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课戴表工资高吗:中日书法的互相影响及其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52:22

日本国宝《松林图》左支,作者長谷川等伯(1539 - 1610)。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已不在世。临摹本很多,日本现在保存着两件:呉炳本蘭亭序,趙孟十三跋臨蘭亭序。

日本史料记载:
王羲之《兰亭序》原本在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手里。后来唐太宗设法从智永的弟子辩才手里搞到,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这位智永禅师也是一位书法家,右图是他的《真草千字文》:真迹。智永禅师在浙江湖州永欣寺30年,臨書了《真草千字文》800多本,江东(长江下流)诸寺一寺一本,后来很多禅师东渡日本,真迹留存在日本了。
上图:馮承素临摹的王羲之《蘭亭序》正文。
此本用楮紙兩幅拼接,紙質光潔精細。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後紙明項元汴題記:“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遂定為馮承素摹本。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鬆,後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後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於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覆,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了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合,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本卷前隔水有“唐摹蘭亭”四字標題,引首乾隆題“晉唐心印”四字。後紙有宋至明20家題跋觀款鈐鑑藏印180餘方。流傳經過,根據各題跋印記記載,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內府-駙馬都尉楊鎮-元郭天錫-明內府-王濟-項元汴-清陳定-季寓庸-乾隆內府。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三。
八柱第一:虞世南临摹(初唐三大家,真迹已不存在)。
八柱第二:褚遂良临摹(初唐三大家,真迹已不存在)。
八柱第三:馮承素临摹(上图,临摹原本具体年份不确定)。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艺术之一,现为中华文化圈的共同艺术。中国书法流派虽然很多,书圣王羲之,天下公认。八柱的前两个临摹已经不存在,真迹也陪葬在昭陵里,这个馮承素临摹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
王羲之的成才环境
东汉末年大学者,书法家蔡邕(132-192)的女儿蔡文姬(蔡琰,177-239)不幸流落匈奴地区12年,她少女时代好友曹操得知后,重金将她救回中原。蔡文姬是三国著名才女,魏晋还有一个著名才女衛鑠(272-349),出嫁后称卫夫人,两人的书法都很好。到底好在哪里,不得而知,因为这两个才女都没有留下墨迹。这位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之一。西晋只有51年(265-316年),东晋(317-420年)进入文化发展高峰期。根据日本排列的书法家年代排序,东晋前期5个书法家,前4人和后2人都与王羲之或亲或友,排在中间第的5个人正是王羲之本人:
1. 郗鑒    (269-339)=王羲之义父,东晋的司空,车骑大将军。
2. 卫夫人(272-349)=王羲之的老师。女书法家。
3. 王廙    (276-322)=王羲之的叔父。
4. 王导    (276-339)=王羲之父亲的族兄,东晋奠基人。东晋第一代幕府。
5. 王羲之(303-361)=书圣,虽然朝中均为亲友,坚辞转赴地方任闲职,一生研究书法。
6. 恒温    (312-373)=东晋大将军,王羲之的好友。东晋第二代幕府。
7. 谢安    (320-385)=东晋宰相,王羲之的好友。东晋第三代幕府。
曹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外加一批女才子,中国进入春秋战国之后第二个魏晋文化高峰期,直至隋唐两宋。
王羲之的东晋时代,三个幕府,王导,恒温,谢安三人都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们三个家族里也是书法人才辈出,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已经成为不可逾越的巅峰。中国书法巅峰时期魏晋六朝唐宋的大部分存世作品,都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很难看到,即使在台湾也很难一次欣赏齐全。
日本二玄社得到合法授权,可以复制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墨宝字画真迹,网址:
http://www.nigensha.co.jp/kokyu/index.html
大陆也复制得到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复制品,二玄社中国合作者太一文化公司在上海,网址:
http://www.taiyiwenhua.com/taiyi/index.php
       集帖(字帖)
集帖,就是把很多人的书法汇集在一起,誊写或印刷装订出版。中国的书法集帖是从宋朝开始的,此前很多书法作品因为没有印刷技术而丢失了,只有石头碑刻才能流传。集帖可把很多人的书法艺术保留下来。
这也是日本对宋朝评价极高的原因。宋朝之前的很多艺术作品都失传了。集帖起源于宋朝,日本的清单如下:
1 昇元帖=李后主李煜
2 澄清堂帖=李后主李煜
3 淳化閣帖=宋太宗,992年
4 大観帖=宋徽宗,1109年
5 真賞斎帖=华夏,1522年
6 停雲館帖=文徵明,1560年
7 余清斎帖=吴廷,1596年
8 戯鴻堂帖=董其昌,1603年
9 鬱岡斎帖=王肯堂,1611年
10 玉煙堂帖=陳瓛,1612年
       11 秀餐軒帖=陈息园,1619年
12 秋碧堂帖=梁清标,时间不详
13 聴雨楼帖=周于礼,时间不详
14 三希堂法帖=乾隆,1747年
15 鄰蘇園帖=杨守敬,1892年
右图上:张芝《冠軍帖》(淳化閣帖本)。右图下:张芝《欲帰帖》(淳化閣帖本)。张芝(?-192)是东汉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他的弟弟張昶也是书法家。右面两件张芝的作品就是宋太宗的功劳。
李后主的昇元帖散佚了,澄清堂帖虽然也失传了,但是很多墨迹保留下来,被其他集帖收藏下来了,尤其是很多王羲之的作品,所以李后主的功劳是很大的。
淳化閣帖是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下令编辑整理的集帖,总共10卷,如下:
1. 歴代帝王書法(後漢章帝以下21人)
2. 歴代名臣書法(漢至晋19人)
3. 歴代名臣書法(晋宋斉31人)
4. 歴代名臣書法(梁陳唐17人)
5. 諸家書法(古代至唐,17家)
6. 王羲之書法
7. 王羲之書法
8. 王羲之書法
9. 王献之書法
10. 王献之書法
宋太宗的这项工程,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基础。汉至唐的很多碑刻保留下来了:石头雕刻的字年代久远也会模糊消失,宋太宗的工程可谓一项华夏文明抢救工程。后来很多碑刻已经搞不清楚是谁书写的了。
大観帖是宋徽宗指令编辑的集帖,也是10卷,对一百年前的宋太宗的淳化閣帖再次校勘修订重新出版。这一套书法直到乾隆的三希堂法帖,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1000年不变。
华夏是明朝收藏家,他的真賞斎帖总共三卷,上巻是鍾繇的《薦季直表》,中巻是王羲之的《袁生帖》,下巻是《万歳通天進帖》。《万歳通天進帖》是王羲之的后人,王方慶,在万歳通天二年(697年)将家传的王羲之家族的全部书法献给武则天。武则天组织临摹之后,返还真迹,留下临摹本。后来真迹丧失了,临摹本的一部分保留下来。华夏拿出他的收藏,书法家文徵明帮助修补润色,出版了一个漂亮的明朝第一帖。
梁清标(1620-1691)是明末清初的收藏家,他拿出自己收藏的陸機《平復帖》,趙孟頫《洛神賦》等真迹,请雕刻名手尤永福,制作了秋碧堂帖,具体出版年份不详。趙孟頫是王羲之之后评价最高的书法家。
三希堂法帖32巻,乾隆12年(1747年),乾隆勅命梁詩正(1697-1763)为首编辑,从鍾繇到明代书法家的历史名人的书法汇集起来,刻字非常精美,纸墨质量俱佳,内容没有大的改变。
鄰蘇園帖12巻,楊守敬(1839-1915,号鄰蘇)在1892年制作,加入空海的《風信帖》等日本优秀书法。他是清国第一任驻日本公使何如璋(1877年驻日本三年)的随员,他带到日本很多魏晋六朝碑拓,在日本引起轰动,同时他也很欣赏日本的书法艺术,综合起来出了一个12卷的集帖。
其他的集帖,没有加入新的内容,不述。元代是空白,没有出版任何集帖。
汉字数量:秦《蒼頡篇》3300字,後漢《説文解字》9353字,魏《广雅》8151字,梁《玉篇》16917字,唐《韻海鑑源》26911字,宋《广韻》26194字,明《字彙》33179字,《正字通》33671字,清《康熙字典》49030字。日本人特别善于收藏,竟然收集了八万多字,但是大部分日本人自己也不认识。不述。
秦汉时代的书法家
秦朝:没有书法家。李斯把大篆改进为小篆,李斯本人写的小篆,后世非常著名。
西汉:没有书法家。竹简为主,贵族用丝绸写字:没有书法的载体。
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方法,蔡侯纸取代竹简。此后开始出现书法家,留下草书墨迹最精彩的就是张芝,王羲之非常喜欢张芝的龙飞凤舞。其他几个书法家:
1. 許慎(大约58-147),公元100年编辑出《説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小篆。价值至今不减。
2. 師宜官,卒年不详,隶书《耿球碑》。汉灵帝说:自己的书法只有師宜官八分之一。汉灵帝曾编练皇家禁卫军,封了8个指挥官西園八校尉,包括曹操袁紹淳于瓊等,最后没能搞成,汉灵帝后代逃到日本。曹操按照这套体制建立曹军统一了半个中国。《日本書紀》记载:汉灵帝的后裔带领17县的人投奔日本,称为東漢氏,衍生出坂上氏平田氏内蔵氏大蔵氏丹波氏文氏調氏文部氏谷氏民氏佐太氏等氏族,人才辈出,尤其是武将。
3. 杜度,生卒年不详,他发明章草,章草又演变为草书。
4. 崔瑗(77-142),擅长小篆和章草,日本和尚空海写的《崔子玉座右銘》使他在日本很有名。
5. 崔寔(103-170),他的章草,后世评价极高。
6. 蔡邕(132-192),创造飞白体,他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书法家,墨迹都没有留下来。
7. 张芝(?-192),师从蔡邕的学生崔瑗,擅长草书,尊称草圣。他弟弟張昶也是书法家。
日本评述:东汉是小篆-隶书-楷书过渡的时代,三国时代开始出现真正的书法艺术。东汉劉徳昇,生卒年不详,可能是行书的创始人,但是没有证据确认。
三国时代的书法家
三国时代第一位的书法家是鍾繇,他的祖先是西楚名将鍾离昧。在战争年代,他是曹操的后勤部长(曹操称赞他是萧何再生),曹操当了魏王以后,他是曹操的司法部长(大理)。他给曹操写过很多司法资料,王羲之非常喜欢他的书法并临摹了很多他的文章。
1. 邯鄲淳(132年 - 220),魏国人,作品《三体石経》。
2. 鍾繇(151-230),魏国人,后世很多集帖,都以他的作品为书法的开始。他儿子鍾会也是书法家
3. 韋誕(179-253),魏国人,书法家。
4. 皇象,生卒年不详,东吴最著名的书法家,草書章草篆書隷書俱佳,尤以章草为最。
日本评述:东汉13州,魏占9州,吴占3州,蜀占1州,蜀国太小,没有书法家。《三国演义》是专制的明朝的小说,旨在宣传刘氏的正统,全面诋毁曹操,几乎都是谎言,但是小说写得相当精彩。
西晋东晋六朝的书法家

