袁术做到虎贲中郎将的时候,袁绍只是西园八校尉之一;而袁绍被董卓拜为勃海太守的时候,袁术已经是后将军。
将军之中,品级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同三公;其次便是前后左右将军了,再以下还有带“东南西北”字样的将军,再以下各种名目的将军统称“杂号将军”。
后将军袁术早年跟着乃兄袁绍以及伙伴曹操等一伙太子党大闹过洛阳,其结果是闹死了何进、张让,闹来了董卓。董卓军队的鲜盔亮甲和剽悍杀气是袁术在之前的小打小闹中所不曾见过的,所以他便寻了个时机,跑往南边来,屯在鲁阳。正好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将南阳这个大郡双手献与袁术,袁术笑纳。

真不知袁术这个笑纳该笑得怎样花枝乱颤呢。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光人口便有二百四十多万,比整个益州还多。但是袁术是怎样治理这块宝地的呢?史书上用了八个字:奢淫肆欲,徵敛无度。在三国早期的军阀中,除了董卓而外,还真未见过这样糟蹋自己地盘的家伙。
这个时候,群雄还在着力于消灭董卓,南方的地盘,真如《三国志》游戏般满布着空白都市。西边的荆州,朝廷任命的新刺史还在匆匆赶来;东边的扬州,虽则有位名义上的刺史陈温坐镇,实际上却由好几路小实力派割据着,谁也奈何不了谁。至于左近的豫州,则似乎天生是袁家的势力范围:汝南、颍川,无不遍布袁家大小亲戚、门生故吏。
而坐镇在这三州交汇之风口浪尖之上的袁术,正在盘算如何克扣孙坚的军粮。等到孙坚回来与袁术理论清楚,刘表已经全有荆州挖空了袁术的后方,同时表袁术为南阳太守以堵住袁术的怨心。袁术对刘表的讨好并不在意,而是以南阳太守的身份表孙坚作豫州刺史。孙坚则以这豫州刺史的身份,往北出力把董卓打到长安去了。
董卓打跑了,接下来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高明的关东群雄所未曾想过的。袁绍首先有个好主意,他以为凡是董卓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董卓立了刘协做皇帝,我们就应该把刘协推翻下去。他和冀州的韩馥物色到了时任幽州牧的宗室刘虞,便打算在东头立一个汉,于是派了两个使者,一个去征询刘虞的意思,一个来征询袁术的意思。袁术和刘虞一样义正词严地教训了来使,警告他这样是不忠不义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刘虞是心口如一,袁术却心怀鬼胎。
心口如一的刘虞派了义士田畴到长安去密见汉献帝,献帝大喜,让刘虞的儿子、在朝廷做侍中的刘和悄悄溜回去面见刘虞,发兵勤王。刘和走到司隶东首地界,进入袁术势力范围,被心怀鬼胎的袁术扣留。袁术了解了刘虞的计划,便派人给刘虞带个口信,让他把勤王的军队派到自己手下来,表示自己愿意铁肩担道义,出面组织勤王行动。
消息从富饶的南阳翻山越岭来到寒苦的幽州,刘虞的下属公孙瓒劝上司不要上袁术的当。刘虞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料袁术不为欺骗自己,便二话不说发了几千骑兵去给袁术。公孙瓒感觉不对头,要是袁术知道自己曾经有此一劝,岂不成了对头?于是也忙不迭地派了弟弟公孙越带了一千骑兵去协助袁术。
这时候,正好袁绍又想出了第二个关于“打跑董卓以后该怎么办”的好主意,他任命了会稽大族周禺为豫州刺史,装作不知道先前袁术已经表了孙坚做刺史一般,趁孙坚还在洛阳让周禺带了兵来上任。
袁术被自己的大哥打了个耳刮子,自然恼火,便派兵助孙坚争夺豫州统治权,派的正是公孙越这支兵。结果豫州是争到了,周禺也打跑了,公孙越却死掉了。讣告传回幽州,公孙瓒勃然大怒,认定是袁绍害死了自己的弟弟,毅然与袁术结盟。这个盟会的成员,还有徐州的陶谦和豫州的孙坚。陶谦和孙坚,是随张温讨伐韩遂的老战友。最近一直受到来自曹操、袁绍的军事压力,自然就和袁术结盟了。而袁术,俨然就是这个联盟的盟主。
这里要谈到袁术和孙坚关系的问题。很多史著都认为孙坚是袁术的部下,理由是《三国志》和《后汉书》都在许多章节有过“袁术使其将孙坚”这样的字样。但是,孙坚早年是长沙太守的时候袁术是后将军,后来袁术做南阳太守之际孙坚则是豫州刺史,压根未存在过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况且,也没有任何资料能说明孙坚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蒙受过袁家的恩泽,反倒是孙坚对袁术有大恩。所以我觉得,两人不过是盟友关系罢了;而在这个联盟中,袁术又添了一层盟主的地位。佐证是孙策后来曾经对袁术提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当然,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对于这桩公案,我就只表达这些意思了。继续。

