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的学生分析:17年职业股民的五大生存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6:48
 

17年职业股民的生存法则

 

编者按:股市是一个特别容易出故事的地方。几乎所有股民,无论是新入市的新股民,还是在市场中生存很久的老股民,都有一部酸甜苦辣史。

大牛市结束的时候,陈林的仓位也很重,不过那个时候他手里的品种已经换成了5-30之后超跌的题材股,其中最典型的是三联商社(6.69,-0.20,-2.90%,吧)。“5-30之后三联商社股价经常在10块到7块左右波动,操作很简单,到了高点你要敢抛,或者部分的抛,到了低点你再捡一点,又安全,风险也不大。”

“虽然从6000点跌到2000多点很惨痛,但万绿丛中还有一点红呢,这一点红很温暖的,你要是找到一点,可能不能让你挣多少钱,至少能让你补贴补贴,弥补你亏损的钱。”

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中,确实有着一波又一波的题材股的炒作。而在陈林看来,并不需要提前去估计下一个该是哪个概念炒作了,只要跟着去做就行。在这波行情中,为了降低风险,陈林没有跟农业股行情,不过到了创投概念股行情,他不客气了。创投第一波的股票是600624复旦复华和600630龙头股份,不过他并没有追这两只股票,“不是我在炒作这个股票,我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住这个价位”,但是陈林发现了这个板块其他股票的投资机会——同济大学、工大首创和工大高新。陈林觉得现在的投资机会很多,遍地都是二折股、三折股,要选择那些超跌、大股东实力强、品牌价值好的股票。

“现在这个点位就要反恐,现在十个股民里面九个半都是恐慌的,剩下半个就是挣钱的。”

陈林认为指数已经从6000点跌到3000点以内了,“从心理上你已经不是太害怕了,当然大多数人很恐惧,因为在里面赔的太多了,你就是叫他们乐观一点他们也乐观不起来”。 “已经是这样了,心态肯定是要调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调整心态,凡是有利于你心态好的地方你都要去调”。

“不要跟情绪过不去,不要跟市场过不去,这个市场跌下来,不是说你想止跌就能止跌的,反过来说,大牛市上来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市场是惟一的,客观的,最标准的,你可以跟什么都过不去,但不要跟市场过不去。”

“我建议大家这个点不要太看空了,因为你看空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如果不看空,你还可以通过个股来产生利润。所有人不看空并不等于明天不跌,在股市里没有人说明天就是底部。”

陈林说自己之所以在这次熊市中损失不大,是因为17年股民生涯的积累,使自己拥有了先知先觉:“走到这个地方我知道不能往前走,这个地方有陷阱”,碰到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市况,他能够凭经验找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理想的方法。

“好多股市里面的经验绝对不是说半年、一年就能学会的,这次大牛市那么好,但是有几个靠大牛市改变生活的?几乎没有,是因为平时储备不够足。这个不仅是指资金上的,还包括心态上的、眼光上的、战略战术上的,包括以前在股市里面跌打滚爬的经验。”

陈林建议股民们看看《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战略,平时不断修炼保持心态的心理学、成功学,不停地在语言强化自己,或者在身体各方面强化自己,“我是全副武装做过来的,我肯定比一般的人容易不恐惧,对我来说没什么恐惧的了,因为5-30毁灭性的打击过来了,我还有什么扛不过来的?

 

