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男主的名字叫阿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袁正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30:0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袁正光)  

2010-10-15 15:05:5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时间:2010-09-05 13:44:02  

我是研究STS的,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和技术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反过来社会的体制机制及其价值观、文化又影响一个国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了解这方面的关系对我们把握国家的文明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最新进展,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科学前沿不断深化,技术突破蓄势待发,主要向大家介绍当今五大科学前沿和六大高技术领域;二是创新的六个层次;三是制度和观念的创新才是最根本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文明的进程,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首先是一个观念的创新,英国提出两个观念,一是由凭经验办事的观念转向按规律办事的观念,这就叫科学观念。我们中国现在基本上还是凭经验办事,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现代社会摸着石头是过不了河的,一定要了解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深化发展的规律。创新也要按规律办事,不是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正因为有了科学观念,所以有了两大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是这两大制度把人类带进了现代社会,而这两大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人类在规律面前只能是不断去认知、掌握、运用,绝不能拒绝,更不能违背。二是人文观念,要懂得办一切事情的唯一目的就是人的幸福,人的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尺度,但我们经常把一个政府或一个单位的政绩看得太重要,为了政绩往往去伤害或者牺牲人的幸福。只有在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的指引下,创新才能够不断造福于人类社会。
  在正式开讲之前,我想给年轻的朋友们谈一个基本的常识问题,很多人经常在这个常识问题上犯错误,所谓科学技术应该是科学和技术,英语里没有科学技术这个词,科学和技术中间有一个and,我们翻译过来的时候把and省略了,就叫科学技术,后来干脆就叫科技,这下就只有技了,没有科了。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这些都叫技术,而不是科学。2000多年前我们就发明了指南针,但是中国人用指南针给皇帝找风水,而且只知道用,不去问为什么,技术是做什么,科学是为什么。指南针为什么指向南方、北方?西方人这一问就问出了一个大学问来,原来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电流流过的地方就有磁场。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问,既然电可以转化为磁,那么磁能不能转化为电?结果他发现电可以生磁,磁也可以生电,这就是电磁感应定律,这就叫科学。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发电机,1876年美国贝尔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电话,1879年美国爱迪生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电灯,1889年美国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交流输电,这四项发明把人类带进了电器时代。
  科学是认知事物,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在这点上中华民族是弱项。为什么过去5000多年始终在农业社会缓慢发展,到了最近100年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以超级加速度迅猛发展,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资产阶级在他统治的不到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我们把这漫长的5000多年的人类社会叫做非理性社会,为什么地球上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我们从来不去想,哥白尼却发现,原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正好是365.25天,由于转的时候总有点斜,所以有时北半球靠近太阳,有时候南半球靠近太阳,就解释了地球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就叫科学。牛顿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地球围绕太阳转,遵循三大定律,从此人类产生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样一个规律意识和科学观念的诞生是人类现代进程的起点。
