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经典代码:一百年来有十双眼睛影响中国文化历史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32:48
岁月可以随时光流逝让人们淡忘曾经走过的痕迹,日月可以让云朵漂浮掩埋不可磨灭光辉,翻开历史的画卷,当文化作为一种不能用忘记和更改的方式来消除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能把类似于蔑视的眼神对待那些曾经为中国文化进程做过卓越贡献的人们。特别是在那些年代里,他们敏锐的目光,有时似利剑;有时似星斗;有时似霞光......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步伐。

一,王国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正将国学文化和西方文学联系到一起的第一人,就是王国维先生。虽然在他之前中国也有很多人物陆续的将西方文化引进到中国,但是都没有王国维的成就突出,他不但把西方文学史和西方科学史引进国学课堂,还将美学和哲学第一次全面而完整的介绍到中国,著有传世之作《人间辞话》。所以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被人们一致成为“国学大师”,这称谓对于王国维先生来说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可惜这位名震国内外的王国维先生与1924年在北京投金水河自杀,时年51岁。
二,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的名字对很多来说,似乎更多的是他在戊戌维新期间的重大作用,特别是读到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的诗句时,马上就能想到当时去国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先生。作为维新派的政治家的身份梁启超可以说赫赫有名了,但是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贡献更是尤为突出。他当年著有《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开创了科学真实评说历史的先锋,为现代历史的书写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著作不但以千万字之多成为中国史学界的高产学者,还以研究历史的全面为著名,几乎包揽古今中外囊括上下几千年。
三,胡适

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曾经在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他首先倡导白话文运动,领导编著了轰动当时的杂志《新青年》,他亲自担任编辑并且撰写文章,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是绝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文化改良的一篇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文章,被永远载入历史史册。这位大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研究院院长等重要职务。1962年七十二岁的胡适在台湾逝世,安葬那天几乎万人空巷,十多万人参加了胡适先生的追悼会,大家无限悲伤地为一代文化革新大师送行,当时的法新社记者说,中国文人这个时刻只有胡适先生才有这样的被后人赞誉和怀念。
四,蔡元培

如今,当我们步入北大校园时,第一个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蔡元培先生的塑像,也许我们的对蔡元培先生的记忆就是他任北大校长的印象,作为一代教育开拓者和领导者蔡元培先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然而蔡元培先生在学术上对文化的贡献更是叫人无不赞叹,蔡元培先生第一次提出把美学和心理学纳入到教育当中,甚至在幼儿教育就应开始。令人叹息的是,一百年来,蔡元培先生所唱到的“美育”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完全的实施。现在我们再一次翻开先生早年的著作《蔡元培美育论集》,在思索中叫我们更加慨叹蔡元培先生对于教育的一片爱之情深,令后人怎不汗颜?!
五,林语堂

近年来很多大陆人,了解林语堂先生好像都是在电视剧《京华烟云》的开头的字幕里才知道了林语堂先生的名字。其实二三十年代林语堂先生作为北京大学和北师大教授是著名海外的文化学者和著名作家,他在杂文方面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大手笔,他在美国用英文写的《吾土吾民》震响当时的世界文坛,后来他的小说《京华烟云》问世,进一步奠定了林语堂先生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如今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后来作家写的“家族小说”多少都能带有林语堂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方式,可以说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成了中国小说界的一本“教科书”,令人们百读不厌。

六,朱湘

也许现在人们没有几个还记得朱湘这个名字,在二三十年代,朱湘可是中国的大诗人,他的名气可以和闻一多和徐志摩相提并论。朱湘先生对于中国新诗歌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贡献,他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基础上,融合西方诗歌特点,把欧洲的十四行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相结合,把诗歌的内容和形体演绎成一种新形式,被世人所赞颂。他的代表作《摇篮歌》和《采莲曲》表现出节奏清新优美,又严整上口,被称为现代是个的经典之作。我们在后来的诗人郭小川和臧克家的诗句里能看到朱湘的影响,就是当今喜欢诗歌的人们也把朱湘先生的诗歌当作首选必读作品。
七,赵元任

现在说一口普通话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比较容易了,即使是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会说普通话的也是少数了,可是在上个世纪初对于推广普通话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赵元任先生作为学者可以说是中国建议推广普通话的第一人,他作为清华国学院的教授专门指导“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并且成绩卓著,1932年起,被美国夏威夷大学邀请,专门讲授中国音乐课程和中国语言学。赵元任先生被国际上称为“中国语言之父”,他精通33国语言,并且对于音乐和韵律有高深造诣,曾经亲自谱曲并演唱了《叫我如何不想他》。
八,陈寅恪

对于历史的看法以及对历史书籍的认同,几千年来似乎总是笼罩在“演义”的基础上,我们好像无法相信历史的真实面目,这是很多书写历史的人们愿意用个人观点或者是统治者的要求来撰写历史。陈寅恪先生一直站在把真实放在首位立场,他是一位真正的历史学者。无论他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还是后来著书立说都把还原历史真相作为第一标准传授给学,尊重历史真实一直是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观点。他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对隋唐论述的新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前人没有许多新的见解,并且还原了很多以前没有被写进历史的真实事件,使后人能够在真实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隋唐历史。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令人悲叹的是1969年10月17日在广州含恨离世。九,刘半农

现在如果人们听说一个中学还没有毕业的人到北京大学当教授并且教科语言学科的课程,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谭。这在1917年就是事实,刘半农这位中学肄业在家的学生就接到了蔡元培校长的聘书,当时一同和他在北京大学执教的还有钱玄同和胡适,可见刘半农的文采非同一般。刘半农对中国白话文有深厚的研究,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刘半农先生不但在中国语言学上造诣深厚,在写作上更是开辟了纪实文学的先锋,他生前著有《赛金花》一书,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始祖,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对一个建在的人进行长篇专题采访写作的先例。
十,宗白华

如今,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美”这个词所笼罩着,为了有一张让别人赏心悦目的脸有人去整容;为了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有人去健身;为了有一身漂亮的衣服去逛商店......然而不知道多少人知道有一本书叫《美学散步》。这本书就是宗白华先生写于1920年的著作,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这本关于美学的著作成为那些踏入美学领地的人们必读之作。宗白华先生在这本书里,叫我们怎么样去建立一种人文的审美态度;怎样去形成美好的艺术人格;怎样站在不同角度去欣赏艺术作品......不管我们是专业美学学者还是悠闲的自我欣赏,读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绝对是受益匪浅。1920年的作品到现在依然放射着艺术的光芒,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宗白华先生的眼睛和他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