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妇幼儿童医院官网:《金融让谁富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5:12:47
华尔街:一个充斥着欺骗的肮脏市场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专访《金融让谁富有》作者陈思进
文/李晓辉(《经济参考报》主编)
(http://jjckb.xinhuanet.com/yw/2010-04/27/content_218815.htm)
眼前这位中年男子,没有华尔街精英人士惯有的灼灼逼人气势,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些许淡定;也没有华尔街典型标志:西装、领带、锃亮皮鞋外加趾高气扬的神情,代之以藏蓝色夹克衫,外加一顶已不时尚的鸭舌帽;额头几道浅显的皱纹,诠释出曾经的沧桑。
这位曾任瑞士信贷证券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国银行证券公司副总裁,目前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任某国际金融财团资深顾问的先生,便是本次《经济参考报》的采访对象,即将于6月上市新书《金融让谁富有?》的作者陈思进。
采访陈思进少了格式化的问答,多了似与兄长谈天说地的随意。我们的聊天就从他如何走进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开始。
想进华尔街先要懂规矩
1994年,陈思进获取了纽约皇后学院电脑硕士学位,与所有青年学子一样,做梦都想在华尔街谋到一个职位,踌躇满志的他开始了与猎头公司的接触。
一天一位自称布朗的人约陈思进面谈,任何机会都不能放过的他,立刻穿好西装戴上领带,拎着公文包搭上地铁,兴致勃勃地赶到了布朗处。
一见面,布朗就用奇怪的眼神将陈思进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进而对他的西装面料、皮鞋、袜子缩口的长短、领带的花式,进行了一通品头论足。尽管难堪,但陈思进终于明白,要想把自己 “卖”个好价钱,包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就是华尔街的游戏规则,当一个人还未开口说话,还没有机会展示才华,就只能根据外表,来判断其是否懂得行规。
于是,陈思进将其仅有的2000美元拿出来,花了1700美元置办了一身“行头”。懂得了规矩,入行便也顺理成章,陈思进进入了与高盛、美林、雷曼兄弟齐名的投资银行———银行家信托风险管理部,做风险控制模型。
3分钟,阴阳两界
“3分钟,让我逃脱了死神的魔爪。”事隔9年,陈思进谈起当时的情景,仍是历历在目,眼神中没有了惊恐,更多的是感悟。
2001年9月11日,这个震惊世界的日子。陈思进仍像往常一样8点15分准时走进位于世贸一号楼80层的办公室,照例冲了一杯咖啡,打开电脑查看E—m ail。突然,整个楼在晃,“地震”是他的第一感觉。
“当时飞机撞在89层,85层以上当时就全完了。”由于飞机的强烈撞击,所在楼层的8个出口大门都无法打开,大厦管理员用了15分钟,才将一个门打开,大约三四百人,井然有序地从这扇生命之门鱼贯而出。
“当时没有人惊慌。”陈思进非常庆幸。向下的有两个楼梯,身强力壮的主动走较远的那一个,近的让给上了年岁的人及妇女。“向下撤离的过程所有人都很有秩序,基本是走着,走到一层用了一个半小时。”
刚出大厦,陈思进便看到旁边的二号楼已经倒下,此时警察让大家快跑离开,他当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玩命地奔跑,不到3分钟,身后大楼就像冰雕融化般软塌下去,四五十米高的烟尘像海浪一样向他卷去。3分钟,他挣脱了死神之手,而一些年岁大、来不及跑的,本已一只脚迈到了阳界,却被死神活生生地拽了回去。
9·11之前,陈思进的美国梦想,就是买大房子,买好车,赚许许多多钱。“9·11让我改变了这些想法,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梦想。”生与死的经历让他的追求变得平淡。
“我也被'他们’当工具使用?”
