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假申请:中国弹道导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6:52

中国弹道导弹大全

(2008-04-09 13:14:24) 转载标签:

军事

东风三十一

热核弹头

东风-3

东风-2

中国

分类: 战略武器 中国弹道导弹大全

 

 

 

1、东风-1(DF-1)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是彷制原苏联的R-2导弹而成,其原型是纳粹德国研制的V-2火箭。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彷制。1960年11月5日,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东风-1采用单级液氧加酒精等液体燃料推进剂,最大射程600公里,弹重20.5吨,命中误差在千米以上。

  推进剂:单级液氧+酒精等液体燃料。
  射程:600公里。 
   弹长:17.7米。

  弹径:1.65米。

  弹重:20.5吨。

  弹头:常规高爆炸药。

  制导:惯性+无线电。

  精度(CEP):数公里

 

2、东风-2(DF-2/CSS-1)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2是东风-1的改进型,推进方式不变,射程增加到1300公里,可载一枚2万吨当量核弹头。东风-2于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1965年,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其制导系统比东风-1导弹有较大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1965年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东风-2导弹1966年开始部署,现已退役。东风-2北约代号CSS-1。

  推进剂:单级过氧化氢+酒精液体燃料。

  射程:1300公里;DF-2A为1500公里。

  弹长:20.9米。

  弹径:1.65米。

  弹重:29.8吨。

  弹头: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或1枚重1290公斤的2万吨级当量核弹头(DF-2A)。

  制导:惯性陀螺电解积分仪。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3、东风-3(DF-3/CSS-2)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3是我国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也是中国完全自行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采用机动发射、单级、液体燃料。东风-3最大射程2700千米,可携带百万吨当量热核弹头。东风-3于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1975年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産。1985年12月东风-3改进型研制完成,射程从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东风-3北约代号CSS-2。

    东风3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1,700 英里,动力装置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装4800磅常规高爆炸药或百万吨当量级核弹头。风-3型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据估计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1986年7月,大陆开始了对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据信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东风-3型也可以携带重达4800磅的常规高爆炸药。大陆在80年代估计生産了90-120枚东风-3型导弹,正逐步被东风-21A型所取代,目前最多还有40枚部署现役。东风-1/东风-2/东风-3都属于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

  推进剂:单级硝酸和偏二甲基液体燃料。

  射程:2650公里;DF-3A为3500公里。

  弹长:24米。

  弹径:2.25米。

  弹重:64吨。

  弹头: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或1枚100~150万吨级当量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积分仪。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4、东风-4(DF-4/CSS-3)中/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4是中国第一种两级火箭(使用东风-3作为第一级火箭),北约代号CSS-3。其研制工作要求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如发动机可靠性、性能更好的耐高温材料及改进型制导系统等)。该型导弹是一种采用液氢燃料和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的中程弹道导弹(IRBM)。东风-4原设计射程超过4000公里,以美军驻关岛的B-52轰炸机基地为目标。此后其射程增至5000公里以上,以将莫斯科及其他苏联西部城市纳入射程范围。

  中国于1965年3月正式决定研制该型导弹,并于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1980年开始部署。该型导弹是一种陆基机动导弹,但以洞库、隧道或地下发射井为基地,其设计性能可允许其机动至发射台,在加注燃料后发射。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储藏在山洞里,战时必须先移至露天,花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1986年,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了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估计有30枚东风-4型导弹正在服役。东风-4的民用型火箭为长
征-1,该型火箭曾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推进剂:两级硝酸和偏二甲基液体燃料。

  射程:4000公里;DF-4A为4750公里。

  弹长:28米。

  弹径:2.25米。

  弹重:82吨。

  弹头:1枚重2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使用多个分导弹头,每个弹头当量约5~10万吨。

  制导:捷联式全补偿惯性制导。

  精度(CEP):1400~3500米。

  准备时间:60~120分锺。

 

5、东风-5(DF-5/CSS-4)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参数

    东风-5(DF-5/CSS-4)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DF-5A为15000公里。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1枚重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1枚重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锺。  

这个是 老美最怕的东西...