木知木觉成了第一代股民

随着股市的热火,近来身边的股民极多。电梯中、地铁内以及公园里,耳朵总能刮进谈论股票的话题,红肥绿瘦,可谓涨跌牵动万人心。虽说我于股票始终是个“门外汉”,但遇上朋友在一起“谈股论金”,我也不甘示弱,时常会在他们面前摆一记“老亏”,因为要算起来,我还是新中国资格最老的一批股民呐!
    现在我们通常称的老股民,往往从1992年的第一批“认购证”说起,其实,中国最早发行的股票,还要向前追溯六七年。
    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吧,我也是刚工作不久,学工业会计专业的我理所当然地被分配在一家企业做财务。当时的工资大概在四十元左右,一年下来省吃俭用,也就储蓄一二百元吧。恰巧那时我的一位分在银行工作的同学来电,神秘兮兮地问我要不要买两张股票?如要,可以“开后门”帮我搞两张。
    说句实话,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股票为何物,只晓得能“开后门”就必然是好事,于是,毫不犹豫地倾囊取出200元,托老同学买了两张“延中实业”——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另一只股票是“飞乐音响”,当年同月发行),记得付了钱办完手续后,银行给了我两张类似委任状式样的凭据,于是,我便阴错阳差并且木知木觉地成了中国第一代股民。
    二十多年前的“金融投资”理念很简单,除了储蓄还是储蓄。记得那时的“有奖储蓄”很热,一等奖奖房子的也有,当然只是一室户的小房型罗。之所以说我成了股民还木知木觉,就是我买了股票但感觉还是以为是买了“有奖储蓄”,等着年底开奖。后来同学的解释让我非常吃惊:此股票除了每到年底分红外不但不开奖,而且连本金也不退的!
    “连本金也不退”之语,一下颠覆了我的理财观。当时闻听后非常郁闷,颇难接受。老同学似乎看出了我的悔意,就说,不要紧,虽不能退但你可以转让。
    说来有趣,那时的股票转让可不是任意交割的,转让给谁,张三李四必须由我自己物色好。无奈,我只好挨个在熟人朋友中询问,后还是我同一办公室的陈大姐看我“苦恼”,接手应诺将两张“延中”转给了她。那时的交割相当麻烦,我们不但各自带好相关证件,而且还特地调休半天,相约一起来到静安区的一家银行,在柜台前当场办妥转让手续。我自然也没敢溢价,虽然两张股票已在我手里捂了好几个月了,但还是原价转给了她,当时好像也没有什么交易税之类。
    对比起现在的股票交易,只需在电脑上敲敲键盘,几万乃至千万的交易便立马成交,而当时的那种原始抛售方式太滑稽了!不过,现每每说起这则故事,朋友们都会为我的两张股票大叫可惜!热心的好事者还会不厌其烦,帮忙算出这两张“延中”股票,经过不断的送配与拆分,其市值最起码也应在50万以上,至于那两张“委任状”似的中国最早股票凭证,其拍卖价格也将达数万元……
    我将此利好消息当笑话一般用电话告知了远在香港定居的陈大姐,不料她有点紧张,生怕我向她瓜分那25万元的利润,忙说:那两张股票我也捂了没两年,早就抛掉啦! 

   
喝酒与性事

近几天邀朋友喝酒,都说兴致不高。问起缘故,还是那连续五天的“跌停”导致心情大坏,可谓“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们蚁民百姓赚钱真是不易。
    不过,人生在世,好酒在桌,该喝还是要喝!记得有一条段子说:“男人不醉,女人没小费;女人不醉,男人没机会;男人女人都不醉,酒店宾馆没人睡。”呵呵,这也是我们陆康大师在酒桌上常常会说的一句话。
    爱喝酒,其实也是一种性情。尤其在古时,既无熊牛之市的牵挂,也无涨涨跌跌之纷扰,所以喝酒,几乎成了人们最好的快乐方式,“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苏东坡在诗词中关于喝酒的句子太多了,非常的豪放与浪漫。古人中才艺冠天下又绝顶可爱的,非他莫属了。
    “竹林七贤”中个个都是爱喝酒的好汉,他们言行怪诞、放浪形骸,这也形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从某种角度说,如果魏晋时代也有电视海选的话,“竹林七贤”或许就可当选“好男儿”了,大概也照样能赢得了一些少女少妇的粉丝吧。《世说新语》中记述阮籍与人饮酒赌棋.连有人来报告其母病危将死,他仍不肯歇手,直到胜负已决,才“饮酒三升,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竹林七贤”中还有个嗜酒如命的刘伶,他著有一篇《酒德颂》的宏文,文中自诩道:“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意思是他不论停还是行,都是手不释酒的。据宋·罗烨《醉翁谈录》说,他的妻妾为此也很恼火,就串通好酿了一大缸酒,乘刘伶不备,将其推入酒缸中,然后用东西把缸口压住,不料过了三日开缸察看,只见酒已喝光,而刘伶半醉半醒地坐于酒糟之上……难怪有一副名联做得好: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中国人常喜欢将喝酒和性扯在一起,酒色相联。最常说的就是所谓“酒能乱性”,还有“酒壮色胆”之类,其实,酒在喝至半醉时,状态最佳,那时人处于最率真的阶段,于是,本色与本性的东西也就露出一点来了,不过只要无伤大雅依然是很可爱的。“酒壮色胆”不仅中国有,西方也同样存在。莎士比亚曾这样描述酒对性的作用:酒精能让你的欲望之火燃烧,也能让你的表现大失水准。
    前些天朋友给我一个“喝酒五态”的段子,就是拿女士对待性事的态度,来说明喝酒循序渐进的状态,还颇有点意思。我改动一下,加几句旁白和点评,供博友一粲。
    喝酒第一阶段:少女阶段。滴水不漏,严防死守;(此时不肯轻易开戒,渴死事小,失节事大
    喝酒第二阶段:少妇阶段。有意无意,半推半就;(既然开和了,喝一口也是喝,喝一瓶也是喝
    喝酒第三阶段:寡妇阶段。你情我愿,来者不拒;(白天空洞洞,晚上洞空空也是烦恼
    喝酒第四阶段:荡妇阶段。酒酣兴至,你不找我我找你;(桃云朵朵次第开,千杯万盏情似海
    喝酒第五阶段:老妇阶段。明明不行了,还瞎比划。我看,最可爱的大概就是这一拨“明明不行了”的人了