西晋
1. 衛瓘(220-291),他父亲衛覬也是书法家。鍾繇的三个儿子中的鍾会也是书法家。鍾会率军灭蜀,衛瓘监军,后来鍾会占领成都之后谋反,被衛瓘杀了。衛瓘全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也被杀了。
2. 嵆康(223-262),擅长草书,竹林七贤之首,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長楽亭主(沛穆王曹林的孙女)。他得罪权倾一时的鍾会,鍾会进谗言,司马昭杀了嵆康。
3. 鍾会(225-264),鍾繇的三儿子,灭蜀后谋反被杀。
4. 索靖(239-303),擅长草书,东汉张芝的姐姐的孙子。
5. 衛恒(252-291),衛瓘的儿子,章草篆隷俱佳,八王之乱时全家被杀。他的族妹正是卫夫人,衛鑠。
6. 陸機(261-303),书法家,政治家,将军,诗文与潘岳齐名,他的祖父和父亲是东吴重臣陸遜和陸抗。他的《平復帖》(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古代著名书法家的真迹,9行86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陆机的这个真迹曾在米芾《書史》中记载,多次辗转后进入乾隆内府,后来收入《秋碧堂帖》《南雲斎帖》《鄰蘇園帖》等。
日本观点:曹操文韬武略,广纳人才,朝野威望极高,司马氏篡位之后始终无法树立权威,朝廷无信用,导致西晋政治腐败糜烂而51年即亡,但是刺激了思想文化和玄学,也催生了禅宗发展。
       东晋
1. 郗鑒(269-339),王羲之的义父,擅长行书草书。司空,车骑大将军。东汉末年御史大夫郗慮的玄孫。
2. 衛鑠(272-349),撰写《笔阵图》,详细讲解书法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擅长楷書行書篆書隷書,嫁给汝阴太守李矩后,被称为卫夫人,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3. 王廙(276-322),王羲之的叔父,《二月十六日帖》等。
4. 王导(276-339),王羲之父亲的族兄,五胡十六国西晋政治家,东晋主要奠基人,曾推荐106个官员并都被任命。继曹操之后又一个成功的幕府,连续辅佐三个东晋皇帝:晋元帝,明帝,成帝。
5. 王羲之(303-361),书圣,固辞中央高官,转赴地方任职,以便有空闲研修书法。他使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6. 恒温(312-373),东晋大将军,王羲之的好友。第二代幕府。他曾经三次北伐。
7. 谢安(320-385),东晋宰相,王羲之的好友。第三代幕府。他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百万大军后,再次退休。他几上几下,不贪恋权位。前任的王导,恒温都把后事托付给谢安。
8. 王献之(344-386),王羲之第七子,他的临摹作品很多,唯一可以追朔到唐朝的真迹是右图《廿九日帖》。
日本观点:对曹操王导谢安等人研究很深,秦汉独裁,宦官外戚干政,天下多次大乱,经济崩溃,人口减为十分之一,曹魏不得不鼓励外族大量移民中原,结果导致五胡乱华的更大混乱。曹操等幕府困难而技巧地处理各种政治经济关系,稳定朝政恢复经济。日本设计影子政治体系:天皇高出云表不管人间事,神权分离,稳定一千多年。
日本评述:王羲之一生希望超越张芝和鍾繇,并努力培养子女,最后不仅超越张芝鍾繇,还培养出王献之。他一生淡泊名利,身后名满天下,誉满天下,二王的书法,在宋太宗的10卷淳化閣帖中占了一半:5卷。
南朝
1.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山水诗之祖。他多次辞官,性格孤傲得罪权贵被杀。
2. 陶弘景(456-536):书法家,医学家,他博学多才,诗赋琴棋書画,医薬卜占暦算経学,地理学博物学文芸,几乎样样精通,长期隐居山林,道教茅山派的鼻祖。他20岁被南齐的高帝任为左衛殿中将,辅导皇家弟子。36岁(492年)辞职前往南京附近的茅山,499年广招天下弟子,梁武帝从年号选定到军事凶吉,军政要事处处请教他,被人称为山中宰相。后来名满天下,各个王朝都来求教他。他留下44本著述,81岁去世。他师法王羲之和鍾繇,书法风格淡雅,对后来北宋的黄庭坚影响很大。
3. 王志(460-513),擅长草書隷書,被誉为書聖,他是驸马,宋孝武帝的女儿安固公主的丈夫。
4. 梁武帝萧衍(464-549),与沈约等豪族和文学家结成竟陵八友,举兵建立南梁。皇帝菩薩,多次舍身寺庙,他的作法对百济和日本影响很大。他不是沽名而是真心向佛:财务支持佛教,坚持素食。但是他慧根不够,禅宗一世祖达摩从天竺先到广州再到南京会见的就是他。侯景之乱,他被监禁两个月后饿死。他和沈约等人撰写了一百多集书籍和书法,但是大都在战乱中丧失,后世整理留下少数。
5. 智永,生卒年不详,王羲之的七世孙,他写了800多份《千字文》,江东每个寺庙赠送一份。
隋朝的书法家
1. 薛道衡(540-609),书法家,文学家,北朝一代文宗,隋文帝重臣,70岁时被隋炀帝赐死。
2. 房彦謙(547-615),书法家,他的一个儿子是房玄龄,唐太宗时代的宰相之一。
唐朝评论家的历史评价
有的人不是好书法家,但是好的评论家。唐朝出现一批评论家,其中張懐瓘的书品论著最多:八本。
727年,張懐瓘撰《書断》:评229人(实数约120人),他排出神品妙品能品三级,神品的名单如下:
小篆:李斯(妙品5人,能品12人)
八分:蔡邕(妙品9人,能品3人)
飞白:蔡邕,王羲之,王献之(妙品5人,能品1人)
楷书:鍾繇,王羲之,王献之(妙品25人,能品23人)
行书:张芝,鍾繇,王羲之,王献之(妙品16人,能品18人)
章草:杜度,崔瑗,張芝,皇象,衛瓘,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妙品8人,能品15人)
草书:張芝,王羲之,王献之(妙品22人,能品25人)
神品合计25人(实数12人),妙品98人,能品106人,总计229人(实数约120人)
758年,張懐瓘撰《書議》:他列举出崔瑗,張芝,張昶,鍾繇,鍾会,韋誕,皇象,嵆康,衛瓘,衛夫人,索靖,謝安,王導,王敦,王洽,王廙,王珉,王羲之,王献之19人,分为真書,行書,章草,草書4体。他品评这些人的作品,认为一千年来这19个人无人可及,并将荣耀百代。
唐朝评论家李嗣真(生卒年不详),在《書後品》中也给出了定量的评判,他分了十个等级:
逸品    :李斯=小篆,張芝=章草,鍾繇=楷書,王羲之=三体与飛白,王献之=草-行-半草行
上上品:程邈=隷書,崔瑗=小篆
上中品:蔡邕,索靖,梁鵠,鍾会,衛瓘,韋誕,皇象
上下品:崔寔,郗鑒,王廙,衛夫人,王洽,郗愔,李式,庾翼,羊欣,欧陽詢,虞世南,褚遂良
此外还有中上品7人,中中品12人,中下品7人,下上品13人,下中品10人,下下品7人,合计82人。
日本列出的以上数据,原文翻译。其中,初唐三大家欧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均列为上下品。
宋朝以后,书法家更多,书法评价家也更多,诸家争鸣,超出本博文范围。不述。
唐朝的书法
首先,看看日本的国宝:一份账单,聖武天皇(701-756)去世后,继位的孝謙天皇,把聖武天皇的一些遗物捐献给法隆寺的书简。公元756年是聖武天皇的天平勝宝八年:

这件公元756年的书法是日本国宝,原图很大,参见本博文的相册。
创作这件书法的公元756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盛唐时代,也是日本学习华夏文化最努力的时代。

7-8世纪(唐朝)的书法《世说新语》,作者不详。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7-8世纪(相当于唐朝)的书法《世说新语》,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7-8世纪(相当于唐朝)的书法《王勃集》,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7-8世纪(相当于唐朝)的书法《碣石調幽蘭》,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当时没有印刷术,所有文字都是誊抄的,日本自己也不清楚上面的《世说新语》《王勃集》《碣石調幽蘭》等,究竟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什么人的作品。日本当时完全使用汉文,与中国一模一样,无法区分。
欧阳询是唐初三大家,唐代四大家,尤其擅长楷书。明治维新后,欧阳询的《九成宮醴泉銘》列入日本中小学课本至今。
行书是艺术,隶书草书不实用,楷书是实用汉字。
碑刻《九成宮醴泉銘》(右图)的历史: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夏天,隋朝仁寿宮修理改建为避暑离宫九成宮。宫中一个角落突然涌出一股甘泉,醴泉。唐太宗很高兴,认为是自己的德政带来的一大祥瑞,决定把这件事情碑刻记录下来,勅命魏徴撰文,欧陽詢书写,全部24行,每行50字。
这个作品,篆額《九成宮醴泉銘》,欧阳询最有名的一个作品,彻底脱离了隋朝之前的方形字体,首次出现长方字体,这件作品既摆脱了王羲之的楷書的影响,又融入了隶书元素,风格清和秀潤。
下面是日本的唐朝书法家排列。唐宋两朝书法人才很多,诗词歌赋人才也很多,所以中日都将唐朝分为四个时期:
初唐(618-712):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合称初唐三大家),太宗李世民,顔師古,李靖(名将),房玄龄,魏征,殷令名,唐高宗李治和唐高宗皇后武则天,欧阳通,孙过庭,薛稷(唐初四大家之一),李嗣真,陸柬之(虞世南外甥),鍾紹京(鍾繇10世孙)。
盛唐(713-765):贺知章,李北海,張旭(狂草之祖),唐玄宗李隆基,李陽冰,徐浩(张九龄外甥),顔真卿(楷书四大家之一),怀素,張懐瓘(生卒年不详)。
中唐(766-835):鄭雲逵,柳公綽(柳公权的哥哥),沈传師,柳宗元。
晩唐(836-907): 張彦遠,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裴休,杜牧。
初唐盛唐147年,书法人才济济,中唐晚唐141年,藩镇割据,书法家不到10人。
五代十国的书法家
1. 楊凝式(873-954),传世作品《韭花帖》。
2.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擅长行书,书法独特,称为金错刀。他编辑了历史上最早的两部集帖。他发展了文房四宝:用玉作笔,用歙州石头制作龍尾硯(歙州硯),由著名技师李廷珪生产的墨,外加高档书写用纸。李煜阅览奏折和读书的宫殿兼书房建筑叫作澄心堂,所以这种高档纸,命名为澄心堂纸。
日本评述:黄巢之乱,名存实亡的唐朝解体,动乱50多年里只出了一个书法家楊凝式:他父亲楊渉是唐末宰相,唐亡后成为后梁宰相。楊凝式师法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草书,被世人誉为王羲之再世,宋代的蘇軾黄庭堅米芾等也高度评价楊凝式的书法。此后,书法风格从唐朝的正整风格,转向了宋朝的活跃风格。
宋朝的书法家

宋代的书法史上,两个皇室人物,日本认为影响比较大:
北宋,宋徽宗:独创瘦金体,演化为宋体字,现代印刷中使用最多的字体。右图:宋徽宗瘦金体《小楷千字文》,既像宋体又像仿宋体,据信就是这两种印刷体的起源。这位皇帝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喜欢偷偷会见名妓李师师。宋朝18个皇帝人品都很好,才学都很出众。他们不一定是好皇帝,但个个都是才子,这在中国所有朝代中是唯一的。
南宋,趙孟頫:他是南宋皇室宗族,有资格当皇帝。他生活在宋末元初:1254-1322年,南宋(1127-1279)灭亡的时候,他25岁。忽必烈是元朝唯一的有头脑的皇帝。苦于治国人才不足,忽必烈一次性启用了以南宋宗室趙孟頫为首的24个人才,赵家宗族在元朝世代为官。
南北朝以来,各个朝代念念不忘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徽宗本来没想到当皇帝,他哥哥宋哲宗25岁突然死亡,没有子嗣,他被立为皇帝。但他一直热衷艺术:字和画。金国崛起,他的宰相蔡京与金国商议:联合灭辽后收回燕云十六州。金国按时出兵了,大宋主力部队正在剿灭方腊,结果失约迟到,北上时又吃了败仗。金国说:我们出兵出力最大,你们要犒劳和赔偿我们,才能把约定的土地给你们。宋朝不同意,双方争吵起来,金国大怒,两次攻打北宋首都汴梁,第二次攻打汴梁时,把宋徽宗和他儿子宋钦宗都捉到金国去了。 宋徽宗在金国待了9年去世了:他不是合格的皇帝,也不是坏人,他是一个艺术家。
日本评价:宋朝皇帝,都有学问,宋徽宗的艺术成就最高。