 

6、东风-11(DF-11/CSS-7/出口型M-11)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1是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可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东风-11采用两级助推方式,射程较短,约为300公里。该型导弹的较短射程及其仅有3分锺的飞行时间,对导弹防御系统而言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由于东风-11始终在大气层内飞行,绝大部分高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无法对其进行拦截。中国研制了一种射程更远的改进型东风-11A,并已小规模部署。中国拥有数百枚东风-11和东风-15,绝大部分部署在中国东南部并将台湾纳入射程范围之内,并以每年50枚的速度进行生産。东风-11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开始装备中国导弹部队并对外出口,出口型号为M-11。
    东风-11北约代号CSS-7。

    射程:300公里。

  弹长:9.75米。

  弹径:0.8米。

  弹重:3.8吨。

  弹头:1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

  精度(CEP):200米;100米(改良型)。


东风十一甲

北约代号:   CSS-7 Mod-1
结构:       单级
射程:       620公里
制导方式:   捷联惯性,探高雷达,天文导航
燃料:       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 10-30公尺
平台:       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   航天部一院
生産单位:   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航天部一院14所是“甲型号”惯导平台的研制单位
东风十一甲弹头舱末端装空气舵,通过弹道计算机控制,进行末端指令修偏载车是湖北三江特种汽车制造厂生産的WS-2400 8X8 三用越野载车

 

 

7、东风-15(DF-15/CSS-6/出口型M-9)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5是一种单级固态燃料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SRBM),其原设计用于出口,出口编号为M-9。在中国决定不出口该型导弹之前,它并未列入中国的导弹部署项目。东风-15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0年定型生産并对外出口,1995年中国开始部署。北约代号为CSS-6。

 东风-15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发射,准备时间为30分锺。它装备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在弹头上安装的小型推进系统能修正导弹的终端速度、再入角度和飞行轨迹和射程等因素。这种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东风-15的准确性和突防能力,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跟踪、计算和截击变得更加複杂。东风-15拥有可分离式弹头,因此其目标信号特征将比较原始的诸如朝鲜制造的飞毛腿式导弹小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采用了GPS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的攻击准确性。虽然该型导弹所公布的圆公差概率半径为300米,但实际精确度可能高得多,即可能为50米或更小。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携载常规弹头,但也能携载核弹头。据报道,中国为使其战术弹道导弹的型号更加多样化,可能正在研制一种射程更远(1200公里)的常规型东风-15,这一射程将使导弹具有更快的再入速度,以有效穿越敌方的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并确保用于攻击台湾的导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发射。

  推进剂:单级固体燃料。

  射程:600公里。

  弹长:9.1米。

  弹径:1.0米。

  弹重:6.2吨。

  弹头:1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双星定位+环形激光陀螺(改良型)。

  精度(CEP):100米;60米(改良型)。  

 

8、东风-21(DF-15/CSS-5)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1是一种二级中程弹道导弹(MRBM),其射程超过2000公里。东风-21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弹道导弹。它采用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发射,也是中国第一种具备公路机动性能的导弹。

 东风-21于1978年开始研制,并于1985年5月20日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试射,1991年开始部署,逐步取代老式的东风-3A。据报道,该型导弹安装了中国第一种自动化火力指挥和控制系统,并安装了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由于标志攻击准确度的圆公差概率(CEP)指标较差,东风-21原型只用于执行核弹攻击任务。

   东风-21主要有三种型号服役;早先服役的Mod1射程为1800公里,酬载600公斤,估计它的核威力在250到300千吨之间,中国在制造了大约100枚以后已经停産,为因应台海局势已经有相当部份的部队改装了常规弹头;改良后的Mod2(东风-21A)射程增至2700公里,量産持续中;最新型的Mod3为穿破TMD和NMD的保护伞再作精进,拥有精密导引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再入大气层部有气动翼面控制弹道,虽机动力和战机相比拉不到几个G,好在马赫10的速度大大缩小了拦截导弹的误差容忍度,使其升空迎击时错之丝毫,差之数里。其CEP可降到50米左右。

技术参数

  东风二十一

北约代号:   CSS-5
结构:       两级
制导方式:   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射程:       1700公里
燃料:       聚硫凝固橡胶複合推进剂
发射方式:   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 不详
平台:       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   航天部二院
服役时间:   已经全部退役


东风二十一甲

北约代号:   CSS-5 Mod-1
结构:       两极
制导方式:   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射程:       1800公里
燃料:       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   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 不详
平台:       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   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   日本,印度
服役时间:   1991年

 

东风二十一乙

北约代号:   CSS-5 Mod-2
射程:       2700公里,
制导方式:   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燃料:       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   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 不详
平台:       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   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   日本,印度

 

