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医疗器械公司大全:京剧宗师——马连良与马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48:03

马连良,于1901年2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十)生于北京,字温如,是京剧老生,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是扶风社的招牌人物。拿手戏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中文名:马连良
别名:尤素福
国籍:中国北京
民族:回族
出生地:北京西城阜城门外檀家道
出生日期:1901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1966年12月16日
职业:京剧艺术家,老生演员
代表作品:《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
京剧电影《群英会》1957年裘盛戎叶盛兰谭富英马连良萧长华http://www.56.com/u73/v_NjA3Nzc5NjQ.html
',1)">
简介
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戏,10岁登台演出。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兼蓄各派艺术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排,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把老生表演艺术提到新高度。1949年后任北京京剧团团长等职。主演过《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海瑞罢官》剧被迫害致死。
家庭成员
马连良原配夫人王慧如,生马崇仁、马崇义、马崇礼、马崇智、马崇延五子及长女马萍秋、次女马莉,继配夫人陈慧琏,生子马崇政、马崇恩及女马静敏、马小曼。
京剧电影《借东风》裘盛戎叶盛兰马连良袁世海谭富英1957年//v.youku.com/v_show/id_XMTEwNzAyNDAw.html
',2)">
学艺经历
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先从茹莱卿学武小生,后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学老生,一年以后即登台演出。
11岁时同时学演老旦、丑和小生戏,有时扮演龙套。
14岁开始主演老生。15岁变声后,学习重念剧目《审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盗宗卷》。他时常观摩谭鑫培所演《连营寨》、《天雷报》、《捉放曹》、《南阳关》等杰作,潜心揣摩,获益颇深。
17岁,学艺十年期满出科,应邀去福州担任主演。
18岁北返,声誉鹊起。南赴福建之后,继续深造之心迫切,再次坐科三年以上。每天清晨去西便门外喊嗓、练念白,回家吊嗓,坚持不辍,不动烟酒,严格律己。富连成社科班每天演出日场,他为学习前辈艺术成就,则于晚间看戏。
21岁时初演于上海,标以谭派须生。当时变声尚未恢复,嗓音较低,但已赞声四起,灌制唱片数张,风行各地。辞出富连成社搭班演出期间,为追摹谭派艺术,时常登门求教于王瑶卿。马连良对艺术学而不厌,虚怀若谷。出科再入科,对艺事渴求不已。他曾私淑前辈贾洪林;时常观摩名家演戏;挑班前后,不断求教于钱金福、王长林、王瑶卿;
30岁时专程赴天津拜名家孙菊仙为师;
39岁时向山西梆子老艺人张宝玺、高文翰学到《春秋笔》剧中的《灯棚换子》和《换官杀驿》。足见他为京剧艺术事业精益求精、不骄不满的胸襟。
京剧电影《打渔杀家》马连良张君秋主演//v.youku.com/v_show/id_XMjI1MDYwOTIw.html
',3)">
艺术生涯
艰辛的广征博采与不断的舞台实践,使他的表演艺术不断精进。
他24岁演出《打登州》、《白蟒台》等戏,发出创新光彩被观众誉为独树一帜。
25岁开始整理改编、演出传统剧目。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
1930年组成扶风社。翌年与周信芳同台演于天津,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1934年赴武汉演出。1936年为改革京剧征股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1938年获丁果仙所赠《反徐州》剧本,改为《串龙珠》,表现反抗异族压迫,首演于新新戏院。方拟再演,被日伪当局勒令停演。
1943年被日伪胁迫赴伪满演出,《苏武牧羊》亦遭禁演。因受敌伪压迫,抑郁成疾,新新戏院被迫卖出。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多次参加义演。