  18世纪亚当·斯密运用规律意识进一步提出了人类资源有效配制的规律,经济学就是这么是诞生的,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解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得病?中国人很少有人想过打开人体去看一看,西方人打开人体去看,这就产生了解剖学,一打开才发现人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器官是由细胞组成的,这就进入细胞学,最近50年又进一步发现细胞之所以会发生异变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又走向基因学。以西医为代表的现代医学是一日千里在发展,中医几千年没有太大的发展。英国哲学家罗素对中国很友好,但罗素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很有耐心,他们要花几个世纪去弄清楚别的国家几年就可以弄清楚的问题。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看到通常开国的君王都比较英明,后来就一代不如一代,于是他发现一个规律,如果权力不受制约,则必然走向腐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所以就要用民主政治制度去制约权力。
  现代社会叫做理性社会,就是懂得按规律办事的社会,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科学有三个关键词:事实、规律和原理,其中规律是核心。大家注意,事实是科学事实,而不是一般的事实,科学事实是充分的、全面的、本质的、带有概率性的。我们经常拿过去的事实去证明一个问题,我们还喜欢抓典型,不喜欢抓规律,用典型来代替事实是非常恐怖的。香港的城市规划跟政府没有关系,让政府来规划城市基本上是规划不好的,因为领导们要换届,他们总希望在自己任期内城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认为城市建设不能日新月异,必须是长远的规划、逐步的发展。这些都是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渗透着人文,这就是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科学是解决质的问题,技术解决形的问题。古代社会人类是先行后知,现在社会人类是先知后行,行中再知,知后再行,这样就能少走弯路,少走错路。
  当今五大科学前沿
  第一,宇宙科学。认识宇宙要大胆,宇宙科学现在主要研究爆炸理论、膨胀学说,走在最前沿的是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的一些科学家,因为这项研究,他们越来越深入到宇宙的深层次,不过人类现在还只是在宇宙一个很小的局部。
  第二,基本物质科学。中国的阴阳五行观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的,西方国家接着追问下去,他们发现金木水火土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质子、中子、电子是基本电子组成的,基本电子由更基本电子组成,再往下追问就叫一种波、一种旋,所以现在物质科学领域最新的理论叫做超旋理论。
  如果我们不了解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就不会有现在的人造纤维、人造橡胶和塑料。德国发现了苯环,进一步发现了碳链,物质碳链的长短决定了这个物质的特性,所以人类就通过一定的催化剂控制一定的温度或者一定的压力,让长的链变短或短的链变长以及通过断裂、聚合来分散出我们需要的物质。只有对事物有了科学认知以后,才能发明相应的技术,所以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第三,地球科学,就是地圈、水圈、气圈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圈涉及地质学,水圈涉及海洋学,气圈就是气象预报所依赖的学科。就这么一个地圈,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比如地震的长期预报还可以,10年、20年以后地壳的变化我们多多少少知道一点,近期的临震前的预报应该说到现在世界各国都没有把握。而气象预报是近期的可以,越远越说不准。人类在认知地球,地球本身也在不断深化。
  成立于1968年4月的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它在网络上流传最广的头衔是“世界十大神秘组织之一”——罗马俱乐部将会员人数严格控制在300人之内,而且为了保证会员不受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一旦某一会员成为某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他的会员资格将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了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设计了“零增长”的对策性方案,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此后人类就开始重视生态问题,经济发展在原来的供需、生产、近期增长、货币平衡原理基础之上,又加了第五个平衡原理,叫做生态平衡原理。我们最近一二十年的发展是以生态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是不可取的,当然我们有我们的难处,如果不达到8%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就更高,各种社会问题就出来了。但是,要缓解这个问题有可能造成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失衡,我们目前是进退两难,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规律,我们还是在凭经验办事。我国的科学研究领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分开的,大家知道最早的中科院院长是郭沫若,也就是说解放初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在一起,后来分开了,搞自然科学的人不了解社会科学,搞社会科学的人不了解自然科学,这就使得我们在掌握规律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艰辛。
  第四,生命科学。
  第五,非线性科学,就是研究复杂性的科学。线性的一般都是简单的,比如成正比的、成反比的。测量一次就可以决定的空间是一维空间,那就是一条线,测量两次才能决定的空间叫做二维空间,要测量三次才能决定的空间叫三维空间,如果还要测量这个物体在某一个时间在什么地方叫做四维空间,如果还要测量下一个时间在什么地方就叫五维空间。一张纸是一个平面,二维空间,但我这么一揉之后变成几维空间?谁都说不清楚,这叫非线性。很多事情很复杂,计算机都很难算出来,尤其是天气预报,涉及的数据太复杂了,如果计算机运行过程中暂停了一下,然后重新启动,最终算出的结论跟不停顿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相反的,这就叫原因的不确定性。还有非加合性,一加一等于二,有的时候母系统不等于子系统的加合,而是大于或者小于,这都是非线性的。
