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二人民医院官网:意志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程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3:02

意志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程序

仇德辉

有些人决策判断优柔寡断,工作计划杂乱无章,行为举止简单粗暴,情绪爆发难以自控,生活作风贪图享受,工作业绩不思进取,这些既不完全是智能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意志方面的问题。意志是一种特殊的、针对行为活动方面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使人类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

一、意志强度三大定律

意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所不同的是,意志所反映的价值事物是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事物,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增量的价值事物。

由此给出意志的哲学定义:

意志:人对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即主体自身行为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

显然,意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同样遵循情感强度三大定律,即:

意志强度第一定律(即意志强度对数正比定律):意志的强度与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即意志强度边际效应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活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

意志强度第三定律(即意志强度时间衰减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现负指数下降。

人的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越大,根据意志强度第一定律,它所产生的意志强度越大,人就会越经常地、大规模地发展这一行为活动;同时,根据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其价值率就会逐渐下降并趋近于人的中值价值率,它所产生的意志就会逐渐衰退,以至最终消失,从而体现出意志强度第三定律。

二、意志活动的基本功能及其生理机制

意志活动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四个,其生理机制各不相同。

(一)行为目标的确立和修正功能

意志能够确立或改变行为活动的目标。由于同一行为对于不同行为目标(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作用对象)将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率,因此人可以通过改变行为的目标来改变其价值率。人确立或改变复杂行为(或行为方案)的行为目标的生理机制是:大脑中具有较高兴奋强度的兴奋灶将吸引具有较低兴奋强度的兴奋灶,前者就是激发者,后者就是被激发者,前者所对应的事物就是后者所对应事物的目标。由于任何一个复杂行为都会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兴奋灶,这个兴奋灶可与多个有关的事物的兴奋灶存在神经联系,其中只有一个事物的兴奋灶能够最有力地吸引和激发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从而作为复杂行为的首选行为目标。如果事物的价值率发生了变化,新的事物的价值率超过了原有行为目标的价值率,那么它的兴奋灶将以更大的兴奋强度来吸引和激发复杂行为的价值率,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目标。

由于确立和改变行为目标能够最快、最容易、最有效地改变行为方案的价值率,因此人们总是首先确立或修正行为目标,然后再制定和修改方法步骤或实施计划。

(二)方法步骤的制定和修正功能

意志能够针对已经确定的行为目标,制定方法步骤或编制实施计划。对于一个复杂的行为目标,通常需要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所组成的复杂行为来协调完成。人确立方法步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排列组合成复杂行为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行为目标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简单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使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最大值,从而使各个简单行为能够协调一致,并产生最大的价值率。

若干复杂行为又可构成更高层次的行为方案,并确立更高层次的行为目标,这个更高层次的行为目标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将对大脑皮层的若干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使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更新的、更高层次的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最大值,从而使各个复杂行为能够协调一致,并产生最大的价值率。这个变换过程将会反复进行多次,从而形成多个方法步骤,只有一个方法步骤具有最大的合成兴奋强度,其兴奋灶群将优先接通与行为目标兴奋灶的神经联系,从而被选定作为最佳方法步骤,某个相似的方法步骤将处于待激发状态而作为候选方法步骤,其它与之相对立、相矛盾的方法步骤将受到抑制。

具有较大正向兴奋强度的简单行为的兴奋灶将对兴奋灶群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这个简单行为被列入方法步骤的可能性越大;具有较大负向兴奋强度的简单行为的兴奋灶将对兴奋灶群产生较大的排斥力,这个简单行为被列入方法步骤的可能性越小。

(三)行为活动的激发和控制功能

意志能够对人的各种活动实施激发和控制。任何简单行为通常会在大脑皮层的额叶区域形成相应的兴奋灶,通过各种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与大脑皮层中一级运动区的若干兴奋灶建立暂时或固定的神经联系,再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神经纤维与运动器官进行联系,从而激发和控制着各个运动器官的体力活动;还可与大脑皮层中其它区域的兴奋灶建立暂时或固定神经联系,从而激发和控制大脑的思维活动;还可与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等周围神经系统建立暂时或固定神经联系,从而激发和控制着机体其它器官的生理活动;还可通过各种相关的事物在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灶间接地建立与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暂时或固定神经联系,使该简单行为染上情感的色彩。