1946年春,赴上海为宋庆龄主办之儿童福利基金会义演多场。后以赴伪满演出事受诬,返北平病休。
1947年受诬事得以澄清,在北平义演十余场。同年秋,赴上海,直至1948年春,连续演出四个月。
京剧音配像《龙凤呈祥》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李和曾录音//v.youku.com/v_show/id_XOTkyMjAzNjA=.html
',4)">
1948年冬,由沪赴港演出,因患病滞留于港。1951年10月1日,马连良因渴望早日返回内地,谢绝了台湾的约请,秘密乘车至罗湖经深圳到达广州,随即转往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演出,然后北返。
1952年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毅然返回内地之举受到周恩来的赞扬。
同年8月建立“马连良京剧团”。先在青岛演出,演期未满即返京主动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演出《四进士》等剧。次年,归国即参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礼的庆祝演出。返京后,参加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
1955年,马连良京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之北京市京剧二团合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次年底,张君秋领衔之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
此后,该团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排演《赤壁之战》,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人合演《秦香莲》、《赵氏孤儿》、《青霞丹雪》、《官渡之战》、《海瑞罢官》、《状元媒》。
1961年赵燕侠领衔之燕鸣京剧团并入,他与赵燕侠合演《坐楼杀惜》。1962年兼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近三个月。
京剧老唱片《杜鹃山》裘盛戎赵燕侠马连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j01u4bWZ6o/
',5)">
1964年他以64岁高龄参演现代戏《杜鹃山》。
次年排出《南方来信》,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又排出现代戏《年年有余》。
“文革”初,马连良因演出《海瑞罢官》遭受迫害,于1966年12月16日逝世。
京剧电影《秦香莲》张君秋马长礼裘盛戎马连良李多奎主演//v.youku.com/v_show/id_XMjkwMDA1NjU2.html
',6)">
艺德双馨
马连良的演唱,以谭鑫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创立与人不同的唱法。27岁后,他多次灌制唱片,剧目之多,发行量之大,为当时所少有。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借东风》、《甘露寺》、《十道本》、《春秋笔》、《四进士》以及其它马派剧目的唱段,几乎被到处传唱,可见马派唱腔动人的艺术魅力。马连良15岁变声后,侧重学习念工戏《审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盗宗卷》等,为其念白打下深厚功底。此后,马派代表性剧目多是唱念并重,甚或念重于唱。20岁时初演的《三字经》,自始至终全为念白,韵味悠然,念白如唱。在经常演出的剧目中,念白有时老辣,有时苍劲,有时是幽默风趣的声调,有时是忠告谏劝的语气,用以表达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需要。他善于将念白处理得像唱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悦耳动听。马派念白和马派唱腔互为表里,彼此依托,统一于马派声腔艺术之中。
马连良早年除受叶、蔡、萧诸业师传授外,表演上还潜习做工老生贾洪林,在继承、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马派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凝重潇洒,将人物蕴涵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地形之于外,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马派丰彩。