北边的袁绍,手段也自是不弱。他亲自压制公孙瓒,又联结了人中龙凤的曹操来对付徐州一路。至于南方,受到孙坚军事压力的刘表不久就被迫加入了袁绍的同盟。同时袁绍又安插了江东大族周昕、周禺、周昂三兄弟在扬州给袁术后方添乱。当时的整个关东,就成了袁绍的北约和袁术的南联盟两大阵营的对抗。
192年,公孙瓒因为弟弟的死,首先在北边对袁绍展开全面的攻势。他一方面派了大将单经和客将刘备兵分犄角插入冀州境内,另一方面联络了陶谦威胁袁绍的东边。袁绍则联络了刚收编青州军的曹操,背靠背两面开战,把几支军队全摆平。几乎同时,袁术和刘表在南面开战,以将星孙坚死在刘表的箭下而告终。
193年,上年被曹操打散的匈奴首领于扶罗和黑山义军的残部流落到南边归顺了袁术。于扶罗将来会有个孙子叫刘渊,在一百多年后控制了北中国,几乎灭亡了西晋。当然,现在谁也不知道有这么一茬事。南中国的袁术在年初被刘表断了粮道,被迫转到陈留。他得了这支异族的生力军,于是斗胆向曹操开战:他自己扎在封丘,另派员将领刘详扎在匡亭以成犄角。曹操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先攻打刘详。袁术来救时被曹操迎头痛击,不得已退回封丘,又被打;袁术且战且丢三个城池,连南阳也一并扔掉了,最后退入扬州地界的九江曹操才引兵回去。回去的原因是袁术同盟的另一成员陶谦和境内的一支义军沆瀣一气攻略了周边的一片地盘,直接威胁到曹操的老巢。
袁术跑到九江,解决了扬州刺史陈温,自己做起刺史来。朝廷上任了另一位宗室刘繇来做扬州刺史,刘繇到了扬州却不敢去袁术控制下的首县寿春,而是来到西边的曲阿上任。这时的扬州,东边一个袁刺史西边一个刘刺史。刘繇沿江设置了两个据点以遏止袁术的势力,袁术派了孙坚旧部孙贲、吴景围打这两个据点,一直打到下一年,没见成效。袁术便使了孙坚的长子孙策去打,没想到孙策不但不费吹灰之力把这两个据点打下来,并且把刘繇打跑,几年间取了整个江东。