转眼间,陈思进在华尔街打拼了10个年头。2004年,从最低层做起,直至华尔街著名投行副总裁。随着职位不断地提升,陈思进接触的业务也越来越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骗人勾当也越来越多。他困惑了,总是不断追问自己,“这就是我梦想的地方吗?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吗?”。
陈思进所在公司曾经接了一位英国皇室成员的大单。这名皇家成员是著名的慈善家,她在非洲有几个慈善基金,专门用来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建立学校、医院,不断扩大她的慈善事业。陈思进的公司所做的就是帮助这位慈善家通过掉期交易,来免缴政府高昂的税额。
公司接到任务后,会计师、律师和分析师全被发动起来,帮皇室人员设计、计算、分析和研究,为她度身定做了一项十年计划的合约———股权收益掉期合同。
“这份合同实在太漂亮了,在华尔街堪称史无前例。”陈思进所负责的部分原本一个月的工作量,由于公司催得紧,陈思进带了两个电脑工程师日夜奋战,一个星期完成了任务。在这笔掉期交易中,皇室成员10年内将“合法”地逃税五千万美元,而陈思进所在公司将落袋一千万美元。
“因为股权收益掉期不是证券,完全不受任何监管,也不必向任何人披露,包括税务局。所以严格说来,这笔交易的确合法。但是合理吗?就因为她是富人,出得起一千万美元的佣金?”陈思进疑惑了。
岱璠,来自斯里兰卡,曾经是陈思进的手下,麻省理工电脑系的高才生。有一家牛奶公司出巨资,请岱璠的公司做出“强力买入”的评估。岱璠不愿意违背良心,无论上司怎样逼他,硬是不写“买入”报告。结局当然是下岗走人!
马利欧,多伦多人,意大利后裔,是陈思进在银行家信托的老同事。已在华尔街干了10来年,专做各种怪异的衍生证券。马利欧曾说,只要能卖,他能把老大妈包装成18岁的大姑娘,卖个好价钱。他还神秘地向陈思进吹嘘,次债的概念就是他发明的。
一个个骗局,一次次操纵,陈思进开始思考:“我就被'他们’当工具使用?那么当'他们’欺骗投资者的时候,我也与'他们’为伍吗?”
“从绞肉机中死里逃生”
一个周末的下午,陈思进陪妻子在曼哈顿逛书店,一本书名《华尔街的肉:我从绞肉机中死里逃生》,让他久久不能放下。作者安迪·凯斯勒和他背景相似,也是电脑软件出身,因为这个背景,他进华尔街担任了半导体行业的分析师。
书中的一段话触动了陈思进早已不平静的心:在华尔街,“无论你做哪种工作,我可以向你保证,它什么意义也没有!你只不过是一个小齿轮、小卒、小兵……就是华尔街的一块肉。在华尔街每一个人都只是一块肉,'他们’从我们身上榨取脂肪,熬炸后被拿来当作保持市场润滑、有效率的机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可图的。但是,每一个人也都随时可以被取代。一旦你的油被榨干……”
就是这本《华尔街的肉》,以及陈思进在华尔街的所见所闻,最终让他毅然离开华尔街,并决定写一本揭露华尔街真相的书籍———《金融让谁富有?》
“金融化”给谁带来了财富?
至今仍在畅销书榜上的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金融的逻辑》一书,其主题就是要使财富“金融化”,其逻辑就是现实世界里的美国,“金融化”的程度最高,因而最富裕;现实世界里的中国,“金融化”的程度不够高,因而就不太富裕。
“'金融化’被夸大到可以替代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并生成社会财富的所有环节一说,是非常可笑的。”陈思进非常不认同陈志武的观点。
虽然现实中的美国依靠“金融化”无边界地进行扩张,造就了巴菲特、索罗斯等金融巨鳄,使整个美国“富裕”得史无前例,说到底是华尔街站在金融金字塔的最上端,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造就的,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复制。
陈思进归纳了陈志武在书中给中国的“逻辑性”建议:鉴于中国“金融化”得很不够,因而要加大“金融化”的力度,不仅要扩大依托于大自然和人类本身财富的“金融化”,更要将层次上升到华尔街开创的“金融创新”的市场中,制造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富裕中国;中国不必害怕,更不要在乎金融危机,中国最终能成为美国的比肩者或超越者!例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只占中国GDP的13%左右,而美国已超过了100%,中国显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扩大这类贷款,基于这类贷款“创新”金融产品。
“他的这种论调,与华尔街缔造 的 经 济 模 式 — ——只靠呼吸便可'创造社会财富’这一纸壳子般华丽的金融体系一脉相承。”华尔街不惜一切代价所推动的这种金融体系,更是一种垄断的权力体系。当人们对金钱作为中介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时,那些握有权柄的人就越来越乐于创造金钱,并滥用这种权力来决定谁能得到金钱。
“《金融让谁富有?》这本书就是层层揭开美国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霸权’是如何在'金融化’下架构及运作,又怎样饕餮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果实。”陈思进坚定地说。
后记:“陈先生的字里行间贯穿着浓浓的爱国情绪。”这是《金融让谁富有?》一书的责任编辑郑薇的突出感受,也是我采访后留下的深刻印象。华尔街高管们动辄上千万、上亿美元的佣金;公司破产、拿着政府救济,年底红利照发不误;投行、信用评级机构联合造假……《金融让谁富有?》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毋庸置疑金融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过度金融化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如何发展金融市场?如何监管金融市场?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思考。
(《金融让谁富有》即将由中信出版社隆重推出,敬请关注,谢谢!)