京剧《汾河湾》马连良梅兰芳1958年实况录音张学津梅葆玖配像//v.youku.com/v_show/id_XMTExNDcyMDc2.html
',7)">
马氏早年即矢志京剧改革,重视一出戏中人物情节的完整性以及与时代要求的合拍。从1925年起,他将传统剧目《广泰庄》和三国戏《流言计》(即《雍凉关》接《骂王朗》)整理演出。1927年自行挑班演出,将《战北原》(又名《武乡侯》)、《范仲禹》二戏增添首尾整理演出。此后历年均有新排剧目推出,如《雪拥蓝关》、《安居平五路》、《天启传》(原名《南天门》)、《苏武牧羊》(原名《万里缘》)、全部《白蟒台》、全部《一捧雪》、《胭脂宝褶》、《串龙珠》、《春秋笔》、《十老安刘》,均系将传统剧目予以丰富情节,贯穿首尾,经过整理而成。同时,也有不少经挖掘整理重新排演以及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磬河战》、《秦琼发配》、《渭水河》、《火牛阵》、《大红袍》、《应天球》、《许田射鹿》、《要离刺庆忌》、《摘缨会》、《渑池会》、《楚宫恨》、《朱砂井》、《清风亭》、《龙凤呈祥》、《打渔杀家》、《八大锤》、《群英会、借东风》、《四进士》、《九更天》、《打严嵩》等,其中多数久经锤炼,成为马派代表性剧目。马连良在其拿手剧目中,擅于分饰前后二个或三个角色,人物性格绝不雷同。20世纪50年代后,马连良演出的新编、改编的历史故事剧有:《将相和》、《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赵氏孤儿》、《青霞丹雪》、《秦香莲》、《官渡之战》、《海瑞罢官》、《状元媒》,还有现代戏《杜鹃山》、《南方来信》、《年年有余》。
京剧音配像《赵氏孤儿》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录音//v.youku.com/v_show/id_XMTA3NDI3NDIw.html
',8)">
马连良在科班时就重视演出服装的整洁。出科后,更不断有所改革。组成扶风社时,要求全体演员做到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除此之外在其他许多方面亦加以改革。例如,黑绒罩面的纱帽,突出双龙的王帽,打破赭蓝二色、增添多种颜色的鸭尾巾,乔玄戴的香色素相纱,登坛借风的鹤氅,鲁肃的青绒官衣,蒯彻的黑色改良蟒,永乐皇帝的箭衣蟒,轻薄适度的髯口,甚至灰色的小腰包等,均依塑造人物的需要而设计。其它如圣旨、令箭、酒壶、文房四宝等道具,也都处处留意以使之既合理又美观。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将旧式门帘台帐革新为后幕和边幕,以收简洁新颖之效。1936年新新戏院建立时,他亲自设计制成米黄色绸质后幕附侧幕四片,绣棕色汉代武梁祠石刻车马人图案,上挂帘幕,垂黄色丝穗,横悬小红灯五盏。另以同样图案的绸围,将乐队围起。戏院开幕时,观众反映强烈,赞美不已。这一设计,较前者更进一步,收到典雅、庄重、宁静、美观的效果。从此,此幕由他携带着赴各地演出,成为扶风社标志。20世纪30年代起,马连良对舞台上饮场、打扇、扔垫、换装等陈规陋习陆续予以剔除。
马连良严格要求一台无二戏,欢迎同台演员尽抒所长,以取得交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效果,他毕生坚持搭配整齐的艺术阵容,严谨严肃而认真的演出作风。包括音乐伴奏,一般配角,甚至龙套演员,都必须一丝不苟,向观众负责。
京剧音配像《赤壁之战》马连良谭富英等张学津谭元寿袁世海叶少兰高宝贤景荣庆李长春辛宝达像
//v.youku.com/v_show/id_XMzE4MzM3NTY=.html
',9)">
//v.youku.com/v_show/id_XMzIzMTUwNjQ=.html
',10)">
代表剧目:
《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玉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十老安刘》古装戏和《杜鹃山》、《年年有余》等。
电影资料:
20世纪40年代,马连良曾在香港拍影片《借东风》、《打渔杀家》、《游龙戏凤》
20世纪50年代后又摄制了《群英会、借东风》、《秦香莲》《借东风》
京剧《四进士》马连良音张学津配像//v.youku.com/v_show/id_XMjQwNTczMDk2.html
',11)">
桃李芬芳
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进。无论是谁,只要具有才华,他都给予重视马连良和鼓励,给予其展露才华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为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作为剧团团长的马连良,亲自挑选新人。