《欲借風霜二詩帖》,宋徽宗。

《(名称待查)》,宋徽宗。

《草书千字文》,宋徽宗。龙飞凤舞,亦书亦画。宋徽宗是宋代最好的书法家之一。

宋代的书法家很多,其中四个人称为“宋代四大家”:黄庭坚,米芾,苏轼,蔡襄。
米芾(1051-1107)比宋徽宗赵佶(1082-1135)大31岁,书法天下闻名(右图:米芾的《蜀素帖》)。日本资料记载:米芾最大的特长是识别书法,他能够一下子识别出哪些字是哪个人书写的,这是非常奇特的本事。
于是,米芾被宋徽宗聘为秘书长:专门负责鉴定古代字画的部门的总负责人。
米芾是魏晋隋唐时期,在中亚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昭武九姓”的国家之一,米国的后裔,不是汉人。昭武九姓的国家出了很多名人: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都是昭武九姓的少数民族,唐朝皇帝李家也有少数民族血统。
这些国家,历史记载很少,日本称为九姓胡。
汉朝和唐朝末年,两次民族大融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魏蜀吴三国人口只有汉朝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于是曹操父子鼓励周边少数民族大规模移民,最后少数民族人数激增,引发五胡乱华。
唐朝中期,建立藩镇,这些藩镇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权力全部独立,昭武九姓的少数民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等率先叛乱,唐朝不得不借助其他少数民族军队,镇压这些少数民族藩镇,最后唐朝名存实亡:盛唐形成藩镇割据之后,中唐和晚唐140多年里皇帝没有权威,宦官太监们随意拥立或罢黜皇帝。不述。
北宋南宋,曾经几次北征失败,宋朝皇帝们自知交通和后勤供给等因素,管不了那么大地方,所以集中精力经营南半个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经济世界第一。世界上抵抗蒙古铁骑最顽强,时间最长的是南宋:45年的顽强抵抗。这种军事力量不可谓不强大,只是蒙古更强大,当时军事世界第一。不述。

宋代四大家之一,蔡襄(1012-1067)的书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他家族的孙子辈之一蔡京也是书法家。《水浒传》把蔡京写成反面人物,宋江起义规模很小,侵扰不到10个县,一个县城也没占领,《水浒传》基本杜撰,并非历史。方腊起义高峰时期占领25个县城,比宋江起义规模大得多。蔡襄的书法当时被誉为“当朝第一”。
北宋的书法家
1. 徐鉉(916-991),校订《说文解字》。
2. 徐鍇(920-974),徐鉉的弟弟,与徐鉉一起校订《说文解字》。
3.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擅长行书,编辑集帖《淳化閣帖》。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祖训,不得杀害文臣士大夫,太宗提拔了一个青年干部寇准(961-1023),比他小22岁,994年寇准33岁当参知政事时,宋太宗已经56岁,寇准争论问题不给宋太宗面子,宋太宗气得起身想躲开,被寇准拉着袖子拖回来再辩论,直到听从寇准的意见: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开明政权,大宋18个皇帝没有杀过一个文臣或士大夫,顶多调换一下官职,很多文官三上三下。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968-1022)提拔寇准当了宰相,1004年辽国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来犯,43岁的寇准宰相拉着36岁的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最后化险为夷,宋辽签订百年和平协议《澶淵之盟》,宋朝以后300年的繁荣,与宋太祖建立好制度,宋太宗提拔一批好干部关系很大。
4. 王著(?-990),宋太宗赵光义的书法导师,擅长各种书法和鉴定,主持《淳化閣帖》的编辑。
5. 李建中(945-1013),擅长各种书法,尤其行书,史称初宋第一书法家。
6. 林逋(967-1028),擅长詩書画,行草。
7. 周越,生卒年不详,画家,书法大师,少年黄庭坚的老师,为欧陽詢《草書千字文》(拓本)作跋。
8. 蘇舜欽(1008-1048),他的祖父是宋太宗钦点的状元苏易简(958—997,与寇准同年进士),他比欧陽修(1007-1072)小一岁,两人是好朋友。欧阳修继承包拯的职务開封府尹,蘇舜欽当了宰相杜衍的女婿和一堆官职。他和欧阳修都支持范仲淹革新,结果先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接着蘇舜欽也被贬到苏州,对手给他安的罪名是“以公款召妓并接待宾客”。他在苏州购买奇石,建造了一个园林沧浪亭,自号滄浪翁,一边读书一边著作一边写诗泄愤,著作包括《蘇学士文集》16巻,《聞見雑録》《滄浪集》等,欧阳修多次看望他。他和他哥哥苏舜元,外加他们的爷爷苏易简是三个著名书法家,史称三苏。最后他死在沧浪亭:2000年沧浪亭等苏州园林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9. 蔡襄(1012-1067),宋代四大家之一,上面台北博物馆的馆藏就是他的真迹:谈论李后主的澄心堂纸。
10. 苏轼(1036-1101),宋代四大家之一,日本将赤壁战场称为武赤壁,把苏轼作《赤壁赋》处称为文赤壁。
11. 朱長文(1039-1098),1066年付印《墨池編》20卷,1074年付印張懐瓘《書断》的续篇《续書断》。
12. 黄庭坚(1045-1105),宋代四大家之一。
13. 蔡京(1047-1126),书法家,著述很多,三朝为官,曾任徽宗的宰相(太师)16年。他主张与金合作攻辽,导致金国兵临汴京,被宋钦宗撤职流放,在途中死去。第二年金军再次来犯灭亡北宋。日本认为:如果将他的执政和判断失误分开来评价,蔡京对徽宗时代各种艺术发展的贡献很大,当时是北宋的文化艺术巅峰期,包括书法。
14. 米芾(1051-1107),宋代四大家之一。晚年帮助宋徽宗鉴定书法,他有奇特的鉴别能力。
15. 薛紹彭,生卒年不详,米芾的好朋友,作品有《元章召飯帖》等。
16. 黄伯思(1079-1118),书法著作《東観余論》2卷,对《淳化閣帖》进行了考证评述。
17. 趙明誠(1081-1129),著作《金石録》30卷,前10卷收录2000件金石文作品,包括著作时间,诸家考证等,后20卷包括520篇诸家考证之是非的评论。然后进一步著述了更加详细的《集古録跋尾》。这两大著作奠定了金石学的基础,他在48岁突然英年早逝,他的妻子李清照曾为南宋朝廷服务并继续他的工作。
18. 宋徽宗(1082-1135),风流天子,书法瘦金体(介于现印刷体宋体和仿宋体之间),绘画院体画,均为徽宗独创。他信仰道家,自称道君皇帝并亲自注释《老子》《庄子》。宋徽宗时代的人口1.18亿,超过康乾盛世。他的字画,现为日本国宝。元末,白莲教首领韩山童自称宋徽宗8世孙起义被杀,他儿子韩林儿1355年建立大宋,全国响应。11年后,1366年韩林儿下属吴国公朱元璋溺杀。朱元璋利用明教灭亡元,忌惮宋而开始修改历史。
19. 米友仁(1086-1165),米芾的儿子,书画都很有名,在南宋时代也很活跃: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学士。后世把米芾称为大米,把米友仁称为小米。