金学伟:价值、成长、趋势,是股票投资的三大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价值是基础,成长是先导,而趋势则是最终的落脚点。所谓万种行情归于市,价值也好,成长也好,最终都要通过趋势体现出来,才会有意义。

在趋势的把握方面,技术分析无疑是最具优势的,至少它在趋势定量化分析预测上,是一般的基本分析所不具备的。而在所有的技术分析工具上,波浪理论在趋势前瞻性以及趋势轮廓的整体把握,尤其是让一般投资者易于理解和把握上是最具优势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经常运用波浪理论来分析市场、表述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实际上,它在我整个市场以及投资分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太高,包括整个技术分析这一块所占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会超过50%。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做一些市场的基础研究

至于技术分析能否做赢,我想说三点。

1、任何一种方法,都取决于运用者本身的经验、素质和功力,就好比价值投资、成长投资也有做得好的、成功和做得不好的、失败的,技术分析同样如此。所谓“文章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我个人经验来说,要做好技术分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而化之不行,看的太短小更不行。

2、一位美国同行曾经劝过我说,美国的证券分析师喜欢关门做技术分析,开门讲基本分析,这样看起来比较有档次。言下之意你也应该这样。不管这话对与不对,至少它说明一点,技术分析是当今股市最大的一个分析流派,不仅在投资大众中,也包括专业投资界。

3、任何一种方法,它的成功率还取决于运用者的多与少,用的人越少,其准确性越高。人人都讲价值,市场上就不会有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人人都讲成长,成长股一定是被高估的。人人都讲技术分析、讲趋势,趋势就会变成永动机而漫无止境,就不会有波段操作的机会存在。

本期主人公:周婕,股龄17年。1991年夏天从事证券投资,她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从‘老八股’每天一个百分点的涨停,到延中股票的取消涨停板,从上海股票认购证的横空出世,到全国各地的网下申购新股的热潮,她都亲临其境。目前她已经由怀揣1.5万元小股民演变成一个成功的股权投资者。

上海利格蒙特集团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周婕,1991年入市,在证券市场跌爬滚打17年。此时,她已经空仓3个月了。

“今年这波下跌是我做17年股市中遇到的最急的。之前的下跌市中,我虽然不一定逃顶,但肯定会在次高点出逃。这次不一样。”这一次,周婕在6000点的时候并没有成功逃顶,掉到4500点时才“割肉”。

和许多股民一样,周婕虽然已经在市场中这么多年,“割肉”的时候还是心痛。“当时真是牙齿一咬就走,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

后来她想明白了,“为什么感觉该反弹的时候不反弹呢,是因为等待反弹的人太多了。”

不过她当时还是在4500点毅然决然地把所有股票都卖掉了。“我是个宁波人,比较率直,习惯了很快做决定,不拖泥带水。”

“其实股民知道行情好不好,他们都很明白,中国的股民是对政策面最敏感,最聪明的,但他们不舍得割肉。你到证券公司去问散户,现在是牛市还是熊市,他们很明白,而且现在只有反弹没有反转。但他们就是不舍得卖。”