转:长虹财务门续
R&&Q/dk    发表于2010年05月28日 21:44 阅读(33)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附二:长虹高管是否在撒慌?
3月25日,四川长虹公布2002年报,年报显示,长虹实现收入125.9亿元,实现净利1.76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为-29.7亿元,这是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来(1998年),长虹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出现负数。长虹的这份年报披露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截止2002年底,长虹应收账款仍高达42.2亿元,其中被骗传闻中的APEX欠38.3亿元(4.6亿美元)。这说明,长虹高管在此前澄清被骗传闻谈话存有不实嫌疑。
据《财经》报道,长虹掌门人倪润峰曾告诉香港《东方日报》记者,2002年度长虹与APEX的贸易总额为5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没有收回来,但绝大部分“未过期限”。 但实际上,从报表上看,APEX的欠款由年初0.4亿美元增加到年末4.6亿美元。而且长虹对APEX巨额的应收账款来看,APEX出口收入基本是通过APEX实现,长虹可能是为APEX代工或者是APEX买断长虹彩电,也就是说长虹彩电出口美国销售信用链条中,长虹货款能否回收与零售商如沃尔玛等无关;又根据出口397.61万台彩电及出口收入55.4亿元推测,长虹出口的彩电应为低端产品(平均每台不到人民币1400元)。
倪润峰称APEX货款绝大部分“未过期限”可能也言过其实,据《财经》报道,为了防范沃尔玛可能倒闭带来的风险,长虹和APEX双方另外向保险公司投保,保理公司如果在两个月之内收不到货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但实际上,APEX货款平均回收期绝对不止两个月,2002年度长虹与APEX的贸易总额为5亿美元(按倪润峰的说法),扣除4.6亿美元的应收账款,长虹只回收0.4亿美元的货款,据报表附注称,截止2002年3月10日,已收回APEX货款8906万美元,另有10199万美元票据在托收中,可是截止2002年3月10日,APEX新发生的欠款又有多少?是不是贷记8906万美元,又借记2亿美元(长虹2003年预计出口额是10亿美元,截止2002年3月10日,已过了近70天,差不多新增出口收入2亿美元,这些收入可能又形成新的欠款),在这种背景下,长虹对APEX的4.6亿美元欠款没有计提一分的坏账准备,在会计上显然显得极不谨慎。
长虹除了在APEX货款上存在高风险外,笔者发现,长虹应收账款由第三季报的52亿降到第四季报(年报)的42亿,也有玄机:
单位:亿元(RMB)
2002
2001
主营收入
125.9
95.1
外销
55.4
7.8
内销
70.5
87.3
长虹2002年总收入与上年相比,虽然有大幅度的上涨,但内销收入是在萎缩。我们假设其应收账款明细除了APEX外,都是国内客户,我们会发现,2001年实现内销收入87.3亿元,内销应收账款余额是25.3亿元;而2002年内销收入70.5亿元,但内销应收账款只剩下3.9亿元。内销应收账款余额在内销收入波动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由年初的25.3亿元降到3.9亿元,这有点不正常。联想到第四季度应收账款大幅下降的事实,笔者怀疑长虹是否采用另类手法压低应收账款余额?