日本国宝,私人收藏,宋徽宗《桃鳩图》,约作于1107-1108年。
日本非常推崇宋朝:赵普(922-992)是太祖赵匡胤(927-976)好友,他和太宗赵光义(939-997)两人是960年陈桥兵变的主谋,当时赵普38岁,赵匡胤33岁,赵光义21岁。赵普当了宰相,他推荐一个人,赵匡胤拒绝了,第二天他又推荐这个人,赵匡胤气得把奏折撕了,赵普走上前去拾起来,回家裱糊好,第三天还是推荐这个人,赵匡胤不得任用了这个人。赵普力主重用文臣,将节度使“无力化”:唐朝以来200多年动乱的主因。赵普因与太宗闹矛盾,被太祖贬到地方做官,太宗赵光义上台后又启用赵普第二次当宰相,过了几年两人又闹起来,赵普第二次被贬到地方,过了几年太宗赵光义第三次启用赵普为宰相:整个宋朝319年,文臣们只有升降,18个皇帝没有杀一个文臣。
日本对两宋的定量评述:
两宋的文化和经济上保持连续性,很难区分,政治制度也没有改变,通常两宋放在一起论述。

北宋首都汴梁人口100万,郊外有31个卫星城镇围绕。汴梁的72个大型酒楼都有妓女,最大的酒楼几百个妓女,餐饮娱乐性服务同时提供。南宋首都临安人口更多,120万人外加11个卫星城,约20万富户住在城外。餐饮种类有高档餐馆(素分茶-精進料理),四川餐馆(川飯店-四川料理),南方餐馆(南食店-江南料理),粥汤餐馆(瓢羹店)等分类。汴梁城里的酒楼餐馆合计一万多间,亦即平均100人一间,汴京的家庭当时大多自己不做饭,在一种叫作脚店的家常餐馆里购买食品,右图是《清明上河图》中的脚店的样子。面食的种类包括馒头,饺子,面条,包子,烤饼,拉面等。
宋朝都市设计:街道宽度分为80米,50米,40米三种类型,为了防止暑热潮湿,街道两侧每隔5-8米的间距种植树木,其间各种酒家和商店林立,与唐朝的设计大相径庭。商业市场也与唐朝完全不同:既不划分固定经营区域,商家自由经营,也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营业直到天亮。
水稻单季产量为唐朝两倍,培育出早稻晚稻梗米糯米等几十个品种,并且实行双季生产稻米,水稻总产量远远超过唐朝。小麦的生产也与其他农作物间作:二毛制。
沿海出现大量渔村,海鱼很快运输到城市。宋朝的农业和渔业科技发达,养殖鱼类培育出四大家鱼品种青草鲢鳙,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主要食用鱼。
北宋南宋期间,明州等地每年制造1000-3000吨的大型船只600多艘,宋代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大型船只载货5000-10000石,乘员组50-600人,中型船只载货1000-2000石,乘员组20-300人,最大的船只载货量20000石,宋与日本的贸易成为日本经济基础。

宋朝铜钱纸币成为辽,金,西夏,朝鲜,日本等国家货币,经济规模为唐朝的四倍以上(倍增再倍增或倍增再倍增数倍),铜钱铸造量: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年)80万貫(八亿钱),宋真宗景徳年間(1004-1007年)183万貫,宋神宗元豊元年(1078年)506万貫,最繁荣的南宋后期的1246年发行6億5千万貫(6500亿钱)。
右图:1049年北宋开封铁塔。西安大雁塔是明朝重建的。
宋徽宗时代人口约1-1.2亿。《宋史》: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天下有戸20,882,258,口46,734,784”。户是家庭,口是可以服役男性人数。按照209万户,4673万男性计算,日本考证推算宋徽宗时代人口不低于1-1.2亿人(原文:天下有戸二千八十八萬二千二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七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四)。
宋朝与唐朝的另一重大区别是水路交通发达:直接通进汴梁(开封)城的运河有三条,水运粮食直入汴梁,再把各种产品运出去。南宋临安(杭州)和苏州等地的水路网一直使用至今。
宋朝第一次实行《政府专卖制度》:盐酒茶,染色用的明矾,外国香料和药物等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南宋时期盐的专卖每年1500-2000万貫,约占南宋财政收入的40%,酒专卖每年1200-1800万貫,茶叶专卖祥符2年(1009年)是709万貫,其余茶叶数据不详。因此宋朝赋税很低,人民没有什么负担。
铁矿,铜矿和煤矿等,鼓励民营,铁矿90%民营,铜矿80%民营。宋朝铜产量是唐朝50倍以上,钢铁年产量15万吨,18世纪末期整个欧洲的钢铁合计才达到这个水平。大宋是世界第一。
宋朝开始出现大量资本家:除了铁矿铜矿煤矿等产业,丝绸纺织,陶瓷制作,金银铜铁器皿,木器漆器,造纸印刷行业等生产工厂的员工,达到数百人或更多:明清禁海闭关锁国,企业国营。
宋朝执行《三教平等》制度,佛儒道三大宗派信仰自由,还有很多其他信仰和宗教也进入中国。禅宗占压倒优势,传至日本。
宋朝的茶店很多,当时称为茶坊和茶肆,饮茶与士大夫市民商人妓女等职业和身份没有关系,同席饮茶交流吟诗作词成为风俗,饮茶艺术一直延伸到寺庙和偏远农村,现在这种艺术仅存于日本:茶道。
宋朝江河湖泊湿地很多,渔业发达,吃鱼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生吃鱼肉片。这种料理方法元朝废除,明朝完全绝迹。宋朝生吃鱼片的方法流传到日本保留至今:宋朝称膾,日本称刺身,俗称生鱼片。
日本总结:
宋朝是独特的君臣互为手足的政治体系,不是绝对君主制,所以元明清诽谤宋朝并篡改历史,《杨家将》《水浒传》《岳飞传》都是诬陷宋朝的杜撰。所谓“四大发明”全部是宋朝发明:再次改革的造纸,方位磁石(指南针),火药及其实战化,印刷技术及其运用,全部出自宋朝。

生鱼片,宋朝称膾,包括生鱼片和生肉片,流传到日本称刺身,只是生鱼片。
金的书法家
1. 王庭筠(1151-1202),擅长行草。
2.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第6代金帝,尤其喜爱宋徽宗的字画,临摹很多宋徽宗作品。
南宋的书法家
1.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南宋第1代皇帝,徽宗第9子,少年文武全才,书画俱佳,建立南宋后,他撰写书法评论著述《翰墨志》,编辑整理他父亲的文集并作《徽宗文集序》。他在位35年(1127-1162),提前退休,当了25年太上皇,潜心艺术,81岁去世。《徽宗文集序》的真迹现在日本,列为日本国宝:书法风格温雅天成。蒙古灭亡南宋后,日本天皇下令全国哀悼,大批南宋臣民逃亡日本,带去很多宋朝时期的书法字画。
2. 呉琚,生卒年不详,留下作品《玉麟堂帖》。
3. 陆游(1125-1210),擅长行草。他也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
4. 姜夔(1125-1231),撰写书评《续書譜》,这是继续孫過庭《書譜》的书法评述专著。
5. 范成大(1126-1193),书法家,南宋四大家之一,政治家,诗人,官场几上几下,著述很多:《石湖集》136巻,《桂海虞衡志》,《吴郡志》50巻的地方志,《范村菊譜》《范村梅譜》等,很多被翻译为日文,包括《石湖集》中的《石湖詩集》34巻,《攬轡録》《驂鸞録》《呉船録》等。
6. 朱熹(1130-1200),书法家,创立朱子学。书法《劉子羽神道碑》等。著作70余部460余巻。
7. 張孝祥(1133-1170),书法家,張即之的伯父。书法作品《朝陽亭記》等。