20世纪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演出工作之外,还教授在校学生《白蟒台》、《审头刺汤》等戏。
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较著名者有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马长礼、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安云武等
京剧音配像《三顾茅庐》马连良谭富英http://www.56.com/u11/v_MjQxMTY0OTQ.html
',12)">
灭顶之灾
马连良在舞台上塑造的海瑞形象特别成功,除了精湛的表演艺术外,还因为是正直的艺术家。他热爱海瑞,是用赤诚的心来拥抱角色,人们看到的是个活海瑞。可以说《海瑞罢官》是马连良在晚年推出的极具光彩的巅峰之作。
然而,政治斗争风云变幻,谁能料到,这两个海瑞戏竟成为“文革”首先开刀的对象!心怀叵测的江青早就对《海瑞罢官》虎视眈眈。1964年下半年,她找北京的评论家批判《海瑞罢官》,人家没同意。1965年2月,江青来到上海,在柯庆施的支持下,与张春桥共同策划,由姚文元执笔炮制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活动非常秘密。文章写好后,送给毛泽东审阅。此时毛泽东正在酝酿发动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对文章表示了肯定,意图从北京市委打开缺口。
京剧音配像《海瑞罢官》马连良裘盛戎录音张学津裘少戎配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lfvycg3NDU/
',13)">
这样,1965年11月11日《文汇报》发表了署名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首先向《海瑞罢官》发难。文章一开始就给《海瑞罢官》下了政治结论,说它“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接着分“《海瑞罢官》是怎样塑造海瑞的”、“一个假海瑞”、“《海瑞罢官》宣扬了什么”、“《海瑞罢官》要人们学习什么东西”四个小标题进行了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的“分析批判”。
文章指责作者塑造“假海瑞”目的是宣扬“地主资产阶级国家观”、“阶级调和论”、“美化作为地主阶级专政工具的清官和法律”。剧中写了“退田”,就是要人民公社向地主退田,就是搞复辟,刮单干风;剧中写了“平冤狱”,就是要为地主、资产阶级翻案;剧中歌颂海瑞刚直不阿,就是反对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这篇黑文一出,一场批判《海瑞罢官》的运动随之而起。
京剧《打严嵩》根据马连良裘盛戎1958年实况录音张学津吴钰璋配像//v.youku.com/v_show/id_XMTA4NjEzNTAw.html
',14)">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同陈伯达等人谈话,在肯定姚文元文章的同时,指出:但是没有打中要害。他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毛泽东的这番话使已经掀起的批判《海瑞罢官》的运动更加升温,完全从学术问题转向政治问题,调子也越来越高,从刮单干风到替庐山会议上罢了官的彭德怀鸣冤叫屈,一直到骂皇帝就是骂毛主席。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此拉开了序幕。马连良墓地文章诬称1960年演出的《海瑞罢官》支持单干风、翻案风,然而批单干风、翻案风,那是1962年的事了。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完全是“四人帮”为了政治斗争需要所制造出来的一起冤案。在这场冤案中,吴晗、周信芳、马连良、许思言以及一批领导干部、著名艺术家被牵扯了进去,被打成黑帮、反革命、牛鬼蛇神等等。
京剧《清风亭》马连良马富禄李毓芳1963年录音迟金声黄文俊李玉芙配像//v.youku.com/v_show/id_XMTA5OTk0NTcy.html
',15)">
马连良从1966年8月开始,家庭遭到洗劫,自己被囚禁,家属遭株连。在半年多时间里,马连良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尽侮辱与折磨,忧愤成疾,于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终年只有66岁。马连良原是回族,按照伊斯兰教风习应予土葬,但当时造反派却强迫将他火化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马连良分别得到平反昭雪。《海瑞罢官的冤案也得到平反。这个戏还由北京京剧院重新搬上舞台,焕发出了璀璨的光彩!