单位:亿元(RMB)
2002.12.31
2001.12.31
应收账款
42.2
28.8
外销
38.3
3.5
内销
3.9
25.3
我们可以将长虹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兄弟公司对比,笔者随意挑了两家:康佳及海信,发现长虹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比兄弟公司慢, 200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只有1.9次,而康佳是8.03次,海信是14.34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
2002(上)
2001
长虹(600839)
1.9
3.68
康佳(000016)
8.03
9.13
海信(600060)
14.34
13.86
长虹的财务风险除了应收账款可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外,存货也有很大的隐患,截止2002年末,存货账面余额高达74.7亿,比年初增加了12.6亿,长虹虽然对“存货-库存商品”计提了2.77亿元的跌价准备,但这个跌价准备自1990年基本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笔者的疑问是,存货跌价准备提足了吗?与同行相比,其存货周转率也明显偏慢:
存货周转率
2002(上)
2001
长虹(600839)
0.87
1.34
康佳(000016)
1.21
1.6
海信(600060)
1.93
2.53
APEX是个怎么样的企业,笔者不清楚;但笔者发现只要与APEX有业务关联的上市公司,都表现一个共同特点:收入急剧上升的同时应收账款也急剧增长,而且应收账款增长的幅度远高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不只是宏图高科,还有宏盛科技,包括最近的四川长虹。对于这样的“收入和利润急剧增长”成果,不要也罢,因为它不能带来正的现金流。当然,对于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来说,APEX做法正迎合了其动机。如何增加收入和利润?要么学银广夏和蓝田股份,直接虚增收入和利润,但这可是犯罪,风险太大;那么就跟APEX合作,APEX会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提供你所需要的账面巨额收入和利润,但不会给你正的现金流。也许正因为各有所需,才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愿意跟APEX合作。当然,现在下这个定论可能还是有点早,就让我们轼目以待吗!看看长虹2003年报,APEX还欠长虹多少钱!长虹可得考虑被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啊!
附三:2004年最后一滩血:长虹造假
四川长虹2004年12月28日发布的年度预亏提示性公告称,截止2004年12月25日,公司应收APEX帐款余额46750万美元,根据对APEX公司现有资产的估算,公司对APEX公司应收帐款可能收回的资金在1.5亿美元以上,预计最大计提金额有3.1亿美元左右。该公告证实了长虹被骗40亿元已接近真相,《深圳商报》2003年3月的一篇文章报道称四川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数亿元人民币可能无法追回,引起市场强烈关注,我们曾在03年3月份两次撰文怀疑长虹财务存在问题,3月24日发表了《长虹是否提前确认收入》,文中提出:
长虹外销急剧增长和应收账款急剧增长的背后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可能,即使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其0.05%的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也明显偏低,根据现在这种状况,我们认为至少要将坏账比率提到5%,如果是这样,按长虹2002年9月30日数字,长虹单单应收账款要补提2.6亿元的坏账损失,而长虹近两年来的净利润也差不多只有这个数,我们怀疑长虹仍在盈亏边缘挣扎,但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希望四川长虹能公布其收入确认方法,并公布其与APEX、零售商之间涉及销售收入确认的条款。
3月27日,在《长虹高管是否在撒谎?》一文中,我们指出:只要与APEX有业务关联的上市公司,都表现一个共同特点:收入急剧上升的同时应收账款也急剧增长,而且应收账款增长的幅度远高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不只是宏图高科,还有宏盛科技,包括最近的四川长虹。对于这样的"收入和利润急剧增长"成果,不要也罢,因为它不能带来正的现金流。当然,对于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来说,APEX做法正迎合了其动机。如何增加收入和利润?要么学银广夏和蓝田股份,直接虚增收入和利润,但这可是犯罪,风险太大;要么就跟APEX合作,APEX会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提供你所需要的账面巨额收入和利润,但不会给你正的现金流。也许正因为各有所需,才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愿意跟APEX合作。
遗憾的是,会计师仍对长虹02年报盈利1.76亿元仍然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03年报盈利2.42亿元发表了带强调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两个事项,一个是南方证券委托理财,一个是反倾销裁决),尽管对APEX欠款余额两年来都做了披露,但事实上,审计意见及会计报表附注都没有完全揭示APEX风险,长虹巨亏预告后,股价几度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在突然的损失面前,一直被蒙在鼓里的股民,已经发出了准备起诉长虹高管的声音。一位投资者说:“长虹不在去年计提,也不在今年年初计提,到了今年年底才一次计提这么多,公司说不定是在有意隐瞒有关事实。”