8. 張栻(1133-1180),书法家,朱熹至交,撰写《南軒集》。
9. 無準師範(1177-1249),撰写《佛鑑禅師語録》。祖籍四川,禅林巨匠,南宋第5代皇帝宋理宗赠諡号佛鑑禅師,他的日本禅宗学生很多,大批作品列入日本国宝。他是在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禅师,门下雪巌祖欽,兀庵普寧(南宋禅师东渡日本),無学祖元(南宋禅师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国师),日本禅师国师円爾等人。1282年日本击退元寇后,建造祭奠战死将士的圆觉寺,负责开山的正是南宋禅师無学祖元,战死的蒙古人和高丽人也进入了这座寺庙。右图是南宋禅师蘭溪道隆(1213-1278)的真迹《法语-规则》,日本国宝。蘭溪道隆是四川人,1253年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大覚派之祖,他创建长寺,死于建长寺,这座宏伟的南宋寺庙正在申办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禅宗书法家不可胜数。不述。
10. 張即之(1186-1266),书法家,画家,司農寺丞,他誊抄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経》被禅师带到日本,成为日本国宝。
11. 趙孟堅(1199-1295),趙孟頫的族兄,撰写书法专著《論書》。
12. 文天祥(1236-1283),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1256年20岁中状元,与張世傑陸秀夫并称南宋三忠臣。八百年来唱和《正气歌》的日本士族无数,包括日本第一个军神,日俄战争中英雄広瀬武夫。
13. 陳思,生卒年不详,撰写书论《書苑菁華》20巻,汇集了古人评论书法的语录。
14. 吴说,生卒年不详,以特殊的遊丝書书(連綿草书)而闻名。
宋朝有一本《宣和書譜》20卷,作者时间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間宮廷書跡:第1巻帝王書法,第2巻篆書隷書,第3-6巻楷書,第7-12卷行書,第13-19巻草書,第20巻分書,并附书写者传记。日本评述:这部《宣和書譜》的主任编辑可能是最善于鉴定书法的米芾,其他任何人没有这样的鉴定能力。

日本国宝,12世纪的《扇面法華経冊子 巻第八》,作者不详,12世纪是北宋与南宋之交。

日本国宝,南宋禅师無準師範《与円爾尺牘》,1242年写给门生日本禅师円爾,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世界前一百大博物馆中亚洲有三个,日本台湾韩国各一个:东京国立博物院属于世界一百大博物馆之一。

日本国宝,《与無象静照偈頌》,作者虚堂智愚(1185-1269),中国南宋禅师,名智愚,息耕,号息耕叟,俗姓陳,象山人,運庵普巌的法嗣,門生包括霊石如芝,日本禅师南浦紹明等。
日本的其他评述:
商业市镇:唐朝的商贸必须在规定坊市举行,不得违反交易。晚唐时代,权威丧失,开始出现草市,又称墟市。宋朝草市完全自由,定期举行,2-4.5公里长度的规模,外地客商在草市建造茶館,酒館,食堂,宿屋等建筑,随着固定居民的增加演化成市镇。在寺庙附近举行则称庙市。宋朝的商业发达,涌现出很多新城镇。
历史典籍:宋朝大规模整理编著书籍和史书,华夏文明得到整理,大量刊印出版传世。主要包括:
1. 《新唐书》,欧阳修等编著,取代《旧唐书》成为《二十四史》之一。
2.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编著,从战国韩魏赵开始,此前的记载不可靠,故不取。
3. 两个宋朝皇帝组织编写的巨著,四大书,如下:
《太平御览》,宋太宗:977-983年完成,全书1000卷,分55部,5363类,共4784000字。
《文苑英华》,宋太宗:982-986年完成,全书1000卷,分39类。
《太平广记》,宋太宗:977-978年完成,全书500卷,另有目录10卷,分92大类150余小类。
《册府元龟》,宋真宗:1005-1013年完成,全书1000卷,分31部,日本京都大学编制了索引。
上述四部巨著,合称为《宋代四大书》。《册府元龟》规模最大,原名《君臣事迹》。
对比之下,明朝《永乐大典》,清朝《四库全书》两个工程,大量焚毁了历代历朝的典籍,篡改了历史。
宋朝的日本书法作品

日本与宋朝的关系,按照日本自己的说法:日本经济基础就是与宋朝的贸易,天皇甚至准备迁都到神户或大阪,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繁荣已超过京都。
日本与宋朝的文化交流,涉及禅宗,书道,茶道,花道,双方的饮食也类似:宋朝饮食清淡,很少用油,大量使用油是元朝开始的。日本不吃肉,只吃海鲜。双方生活习惯非常相似。南宋被蒙古灭亡之后,天皇下令举国哀悼,整个日本群岛哭声一片,大批南宋的官员,商人,禅宗僧侣,民间百姓逃亡日本。
日本文字来自中国,日文51个字母也是从汉字草书逐步演化的(右图),具体的演化过程已不可考,多种说法,不述。
宋朝时代,日本的书法作品,非常丰富,风格各异,流派众多。
现在,选择一些特色的作品,以供鉴赏。

小野道风(894-967)的墨迹,他是日本三蹟之一:小野道風,藤原佐理,藤原行成。
这三个人的书法,都脱离唐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他去世时,中国是北宋(960-1127)初期。

《秋萩帖》,小野道风(894-967)的墨迹,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日本国宝《本能寺切》,作者日本三蹟之一,藤原行成(972-1028),相当于北宋初期。

10世纪(宋朝初期)的日本书法《法華経方便品》,作者Minamoto Toshifusa。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10世纪(宋朝初期)的日本书法《法華経方便品》,作者Minamoto Toshifusa。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应该在1185年前(南宋时期以前),《和歌体十种》,作者是日本人。
有一种传说:作者是壬生忠岑(860-920)。这件作品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院。

日本1200年的皇家收藏。这是一部小说的写本,小说作者菅原孝標女(1008-1059)是日本女贵族,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北宋后期到南宋初期,她把自己的10-50岁的经历,写成一部《高级日记》。上图是日本书法家藤原定家(1162-1241)书写的《高级日记》写本,通称《御物本》。这些故事相当于南宋时期。

公元1110年的日本诗歌,《西本願寺三十六人歌集》中的一册《重之集》的帖末,日本国宝,现藏西本願寺。1110年相当于南宋时代,临安(杭州)歌舞升平,日本也是歌舞升平,两国之间一衣带水,来往自由。

1160年的《芦手絵和漢朗詠抄》,作者藤原伊行,他是日本最早采用这种混合书法的艺术家。1160年相当于南宋的经济和文化最为欣欣向荣的上升时期。

公元1100年的《日本書紀》,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历史书,原书完成于公元720年,后来有多个抄本,全部是汉文,这是1100年的岩琦抄本,相当于南宋时代。