当行为目标的兴奋灶被激发后,若干个简单行为的兴奋灶群得到激发,使人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激发和控制人的简单行为活动。

(四)意志动力特性的修正功能

人对于每个自身的行为动作都有一个意志,由于意志是人对其行为价值率高差的一种主观估计,因此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差,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

意志的修正程序是:人在实施某个复杂行为之前,总会对它所涉及的所有简单行为的价值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复杂行为的价值率产生一个预测值,与人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后,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实施这个复杂行为的意志。在完成这个复杂行为后,人又会对其价值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对照,如果存在明显的误差,就会对其中一个或多个简单行为价值率的预测值或意志进行修正,修正的优先顺序是:先修正相对不熟悉的、新出现的或相对不明确的简单行为的意志;如果有两个以上不熟悉的简单行为,则先修正低价值层次的简单行为的意志;如果有两个以上不熟悉的低层次的简单行为,则先修正使用规模较大的简单行为的意志。

为了加快意志的修正过程,通常可以对多个简单行为的意志同步进行修正,但修正的幅度将根据以上优先顺序进行调整。修正以后的意志,将投入下次复杂行为之中进行检验;如果某简单行为长期得不到使用,其意志将会逐渐衰减;如果某简单行为的意志在多次实施过程中得到确认,其稳定性将会得到加强。复杂行为的意志修正程序通常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各个简单行为价值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相同,该复杂行为价值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也基本相同,这时复杂行为的意志修正程序才得以完成。

由于任何行为动作都会涉及一个或若干事物,行为动作的价值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涉及的所有事物的价值率,因此意志误差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情感误差,要修正好意志,必须首先修正好情感。在实际生活中,意志的修正与情感的修正经常同时进行。

三、意志的内部逻辑系统

人的意志系统分为四个基本层次:一是本能行为的意志即本能意志,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二是简单行为的意志即弹性意志,它是以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三是复杂行为的意志即知性意志,它是以关系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四是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即理性意志,它是以语言为刺激信号的关系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因此,意志内部逻辑系统相应地由四个存在严密递进关系的系统共同构成。

1、本能意志系统。一个相对独立的本能行为通常只追求某一种价值事物,该事物的刺激信号通过激发本能行为在大脑相应区域中的兴奋灶,从而引发该本能行为的实施,则该事物对应的兴奋灶所产生的情感强度就是本能意志强度。由所有本能行为的意志强度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本能意志强度系统;由所有本能行为的价值规模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本能意志规模系统。本能意志强度系统和本能意志规模系统共同构成本能意志系统。

2、弹性意志系统。一个简单行为通常是由一个或若干本能行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并以某一个特定的价值事物作为目标物。目标物的刺激信号通过激发简单行为在大脑相应区域中的兴奋灶,从而引发简单行为的实施。研究表明,该简单行为的意志强度(即弹性意志强度)等于各有关本能行为的合成强度,即等于各有关本能行为的强度矢量与其规模矢量之点乘。由所有简单行为的意志强度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弹性意志强度系统;由所有简单行为的意志规模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弹性意志规模系统。由弹性意志强度系统和弹性意志规模系统共同构成弹性意志系统。

3、知性意志系统。一个复杂行为通常是由一个或若干简单行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并以某一个特定的价值事物作为目标物。目标物的刺激信号通过激发复杂行为在大脑相应区域中的兴奋灶,从而引发复杂行为的实施。研究表明,该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即知性意志强度)等于各有关简单行为的合成强度,即等于各有关简单行为的强度矢量与其规模矢量之点乘。由所有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知性意志强度系统;由所有复杂行为的意志规模度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知性意志规模系统。由知性意志强度系统和知性意志规模系统共同构成知性意志系统。

4、理性意志系统。一个超复杂行为通常是由一个或若干复杂行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并以某一个特定的价值事物作为目标物。目标物的刺激信号通过激发超复杂行为在大脑相应区域中的兴奋灶,从而引发超复杂行为的实施。研究表明,该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即理性意志强度)等于各有关复杂行为的合成强度,即等于各有关复杂行为的强度矢量与其规模矢量之点乘。由所有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理性意志强度系统;由所有超复杂行为的意志规模构成的数学矢量就是理性意志规模系统。由理性意志强度系统和理性意志规模系统共同构成理性意志系统。