东风二十一丙

北约代号:   CSS-5 Mod-3
射程:       3200公里
制导方式:   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燃料:       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   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 20公尺
平台:       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   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   大型水面舰支
东风二十一   发射单位为六辆卡车 (一辆发射车,五辆后勤车) 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産的HY-473牵引车。
东风二十一甲淘汰了聚硫凝固橡胶複合推进剂,采用更先进的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推进剂。
东风二十一乙 发射单位从六辆卡车减少到三辆,减轻了后勤的负担。


9 巨浪-1(JL-1/CSS-N-3)潜射弹道导弹
 
  巨浪-1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装备于夏(092)战略核潜艇。1969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

  推进剂:两级固体燃料。

  射程:1700公里;改进型增至3000公里。

  长度:10.7米。

  直径:1.4米。

  弹重:14.7吨。

  弹头:1枚重600公斤20~1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

  精度(CEP):300~400米。


10、M-7(8610/CSS-8)短程弹道导弹

    M-7导弹是以倾斜方式发射的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8。M-7倾斜发射的原因是红旗-2防空导弹采用倾斜发射方式,而M-7弹道导弹是从红旗-2防空导弹改造而来的,改造编号8610工程,工程从1986年开始.红旗-2导弹的库存数量很大,所以中国的M-7导弹数量也不少。实际上,M-7导弹的出口不受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协定》的约束可以大量出口。MTCR规定不能出售射程超过三百公里,弹头重量超过五百公斤的弹道导弹,而M-7导弹的射程二百公里,弹头重量五百公斤。一九九二年中国一次便向伊朗出售了九十枚M-7弹道导弹。M-7导弹使用履带车或者轮式汽车为运载发射工具,机动性

好,适合野战。

 


11、东风-31(DF-31)准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三十一的前身是东风二十三,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3号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用来代替东风四液体燃料远程导弹。 1984年因为新技术的注入而换项831工程。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一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难题,经过我国军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産出第一枚原型弹,命名为东风三十一。

 

1991年苏联解体,我国领导阶层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际形势,在我国外交部的压力下削减了东风三十一的研制经费,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东风三十一定型以后一直没有投産,也没有装备部队,这种环境一直到持续1993年底。 1996年,东风三十一的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産的ZX-TJ-2000型牵引车,配置V-12缸增压风冷发动机。,八轴牵引车要求200吨牵引力,于1996年引进白俄罗斯技术,十五所绘制载车图纸,三江航天集团孝感生産底盘,采用德国道义茨发动机,由ZF生産的变速箱和液力变矩器,全轮随动转向,油气弹簧独立悬挂,验收要求顺利通过二级地形,即离开公路的沙石路面,东风三十一共四型八种(包括验证弹),分别为,三十一原型甲,甲一,乙,乙一,乙二,丙,丙一,丙二,丙三 。

 

东风三十一甲是东风三十一的增程弹,所有东风三十一型号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其中某些技术将被直接应用在东风四十一上。东风三十一甲的牵引车做出了重大调整,东风三十一牵引车使用汽车柴油发动机,而东风三十一甲的牵引车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发动机,仅仅散热器就有两米高。

乙一,丙二是地井型号,部署在长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井中,它们的部署情况也没有公开过。
丙一是平原机动型号,也是50周年国庆阅兵展示的型号,发射筒表面除了竖立液压装置外没有装配卡钳,也没有加强筋固定,主要部署在东北,华北地区,打击对象为美国。

乙,乙二,丙三是山地机动型号,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发射筒采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考虑到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兼顾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公尺,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比井射型号差,估计在150公尺左右。东风三十一携带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III”抗压加固地井和北美战略防空司令部等。东风三十一甲列装部队使二炮的陆基洲际导弹领先美国现役洲际导弹一代。最新消息:新领导上台后,国防科工委已指示核九院研制配备东风三十一“甲”洲际导弹的鑽地战略弹头,要求能够击穿150米花冈岩层并摧毁加固掩体和指挥所。 2001年底,东风三十一完成换装,东风四全部退役。