公元1168年誊写的《日本書紀》中的“神代上卷”(The Age of Gods)抄本,这是720年完成的日本第一部历史书,有多个抄本,全部是汉文。这个公元1168年的抄本相当于南宋时代。日本人自己评述说:《日本書紀》里的这些开天辟地的故事(“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混沌如鸡子”等)几乎照搬了中国《山海经》中的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日本国宝《医心方》,作者平安時代宮中医官丹波康頼,日本現存最古医学書。全书30卷全部用汉文写成。公元984年,丹波康頼向朝廷献上此书:唐朝的医学典籍非常多,丹波康頼研究整理成书,被誉为“四千年智慧之作”。上图是这部大型《医心方》誊抄本,但是不清楚是什么人誊抄的。献上此书的公元984年正是北宋时期。
这部医书,后来日本多次刊印发行。1984年定为国宝,1993年筑摩書房再次发行。这部全部汉文的《医心方》问世以后,日本中医(汉方医)开始发展,现在日本中药占世界中药市场的95%以上。日本的作法很奇特:仅仅生产200多种中成药,其他中药概不生产,精益求精,药效很好,获得欧美各国的认证。
元朝的书法家
元朝三个书法家:耶律楚材,趙孟頫,冯子振。
这三个人都信仰禅宗,所有禅师都善于书法,日本的书法中,禅林墨迹专指所有禅师的墨迹。
1.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東丹国懐王(義宗,天譲帝)耶律突欲的九世孙,他英才绝世,辽亡后事金,金亡后,成吉思汗见他仪表堂堂知识渊博气宇不凡,非常喜欢,成为成吉思汗的贴身大臣。朱元璋驱元后毁了耶律楚材坟墓。日本评述:耶律楚材是蒙古真正的国家管理者。
2. 趙孟頫(1254-1322):宋朝宗室,他的宗室在元朝时代为官,王羲之书法艺术最著名的继承人。
3. 冯子振(1257-1327):著名的禅师,外号怪怪道人。
其他书法家及其著作或作品:鮮于枢(困学斎集),鄧文原(巴西集),康里巎巎(李白詩巻),陳繹曽(翰林要訣),盛熙明(法書攷),鄭杓(衍極)。
现在,冯子振的墨迹,历经战乱的大陆已经没有了,日本有一个他的墨迹:

《与無隠元晦詩》,冯子振墨迹:三首七绝诗。日本国宝,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记载,元代还有很多书法家尤其是禅师,名字留下来了,墨迹没有留下来。冯子振留下了这幅墨迹,所以有名:日本禅师無隠元晦访问元朝期间,冯子振书写并赠送给無隠元晦,带回日本。留在大陆的,都已经消失了。
元朝两次入侵日本,所以两国关系紧张,贸易数量激减,但是民间的交往没有断绝。
趙孟頫是真正的元代书法大师,日本评价:趙孟頫是继承王羲之书法水平最高的一个书法家。
首先看看趙孟頫的《洛神赋》,全文很长,作为本博文的附录。这里先看前10行(两页):

趙孟頫《洛神赋》第1-6行。

趙孟頫《洛神赋》全文。

趙孟頫《洛神赋》全文的高分辨率文本,可以从本博文相关的相册下载。趙孟頫《洛神赋》的大字体分页,上面只给出第一页,合计13页,做成了一个附录放在本博文的后面,其大字体也在相册,可以下载。
趙孟頫是元朝书法巅峰,明清两代无人能及,元朝各位皇帝都对这位赵宋宗室非常尊敬。趙孟頫在元代的子孙延绵不绝,世代为官或成为翰林院或集贤院学士。他也是画家,右图是他的《鵲華秋色(部分)》。
趙孟頫的作品不仅水平极高,数量也很大,例如日本记载:他临摹王羲之7世孙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多次,44岁时,他在一篇临摹的跋中写道:“20年来临摹千字文已达100本”。他遵循传统,复古风格,雅健整正,他的作品完美无暇找不出毛病,既有宋朝三大家的风骨,也不拘泥古法,很多评论家尊其为王羲之书法第二代传人。但是,清朝把他写成了色情小说《肉蒲团》里的人物。
趙孟頫的著作和作品包括《蘭亭十三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館),《楷書張総管墓誌銘巻》(北京故宫博物馆),《道德经》《漢汲黯传》《松雪斎集》等。

日本国宝,《了庵清欲進道語》,元代禅师了庵清欲(1288-1363)作于1341年。

了庵清欲,台州人,俗姓朱,他的这件进道语是写给哪位藏主,至今不明。了庵清欲的风格温順端正,深受趙孟頫的影响。
日本评述:
中国和日本禅师的作品,现在日本各个寺院收藏的数量非常大,禅宗是一种高度的智慧,禅师的书法统称禅林墨跡:禅林高僧真迹,包括印可状字号法語偈頌遺偈尺牘等,书风各异,内中蕴含智慧须细细品味。遺偈是禅师临死之前留给门生们的一段话,浓缩总结了一生的智慧,所以,遺偈件件是珍品,很多是寺庙之宝或国宝。
禅宗,否定传统佛教和一切传统。禅林墨迹的特点是否定王羲之为典型和权威,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发挥。但是元代以来,禅宗各家普遍受到趙孟頫的重大影响。明清采取愚民政策,用一种愚昧的佛教取代了禅宗。另一方面,日本禅宗历史上普遍崇尚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书法,流传一句话:“東坡,山谷,味噌,醤油是禅宗生活中的必需”。右图是日本国宝《渓林偈-南獄偈》,作者是日本禅师宗峰妙超,作于14世纪,出于苏黄,胜于苏黄。
日本评述:茶道花道等也是通过禅宗传到日本。宋朝灭亡前,中国文化传往日本,宋朝灭亡后,逐步成为逆向传输:越来越多灭绝的文明,从日本传回中国。
明朝的书法
明朝的书法人才大都在江南。明朝是一个评价很低的时代,第1代朱元璋杀尽功臣,第3代朱棣屠杀知识分子,所有皇帝几乎都是昏君,特务统治,篡改历史,焚毁典籍,与清朝类似。
日本评述:趙孟頫对明朝书法影响巨大,成为几乎所有书法家的楷模。所以明朝书法家都跳不出趙孟頫雅健整正的框框。此外科举变成八股文,字体规定台阁体为标准:千人一面,没有任何个性了。
现在,看看下面的作品:

《纸本墨画淡彩山水图》(紙本墨画淡彩山水図)的字,天章周文(1414-1463),日本禅师。
周文的时代相当明朝(1368-1644),他是室町幕府御用画家,创作了2件日本国宝,周文的书法水平也很高。他带出了岳翁蔵丘,天遊松渓,雪舟等楊等学生。雪舟世界闻名,创作了7件日本国宝和几十件日本国家文化财产。

日本画家和书法家,天章周文的作品《四季山水图屏風》(右隻)。

明朝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1460-1526)的草书《《嵇康酒会诗》,原文全文对照如次: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鳞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明朝的书法人才,日本的名单如下(按照出生年龄排列):
明初的三宋二沈:宋克,宋璲,宋广;沈度,沈粲兄弟。
吴中四才子中,三个书法家:祝允明,唐寅(唐伯虎),文征明。文征明长子和次子:文彭,文嘉。
       張弼,沈周,陸深,陳淳,王寵,顾从义,項元汴和項穆父子,王世貞,陳継儒,王鐸,黄道周,倪元璐,陶宗儀(撰写《書史会要》)。
明末四大家:邢侗,董其昌(撰写《戯鴻堂帖》),米万鐘(米芾末代后裔),張瑞图。
日本评述:
宋克的成就比较高。王鐸,字写得很大,擅长书写巨大的条幅,他的练习方法是每一个字练到一万遍,他的成就最高,但是由于他先后在明清两朝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所以被清国故意贬低甚至诽谤。
清朝的书法家
清的书法没有创新,但是考证非常详尽:唐朝以前主要是碑刻,宋朝以后主要是集帖,清朝学者们分为碑学派和帖学派两派。
有些碑刻的考证,确实很困难。
例如,右上图《西嶽華山廟碑》可能是蔡文姬的父亲,东汉书法家蔡邕的字,有人认为不是,这件碑刻共有三块碑,分布在中国的三个不同地方,至今仍然难以确认是否蔡邕的字。
又如,右下图是武则天亲笔书写的《升仙太子碑》拓片局部,作者身份已经考证确认了,但是,这里还是存在很多疑问:她把几种不同的笔法,都放在一起,个别字无法辨认。