京剧《九更天(马义救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H0pim09GTg/
明时,书生米进图携老仆马义进京赶考,夜梦兄米进国浴血来会,醒后惊异,折回家中。其嫂陶氏与邻居侯花嘴私通,将进国谋死。见进图归,侯又杀己妻柳氏,并穿陶氏之衣,移尸进图门口,而匿陶氏及柳头,诬进图谋害其嫂。县令捕进图,仆马义代鸣冤,县令佯谓如找到女尸之头即可缓刑,马义回家逼死自己的女儿,割女儿头至县衙。县令乃以女头判斩进图。马义亲入京师,奔太师闻朗处上诉,闻以铜铡、铁板试之,马义冒死以身尝试,闻知确有冤情,拟亲往勘察,但距刑期已近,当夜久久不明,直至九更天始亮。闻太师赶到,辨明冤情,惩办了侯花嘴及陶氏,为米进图昭雪。一名《马义救主》,又名《弗天亮》及《滚钉板》。见明朱素臣《未央天》传奇。马连良先生在是剧中饰演义仆马义,是一出唱念做很繁难的戏。
',16)">
京剧音配像《大红袍》马连良马富禄周和桐等58年原音张学津等配像http://www.56.com/u60/v_NjA3MzM1MTE.html
淳安县秀才冯三元与表妹汪彩霞订亲,豪富顾造说亲被拒。因迎亲日期之误,顾把赴任浙江盐使夫人的"五彩舆"错当迎亲花轿抢至顾府,鄢府恶奴鄢贵告到淳安县正堂。海瑞赴任途中,访查到鄢茂卿赴任一路以"过山礼"讹诈各州县,搜刮民财。以聪明睿智,断明"抢亲案",天官庙巧取恶奴鄢富脏银口供,制服了贪官鄢茂卿,淳安县秀才冯三元与表妹汪彩霞订亲,豪富顾造说亲被拒。因迎亲日期之误,顾把赴任浙江盐使夫人的"五彩舆"错当迎亲花轿抢至顾府,鄢府恶奴鄢贵告到淳安县正堂。海瑞赴任途中,访查到鄢茂卿赴任一路以"过山礼"讹诈各州县,搜刮民财。以聪明睿智,断明"抢亲案",天官庙巧取恶奴鄢富脏银口供,制服了贪官鄢茂卿,。鄢为不使丑闻张扬,认罚白银万两,以济淳安县贫困百姓。后来,因海瑞奉调协助戚继光处理军务,升任监军,故穿红官衣,此剧因此得名。又名《五彩舆》。原为八本连台本戏,后被马连良先生浓缩了故事情节,一天演完。突出了海瑞刚直不阿、有智有胆、保护百姓、惩治贪官的清官形象。
',17)">
限于篇幅,以下剧目请在豆单《京剧宗师——马连良与马派》中选看
京剧电影《群英会》(1957)裘盛戎叶盛兰谭富英马连良萧长华
京剧电影《打渔杀家》马连良张君秋
京剧电影《借东风》2-1马连良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
京剧电影《借东风》2-2马连良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
京剧电影《秦香莲》张君秋马长礼裘盛戎马连良李多奎主演
综艺《马连良唱腔欣赏》1
综艺《马连良唱腔欣赏》2
综艺《马连良风雨回归路》(上)
综艺《马连良风雨回归路》(下)
综艺《马连良朗诵人民万岁》
综艺《介绍马连良的广播录音》
综艺《马连良唱段选》音配像
综艺《不信东风唤不回-乱世伶人马连良》
综艺《马连良从艺百年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
综艺《艺术家的精彩人生:马连良画传》
京剧老唱片《杜鹃山》裘盛戎赵燕侠马连良
京剧老唱片《苏武牧羊》马连良张君秋(1958年上海演出实况全剧录音)
京剧老唱片《四进士》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
京剧老唱片《失印救火》马连良萧长华静场全剧录音
京剧老唱片《八大锤》马连良马富禄等
京剧音配像《法门寺》马连良张君秋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十老安刘》马连良马富禄周和桐李世济录音张学津黄德华罗长德张学敏配像
京剧音配像《火牛阵》马连良郝寿臣张君秋录音张学津刘永贵张萍配像
京剧音配像《群英会·借东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马富禄茹富华录音张学津谭元寿孟广禄
京剧音配像《赵氏孤儿》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录音张学津高宝贤王蓉蓉裘少戎配像
京剧音配像《秦香莲》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录音张学津高宝贤孟广禄张萍配像
京剧音配像《四进士》马连良马富禄李毓芳周和桐录音张学津马幼禄阎桂祥吴钰璋配像
京剧音配像《胭脂宝褶》马连良
京剧音配像《四郎探母》马连良谭富英李和曾张君秋录音张学津高宝贤张克王蓉蓉配像
京剧音配像《龙凤呈祥》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录音张学津谭元寿赵秀君李长春配像