另一位投资者很激动地说:“几十亿的货,人家不给你钱,你也发到美国去?骗了你几千万也就算了,为什么会有几十亿那么多?作为股东,我有权追究长虹高管的责任。”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四川长虹对APEX应收账款难以收回,某种程度上属正常经营风险,投资者在购买长虹的股票时应该对股市的风险有所预见,股价一跌就向公司索赔是站不住脚的。
长虹巨额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背后是否存在重大财务错报?这是会计师所关心的,中注协最近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征求意见稿)》,要求会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执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大部分经营风险最终都具有财务后果,从而影响会计报表。长虹重大经营风险是否已在财报上作了公允披露?会计上能否确认收入关健是能否形成资产,而能否形成资产关健是能否带来经济利益,在收入确认上,存在这样一个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除了现金,其他资产都是风险资产,现值可能高于账面价值,也可能低于账面价值,如果现值低于账面价值,就要计提减值准备,而这个现值是基于未来的预期上,如果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则我们无法确认现值,无法确认现值,也无法完成收入确认、减值计提事项,但报表编制者和会计师必须定期为社会公众和监管层提供一份不导致重大误解的财报,看看长虹,显然,其02、03年盈利年报并没有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什么?巨额应收账款是否能确认,即使能确认后面是否提足减值准备?显然,轻则过度激进,重则虚构收入、虚构资产,长虹被骗的财务后果两者必有其一。长虹应该给投资者一个交待,详细说明与APEX交易条款及过程,不能让26亿元资产说没了就没了,因为根据其以前高管说明,根本不存在巨额货款不能回收问题,因为根据长虹高管阐述,在与长虹的交易中,凡赊销均走保理程序,APEX、保理公司、长虹三家签定协议后,保理公司将会通知零售商如沃尔玛,不得向APEX直接支付货款,而是把货款交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将钱按10%和90%的比例在APEX和长虹之间分账,为了防范沃尔玛可能倒闭带来的风险,长虹和APEX双方另外向保险公司投保,保理公司如果在两个月之内收不到货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此双重保险,竟然会出现大部分货款无法回收局面,在中国商业史上,除了中航油炒期货亏了几个亿美元外,还有哪家公司会被骗高达40亿巨款?这出乎常理巨款无法回收背后绝非正常商业理由可以解释的,有一种解释就是长虹根本就不存在这么多应收账款,所谓46750万美元欠款本身就有很大水分,在这水分背后是长虹涉嫌巨额虚构收入、虚构利润、虚构资产。
三、四川长虹自证虚构22.5亿元收入
夏草
(2010.5.26)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演变至今,脉络已逐渐清楚,笔者有95%以上把握认定四川长虹1998年虚构
22.5亿元收入成立,长虹提供的自证是最有力的证据:
应绵阳市国税局调查组要求,长虹公司提供了相关资料及情况说明,其要点为:
(1)截至1998年底,公司应收商业承兑汇票余额为22.5亿元.本公司1998年度确认的销售收入均签订了销售合同、约定结算方式、开具提货单证、货物所有权已发生转移并去的收款凭证,销售收入确认及相关财务处理完整、真实、合法。
(2)自1994至1995年银行承兑汇票出台以来,工行、建行、农行陆续出现了银行承兑业务量的急剧攀升,但陆续都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各家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开始收紧.为解决区域代理商包销方式推广而产生的资金瓶颈问题,本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多年合作信誉良好,销售能力强的区域代理商实行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彩电传统旺季市场元旦,春节销售量较大,商业客户一般在临近旺季前备货(因中途运输等多种原因),即9月至12月中旬,而商业承兑汇票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从而导致1998年较1996年、1997年公司以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实现销售的金额大幅增加的现象。
(3)由于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公司区域代理商包销模式遇到困难,经销商、零售商要求与公司直接交易,这种商业模式变化导致了1999年上海英达、重庆百货等五家公司代理商出现了退货和商业承兑汇票退票的情况.五家公司1999年销售退回22.5亿元。由于业务的实质是销售换货并重新结算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退货行为,双方为简化帐务结算,在财务处理时,因涉及到已售出货物须变更结算主体的问题,为使财务核算更清晰,避免重复计算销售收入,公司采用的做法是业务统计销售数据,财务上据此进行全额冲销,并逐笔记录转直销至经销商,零售商的销售收入。上述退货属公司正常业务,不存在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情况.