  目前,一大批科学家默默无闻地在这些领域里面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他们更多的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一天工作10个小时、20个小时一点不觉得苦,为什么?因为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所以最近我认为刻苦学习永远学不出好学生来,应该是愉快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这是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孩子们大多数学得并不愉快,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问题。
  当今六大高技术领域
  我们掌握一些科学原理之后就可以不断地转化为技术,当然不是所有的科学都可以转化,就目前来讲有六大高技术领域。
  第一,纳米及新材料技术
  NEC集团全称日本电气公司,简称“日电”,是日本最大的电子工程和通讯设备的制造厂家之一,在通讯、计算机、半导体技术三大领域,NEC都居于世界前沿。NEC的总裁、创始人是东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他曾经被问到,为什么要选择材料行业作为未来一生的工作,他说材料技术是一切技术的基础。他说的材料技术就是硅片材料,就是现在微电子芯片所用的材料。上世纪九十年代芯片技术一日千里,但最近几年没有太大的发展,计算机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率采用两个芯片,即双核。我们所说的微处理器也好,存储芯片也好,线宽已经达到0.07微米(一米的千分之一是一毫米,一毫米的千分之一是一微米,10的负6次方),也就是说已经达到极限了,下一步的材料很可能就是纳米材料。纳米和米、微米等单位一样,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的长度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10的负9次方,相当于一个中等原子的大小。纳米与米对比,就好象是一只蚂蚁与一条5000公里长的公路。1984年,德国著名学者格莱特把6纳米的金属粉末压制成纳米块,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纳米材料,开纳米材料学之先河。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正式把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概念是分子纳米技术,它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制造纳米计算机与纳米机器人,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纳米技术完全是一种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是用一个个原子来制造物品,但是现在还办不到,因为没有工具可以操纵那些原子,人的手抓一厘米的东西还可以,要抓纳米就不行了,因为纳米太小。不过1982年IBM实验室的两位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观察到单个原子的电子显微镜,他们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奖,他们利用显微镜的电子针头,就可以像在宏观世界中用针拨动米粒一样来处理原子。
  目前世界上蓄势待发的三大技术分别是纳米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或者叫基因技术,这三大技术的突破又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一次新的高增长。18世纪是以蒸汽机为中心的一系列机械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器技术的突破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二个经济的黄金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是英国抓住了机遇,第二个黄金时代是美国抓住了机遇,哪个国家能抓住一次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哪个国家就能走在世界的前面。当然要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首先必须有科学的基础,像美国的很多大学的学术研究都走在当今世界的前面。这些大学中有很多是赚不了钱的,如果什么人都想赚钱,这个国家就麻烦了,一定要有一批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是为了钱,而是出于奉献精神和自身兴趣,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正是有了这两点,科学家们才能乐此不疲。
  有人问我,如果小学不布置作业,也不考试不排名,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呢?小学生、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学习的动力只能是兴趣和爱好,如果他们小的时候就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书就是为了谋生,那只是很低层次的,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再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带有了一种情感,有了情感以后做起这些事情来,奉献和享受已经分不开了,奉献的时候就是享受,享受的时候就是奉献,这才是人类生存的高境界。