京剧音配像《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马连良张君秋杨宝森录音冯志孝杨淑蕊于魁智配像
京剧音配像《官渡之战》马连良等主演
京剧音配像《四郎探母》马连良梅兰芳李少春录音张学津李胜素于魁智配像
京剧音配像《官渡之战》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录音张学津谭元寿孟广禄配像
京剧音配像《海瑞罢官》马连良裘盛戎录音张学津裘少戎配像
京剧老唱片《四郎探母》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李少春梅兰芳
京剧音配像《海瑞罢官》(马连良录音主演)张学津裘少戎王树芳马小曼等
京剧音配像《朱砂井》马连良李毓芳等录音
京剧音配像《清风亭》马连良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九更天》马连良像张学津
京剧音配像《法门寺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录音张学津赵秀君裘少戎配像
京剧音配像《串龙珠》马连良主演
京剧音配像《清官册》马连良裘盛戎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失·空·斩》马连良侯喜瑞裘盛戎
京剧音配像《十道本》马连良谭富英录音张学津高宝贤配像
京剧音配像《审头刺汤》马连良张君秋萧长华音配像
京剧音配像《一捧雪》马连良马福禄
京剧音配像《打严嵩》马连良裘盛戎(张学津吴钰璋配像)
京剧音配像《汾河湾》马连良梅兰芳录音张学津梅葆玖配像
京剧音配像《三顾茅庐》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
京剧音配像《借赵云》马连良叶盛兰袁世海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将相和》马连良袁世海马盛龙江世玉
京剧音配像《打侄上坟》录音主演马连良姜妙香
京剧音配像《二堂舍子》录音主演马连良张君秋
京剧音配像《断臂说书》马连良马富禄黄元庆
京剧音配像《甘露寺》马连良裘盛戎李多奎
京剧音配像《桑园会》马连良李世济马富禄
京剧音配像《三娘教子》录音主演马连良李世济
京剧音配像《苏武牧羊》1-3马连良张君秋
京剧音配像《苏武牧羊》2-3马连良张君秋
京剧音配像《苏武牧羊》3-3马连良张君秋
京剧音配像《黄金台(搜府盘关)》马连良郝寿臣
京剧音配像《雪杯圆》马连良李多奎
京剧音配像《年年有余》张君秋马连良
京剧音配像《铁莲花》马连良马富禄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梅龙镇》马连良张君秋
京剧音配像《武家坡》马连良王玉蓉
京剧音配像《打登州》马连良周和桐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斩郑文》马连良周和桐录音张学津罗长德配像
京剧音配像《三字经》马连良马富禄录音主演
京剧音配像《舍命全交》马连良裘盛戎
马派专辑(资料)
豆单《京剧宗师——马连良与马派》http://www.tudou.com/l/cmdm7NPC3_4/&iid=65460358/v.swf
',18)">
京剧马派

马派是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20年代的自创的京剧派之一,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
京剧音配像《状元媒》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刘雪涛
http://www.56.com/u18/v_NTYyOTYxNTg.html
',19)">
http://www.56.com/u13/v_NTYyOTYyNDY.html
',20)">
艺术特色