(4)上述所涉22.5亿元金额的销售及销货退回行为当时已全部开具了发票并履行了税务义务.
(5)因时间久远,未查到五家公司签署销售合同的经销协议或代理协议;未查到22.5亿元销售涉及的提货单,出库单,发运凭证等与客户提货相关的原始单据和销毁记录;因时间久远,未找到上述五家客户退货申请报告,公司内部审核批准的文件资料,也未能查找到五家公司销售退回的内部审核文件及货物退回的入库单据.销售退回的审批文件,销售退回的入库单,经查,此类资料属业务资料,由销售部门保管,现已超过销售部门当时规定的保管期限,因时间较长,且业务部门也经过多次变换和调整,估计已销毁或遗失.
很显然,上述证词有不实之言,如(5)原始单据销毁,众所周知,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收入确认必须有提货单,出库单等原始凭证,如果有真实提货,则不可能没有这些凭证,这些凭证有专门的财务入账联,即使销售部门销毁,但财务部门必然保留,否则入账没有依据;退货也是这样。这充分说明22.5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背后是假销售、假退货,1998年四川长虹虚构了22.5亿元收入,并虚增了22.5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挂应收票据;但重庆百货没有将虚假的采购入账,故导致重庆百货“应付票据”与四川长虹有重大出入;据长虹证词,1999年该公司用真实的销售替换虚假的应收票据,在会计上并没有作销售退回处理。
这不是四川长虹一家家电上市公司干这些缺德事,被证监会查处的科龙电器第一宗罪就是虚构收入,证监会在行政处罚书中认定:
一、2002年至2004年,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其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
(一)2002年至2004年,科龙电器通过对未真实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的方式虚增年度报告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1.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40,330.54万元,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
2002年12月,科龙电器通过其17家销售分公司向广东东莞泰林贸易有限公司等81家单位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收入40,330.54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事实上,上述开单、开票并确认收入的商品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而未发送给客户。同时,科龙电器虚转销售成本29,724.53万元和安装维修费用1,735.94万元,并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126.24万元。上述行为导致科龙电器 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
2.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30,483.86万元,虚增利润8,935.06万元
2003年11月至12月,科龙电器向合肥市维希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维希)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收入30,483.86万元。事实上,上述开单、开票并确认收入的商品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而未发送给客户。同时,科龙电器虚转销售成本20,321.36万元和安装维修费用1,792.55万元,并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65.11万元。上述行为导致科龙电器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8,935.06万元。
3.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51,270.29万元,虚增利润12,042.05万元
2004年,科龙电器及其16家销售分公司向合肥维希、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长荣)等66家客户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收入51,270.29万元。事实上,上述开单、开票并确认收入的商品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而未发送给客户。同时,科龙电器虚转销售成本36,331.49万元和安装维修费用3,142.82万元,并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6.07万元。上述行为导致科龙电器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2,042.05万元。
四川长虹1998年财务造假手法与科龙电器一模一样,就是在没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下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法实施“持货开票”收入确认诡计,这导致四川长虹1998年末存货余额偏低,事实上四川长虹1997年存货余额也偏低,故笔者怀疑该公司1997年也涉嫌虚构收入。
“沪市看发展,深市看长虹”,“吃长虹、穿长虹、一生一世靠长虹!”,更有股评家在电视上鼓噪“百元长虹指日可待”。长虹从1995年6月的 3元出头(指复权价,下同),用了两年时间,到1997年6月27日最高达29.95元,几乎涨了十倍。此 后9年漫漫熊途,到2006年8月21日,创下了2.95元的历史新低,下跌幅度达百分之九十,市值蒸发500多亿元,其惨烈程度在中国股市上极其少见。上市公司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做股东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威风扫地、尊严尽失啊!
