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一日三餐食谱:我的书房——夜雨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38:07

【参赛】我的书房——夜雨斋

本帖被 观书小生 执行加亮操作(2011-08-06)
                                 夜雨斋                                    

 

 


 

 


 

 

 


 

                                             
    夜雨斋是我的书房名,乍一看,或让人误以为是“苦雨斋”,所以有攀附名人之嫌,但是不管了,谁让我那么喜欢夜雨呢?寂静的夜里,突然有雨滴打落下来,带来一点凉意,然后是雨丝、雨帘、雨幕,便感觉世界更静了,雨作为一个屏障彻底地把书房和外在的那个世界隔绝了开来。这时,泡上一杯清茶,打开一本书卷,看看书,看看窗外的雨,哪里还有这么舒服的事呢? 
    书房不大,不过六七平方米而已,但于我愿足矣;藏书不多,不过两三千册,但于我愿足矣。“书非借不能读也”,虽如此说,但仍禁不住诱惑,多多少少总要买一些,慢慢地便积累了这么多。搬家的时候,工人不会说话(也许说的反倒是大实话),看到几箱子的书,咋咋舌,笑说:“原来是个书呆子。”我也笑笑,说:“可不是吗。”心中并没有不舒服。 
    但是毕竟对我来说,买书主要是为读,而非收藏,所以暗暗给自己立下几个规矩,有点节制买书的意思:一、可买可不买的,尽量不买;二、可在图书馆借到的,尽量不买;三、读过一遍之后不会再读的,尽量不买;四、没有读过的,尽量不买。那么哪些书要买呢?一是常翻常用的;二是特别精美,觉得有收藏必要的;三是特别喜欢的。这么说来,我似乎也是在藏书而不仅仅是读书了。但是规矩总是用来破坏的,直到今日,我又遵守了多少呢? 
    买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原来视之为宝贝的,过了几年却弃之如敝履,但心里并不懊丧,这说明审美眼光提高了。所以丢弃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书边买边弃,使书总是维持在两三千册的数量上,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此时,环视书架,触目皆是喜爱之书,此时之心情,岂可以“南面百城”相比? 
    书房虽小,却还雅致。环墙两面书架,是我根据书的尺寸亲自设计的,花费也不多。内外一层,避免的是书无处可找;格宽仅六十厘米,为的是承重板不致压弯;不装玻璃窗,为的是与书更加亲近;书架稍微外拓,为的是可以放点零零碎碎。书桌正对窗户,窗外视野无碍,一眼可见苍山的翠绿。另两面墙点缀两幅字画,字是倩人请一青年书法家所写,内有“夜雨度书声”句,正与书房名同;画是八大山人的作品,可惜不是真迹,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日本二玄堂合作的仿制品,但尚可观。 
    此外,还有什么可说呢?读书十余载,终于有了一个书房供自己阅读、写作、憩息,除了满心的愉悦,此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西流   2011年8月6日于夜雨斋
 

我的荐书: 
1.《1984》 
奥威尔的这部名著,似乎不需要我多唠叨什么,看了它,真可以知道专制统治下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说实话,我看完之后不寒而栗。值得一说的是它的版本,我收藏了三个不同的版本,都是董乐山翻译的,其中两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一个是花城出版社出的。最精美的要算2009年6月出版的的这个上海译文本,但据说最“古老”的是这个1985年12月初版的花城本。香港刘绍铭在去年也推出了一个新译本,我翻读过,但犹豫了一下,没买。因为我想,董乐山的这个译本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2.《鲁迅手稿全集?书信》 
这套书现在在书店是买不到了,想买只能上旧书网。但是其他类似的书是有的,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的《<古小说钩沉>手稿》,但我的感觉在印刷质量上尚比不上这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旧书。我喜欢鲁迅,他的著作以及关于他的著作收藏了很不少,前两年一发愤,在已基本收藏齐全他的著作单行本的情况下,仍购置了一套《鲁迅全集》(我平时是不喜欢买这么大部头的书的,因为读起来不方便,很多时候也不会去读)。读书时经常会读到鲁迅和郑振铎编印《北京笺谱》事,很向往,可惜难得一见。2007年西泠印社影印出版了线装本《北平笺谱》,但价太贵,不舍得买,只好买了一本《北平笺谱精选》,结果看完略感失望,觉得并不如自己预期的好,这时反倒庆幸没有一激动把线装本买下来。及待后来在朋友处看到这本《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四册》,不禁感觉惊艳,又寻思鲁迅在信中用的应该也是《北平笺谱》里的那些笺纸,为何两处感觉如此大不同呢?寻思的结果是,这笺纸只有与书法融合,才能见其光彩。于是急急从网上搜购该书,但又读赵家璧《文坛古旧录?鲁迅书简“完璧”归赵》,知鲁迅也是在三十年代才受编印《北平笺谱》的影响大量用北平彩色笺纸的。查购到的《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三册》,果然用彩笺的就少了许多。受此影响,后来还买了一部山东美术出版社于2010年2月影印初版的《尺素风雅?明清彩笺图录》,煌煌两大册,定价360元,但也印得相当漂亮。 

 
3.《月亮和六便士》 
这是毛姆的代表作,似乎也不用我多讲。我知道喜欢毛姆的人多如牛毛,我只是牛毛中的一根而已。毛姆的主要作品我基本上都读过,包括厚达近九百页的《人生的枷锁》。毛姆的小说,文字流畅、易读,故事讲得也平易近人。我之所以选择推荐这本书,除了因为它写的是著名画家高更的故事,还因为我曾一度与它错肩而过。读高中时,校门口有一大片旧书摊,我的买书生涯即始自那里。一日偶见一本没有封皮的《月亮和六便士》,当时尚不知毛姆,只是觉得小说的名字奇异,摊主要价一元,我只肯还五角,结果没有谈拢,不想因此错失好几年,现在想来仍觉遗憾。毛姆此书,藏了两个版本,也是因为喜爱的缘故。 

 

4.《傲慢与偏见》 
介绍简?奥斯汀的这本世界名著,只是因为它对我的特殊影响。可以说我开始读世界名著即始于此书,它的幽默、俏皮、流畅,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没有以读世界名著为难事。时隔多年之后,我还经常感念这一点,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纪念此事(《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在文中,我感叹:“很难想象,假如我一开始读到的不是《傲慢与偏见》,而是类似《尤利西斯》这样的作品,我会怎么样。”确实如此。 

 
5.《台北人》 
白先勇也是一个让我入迷的作家,读大学时,他甫一出手便写出了《玉卿嫂》这样的佳作,不能不让人感叹他的写作天分。《台北人》是他的代表作,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短篇故事,连缀在一起,就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史诗。因为喜爱,曾买过一本台湾尔雅版《台北人》,装帧、印刷得那真叫一个好,似乎只有这样的装帧,才对得起这样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