四、意志活动的基本程序及其生理机制

意志反映了行为的价值率高差,人在意志的驱动下对于不同的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当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人就会加强意志,并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或发生规模,反之就会削弱意志,并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或发生规模。

复杂行为是由若干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型、逻辑、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所组成,行为方案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行为,其价值率决定着人的意志倾向。人的意志活动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一是探索意志目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客观价值需要激发了大脑皮层中某一个兴奋灶或多个兴奋灶,选择其中一个具有最大兴奋强度的兴奋灶(此时人对该事物的需要强度或欲望强度最大),它所对应的事物即被确定为意志目标。探索意志目标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估算和比较不同目标事物的价值率的过程。

二是确定总体规划。对应于确定的意志目标,可以选择某一个与之存在密切联系的超复杂行为来实现,而这个超复杂行为通常需要多个复杂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型、逻辑、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来协调完成,意志目标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将对大脑额叶区的若干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使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其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极大值。此后,变换各个复杂行为的结构方式,形成另一个超复杂行为,相应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并使其兴奋强度达到另一个极大值,如此反复多次,再在其中选择一个最大值的兴奋灶群,并优先接通与意志目标兴奋灶的神经联系,从而选定作为最佳总体规划。确定总体规划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估算和比较不同超复杂行为的价值率的过程。

三是确定行为方案。对应于总体规划中的每一个复杂行为,可以选择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型、逻辑、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进行组合,使其兴奋灶群的兴奋强度达到一个极大值。此后,变换简单行为的结构方式,使其兴奋灶群的兴奋强度达到另一个极大值,如此反复多次,再在其中选择一个具有最大值的简单行为结构方式作为最佳复杂行为。同理,依次确定其他复杂行为。总体规划中所有复杂行为确定后,整个行为方案才得以确定。确定行为方案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估算和比较不同复杂行为的价值率的过程。

四是确定具体动作。针对每一个复杂行为中的简单行为,可以选择多个本能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型、逻辑、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进行组合,并使这些本能行为的兴奋灶群的兴奋强度达到极大值,以确定每一个简单行为的具体动作。确定具体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估算和比较不同简单行为的价值率的过程。

五是修正意志系统。把具体动作的价值率的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修正人的弹性意志系统;把行为方案的价值率的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修正人的知性意志系统;把整体规划的价值率的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修正人的理性意志系统。修正意志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修正人的简单行为、复杂行为和超复杂行为的主观价值率的过程,以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为下一个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的选取和执行做准备,这个过程既可以在事前预测中进行,也可以在事中试探中进行,还可以在事后比较中进行。

五、意志巡视系统及其生理机制

对意志的巡视主要是通过大脑中的意志巡视点(简称为意志点或注意点)来实现的,意志巡视点就像电脑中的鼠标,它所到之处都会提高相关事物的兴奋灶的兴奋程度和相关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的觉醒程度,意志点的存在使主体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积极性:意志点一旦附着在某一意志目标上,就会提高它及相关事物的兴奋强度,就会加强它及相关事物兴奋灶的神经联系,从而提高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的实施效率和实施速度,充分调动外界的积极因素和内部的所有潜能,使人的意志目标更加坚定执着,整体规划更加周到细致,行为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具体动作更加准确无误。