昔日的王者 ,为何变成了乞丐?这背后是四川长虹多年来涉嫌虚构巨额收益,是一只不折不扣虚假绩优股,1998年净利润20亿(每股收益1元),但涉嫌虚构收入22.5亿,监管部门应将罪魁祸首倪润峰送进监狱,追究其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股票、操纵股价等多重罪责!冤有头,债有主,四川长虹必须为财务欺诈导致的1997-2007年十年间投资者500亿市值损失买单!
四:四川长虹:请不要把大家当白痴
夏草
2010年5月20日晚间,随着实名举报者、前员工范德均被警方带走,公众舆论随即将深陷“财务造假”漩涡中的四川长虹再次送上风口浪尖。和讯网发表了《还原四川长虹“五宗罪”之真相》
http://stock.hexun.com/2010-05-25/123790749.html
此文详细报道了长虹对范德均举报的回应,笔者浏览了该文,发现长虹的回应是无力的。范德均第一次为何被长虹送进监狱?那是因为范德均贪污了长虹的公款:
四川长虹乐家易财务总监何显贵1999年时任四川长虹销售部稽查科科长,他对范德均的违法事实非常了解。何显贵介绍,在稽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范德均把从小商户那里收来的现汇拿到市场上购入承兑汇票,把承兑汇票提供给公司,而将现汇与承兑汇票之间的利差据为己有,他还利用职业之便,把公款汇入私人账户用于炒股。
据范德均举报,因此被抓的四川长虹销售员工有好多人;当时长虹整个销售体系都卷入这样的违规销售困境,以跳点的价格将彩电卖给小商户,用小商户的货款去购买面值为合同价格的银行承兑汇票入账,出具银行承兑汇票的一方并不是真实的购买方,而是票据融资方,但长虹将错就错,将增值税发票开给融资方,而不是购买方,这导致了长虹虚开增值税发票事实存在;范德均等人在购买银行承兑汇票过程中,将实际销售款与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的差额(实为公款)贪污已有。范德均因此被判七年有期徒刑。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件冤假错案,范德均事实也认罪。
但范德均认罪也认定长虹虚开增值税发票给融资方,如果不是这样,范德均哪里来的公款贪污?范德均犯罪,但长虹内控不力导致虚开增值税发票盛行,这些增值税发票流到下游就可以形成进税税额抵扣,导致国家税款出现巨大损失。
范德均在博客中使用照片举证,上海英达(和讯编辑注:此公司已被上海工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1998年会计报表及上海英达时任总经理黄建平本人的申明(和讯编辑注:这份声明签字于2007年)都表明,上海英达向长虹开具的3亿元承兑汇票“既没有提过货,也没有销售和入库,也不是预付款”。且在四川长虹1998年年报中,上海英达以4.658亿元列应收票据前5名。
时任四川长虹销售部副部长(分管财务)的余晓(现任四川长虹集团财务总监)及相关人员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详细介绍了12年前的业务情况。
1998年,四川长虹收到71份合计22.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均能提供相应的销售合同、增值税发票、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要素等要件,并有会计师事务所的询证函佐证。
这些证据的复印件,都被呈现在和讯网编辑眼前。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要素被记载在一张列表里,列示每张汇票的开票单位、票号、金额、开票日期、到期日期。
这里的票号与销售合同中列示的商业承兑汇票票号能够一一对上。
当证监部门向范德均转述长虹的自证时,范德均拒绝认可。他在博客中说:“现在四川长虹跟调查方陈述的是有关这22.5亿的彩电提货凭证因为5年的年限规定而销毁了,四川长虹明显在撒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这些凭证的保存期是15年,而且与四川长虹2010年2月26日的公告内容相矛盾。”
长虹相关人士表示,对此,当年负责年报审计的会计师对收入确认的相应要件包括提货单进行了查验,长虹收入确认符合当时会计制度规定,何来虚增?”
