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金50万交税多少:《一双手》教学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45:00

《一双手》教学思路

认识语文

语文应该该教什么?简单地说,就两句话: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心灵;2、探究文章的写作奥秘,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近几年,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目前初步总结了一些经验。

语文应该怎么教呢?我喜欢在每一堂课前,先设计一个大的悬念,用这个悬念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在与学生一起“探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采用多灵活多样的比赛方式,将课堂变成赛场,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将课堂变成赛场,主要是通过“抽号比赛”、“抢答加分”来实现的。

1.分组编号: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4个组,并分别命名;再将全组同学分别编号,比如全组有10个同学,则分别编为110号。

2.抽号比赛:每次从每个组各抽一名号数相同的同学进行比赛,按成绩高低分别加4321分。抽号办法:随机挑选两位同学,让他们各说一个100以内的数字,两数相加,除以每组的最大编号,余数则为抽到的号。这个抽号办法,看似麻烦,实则数秒钟即可完成,而且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任何一个号被抽到的概率都是一样的)、随机的原则(谁都不能掌控抽号的结果,谁都得积极准备)。

由于课堂变成了赛场,变成了探秘的平台,而不再是按部就班完成预定程序的过程,所以课堂就有变数,有悬念,它把一切随机发生在课堂上的小事件都视为资源,并灵活调整预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程。

课文探究

《一双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里的一篇课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赞扬林业工人张迎善在植树造林工作上的突出成绩。但文章的构思很独特,作者在对主人公进行外貌描写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主人公最具特征的“一双手”来表现张迎善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这种写法,新颖,实用,又易于掌握,且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联系密切,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

如何设置讲课的悬念呢?我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本文是作家姜孟之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发表后反响平平,后来作者将它修改成一篇散文再次发表,结果引起强烈反响——被出版社选入了教材,被翻译家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国外。这里面就有一个巨大的悬念:是什么力量,让它取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呢?

结合以上对课文的认识,我把“文章如何取得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作为笼罩整个课堂的悬念,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迎善的事迹,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

2.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

1.用时1课时。

2.课前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分组,编号,说明抽号、加分及奖励办法,安排课代表负责记分。

3.课前发文字材料,请学生在试卷上写上组名、编号、姓名,并提前熟悉文章内容。

4.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跟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大致各占12时间。

5.课堂共有五个环节:⑴课前动员,⑵设疑导入,⑶把握内容,⑷写作探秘,⑸知识拓展。⑵-⑷均设计有多个比赛项目。

《一双手》教案

一、课前动员:

1.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分组,编号;说明抽号、加分及奖励办法;安排课代表负责记分。

2.发文字材料,请学生在试卷上写上组名、编号、姓名。

3.激发学生的拼搏竞争精神。

二、设疑导入

出示幻灯片。问:

1.标题是《一双手》,为什么选了一幅风景图片作背景?

2.图片上为什么还有一个“标题”?

第二个问题导出《乌马的传说》与《一双手》的关系。

对二者进行比较:前者,百度不出来;后者,被出版社选入了教材,被翻译家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国外,被我选作这一堂的教材。

3.第1轮比赛:抽号,写到黑板上。

从《乌马的传说》到《一双手》,从默默无闻到引起轰动,请按照下面的结构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化              

过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从何而来?

三、把握内容

1.第2轮比赛:抽号。

快速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用“谁咋了”的句式快速概括文章内容,写到材料上。

自由回答:张迎善的事迹集中在哪一段?

3.第3轮比赛:冒险抢答,抽号。

⑴齐读第⒆段那位负责同志的话。这段话一共5句话,文中已经标明了序号。这5句话分为4层意思,哪两句讲的是同一层意思?答对加2分,答错扣1分。

⑵哪位同学敢站起来,根据我提示的层意,来指出对应的句子?答对一个加1分,错一个扣1分。

⑶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介绍张迎善植树的成就的。请找出这一句话。只有一句话。找对加2分,找错扣2分。多找不给分。

⑷这句话从是哪个角度写张迎善的成就的?抽号。

4.出示幻灯片,肯定张迎善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幻灯片思路:

现状:家俱;一次性筷子的广泛使用;书籍

措施:◇节约木材 ◇植树造林。

过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从这来的吗?不是。

三、写作探秘

1.第4轮比赛:抢答。

⑴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本文主要用了哪一种?

⑵描写外貌时,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人物身体的哪一个部位?

⑶为什么要抓住这个部位?

2.第5轮比赛:冒险抢答。

看下面5组句子,判断它们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判断正确加3分,判断错误扣1分。

①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②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③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头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④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⑤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第一号大手。

小结:每个句子写出了这双手的什么特征?

3.第5轮比赛:冒险抢答。

看下面5组句子,判断它们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判断正确加3分,判断错误加1分。

①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②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

③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呈木色。

④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胶布、手油不顶用。

⑤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4.小结

第6轮比赛:抽号。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张迎善这双手的总特点的字,将这个字写到手心里。写对者加2分,写错者不加分。

四、知识拓展:

1.第7轮比赛:抽号。

选择一位熟悉的人,选择他身上的一个部位,用一个词概括这个部位的特点,再写两句话,一句直接描写,一句间接描写。

2.小组成绩总结。

 

一双手

姜孟之

⑴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⑵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积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林区人扛镐上山。

⑶我去岭丘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⑷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⑸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⑹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⑺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⑻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头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⑼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⑽“缠线做什么?”我问。

⑾“治手裂。”张迎善说。

⑿“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⒀“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⒁“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⒂“1000多棵。”

⒃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⒄“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第一号大手。

⒅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呈木色。

⒆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①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I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②这双手生产木材3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③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④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⑤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⒇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一双手》积分表

组号

姓名

得分

组号

姓名

得分

组号

姓名

得分

组号

姓名

得分

峨嵋⑴

 

 

华山⑴

 

 

昆仑⑴

 

 

武当⑴

 

 

峨嵋⑵

 

 

华山⑵

 

 

昆仑⑵

 

 

武当⑵

 

 

峨嵋⑶

 

 

华山⑶

 

 

昆仑⑶

 

 

武当⑶

 

 

峨嵋⑷

 

 

华山⑷

 

 

昆仑⑷

 

 

武当⑷

 

 

峨嵋⑸

 

 

华山⑸

 

 

昆仑⑸

 

 

武当⑸

 

 

峨嵋⑹

 

 

华山⑹

 

 

昆仑⑹

 

 

武当⑹

 

 

峨嵋⑺

 

 

华山⑺

 

 

昆仑⑺

 

 

武当⑺

 

 

峨嵋⑻

 

 

华山⑻

 

 

昆仑⑻

 

 

武当⑻

 

 

峨嵋⑼

 

 

华山⑼

 

 

昆仑⑼

 

 

武当⑼

 

 

峨嵋⑽

 

 

华山⑽

 

 

昆仑⑽

 

 

武当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