2、主动性:人为了满足多形式、多层次的需要,通常会同时实施多个意志目标(如工作目标、生活目标和学习目标),当几个意志目标在时间、空间、精力和价值资源等方面出现矛盾时,需要暂停或废止某些意志目标的实施,巩固和加强另一些意志目标的实施,这就需要意志点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人为了事业、信仰或友情,可以克制自己某些方面强烈的欲望,承受巨大的精神折磨与生理痛苦,甚至可以牺牲生命,它充分反映了人在平衡和调控意志目标上的主动性。人是唯一能实施自杀行为的生物,这是人的意志主动性的极端体现。如果人的意志点得不到有效控制,当意志目标之间出现重大冲突、遭受重大挫折和沉重打击时,人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出现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严重紊乱。对突发事件的灵机应变和处理能力,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主动性大小。当人遇到了突发的或极为重要的事件,人的意志点将会迅速转移到该突发事件之上,并由此调动一切能量和资源,来应付和处理该事件,使人能够顺利地度过难关或及时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3、创造性:意志点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应兴奋灶的兴奋强度,因此由意志点引导的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将是相对迅速、清晰、准确和高效的,人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就会更加充分,对事物价值特性的了解就会更加全面,对自身行为的价值效率的把握就会更加准确。人在确定意志目标、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时,就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可能存在的机遇和可能发生的变故,从而可以有效地发现新的意志目标,调整现有的意志目标,修正过去的意志目标,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更多的预见性、开拓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探究经济决策的生理机制

来源 青年参考

2006-12-11

在一般人的眼里,神经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坐在一起讨论专业,无异于“鸡同鸭讲”,谁也不明白谁。然而如今,“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联合已经形成一门学科,目的在于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一个简单而普遍的理论分析模型。这就是新兴的‘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

  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副教授保罗·格利姆彻和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教授阿尔多·拉切奇尼,在《科学》杂志上联合撰文,向读者介绍神经经济学时说:“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经济概念来理解和分析人类的行为,而神经科学家则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生理机制。”形象一点说,神经经济学就像是经济分析的“显微镜”。

  1997年,一些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了一个为期两天的会议,对刚刚萌芽的神经经济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哈佛经济学教授大卫·来伯森参会时说:“经济学应该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把研究目光集中在一些更小的对象上。过去我们一直在研究一些宏观现象,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等。近来,经济学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人类个体如何做出行为决策。我认为现在应该跨过‘个体’这一层次,直接研究大脑在进行决策过程中的生理机制。这正是神经经济学要做的事情。”

  神经经济学的基础研究技术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FMRI中心副主任史蒂文·史密斯介绍说:“FMRI是一种检测技术,用于检查在不同的生理感受和活动时,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域被激活。功能性磁共振图像扫描仪可以通过一种特殊方式显示大脑激活区域所增加的血流量,从而获得功能性的‘脑图谱’。”

  如今,“神经经济学在行为学和生物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保罗·格利姆彻和阿尔多·拉切奇尼说。他们在《科学》杂志上提到,通过应用FMRI,神经经济学家研究了人们在经济行为中对获得的渴望、面对风险的选择、战略性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的生理基础。

  美国肯塔基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系副教授简·约瑟夫博士在其最新的工作报告中说:“目前,FMRI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甚至可被用来研究人们的赌博心理、情感追求乃至两性间大脑功能和行为的差异。”而人类情感对于其经济行为的影响不容小觑。甚至有人说,在神经经济学出现之前,经济学家建立的经济学模型之所以总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就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比如说,市场投资中,收益与风险总是并存。对收益的期望和对风险的恐惧,往往构成了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矛盾心理。更注重获取收益的人与更强调躲避风险的人,在投资行为上通常存在相当大的落差。这就是人的情感左右其经济行为的一种表现。牛津大学FMRI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人脑中一个名为“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即OFC)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获得金钱收益时,OFC的中心部分会十分活跃;而经济受到损失时,OFC的两侧将被更多地激活。对于OFC功能的研究无疑有助于预测人们的经济决策。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陌生人分钱”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调查者随机挑选了两个陌生人A和B。调查者提供10元钱让A在两人间分配,而B可以作出选择:要么接受A的分配,A、B两人都从调查者手中获取部分金钱;要么拒绝A的分配,两个人一分钱也得不到。

  从纯粹的经济角度出发,B应该不管怎样都接受A的分配方案,哪怕A只分给B一元钱;因为这总比什么都得不到强。然而,实际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分配方案是2~3元钱。这表明人脑中也许有一个有关“公平”的情感区域,在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决策。这个问题还有待神经经济学家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去探明。

  不同的个体面对经济市场时,其情感和经济决策往往“百花齐放”,各不相同。这种种不同的决策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市场这只大手的神秘性。神经经济学的特殊作用使它可以成为经济分析的“显微镜”,随着这台“显微镜”的不断发展,市场之手必然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原帖地址: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5/7/16/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