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男的有产假吗:将名师作为自己的“路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8:16

将名师作为自己的“路标”

——“小学、中学名师教学艺术”丛书阅读视点

林茶居

    进入教学,就是进入一种困难,就是进入一种困境和冲突,就是进入一种自我的确认与突围之中。因为,教学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课堂,一个现场,一个事件,而更是教与学的相互打开,师与生双方生命的彼此激荡。就教师而言,他一边把他自己所认为的“好”的教学落到实处,一边抵制着他所认为的不利于教学的各种影响。他既有多样选择面前的焦虑,又有面对障碍时的不安,还有顺利推进后的喜奋。

    与之共时存在的情况是,教师常常处于一种难以言尽的无法确信中。避开各种外在干扰不谈,这种“无法确信”主要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观念纠缠。用时下的热门话语来说,即专业成长的“辗转”;文化一点讲,这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我要说的是,真正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在路上”的教学,它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中——它基于过去,立足当下,指向未知。

    而又有哪一个教师,不是“在路上”呢?他既在教育教学的路上,也在自我成长、自我成就的路上。由此,尝试摸索、寻求路标、找到入口、突破边界,便成为一个教师职业生命的一系列关键词。这个时候,名师的导引就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最新出版的“大夏书系·教学艺术”丛书一套四本,即《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主编),集约了钱梦龙、赵谦翔、程红兵、于永正、孙双金、王菘舟、赵景瑞、闫学、任勇、夏炎、童嘉森、赵公明、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钱守旺等诸多中小学名师,通过经验分析、经典课例、观点展示、专家解读、人生讲述等方式,展现了他们的课堂智慧和教学艺术。

    从于永正的“五重教学”到孙双金的情智课堂,从王菘舟的诗意追求到闫学的语文之道,从赵谦翔的绿色语文到程红兵的人格教育,从刘可钦的生命意趣到华应龙的“疯狂数学”,从夏炎的数学文化到赵公明的“成功阶梯”,它们所蕴涵和昭示着的智慧、旨趣、吁请、诉求,既反映了这些名师对某种普遍的教学或者说某种教学的普遍性的深入探询,也铺叙了他们在某种“普遍性”观照之下的个人教学的精神踪迹。我们说教学是“艺术”,就意味着这个教学是从教师的生命体验和具体处境出发和升华出来的,是教师深深卷入其中之后所获得的形而上的美和力量。

    所谓名师,在我看来就是具有这种“美和力量”的人。从他们那里,你可以寻找到你所需要的“路标”,可以获得激活经验与打通悟性的契机,你也将会有更多的明白和热爱。对于每一个“在路上”的教师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这些名师也“在路上”,只不过,他们走在前面而已。那么,将名师作为自己的“路标”,并不是沿着他们走过的路走下去而成为他们的延长线,而是透过并凭藉他们的“思”与“行”,找到自己的成长“入口”,在某处扎根,为自我的突围和挣脱找到一个支点,实现“关键性的跳跃”,一步一步成就属于自己的教育的奇迹。如此,你的职业生命便“不仅是可筑的,而且是可居的,可思的”和不断自我超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