武则天的鲜明个性之一就是曾经创造了很多字,所以难以考证。武则天是一个随心所欲,才华超群的女人,可能她本人都记不起来为什么一时心血来潮如此书写这样的碑文了,清朝的学者们就更搞不明白了。
东汉之前的器物或碑刻上的铭文,甲骨文大篆小篆等,更难考证。清朝学者们从康熙乾隆时代,一直考证和争吵到清朝灭亡:康有为著作的《广艺舟双楫》也是考证这些东西。日本评述:也不明白清朝学者几百年在干什么?
除了考证和争论,清朝书法界还做了很多综合和总结:例如根据清朝的梁巘《評書帖》和馮班《鈍吟書要》的观点,书法按照特征分为晋,唐,宋,元明四个时代,晋的书法贵在自然风韵,唐的书法贵在书写技巧,宋的书法贵在意趣,元明书法贵在字体姿态(晋韻-唐法-宋意-元明態)。日本的中田勇次郎补充道:清的书法贵在考证学问。日本学者的话是讽刺:既无考证,也没学问。但是清朝学者们如果出格涉及到其他,一不小心就会招致死亡,没有日本那样宽松的环境。
清朝和明朝类似,没有出现书法或风格创新:大家写的一样好看,没什么毛病,也看不出是谁写的。
日本列举的书法家清单如下(按照出生年龄排列):
清初和清朝盛期:馮班(鈍吟書要),傅山,朱耷,姜宸英,朱彝尊,査昇,楊賓,汪士鋐,王澍,安岐,張照(天瓶斎帖),丁敬,梁巘(評書帖),劉墉,梁同書,王昶,王文治,姚鼐,翁方綱,鄧石如,成親王,伊秉綬。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陳鴻寿,姚元之,包世臣(艺舟双楫),呉熙載,何紹基。
扬州八怪中,有三个书法家:李鱓,金農,鄭燮(板桥)。
19-20世纪:曽国藩,潘存,楊沂孫,楊峴,兪樾,張裕釗,徐三庚,趙之謙,翁同龢,呉大澂,楊守敬(集帖《鄰蘇園帖》等多种著述),呉昌碩,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民国以后的书法家
日本的书法家名单,民国只有两位:
于右任(1879-1964),撰写《标准草书》。
沈尹黙(1883-1971),属于帖学派。
此后中国没有出现书法家。1957年,《时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在中国消失了”。
中国与日本的书法家的对比
书法家很难对比,日本没有提供中日两国书法家的对比。日本书法家的排名方法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例如,三笔,三跡,三聖等,按照时间顺序如下:
平安の三筆          空海,橘逸勢,嵯峨天皇
三跡:小野道風,藤原佐理,藤原行成(脱离中国风格即唐风,称为和様)
三聖:空海(三筆之一),菅原道真,小野道風(三跡之一)
世尊寺流の三筆   藤原行成,世尊寺行能,世尊寺行尹
寛永の三筆          本阿弥光悦,近衛信尹,松花堂昭乗
黄檗の三筆          隠元隆琦,木庵性瑫,即非如一
幕末の三筆          市河米庵,貫名菘翁,巻菱湖
明治の三筆          日下部鳴鶴,中林梧竹,巌谷一六
日本没有朝代之分,只有时代之分,无法对比。不仅“质”上无法对比,日本和中国的书法人才与作品的“量”(书量多寡)也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日本的人才和数量,宋代之后远远超过中国。
日本没有破坏过文物,现在日本的神社8.5万个,佛教寺庙7.5万个,几乎每个寺庙都是书画的保存处,禅宗的所有禅师都是书法人才。中国已经没有唐朝的寺庙了,日本的唐朝时代的寺庙群体,至今全部保存完好。

自从唐朝以来,日本的7.5万个佛教寺庙都保存得很好,上图是京都西本愿寺的书院。

唐朝的书法作品《風信帖》的第2封信,现藏京都大东寺,作者空海(774-835)。
空海原来是天皇家里的御用教师,很多禅宗儒家道家的问题搞不清楚,公元804年,他和最澄一起参加第18次遣唐使来到长安,学成回到日本后,空海成为真言宗的開祖,最澄(766-822)成为天台宗的開祖。《風信帖》是空海写给最澄的3封信。日本佛教的南都六宗(南都=奈良,北都=京都)中,最早的两个宗就是这两个留学生开创的。
空海是日本人,最澄的祖先是东汉末年逃亡日本的汉灵帝的皇家宗族,史称東漢氏(《日本書紀》)。佛教认为有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教分了很多宗派,认为自己的法门比较好,并无宗派敌对的意思。
清朝书法家楊守敬(1839-1915)将空海的《風信帖》等日本书法收录进他1892年编撰的集帖《鄰蘇園帖》。
这类唐朝时期的真迹,日本存留很多,中国没有存留:中国唐朝遗留的都是碑刻,纸张作品在战乱中丧失殆尽。

日本国宝《松林图》右支(本博文开头的图片是左支),作者長谷川等伯(1539 - 1610)。
日本的书法流派(书流),多达20余种。日本现在的书法展览,主要如下:
四大展览:日本美術展覧会(第五科),産経国際書展,毎日書道展,読売書法展
其他展览:日本書芸院展,創玄展,日本書道院展,謙慎書道会展,新興書道展,書海社展,東方書展
附录
本博文的两个附录,都是宋末元初的趙孟頫作品。一个是《心经》,一个是《洛神赋》,都是真迹。
本博文选择趙孟頫真迹作为附录的原因有三:
第一,唐朝以前多是碑刻,宋朝以后多是集帖,趙孟頫这样的真迹非常珍贵。
第二,日本评价,趙孟頫达到王羲之以后的最高水平。
第三,明清两代只有技巧,缺少神韵(八股文要求一样的字体),没有什么创新。
附录一
趙孟頫《心经》
合计5页,中间3页是趙孟頫《心经》正文,前面和后面各一页是其他人的序言和结语。

趙孟頫《心经》1/5。

趙孟頫《心经》 2/5。

趙孟頫《心经》 3/5。

趙孟頫《心经》 4/5。

趙孟頫《心经》 5/5。
附录二
趙孟頫《洛神赋》
这部作品,可以作为字帖,所以全文放在这里。高分辨率照片,全部在博客相册里,可以下载。

趙孟頫《洛神赋》1/13:第1-6行。

趙孟頫《洛神赋》2/13:第6-11行。

趙孟頫《洛神赋》3/13:第11-16行。

趙孟頫《洛神赋》4/13:第16-21行。

趙孟頫《洛神赋》5/13:第21-26行。

趙孟頫《洛神赋》6/13:第26-31行。

趙孟頫《洛神赋》7/13:第31-36行。 
趙孟頫《洛神赋》8/13:第36-41行。 
趙孟頫《洛神赋》9/13:第41-46行。 
趙孟頫《洛神赋》10/13:第46-51行。 
趙孟頫《洛神赋》11/13:第51-56行。  
趙孟頫《洛神赋》12/13:第56-61行。 
趙孟頫《洛神赋》13/13:第61-67行。趙孟頫,字子昂。

趙孟頫《洛神赋》全文(在本博文的相册可以下载高分辨率全文)。

在日本可以看到1100年前的宋朝,也可以看到1400年前的唐朝,甚至可以看到1700年前的东晋。
上图是2011年4月29日日本京都城南宮的“曲水の宴”:王羲之谢安等人“曲水流觞”情景的再现。

日本,通润桥,熊本县上益城郡山都町。
文化传承,就像路,就像桥,不能中断。断裂一次,代价太大。
元明清毛,四次文化大革命,“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