袁术到了扬州以后,其实联盟开始瓦解。因为他竟自称“徐州伯”并有意攻打陶谦的地盘;而这时候的陶谦,正被曹操打得溃不成军。陶谦向盟友求援,公孙瓒派来了刘备,袁术却不但不施援手,反竟虎视眈眈。但最后陶谦病死,得逞的是刘备。袁术恨恨离去,从此与刘备多有战事直到徐州换了新主子吕布。吕布是董卓政府的,怎么竟会跑来这里?
原来这个时候,董卓已经倒台,长安政府的新主子李傕派了马日磾来安抚关东的军阀。马日磾走到寿春,依照政府的意思拜袁术为左将军。袁术对左将军的名号并没有兴趣。他对马日磾的“节”却很有兴趣,借去了玩赏。马日磾失节了,于是羞愧地死掉。
节是用来代表政府权力和形象的,有点尚方宝剑的味道。袁术骗节,和楚王问鼎是一个性质的事情。袁术不但骗节,还征求各位的意思:到底我袁术称帝民众支持率有多少?
首先反对的是他的部下阎象,袁术很不高兴,派了使者去问一位隐士张范。张范让弟弟张承来应对,而张承也明确表示了反对。第三个明确反对的是已经在江东成了气候的孙策,他写了封信来,并在信中苦口婆心劝说袁术不要犯这个大禁。
众人反对,那有没有人支持呢?有。
有个河内张炯,给袁术献了符命——大约是什么祥瑞之物——在这样一比三的情况下,袁术仍毅然称帝。他自称“仲家”,至于国号则不清楚。我在写前面这句话时发现,智能ABC的词库里居然有“仲家”二字,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袁术丢了地利失了人和,于是想为自己的称帝找点“天时”。他找了一句西汉末就十分流行的“谶语”,叫做“代汉者当涂高”来作为凭借。谶语就是政治预言。这句谶语中,“代汉者”很容易理解,费解的是“当涂高”。依据袁术自己的解释,“涂”通“途”,是路的意思。而自己字公路,所以和这句谶语大有关联。我以为,袁术路则路矣却不够高,下辈子起名叫高速公路或许还有点希望。或者他应该拾起自己早年的名号“路中悍鬼袁长水”,“路中”便是“当涂”的意思,至于高,前面还有一句“以气高人”。这样解释,还比他自己的胡扯强一些。
好在这胡扯不是用来骗别人,而是骗自己用的,所以再低级也不碍事,骗得自己信就行了。那这个“代汉者当涂高”到底灵不灵呢?据说也灵,因为后来取天下的是魏,魏在古代是路上的高台子的名字。再后来取天下的是晋,晋有“晋升”的意思,比魏更升一步自然就更高了。
但现在误以为自己很高的是这个袁术。
他首先把九江太守改为淮南尹,相当于把一个地级市划为直辖市;然后设置了百官。这时候他想到还缺个太子妃,于是去找吕布肯不肯把自己的女儿送来享富贵。吕布虽然基本上没什么头脑,但却二话不说把袁术送来选妃的“天使”送到了当时真正的朝廷许昌。袁术发火了,派了所有的精锐去打吕布,结果惨败回来。袁术打不过吕布就去打附近一个陈王刘宠,把这个王和他的国相全部杀掉。曹操听说了便亲自提了兵来,袁术没敢打,留了将领桥蕤和张勋抵挡,自己跑掉。曹操轻松打败了这支兵,杀掉桥蕤。因为还忙着收拾吕布,所以曹操没空理会袁术,回去了。

虽然曹操并没追来,但袁术自己还在折腾。他大造宫室横征暴敛奢淫无度,把好端端一个九江糟蹋空了。不需要曹操来打,他自己在199年的夏天烧掉了宫室跑去投奔自己的部下;没想到这两位部下并不买皇上的金脸——不见。袁术没辙,左思右想想到了如日中天的大哥袁绍,于是打算把皇上的位子让给大哥。袁绍不知怎么居然肯了,派了长子袁谭过来接应这位落魄的叔叔。偏偏曹操派了刘备来拦截,袁术过不去,只好又跑回寿春。
六月,袁术吐完了血,结束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夏天。

袁术一生,仗着袁家大少爷的身份而卷入时代风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袁术之亡,第一在于不懂经济:大肆破坏自己的根据地,不懂得建设;第二在于不懂得管理:手下竟然没有一个拿得出台面的谋臣武将,虽然早年孙策鲁肃周瑜都在他手下,却无不看出这是个败家子;第三在于不懂政治:当时天下想称王称帝者不计其数,偏只有这位袁公路敢冒这大不韪当真坐起龙椅来,结果惹得众叛亲离死无定所。当然,后世像袁术这样不顾众怒过把瘾就死的依然层出不穷。袁术可谓其范版。
袁术死后,他的家人跑去庐江投奔了老袁家的故吏刘勋。后来孙策打败了刘勋,收容了袁术的后人。再后来袁术的女儿入了孙权的后宫,据说品行淑良只可惜未为孙家添子嗣;至于袁术的儿子,则在孙权的朝廷了做了郎中。袁术的孙女后来又嫁作孙权的儿媳妇。
所以你若是有兴趣,可以到三家的朝堂后宫去细细寻觅,很能找到老三家的一些踪迹。

还是把镜头回放到192年,也就是孙坚死的这年。这一年,关东袁绍、袁术、刘表三家合纵连横好不热闹,关西的末路军阀董卓,却和自己的老对头孙坚一样,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