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君 生活照:农民教育 头等大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1:02:01

农民教育   头等大事

论文摘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深刻认识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农函大办学实践中得到的不少启发;新形势下的农民培训工作,要把握新特点、注重联合点、发掘创新点。

关键词:农民  教育  农函大

 

一、充分认识农民教育的重要性

“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是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之一。早在20年代,毛泽东就和彭湃、瞿秋白、董必武等同志一道,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把对农民的教育与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革命意识结合起来,既学文化,又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我们的红军、解放军,就是一所以农民为主体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许多农民参军时大字不识,但后来许多人成为军事家、政治家和各方面的领导人才。我国解放前的许多教育家也十分关心农民教育和成人教育,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粱漱溟的“乡村教育”,晏陌初的“平民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霄沛鸿的“安国民基础教育”,俞庆棠的“民众教育”等。他们通过各自的长期教育实践和探索,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上都有独特的创见,他们的成就有大有小,教育思想并非完善无缺,但应当肯定,在趋炎附势,浑浑噩噩的旧中国,重视并探索实践对农民的教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党员教育”。 温家宝总理说过:“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成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民和农村人口占全国入口的3/4以上,农民教育是事关安定团结、国富民强的头等大事。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民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市场、走向富裕、走向文明,是农村与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毫无疑问,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都对农函大工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执行。

湖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劳保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办和省科协12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农函大工作的若干意见》(湘科协[2008]46号),提出了6条重要意见。这是湖南省首次以12家省直单位名义加强农函大工作的联合发文,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湖南省农函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转岗就业,必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推进全民创业,必须提高农民的创业本领;活跃城乡经济,必须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农函大工作与“三农”问题有关,与科技有关,与教育有关,与农村党支部建设有关。不言而喻,对于农民的教育,当然成为首位中的首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农函大是抓“重要”问题的,是抓“首位”工作的。

二、从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中得到的启示

学习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湘科协[2008]46号文件精神,回顾农函大办学实践,我们越来越觉得,科协办农函大这条路子走对了。

在我国多位著名科学家的倡导下,中国科协于l985年创办了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中国农函大)。她的创立,象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农函大事业在金国大多数省市区,在不少地市和县市生根、开花、结果,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土生土长的“永久牌刀”“穿草鞋”的农民技术人才,为农民脱贫致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实践证明,农函大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弥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的缺陷。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不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从事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大部分人,没有经过院校培训。在发达国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至少是中专文化,大部分是大专的和本科毕业的。可以说,我们国家进了农业院校的人就是穿皮鞋、不穿草鞋的“飞鸽牌”。