周婕把股市形象比作逐层上升的摩天轮,“起先坐上去了,上涨,投资者说太好了,原来可以涨啊,涨到顶点的时候就很兴奋,原来挣钱这么容易啊,下落到一半的时候,他还没有丧失信心,但回到原点的时候,他说,从今以后不买股票,我下来了。”

“你问所有股民都是割肉的时候很痛,但割肉之后很舒服,但你9元割肉掉的时候,再看跌到8元、6元的时候,就会觉得庆幸了。”

回忆去年牛市的美好时光,周婕仍然沉浸在甜蜜中,“那真是一段很快乐的日子,我做了17年股票,从来没有见过两年的牛市。”的确,2005年“998行情”时的千点保卫战仅维持了三个月,“519行情”、“624行情”也都是昙花一现,之前96年的大牛市略长,也就是一年的时光。虽然在那段日子之前,周婕和若干中国老股民一样,已经过了4年的熊市,但面对去年的牛市并没有畏手畏脚,“股民们有一句话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四年了,肯定会涨的很高。”

“行情好的时候什么消息都可以听一点,行情不好的时候什么消息都不要听信”,在此前的牛市中,有很多投资者选择了听信消息。在那段鸡犬升天的日子里,听消息一度让投资者收获颇丰。不过在熊市里,周婕提醒投资者要改变策略。那么熊市做什么?空仓的周婕说要“冷”,冷下来静心做知识储备,看看专家们都怎么说,了解各家上市公司。

   周婕说自己选股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财务报表搞不清楚的投资者,她建议可以从上证50和上证180指数(公司里面选择,都是些行业龙头。她建议说,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盘子小的,弹性大一点;注意主营业务,有一些主营业务可能有“讨巧”的地方,也就是他们在行业中的亮点,结合社会的潮流,可能就有投资价值。“要结合社会的潮流,比如现在,人民币升值贸易企业就不要买了。”周婕建议说。

在空仓的这段时间里,周婕又抓紧时间考察上市公司了。提起考察上市公司,似乎是券商研究员才去做的事,普通股民似乎没有必要千里迢迢去考察。“我还没钱的时候就已经去考察上市公司了。去了一个地方,一般是直奔那里的上市公司。”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欢迎普通散户参观的。周婕因此也吃了不少闭门羹。“每次去上市公司,三次去才能问出一些话,”周婕提到自己当年考察一家宁夏的上市公司时深有体会,“我说我是股民,人家就让把帐户拿出来,检查一下有没有股票,”她感慨地说:“都说我们股东是老板,不过在很多上市公司面前我可没觉得自己是老板。”接下来,周婕小心翼翼地问上市公司的人,有没有新的增长点?他们回复我说:“报纸上都写着呢,自己看啊,我们企业好着呢。”她说自己第一次能得到这个答案就很满足了。还有一次她去一家天津的上市公司,“前两次去都没人理我,后来我以股东的身份去了,他们才重视我。”那个时候,周婕已经持有100万股了。不过,对此周婕心也很宽。“一家上市公司面对很多普通股民,不可能一一跟你细说。第一次去人家可能不愿意跟你说,但第二次去人家就可能会重视你了。”1996年,周婕走访长虹,到了绵阳就觉得长虹做的很气派,“长虹的董秘当时很热情地接待我,还说我们是给你们打工的。”

周婕说自己做股市十七年,除了赚钱以外,还有三大收获。“中国股市增加了我的知识。我每做一只股票,我都会去了解这个企业;中国股市让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国股市让我很温柔,因为我永远觉得市场是对的。”

另外,她还有几句很经典的话:“熊市没有底,牛市没有顶”。顶在你的心里,当你最得意忘形的时候,就是牛市的顶,当你最恐惧想撤离市场的时候,才是熊市的底。“底部从来都不是看出来的,底部是跌出来的,投资要看趋势。只要有钱,什么都有机会,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17年,股市成了周婕的“情人”,“我可以在饭桌上把所有话语都变成股市词汇。吃饭就是‘开盘’了,对哪个菜喜欢就是‘蓝筹股’,照片和真菜不对板就是‘虚假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