  现在企业必须具备三大意识,一是规律和规则意识,二是人文和价值意识,三是时代和未来意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企业这三大意识都严重缺失。为什么IBM把个人PC机业务卖给了我们的联想,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PC机里面的核心技术已经没有了,芯片技术在因特尔,操作系统在微软,也就是说计算机本身没有核心技术,只有组装了,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组装得巧妙一点,软件做得更好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IBM就不干了,把这块儿业务转给了中国。
  我曾经推断IBM可能在两个领域领先,一是巨型计算机,它走在世界的最前面,二是如果纳米技术要突破,我认为很可能就在IBM公司,所以IBM在下一轮又将是走在世界上最前面的企业。很多企业不搞技术研究,好像技术研究是大学或者研究所的事儿,但现在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宁肯花多少亿去做研究,大家说这些企业不走在世界的最前面,谁走在世界的最前面?美国为什么一定要保护通用呢?1987年通用投入的研发经费是140亿美元,而那一年我们全中国投入的研发经费是34亿多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投入不如一个企业的投入零头多,而这些投入将在未来的10年、20年发生作用,所以在这个时候,通用就像是一个孕妇,怀着一个非常聪明、智慧的孩子,所以一定要保护她,度过难关以后,我估计通用在汽车能源的突破方面将做出较大的贡献。
  有人就设想,我们为什么不制造出成群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型机器人(装配工),让他们在地毯和书架上爬行,把灰尘分解成原子,再将这些原子组装成为餐巾、肥皂或者电视机呢?这就是纳米技术。这项技术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本身就是非常奇怪的一部机器,它非常严密、精密而且能够自我调节,比如一旦哪个地方有了细菌感染,我们血液里面的白细胞就会自动增加,包围细菌消灭之,然后白细胞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数量,大家注意的就是“自动的”这几个字。
  这样一来,通过网络“下载”物质的可能性就出现了,这就是所谓的纳米盒子或者物质复印机。透过纳米技术来看,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堆原子,无非是按照不同的结构组织起来的原子,所以可以按照物品图纸组合出想要的任意款型的手机或是准备送给女朋友的带露水的玫瑰花,到那个时候值钱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信息本身,人们就不会受物质经济时代的困扰,大家知道经济学有一个稀缺原理,为什么石油要涨价?就是因为地球储存的石油在一天一天减少,物以稀为贵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纳米技术真的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把一堆这样的物质转化为另外一堆物质,经济发展也就不是消耗物质了而是转化物质。消耗物质,物质是有限的;转化物质,物质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有纳米机器人,又有相应的图纸,就可以将某种形式的一堆原子改变为另外一种形式的一堆原子,纳米技术的深远意义就在这里,它可以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最初提出这个纳米技术设想的是美国的一个大学生,国内很多人在美国呆了几年,就说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行,其实不是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行,而是他们要求学生学知识的强迫力不行,但华人在最近几十年里面有九人获得诺贝尔奖,从最早的杨振宁、李政道到去年的高锟,我还注意到他们统统都没有受过中国最近60年的教育。前两年温家宝总理去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中国的大学没有一所大学具有培养创新性的模式。钱老跟我说过,分数有85分就够了,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是85分考不上重点学校,所以那些有创造性的孩子很可能早早就排除在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之外了。
  第二,现代制造及工程技术
  现代制造及工程技术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比较大,信息化导致制造技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手工制造到机械化制造、自动化制造,现在叫做全数字制造,就是集设计、制造、组装、销售于一体。
  现在制造业已呈现精确化的趋势,只要是人工的,质量永远是保证不了的,再优秀的工人上螺丝钉的时候,少半圈多半圈,全靠他的感觉,但如果是机械手,一圈也不会多一圈也不会少,所以成规模的科学化是很了不起的,最后终将实现车间无人化,美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只占整个劳动力的17%,农民只占整个劳动力的3%,这两块儿加在一起是20%多,另外75%都是从事知识产业的劳动力,所以我认为工业化要包括两部分:产业工业化和劳动力工业化。
  现在美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万美元,生产学家们一致要求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经济应该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因为增长就要消耗物质,但美国还要维持至少2%—3%的增长。这里有一个生产率悖论,就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以后,失业率反而要上升,所以现在美国经济其他方面都恢复可以了,就是失业率还不行,美国能把失业率控制到4%—5%就算是最佳状态,低于4%也不行,不像我国是越低越好。经济学是一个平衡原理,不是什么发展都是硬道理,如果是低于4%,劳动力缺乏工资就要增加,工资增加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第三,电子和信息技术
  电子和信息技术跟其他所有技术都不一样,它是渗透性的技术。基础性、渗透性改变了信息和知识传播的方式,引起整个知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导致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教育也发生变化,远程教育逐渐普及。
