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家画古装仕女:史上倒霉的美女都去干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2:20
 

  公元806年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道出一代绝美佳人的悲剧爱情故事,也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而后人对于《长恨歌》主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或说讽刺荒淫?或说歌颂爱情,或说双重主题?

  2009年的12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再度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演绎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大唐繁荣和与绝代美人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再度解释《长恨歌》的寓意,前半部分以写实的手法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以虚构的手法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自始至终和美人杨贵妃有关。

  2010年元月,《蒙曼说唐·长恨歌》出版,蒙曼用现代知识女性的视角道出古代红颜的命运,成为新年图书市场的开门红。今日让我们先睹为快。

  而历史上的美女多了,她们的命运也大相径庭,今人书中常叹喟“自古红颜多薄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倒霉的美女们都干啥去了?另外的几本书值得一读,回头再思量,现代的美女才是最幸福的。

  做为贤内助她很失职

《长恨歌》,蒙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长恨歌》中写过这样一个女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而对于杨贵妃的命运,蒙曼是怎样阐释的呢?

  蒙曼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评价杨贵妃呢?首先杨贵妃是不是玄宗政局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她毕竟不是当时的政治主角,没有权力做出任何决策。其次,杨贵妃虽然不是红颜祸水,但也绝不是一个贤妃。中国古代的后妃并不是一般的妻子,而是一种政治身份。人们对后妃的要求并不是不参政,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参政。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当好贤内助,经常劝导皇帝干好事,别干坏事。而杨贵妃呢?她虽然很少干政,但是就现有史料来看,她也从来没有劝导过皇帝要勤政,这难道不是她的失职吗!

  事实上,杨家一门能够飞扬跋扈,在很大程度上不也是和她的纵容有关吗?最后,杨贵妃是一个悲剧人物。杨贵妃本来无心政治,她并不像长孙皇后那样有政治城府,更不像武则天那样有政治欲望,她只是一个爱好唱歌跳舞、爱好享乐的单纯女子,如果能够始终和寿王生活在一起,她本来可以过一种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她始终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成为玄宗的贵妃,还是最后横死马嵬驿,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本来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后却被裹挟在政治的漩涡中,被暗流吞没。所谓红颜薄命,恐怕更多还是一种时代的悲剧,一种文化的悲剧。

  杨贵妃没有丧命马嵬驿去哪儿了?

《历史罪》,罗杰,辽宁教育出版社

  杨贵妃三十八岁,她被缢杀在佛堂。死后,陈尸于天井,让禁军将士们看到杨贵妃真的死了。将士们这才安心,护送唐玄宗往西而行。

  然而,这仅仅是史书记载的杨贵妃的第一种归宿。旧史的记载是完全准确和真实的吗?事实上,关于杨贵妃的人生归宿,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和记录。

  第一种说法:杨贵妃没死,她在尼姑庵里削发为尼。唐玄宗离开马嵬驿后,到了蜀地避难,他返回长安以后,要将杨贵妃的尸骨迁移到长安来埋葬。可是,派人到马嵬驿一挖,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尸体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说杨贵妃死里逃生了。

  杨贵妃逃离马嵬驿后,究竟去了什么地方,终老于何处,没人能够说清。一些学者认为杨贵妃曾经有做过女道士的经历,所以推断她隐居在某个道观中。我认为,这种推断一半是有根据的,另一半则是猜测。

  再说另一半的猜测,如果杨贵妃逃离马嵬驿,真的又隐居道观中做了女道士,唐玄宗在避难之后回到长安,就不会去寻找她吗?从杨贵妃死里逃生的两种可能性来看,倘若缢杀她的人是有意不将她缢死,或者换宫女替死,那么必定是唐玄宗一手安排的,以便日后团聚。然而,除了日本学者大津郡的《郡志》上有唐玄宗与杨贵妃旧情难舍的记载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依据。再者,倘若缢杀之人是无意的,那么杨贵妃被埋以后,是如何逃出坟墓的?有人挖掘还是自己动手?似乎都不大可能,也没有任何的历史记载。

  因此,杨贵妃没有丧命马嵬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她的下落和她做了女道士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无法成立。(有删节)

  3600年前帝王身边的第一个“女特工”

  【人物小传】:夏桀即位后第33年,出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便拿美女换和平,他乖乖地进贡了一名旷世美女,此女就是女末喜(上图)。

  【君子心语】:女末喜虽是被桀宠爱,迷惑他,为商汤积蓄政治资本争取了时间,结局怎样?不容乐观!

