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表:我要把知青的真历史留给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01:56
       《中国知青史》,包括我写的“初澜”和刘小萌写的“大潮”两部,初版于1998年。弹指间11年过去,这一代人也从四十多岁的中年逐步进入老年,无论是个人的心境,还是在社会上的影响,都已盛况不再。人们心里都明白,知青这代人从历史舞台上退出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尽管任何一代人,最终都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但是在行将谢幕的时候,对自己作一番梳理,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留给后人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我想还是必要的。这也是我愿意将这套《知青史》一书再版的原因。

  不是随便哪一代人都会从“代”的角度来关照和思考这个问题的,虽然每一代人都会有每一代人的问题,都会有由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造成的困惑、坎坷和痛苦,但一般地说,处于不同阶级、不同环境的人,处境和记忆往往迥然有别,他们留给后人的,往往具有更多个人的或仅仅属于那个特定阶级、特定群体的色彩,后人包括历史学家,也往往是从这些不同的个人和群体,来分别地认识和评判他们,然后再从整体上来看那个时代的。但知青一代不同。

  知青的共同经历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他们作为“知识青年”的所谓“知识”的由来。他们完完全全是在那个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下成长起来的。有关17年教育,学者们做过各种各样的总结与反思,结论固然是有褒有贬,但有些特点是为世所公认的,那就是教育的一致性、一元性,从办学体制上说,不再有民办、私立等各种办学形式存在,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从教学内容上说,受到严格控制,不允许任何所谓“封资修”的东西进入。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他们习惯以一个群体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方式思考和表达。第二是他们有过共同的知青经历,这突出地表现在“文革”十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中。当“文革”爆发之前存在于中学生中的一切鸿沟和差距,诸如城市与农村之间、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高干子弟与平民子女之间、优秀学生与落后分子之间,以及“文革”时的“造反派”和“保皇派”之间等,都在顷刻之间烟消云散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青。这种特殊年代出现的特殊的一致现象,的确为其他任何一代人所未曾体验与经历,知青们也便因此而具有一种认同感。张口闭口动辄就说“我们这代人”,也是在其他人中间很少出现的现象。

  知青一代的整体形象问题就是这样产生了,这当然不是小事,在我看来,它关乎的是这一代人在经历了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之后,对于这个群体因此而导致的伤害和缺陷是否有所思考,有所反省,是否能够将自己认真严肃的思考和反省留给下一代,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在我们的土地上、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重演的大问题。

  这里涉及的问题其实有三个,第一个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迄今为止仍有当年的知青典型在拼命叫嚷对这场运动不能否定,由于年轻一代对那段历史缺乏常识,这种声音势必会造成年轻一代思想认识上的某种混乱。而我们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与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都紧密相关,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以计划经济的背景来看待知青上山下乡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仍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一场历史性的悲剧,无论是在“文革”前还是“文革”后,也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尤其要强调的是,这项政策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老三届”及其前后的1700万城镇知青和他们的家庭,还涉及到与他们同时代的、比他们的人数多出不止一倍的农村回乡知青,而且涉及程度之广之深,绝不亚于城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知青看作是整个的一代人,而不仅仅是其中家居城市的那一小部分。也正因如此,这场悲剧的含义才远远超出了“老三届”悲欢离合的故事。

  第二个问题,是知青能否正视和总结这场悲剧给自己带来的教训。

  经历了特殊的知青岁月的这代人,具有比上一代以及下一代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有对基层社会和民众的了解,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了这杯酒,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他们既然比其他代的人吃过更多的苦,便理应比其他代人更优秀,他们期待着“劫后辉煌”,这便是“青春无悔”这个口号能够喊出来的背景,也是下一代人批评我们这代人“自恋”、“神圣化”的原因。而事实上,所谓的“劫后辉煌”,只是安慰自己的一个神话而已。“劫”本身就意味着毁灭,如果劫后还有辉煌,那他遭遇的就不是真正的劫了,苦难这杯酒,更不是能够化解生活中一切难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如此急剧的这几十年。这代人在理当读书求学的年龄被送到偏远贫瘠的山乡去接受“再教育”,在教育上、在人格的形成上造成的缺失无法弥补,导致他们回城后对急速发展的社会难以适应,也导致社会上各个领域尤其是科研文化等领域上出现严重的断层。这种缺陷还直接影响到知青的下一代,这些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延续,还会不断地暴露出来。

  十多年前我曾经期待,随着知青一代人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对自己那段人生经历的反省会不断深化,但现状却令人遗憾,原因主要是客观的,但也不能排除主观因素。知青中的大多数人对往事留下的只是回忆,而不是思考,即使思考,很多也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认识上,尽管“青春无悔”的口号已经很少有人再喊。

  这就要提到第三个问题了,那就是我们是不是也该想一想,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形象留给后人?有人说,砍掉历史就是砍掉未来,这话发人警醒。如今这代人正在逐渐走向人生的边缘,不是已经有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保持沉默态度,甚至宁愿将其故意遗忘么?

  我半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深深体会到任何一段史实、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无论当时的影响多大,如果没有被讲述、被记录,就进入不了历史,就终有被遗忘的可能。尽量真实客观地记录下那段历史,记录下这一上山下乡措施给一代人带来的创痛,是作为一个史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写这部书的愿望就是,但愿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但愿我们的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更有人性、更有尊严、也更有文化的社会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登科后》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 把寂寞留给我自己 哥白尼是___的创始人,_______ 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不朽的著作 我的爱 留给你 女的把第一次留给老公很难嘛? 我把第一次留给了我的老公,可为什么我从来没感到过幸福? 耶稣是否真的有后人 请问 有一首歌 歌词有一句是“我把春天留给你,把冬天留给自己”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新年的背景,请把地址留给我 我哥哥上学留给我的电脑,我想问一下怎么把它升级一下 喜欢JJ的朋友们把你们的QQ和邮件箱的地址留给我阿! 歌词中含有”把你的爱留给我”是谁的歌? 谁知道哪部喜剧片最好看知道的请把网站留给我免费的噢 请问有没有免费注册的网络实名.可以把网址留给我嘛. “我把青春留给你——”这首歌,就是超级女生许飞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把爱留给爱我的人”这句话有道理吗? kinki kids把梦想留给心把爱留给你和Bonnie Butterfly的故事情节 古人因为可以土葬所以才留了一大堆的出土文物给后人,现在实行火葬了,哪还有出土文物啊留给后人啊 如果有个女孩说她要把她的第一次留给她的老公 该死,为什么留给我的只有无奈 功过留给后人评,为武则天撰写碑文 我不愿离开你 你是我诗情画意的梦境 缘分是命运轨迹 随缘吧 把永恒留给自己 把悲伤留给自己林苑版的MTV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最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