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腰困的不行:外媒 欧洲对美重心东移对付中国 终于坐不住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13:31

 外媒 欧洲对美重心东移对付中国 终于坐不住了!
                        
                        美国在地理上“左右逢源”的优势,再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边是相濡以沫几十年、将美国“托举”到世界之巅的大西洋盟友;另一边是充满活力、直接影响美国未来的亚洲“邻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出生地夏威夷宣布,美国人将“脸”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一时间,亚洲国家在美国炙热的目光中议论纷纷,欧洲人望着美国的“后脑勺”有些不爽,甚至有媒体问:“美国正在掉头转向,这是欧洲的一个灾难吗?”在被冷落的欧洲盟友看来,美国的东移既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是为了对付崛起的中国。但对于美国要在亚太“复制-粘贴”大西洋两岸的“成功”,欧洲人又觉得不太靠谱。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越唱越响
                          15年前,美国人嘴上说的还是“美国的大西洋世纪”,“我们的利益在欧洲”。但这几年,情况大不相同。曾在夏威夷和印尼度过一段童年时光的奥巴马,上任不久就表示自己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而希拉里刚当上国务卿就打破传统,在首次正式出访时选择了亚洲。如今,美国张开双臂,要给自己的“太平洋世纪”来个大大的拥抱。APEC峰会在夏威夷召开前夕,希拉里11月10日来到设在那里的东西方文化中心,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演讲,而此前,她还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同样主题的文章。希拉里的观点是,“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将仿效大西洋两岸之间建立的全方位机制和关系网,在太平洋两岸建立更富有活力和更持久的体系及更成熟的安全和经济架构。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国务院事务的记者克里特•雷蒂亚11日撰文称,奥巴马政府已将外交舵盘转向太平洋对岸,尽管希拉里一再表示,这并非意味着作为美国20世纪外交关系基石的大西洋两岸关系降格,但随着欧洲深陷经济窘境,美国的转向将更剧烈。过去半个多世纪,跨大西洋体系被西方引以为傲。在冷战时期,曾有人认为该体系不会维系很长时间,但美国总统肯尼迪1963年在德国发表关于大西洋共同体的演说时说:“请不要让别人说大西洋时代的这一代人把我们的理想和愿景留在了过去,我们已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做出太多的牺牲,现在绝不能无视未来。”但随着冷战结束,美国逐渐认识到,相对于跨大西洋体系来说,跨太平洋体系更富有活力和更持久。美国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主席马歇尔•博顿表示,他相信历史学家将把今年的夏威夷APEC峰会视为一个转折点,或者“世界事务和美国角色的一个拐点”。
                          美国战略重心的改变也有一定的民意基础。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和意大利圣保罗银行基金会今年9月14日发布了“2011年大西洋两岸趋势年度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认为亚洲比欧洲更重要”。调查发现,51%的美国人认为中日韩等亚洲国家比欧盟国家更关乎美国利益,而2004年的调查显示,当时只有29%的美国人认为亚洲更重要。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总裁克雷格•肯尼迪说,“这标志着大西洋两岸关系或将彻底改变,当美国将远东当作第一要务时,我们的关系或许已到达分水岭,这是大西洋两岸领导人需要正视和引导的。”
                          跨大西洋体系自“9•11”事件后冷却
                          大西洋西岸的转变让东岸的欧洲有些不是滋味。德国《明星》周刊16日以“美欧首脑会议11月底举行”为题报道说,奥巴马将在白宫象征性地会见欧盟政要,在其上台后,跨大西洋体系与布什时代相比有所松弛,太平洋地区已经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中东,欧洲甚至降到第三位。文章说,虽然美欧仍有很多共同点,但很多议题的对象被中国等亚洲国家代替,比如债务危机,美国首先面对的是中国。同时,奥巴马的转向也有欧洲的问题,欧洲对美国的不信任在加深。德国《国际财经报》16日反思说:“美国正在掉头转向,这是欧洲的一个灾难吗?”
                          在欧洲人看来,美国最大的15个贸易伙伴中有7个位于亚太,美国对太平洋对岸的重新定位不是单纯的抢夺“地盘”。法国学者高尔比尔在《回声报》撰文说,美国重心东移的驱动力在于经济利益,他们的口号今天只有一个,那就是亚太地区的市场能给美国人提供更多就业。瑞士“20分钟”网13日以“奥巴马寻求将亚洲锚固在美洲”为题评论说:“面对一个糟糕的欧洲,美国的一个优先考虑就是在亚洲获得信任。”该网认为:“对美国而言,广阔的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欧洲已经出现故障”。
                          除了经济因素,政治上的不协调也令跨大西洋体系有所松动。奥地利《标准报》以“9•11是欧美分水岭”为题报道说,跨大西洋体系自“9•11”事件后冷却,这是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因为欧洲人没有提供美国人的全部需要。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卢佩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冷战结束,以北约为主的大西洋地缘战略地位越来越弱,美国离欧洲越来越远不足为怪。卢佩说,美国不可能再像二战后那样帮助欧洲复兴,双方这些年也在气候变化、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等方面有过分歧。不过,他认为,欧美之间的相同价值观仍很坚固,美国的做法无非是在搞平衡。
                         欧洲近些年也紧盯东方
                          德国《南德意志报》11月初还以“孤独寒冷的欧洲”为题刊登德国前外长菲舍尔的文章。菲舍尔说,世界秩序重新排定座位,因为西方统治的200年走到了尽头,特别是欧洲就像缺了电的房子。当美国不得不为自己考虑,把战略重点从大西洋转到太平洋时,欧洲是如此的孤独和寒冷。他呼吁,欧洲人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直至找到答案。欧洲需要一个真正的政府,不重复过去的错误,“仅仅一个欧洲货币联盟还不足够应对危机,欧洲必须向联邦化发展”。
                          对美国有些抱怨的同时,欧洲也紧盯东方。新加坡《海峡时报》9日引述华盛顿全球主义者研究中心主任斯蒂芬•里克特的话说,美国的透明举动会把欧洲领导人逗乐,美国转向亚洲的努力似乎在提醒欧洲人,最好也倒向亚洲,以防美国和亚洲的双套车把他们落在后面,但欧洲高级官员冷静地回应,美国绝对不是正在把关注重点转向亚洲,想在亚洲混好的唯一国家。一名叫马库斯的柏林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转向太平洋,并不是“零和游戏”,欧洲也正向太平洋转移,这是全球化的结果,谁也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