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爱你千百回 张国荣:从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中的货币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0:57
    最近,又读了一次《外国历史大事级,近代部分第一分册》(1985)中《1844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郑宗育)一文。文中有不少记录和当时货币有关的文字,我把他记录下来,供研究之用。 
    织工家庭的年收入,一个自己有房子,还有1-2莫尔根土地,一家老小终日劳作,全家最多可收入60个塔勒,其中1/3还需要向国家,乡村,领主缴纳各种税赋。只能勉强度日,一家人主要以马铃薯为食。而没有房子的织工租用一间连马厩都不如的破房子,还需要缴纳1-2塔勒房租。 
    当时织工的工资,一个织工辛苦劳作9天织1匹140艾勒(约95米)的布,普通的工厂主付32个银格罗申,造成织工起义的厂主茨万齐格尔兄弟只付给织工15个银格罗申,织160艾勒(约105米)的粗棉布需要一个织工辛苦劳作8天,茨万齐格尔兄弟只付给织工12个-12.5个银格罗申。 
    当时退休的普鲁士将军的年金是1千-2千个塔勒。约合40-60个织工的收入。 
    起义爆发后,织工们打倒茨万齐格尔兄弟后,要求其他平时较凶恶的厂主支付5个银格罗申的酒钱就可停止起义。 
    我一直认为用现代货币折算研究目标货币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购买力,二是心理价值,购买力比较好理解,一般用粮食,贵金属等就可以方便折算。二是心理价值,打个比方说,100块钱对于穷人和富人是不一样的,对中国人和美国人(当然按牌价折合成美元)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探求每种货币的价值时应该引入这个概念,更可以全面的理解这种货币的内涵和对当时人们的意义。比如,当时西里西亚织工的收入应该和现在的哪类人比较呢?在高福利的西方任何人比较都是不合适的,甚至和中国这类初步发展的国家比也不太合适,我觉得只有工业初步发展的国家的低收入工人适合比较,比如越南。每个西里西亚织工正常月收入约为100个银格罗申,合3又1/3塔勒。今天的越南低收入工人(加一些福利)差不多也有折合600-700元人民币吧,这样看的话,在底层劳工的心目中,1塔勒约合今天200元人民币,1银格罗申约合7块钱人民币,1芬尼约合6角人民币。 
    回头来看看购买力方面,首先,塔勒是银本位货币,我们先看看她的银含量,1塔勒含纯银16克左右,按白银现在的价格约为4元一克,但我们不能这样来算,因为,白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有个丧失货币属性的问题,按当时的金银比是16左右,今天的金银比是60左右,今天的白银只是当时的四分之一左右,较合理的算法是按几天的银价再翻4倍。1塔勒的银含量合今天的人民币是256元,基本上可买一克黄金,和当年的价格出入不大(可买1.2-1.4克黄金)。 
    再来看看实物购买方面,恩格斯在1872年所作的《德意志国会中的普鲁士烧酒》一文中,不少文字是涉及到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烧酒价格的变化。我们以价格最低的19世纪中叶的烧酒价格和今天最低价格白酒做对比。1奥姆(180德国夸托-合今天150升)马铃薯烧酒售价为14塔勒,每一夸托(约今天1.8市斤)合2银格罗申4芬尼(这里出现了一个小问题,联系这篇文章的上下文,给读者的感觉是在19世纪20-30年代,恩格斯描述的货币换算比率应该是1838年德累斯顿货币协议以后的事,准确的说是和恩格斯写本文1872年相近的四十五十年代,1838年以前1塔勒换24格罗申,一夸托应该只要1银格罗申10芬尼4.换言之,一夸托按以2银格罗申4芬尼算的话,1奥姆要17塔勒)。今天我们可以买到最便宜的散装白酒价格约为每市斤5块人民币左右,货币换算过来,一芬尼可换得今天的人民币0.32元。一塔勒可换115.2元人民币。恩格斯接着说,烧酒降价后,工人们(应该不是前面提到的西里西亚的贫困的织工,而是较有钱的在染坊工作的染工)只要花15个银格罗申,就可以整整一个星期喝的酩酊大醉。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在小酒馆里痛饮一次还花不了2个半银格罗申,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也就15-20块的样子。也算不贵了。(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