对于两边对不上账,长虹相关人士认为,长虹这边是真实合法,且当年上海英达已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询证函予以确认,8、9年后又否认(2007年5月21日),我们也无法理解。
同在1998年年报中,四川长虹的报表显示其对重庆百货1998年末的应收票据与重庆百货自己当年财务报表应付票据不相符。从双方业务实际情况看,四川长虹认为自己确实取得了商业承兑汇票,并在审计询证中得到了对方确认,对此,我们认为长虹的账务处理是真实合法的。在本次核查中,监管机构对此也未表示异议。
四川国贸和阆中家电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也是被范德均举例证明四川长虹“造假””的单位。范德均在博客中表示,“长虹1998年年度报告载明四川国贸和阆中家电分别以7.94亿元和4.96亿元榜上有名。四川国贸开具给四川长虹的商业承兑汇票总额一定不小,因为1998年度四川省范围内还没有一家经营长虹电子产品过3亿元的单位,针对长虹公司,四川国贸应收票据不可能达到7.94亿元。可以肯定四川国贸也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由长虹公司虚增加了1998年度的销售收入。”
对此,余晓称范德均不了解情况而臆测此事,“当时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能力取决于融资能力而不是销售能力,作为销售人员,范德均应该很清楚这一点”。据余晓介绍,当时阆中融资环境相当宽松,以至该地的商家能够把生意做到全国去,绝不是仅仅把彩电买给当地。
从时任四川长虹销售部副部长(分管财务)的余晓(现任四川长虹集团财务总监)证词中进一步验证了范德均举报不假,余晓称“当时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能力取决于融资能力而不是销售能力,作为销售人员,范德均应该很清楚这一点”,这不说明了四川国贸和阆中家电不是真实的购买方,而是融资方?
其他的一些说明也显示了长虹财务人员明知故犯,且看对10万商返机的亿元损失跑哪去了?
范德均在举报材料中称,“四川长虹1998年度彻底清理了历年的商业库存机10万余台,折合经济损失肯定会超过1亿。”
范德均博客记载了证监部门对此事的解释:四川长虹没有向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而且对这些呆死烂账机器的处理符合当时的会计处理原则。
这段说明确实难以让不懂财务的人接受。那么长虹如何解释此事?
四川长虹财务总监叶洪林说,我们不清楚商业库存机的概念是什么,与监管机构讨论后,我们就把它叫商返机。这部份大概有10多万台。
所谓商返机指在商家柜台上开包验机时发现问题或者出售时就存在质量问题的彩电,放在商家的仓库里,1998年前都由商家买单,厂家并不承担损失。98年后,销售环境起了变化,都由厂家买单。
据叶洪林介绍,商返机退回工厂后,厂家会把它解体,可利用的部分零件会重新投入生产,在财务科目中重新进入生产成本,然后再去销售。如电视机壳会被粉碎后,重新制作成新的电视机壳。另外有部分直接进入待处理损失,98年底的报表中可以看到。
“这样处理下,绝大部分商返机的损失就被消化了。范德均说我们从来没有披露10万台机器的损失,他是不了解我们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们向监管部门解释时,获得了认可。”
那么,商返机的损失如何体现?
叶洪林说,商返机的损失肯定存在。比如商返机的损失是5千万元,那么在我生产成本中就增加了5千万,尽管没用一个单独会计科目列示出来,但在经营中已经体现。
四川长虹财务总监叶洪林应该清楚,对于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不是象他所说的,损失也不是进生产成本,而是要计提减值准备的,长虹事实隐瞒了10万商返机的损失,至少在信息披露上严重违规,销售退回的损失怎么可以进生产成本?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欧  洲
亚  洲
非  洲
南美洲
北美洲



上一篇下一篇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