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马连良原宗谭鑫培,早年曾受萧长华、蔡荣桂的悉心教导,倒仓后以贾洪林为依归,在做、念、武打等方面刻苦自砺,并采取贾洪林低、柔、巧、俏的唱腔和唱法,后又师事孙菊仙、刘景然,嗓音恢复后又吸收刘鸿升、高庆奎的唱法,同时大量观摩余叔岩的演唱艺术,多方面的艺术营养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与方法。他虽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消化与理解,提取各家的神韵,使一腔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不仅演出新编马派剧目时如此,即使一般的老生传统剧目,凡经他演出,也必然呈现出马派的风格。马连良严肃对待自己的艺术、精益求精、力图面面俱到。他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采,决不草率从事,他的流水板、垛板都轻俏灵巧,层次清楚,节奏多变,于闪板、垛板时,气口巧妙。散板、摇板更见功力,如《四进士》中“三杯酒下咽喉我把大事误了”及《十老安刘》蒯彻在淮河营的“听罢言来笑吟吟”唱段等。一些传统剧目中的老腔经他化用在自己的唱段中,顿呈异彩,如将《雍凉关》的唱腔移入《借东风》等。他在演唱中使用京音较多,这也增加了他的唱腔明快的色调。马连良的念白也是他表演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充分做到了传神、俏美和富于生活气息,抑扬合度。顿挫分明,但决无矫揉造做的痕迹,大段的念白如《审潘洪》、《十道本》、《审头刺汤》等剧,铿锵流畅,富音韵美;对白更为自然生动,有如闲话家常,《汾河湾》、《黄金台·盘关》、《打严嵩》、《乌龙院》、《借赵云》、《苏武牧羊》等,都能各具情致。马的做工能于洒脱中寓端庄,飘逸中含沉静,毫不夸张而具自然渗透的力量。扮相华贵,台风潇洒是他的又一重要特色,举手投足,一动一静都能恰到好处。穿着不同服装,表演方式也不相同,且不仅出场、亮相、台步、身段等都精确讲究,连下场的身法、步法也都能给观众留下优美的印象。水袖、甩发、帽翅、髯口、大带、穿脱褶袍以及使用各种道具(如扇子、马鞭、拐杖等)的功夫都很深厚,在《清风亭》、《九更天》、《南天门》、《铁莲花》等剧中均有所体现。马连良的基本功极其坚实,开打讲求稳健边式,注意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结合,大刀、枪、单刀、锏等把子运用纯熟,中年以前,短打、扎靠武老生戏演出量很大。马连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除不断新编剧目,并将传统剧目增益首尾,使成情节完整的单本戏,以及表演、唱念的不断出新之外,还体现在服装道具及舞台的美化等方面,他设计使用了《甘露寺》中乔玄的花相貂、缃色蟒,《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花鹤氅,《失印救火》中永乐帝的箭衣蟒,《临潼山》李渊的龙虎靠与方靠旗等,并创造了改革髯口“二涛”。又十分精细地注意舞台上色彩的协调,他所用的武梁祠石刻图案守旧,增加了舞台古典美的意境。马连良对于配角的选择极为严格,强调一台戏的整体美,对于上场人物的服装和道具的色彩、式样,都加以精心地调配。因此,马连良表演艺术给予人们的总体印象是谨严、精致,无懈可击。他的剧目、唱腔、做工、念白,都做到了顺应时代,以永久的新鲜感吸引观众,因此,马派艺术堪称是雅俗共赏。他留下的唱片、录音数量很大,唱腔唱段的流传也极为广泛。
京剧《舍命全交》根据马连良裘盛戎1963年实况录音张学津李长春配像//v.youku.com/v_show/id_XMTEwMjAwNTQ0.html
',21)">
代表剧目
马连良的戏路极宽,各个时期都排有大量的新戏、如《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及《赵氏孤儿》、《海瑞罢官》等。属于马派的传统剧目尤多,《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等。非马派剧目而能唱出马派特色的如《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辕门斩子》、《捉放曹》、《乌盆记》、《骂曹》、《四郎探母》、《连营寨》等。还有许多配角戏,如《玉堂春》的刘秉义、《英杰烈》的王大人、《胭脂虎》的李景让等,由马演来,亦独具特色。
京剧《梅龙镇》根据马连良张君秋1957年录音,张学津董圆圆配像//v.youku.com/v_show/id_XMTA4NTcwODY4.html
',22)">
马派创始
马连良先生创立的马派老生艺术,在梨园界闻名遐尔,不仅喜欢京剧的人对马派唱腔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连不常看戏的人也大多久闻马连良之大名。时人无不关注着马派艺术的发展与前途。
马连良先生一生久孚盛名,其门人也甚多,的确可称桃李满天下。仅以目前比较活跃的马连良亲传弟子而言,冯志孝与张学津师兄弟二人是比较引人注目的。然而,若仔细比较这两位同志的演唱艺术,倒可以给人以很多启发。