湖南省农函大创立于l987年,经省编委批准为法人事业单位。到2009年为止,省农函大所辖市县级分校发展到110所,乡镇辅导站2000余个,入村办班3000多个,兼任各级农函大领导职务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达500多人,累计招生30余万人,其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l2万人。我省农函大结业的学员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学农务农,改变了过去务农不学农、学农不务农的历史传统。第二,学以致用,从事什么生产,学习什么专业,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生活。第三,个人致富推动共同富裕,学了农函大成为科技示范户,带动周围群众学技术,成立农技协互学互传、共同富裕。第四,学员以村相当集中,易促进“一村一品”村域经济的形成。第五,学员中党员占有一定比重,有利于发挥党员在科技致富方面的“领头雁”作用,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从农函大办学实践中,我们增加了不少感性乃至理性的认识。第一,农函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农村科普、科技兴农、帮助农民致富方面,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一些办得好的县级农函大,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渴望致富的农民。第二,农函大成为科协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密切联系农科教人员和农民群众的一个重要阵地,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协在农村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农函大。如芝山区科协“一抓”“七带”的经验, “一抓”就是抓农函大, “七带"就是带动科协在农村的七项常规性科普工作。第三,县级科协的地位是和农函大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作为的农函大,可以扩大县科协的影响,增强县科协在全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宁乡、桃源、芝山、东安、沅陵、临湘、湘阴、隆回、邵东等县市区科协农函大。从以上三点中,是否可以得出这种一个结论:要搞好省市县科协的工作,必须重视农函大的工作;办好农函大,应该成为研究省市县级科协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农函大、我们省农函大及全国各省市县农函大共同实践探索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农民教育事业。因为她适合国情、省情。这个国情、省情主要是农民多、文化低、经济不富裕、生产力水平不高等。农民上农函大学习,花钱少、时间短、学得会、用得上、效益好。桃源三阳镇官家洲村农民说:“要想富,快到农函大去;要发财,快到农函大来!”他们把农函大看成是最可信赖的老师和朋友。这就是农函大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由此,我们深信,我省农函大工作必将进一步发展,农民教育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的精神必将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争取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上新台阶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变化、新的情况给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开展农函大工作的同志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考。因此,新形势下的农民培训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农村新的特点、新的变化来开展,尤其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新特点。农函大搞培训,必须把握工作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既要深入乡镇、街道,又要进村入户到田间,使培训真正实现入脑入心。我们要牢牢把握农函大教育的特点:农函大培训教育,是农村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全日制教育,而且培训对象相互之间差异性很大,除年龄不一,性别不一,身份不一之外,文化程度不一外,还有思想认识不一,培训要求不一,工作性质也大为不同,相应地安排学习时间也比较困难。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组织难、深入难、提高难等问题。为此,特别要求组织发动者能发扬钉子精神,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讲课的教师,要好中选优,仅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还不够,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要讲究授课艺术,要让培训者进得来,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最后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注重联合点。湖南省委组织部等12家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农函大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各级农函大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组织部门要支持、协助农函大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宣传部门要从舆论上给农函大以支持;农村工作部门要根据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发展趋势,从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对农函大予以支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为农函大办学提供便利条件和项目资金上的扶持,支持省农函大建立教学网站;教育部门要将农函大工作纳入全省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范围统筹考虑,提供师资援助及实习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科技部门对农函大给予项目资金的扶持,形成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新体系;民政部门要加大与农函大联合在老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农函大办学,支持农函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展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不断改善农函大的办学条件,根据规定免收有关费用;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支持农函大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的培训工作,并指导农函大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教学组织,保证培训质量;农业部门要与同级科协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农函大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把“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与农函大的农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结合起来;各级扶贫办要继续安排科技扶贫资金,扶持部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贫困农民参加农函大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同时,要加强与司法、环保、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联合。农函大要主动参与,尽量做好组织发动、培训、考核、验收发证、招工录用等工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借助于社会力量,切实解决资金、知识、技术、师资等困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共同搞好培训。

3.挖掘创新点。首先,要坚持四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要逐渐从灌输一般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转向传授劳务技能、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知识、文化、法律、法规等知识,向农民传授致富本领,不断推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提高农民进市场的能力。二是普及性原则。传授知识要通俗易懂,使参学人员普遍能够接受;三是发展性原则。培训的知识点要与社会发展、生产发展、个人的发展相关联,带有开发性知识,引导农民进行产业提升或转移,促进农业向新目标发展;四是专业性原则。在摸底排队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结构及市场前景确定专业,做到专业对口、知识面广,培训质量高。其次,培训方法要灵活多样,注意根据实际进行创新。一是传授知识的多样性。除集中讲座示范操作外,也可以技术比武、成果展览、技术交流等;二是操作示范性。包括教学示范与推广先进、典型示范等;三是加强辐射性。先进典型具有很大辐射教育功能,可以以点带面进行推广;四是要有活动性。通过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是保持经常性。要开展经常性培训,培养农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论:农民教育是事关安定团结、国富民强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新形势下农函大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作为基层农函大,我们要主动出击,创新载体,广辟渠道,及时把各种先进的知识、文化、理念、技术播向农村,撒向农民心里,努力成为开展农村科普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