  我给大家一个数据,2007年世界信息技术100强企业,第一是美国,拥有44家;第二是我国台湾,拥有15家;第三是日本,拥有7家,此外加拿大5家,印度5家,我国香港3家,德国2家,俄罗斯2家。请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是信息技术产业。另外,2004到2008世界创新能力排名榜上,前5位分别是日本、芬兰、瑞士、瑞典、美国,第6位是台湾,中国大陆是第49位。
  第四,农业技术
  我国农科院的老院长(后来是工程院的副院长)刘梁树先生,是小麦专家,我曾经跟他到全国各地考察,十年前台湾的农业就已经全部现代化了,现在正在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国内的经济学家说现在台湾的产业空洞了,就像过去我们说美国产业空洞了,其实他们是把低端产业转移出去,不断升级高端产业,所以台湾农业现在已经从手工农业、机械农业到信息化农业,在信息化农业里现在正走向精确农业,下一步将是生物农业,而我国大陆现在连机械化都没有发展起来。而这个农业的阶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标志着农民的生活状况,也就是说我国大陆的农民仍然生活在如此初级的阶段。我去年在四川乡下还看到农民在田里拉犁种地,而信息化农业农民可以不坐在拖拉机、收割机上播种、收割,在家里操作计算机就可以使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自动在土地里工作。农民是知识分子,这是马克思的一个理想,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逐渐混为一体。
  目前美国的精确农业世界排名第一,他们可以对土地进行精确的测量,把信息输送到农业卫星,施肥的机械随时可以从卫星获取信息,根据土地里种的土豆、玉米或者花生,算出需要多少氮磷钾钙,土地里还缺多少就施多少,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这就叫精确农业。再下一步就是生物农业,杂交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而基因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对于农作物的改造更加深入,将来的产品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
  第五,现代交通运输和航天技术
  地铁、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组成一个良好的人类运输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是现在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纽约地铁到了郊区已经是在地面了,而且每个郊区站点都有一个个停车场,如果停车场靠近地铁出口,收费就高一点,离地铁出口远一点收费就低一点,比如在郊区停车场停一天就是七块钱,如果你把车开到纽约市区,可能一个小时就要七块钱,甚至九块钱,所以大家都愿意把车停在郊区地铁出口附近的停车场。城市开汽车进去的人就少了,就没有那么拥挤。有一次世界各国的国家首脑都在联合国总部那儿开会,我们是开车进去的,结果那天的交通也不算挤,不像国内一开大会到处都是戒严、交通管制。
  第六,能源和环保技术
  这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领域之一,大家都在努力的就是燃料电池,或者叫做氢能源技术,就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没有任何污染。问题是氢从哪来?日本现在基本上是通过电解水获得,从经济的角度来讲,电解水所消耗的能源和最后产生的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才有经济价值,如果消耗的和产生的差不多,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最近,美国一个科学家宣称完全可以用一般的化学物质通过编程创造生命。当然,要创造出活生生的人,我们还很难接受,因为我们还是希望通过母亲的孕育而诞生一个孩子,这种情感才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但通过编程来制造器官,我是赞成的,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把细胞转化为可进行编程的制造实体,可以用细菌来生产化学制品、燃料、药物甚至人体的器官,这个领域目前来看应该是美国走在最前面的。
  最近有个信息非常让人兴奋,就是美国制造出了纳米机器人,可进行肿瘤类癌症治疗。我们知道所有的癌都是因为基因发生了突变,把信息传递到细胞,让细胞发生病变,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个叫做核糖核酸(RNA)的物质来传递信息。前几年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如果把RNA阻断,就是把中间的桥梁拆了,就会让发生异变的基因沉默下来,这样细胞就不会发生病变了。问题在于怎么去阻隔?现在通过纳米机器人把这种RNA转到纳米链子里面,然后纳米链子能够自动进入肿瘤内去切断致癌的基因,这叫做RNA干扰。
  这六大技术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可以称其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最后想说的是,技术的高峰是有节奏的,创新也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产品和服务,看得见摸得着,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取决于技术的发明,而技术的创新取决于科学的创新,技术和科学创新取决于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取决于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取决于观念和思路的创新。如果我们只在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创新上下工夫,永远做不出原创性的东西来,而我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报告人系中国科协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