冯志孝与张学津同志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两个人都出身梨园世家,张学津同志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张君秋先生,冯志孝同志的祖父、姑父、姑母、伯父在京剧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张学津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戏曲学校(今北京市戏曲学校),冯志孝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今中国戏曲学校);二人均得马连良先生亲传,冯志孝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张学津1962年进入马派师门;二人年龄相仿,冯志孝比张学津长3岁,都属于年富力强的好时机;二人均擅演马派精彩剧目。
然而,二人的风格并不完全一致。
京剧《将相和》马连良袁世海像冯志孝吴钰璋//v.youku.com/v_show/id_XOTU0NzQzMzY=.html
',23)">
马派风格
冯志孝主要继承并发扬了马连良先生表演风格中机智、幽默、老辣的一面,如果说《淮河营》、《打严嵩》、《甘露寺》等戏尚属于以继承为主的戏,那么《杨门女将》和《调寇审潘》中的寇准就主要是新创了,《杨门女将》中《金殿》一场,寇准临下场的一句唱:“我料他搬不过天波府的老寿星”,活脱脱地刻画出了寇准的机智性格,而《调寇审潘》中假设阴曹之前的两段唱既揭示了寇准“明知此身落陷阱,妙的是陷井处处又无形”的尴尬处境,又以“刀对刀来枪对枪,以荒唐对荒唐我顺理成章”,与戏结尾处的“人急就上房,狗急就跳墙”相呼应,不仅使人们看到了寇准的老辣,而且细品之下还会有一种类似黑色幽默的苦涩的笑,令人回味无穷。
京剧《桑园会》根据马连良李世济马富禄1962年实况录音,张学津刘桂娟马幼禄配像
//v.youku.com/v_show/id_XMTA5OTQ0NjYw.html
',24)">
相比之下,张学津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以《画龙点睛》为例,他不仅在扮相上大胆采用唐装,而且在演唱上处处刻画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的庄重、务实与贤明、开通,使李世民的艺术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他在《借东风》、《捉放曹》、《三娘教子》中的表演,着力渲染的也是人物的稳重、成熟与古道热肠。在演唱技巧上,张学津的吐字、发声更接近于马连良先生晚年的演唱录音,而冯志孝则更接近马连良先生早年的风格。如果说张学津奉献给观众的是马派艺术的“原汁原味”,那么冯志孝向观从展示的就是精加工后的精品。正是张学津、冯志孝二人结合自身条件的不同创造,使得二人成为马派老生中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两个分支。如果不是历史的误会,给二人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和舞台,恐怕老生艺术中又将多出两派了。可是,历史已经不可更改了。当然,张学津与冯志孝二人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毕竟“本是同根生”嘛。
京剧《串龙珠》根据马连良周和桐马富禄马艳芬闵兆华马盛龙赵丽秋1955年实况录音,张学津吴钰璋马幼禄李玉芙李宏图黄世骧赵乃华配像
//v.youku.com/v_show/id_XMTExMjUwNTc2.html
',25)">
舞台下,常听见有人议论二人谁更“正宗”。我觉得庸俗地比较二人谁更“正宗”是没有意义的,可以说都是正宗,又都不是正宗。据资料记载马连良先生在某些字的发音上有点“大舌头”,二人谁也没有继承。我们不能抹杀二人在继承和发展两方面均有成就这个事实。
不断的创造,这恐怕是张学津和冯志孝从马连良先生那里得到的“真传”。这一点,当对整个梨园界都有所启边。
马派传人
马派弟子和私淑者很多,较著名的有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马连良从艺百年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DxqCs1Bu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