东风三十一甲,甲一

北约编号:   CSS-9
结构:       两级
燃料:       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   12000公里
质量:       23吨
弹头当量:   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       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 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       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研制单位:   航天部一院
生産单位:   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   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13、巨浪-2(JL-2/CSS-N-4)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巨浪-2是和东风-31/东风-41同时开始研制的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是东风-31弹道导弹的改良型。
 巨浪-2原型弹只能打8600公里,携带3至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先后经过两次比较大的改进,带的弹头越来越多,打得也越来越远。20世纪90年代改进了增程的甲弹。并于2001年研制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乙弹,同年进行了陆上试射,2002年又在夏级核动力潜艇上进行了海上试射。据估计,巨浪-2还未定型。未来中国最新型的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也可以说是现在因为谁也不知道部署了没)将配备18枚巨浪-2。

第一次改进使射程增加到12000公里,运载能力增加到携带6-8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第二次改进使射程再次增加到14000公里,运载能力增加到携带10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09-4战略导弹核潜艇是巨浪二的载体,原设计09-4装备16具发射筒,90年代末期,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09-4不得不重新设计,正在建造的09-4装备18具发射筒,根据我国已逝中科院士,航天专家王振华提出的“自由入轨”理论,该弹的设计采用了国际前所未有的固-液两级火箭结构,包括固体一级火箭和液体二级火箭,最大射程14000公里,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的分导热核弹头。

  推进剂:分为两级,一级为固体,二级为液体。

  射程:8600公里(原型);

  12000公里(甲弹);

  14000公里(乙弹)。

  弹重:23吨。

  弹头:3~4枚25万吨级当量分导式热核弹头(原型);

  6~8枚25万吨级当量分导式热核弹头(甲弹);

  10枚25万吨级当量分导式热核弹头(乙弹)。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精度(CEP):80米


14  东风二十五
 
   东风二十五是在二十一基础上改进的中程导弹,改进了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东风二十五的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

结构:      两级
射程:      3200公里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制导方式:  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
圆周偏差率:20-40公尺
平台:      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  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
东风二十五是在二十一基础上改进的中程导弹,改进了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
东风二十五的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


15 B611短程战术弹道导弹

    B611以150公里的射程,完全不受国际上弹道导弹输出禁令的影响。展出的沙漠迷彩涂装也表明了B611的出口对象。据介绍,该系统已经成功出口,该导弹使部队具有了对敌方战役纵深第二梯队的精确打击能力,而且还可对友邻部队的作战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基本单元构成

  导弹2枚。

  发射车1辆。

  指挥通信车1辆。

  保障车1辆。

  技术参数

  最大射程:150公里。

  最小射程:80公里。

  战斗部重量:480公斤。

  命中精度:150米。

  发射准备时间:25分锺。

  撤收时间:5分锺。

  发射方向:±45°。


16  在研洲际弹道导弹DF-51

    DF-51是一种固定井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我国第一种重型洲际导弹,两级固(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负荷约一万公斤,最大射程约一万五千公里,能够携带14枚50万吨或8枚100万吨的热核弹头,部署加固地下井。该弹采用外层空间小动能变轨技术,改进固体燃料,缩小弹体,发射平台,是固定地井发射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代替41的井射型号)

 

 

 

 

 

简述


东风-1号(DF-1)近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彷制的近程地地战略导弹。1958年4月开始彷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彷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东风-2号(DF-2)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1966年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公里、1500公里(东风-2A)。可携带1500公斤高爆弹头,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东风-2A)。

 

东风-3号(DF-3)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导弹全长24米,弹径2.25米,起飞重量6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2800公里、4000公里(东风-3A)。可携带1枚威力为2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5-10万吨TNT当量分导核弹头(东风-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

 

东风-4号(DF-4)远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1980年服役。导弹全长27.5米,弹径2.4米,起飞重量82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4000公里、7000公里(东风-4A)。可携带1枚2200公斤的威力为100-3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分导热核弹头(东风-4A),命中精度1370米。

 

东风-5号(DF-5)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东风-11号(DF-11/M-11)近程地地战术导弹
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称M-11。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定型生产并出口。导弹全长9.75米,弹径0.8米,起飞重量3.8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300公里。可携带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50米(改良型)。

 

东风-15号(DF-15/M-9)近程地地战术导弹
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为M-9。1984年开始研制,1988计定型,1991年服役。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起飞重量6.2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00米(改良型)。

 

东风-21号(DF-21)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在巨浪-1号潜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85年5月20日试射成功,1989年定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起飞重量14.7吨,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1800公里,2700公里(东风-21A)。可携带1枚600公斤的威力为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东风-31号(DF-31)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二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95年5月29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3.4米,弹径2.2米,起飞重量17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和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1枚700公斤的威力为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9万吨TNT当量分导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