  尤其令人疑惑的是,战国时代,魏国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夏纪》居然写道:“妺(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伊尹是位治世名臣,他压根儿就看不上日暮途穷的“桀”,而是死心塌地辅保蒸蒸日上的“汤”。难道说,妺喜跟“桀”上床之前,还和伊尹有交往?什么叫“遂以间夏”?莫非,妺喜是商汤安插在夏桀身边的“奸细”、“特务”?看来,《竹书纪年》暗示了这层意思。妺喜此来,就是为了秽乱宫廷,迷惑夏桀,为商汤积蓄政治资本争取时间。

  刘向的《列女传》干脆说:“妺(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乱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看来,妺喜好动、爱玩,是位有几分男孩儿气的漂亮姑娘。这个爱玩的姑娘偏偏碰上了更爱玩的国君。这样,她的政治任务就更容易完成了。《竹书纪年》和《列女传》各自指出了夏桀的荒淫、暴虐行径。前者说:“桀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后者说:“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妺喜坐在夏桀膝盖上,妩媚地笑着,代替国君处理朝廷大事。

  后来,天下大乱,别说有远见的王公贵族,就连最底层百姓都恨得咬牙切齿,人们指着太阳咒骂大街:“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个意思,是要跟国君同归于尽。

  顺天应人,天下的新主人出现了——汤,发动了吊民伐罪的战争。夏桀成了“光杆儿司令”,只有乖乖地认命。“汤遂放桀,与(妺)末喜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妺喜立下了大功,结局怎么样呢?大概,嫌名声太臭,伊尹没有收编妺喜。商朝新君,也不肯旌表这位“敌后女特工”。妺喜只能跟着夏桀,落汤鸡似的逃命。他们匆忙渡江,在南巢一带落脚。南巢,即今安徽巢县。江淮,清风过耳,妺喜追随她的太阳“夏桀”消失在民间。至于他们怎么活的,怎么死的?没有记载。(摘自《隔世听风雨》,张继合,湖北人民出版社,有删节)

  孙权妹妹也是政坛的一粒棋子

  【人物小传】:孙夫人,三国诸侯孙权之妹,名字未载。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惧,于是进妹给刘备做夫人。

  【君子心语】:孙夫人的悲剧,是小女人情结挂上政治的色彩,所以看似强悍的她,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她这辈子毁在这个地方。

  在一个蓝天白云的上午,她正练剑归来,听到一个消息,要嫁人了。哥哥做主要把她嫁给皇帝的叔叔,一个叫刘备的人。自小看惯了戎马生涯,身边亦皆江东才俊,自是要“非天下英雄”不嫁的。她心里暗暗感激,哥哥果然对她情深义重,顺从了她的心意,嫁的是天下有名的英雄人物。虽然老了点,但是她想,英雄终归就是英雄。

  可事实呢?《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上这样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荆州是江东必争之地,刘备在孙权的眼里,不过是眼里的一颗钉子,出于笼络、出于畏惧、出于权益,孙权才将妹妹许于刘备,妹妹不过是他争夺荆州的一粒棋子。

  正史如此记载,文史作品《三国演义》亦然。过了数日,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瑜惊问曰:‘没了甚人?’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瑜谓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肃曰:‘计将安出?’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鲁肃拜谢。……肃曰:‘周都督有书呈在此,说用此计,可得荆州。’权看毕,点头暗喜。(《三国演义·五十三回》)”不论哪个版本,孙夫人的婚姻都是一场交易,虽然贵为江东郡主、掌上明珠,看似风光一时,其实也不过是男人们交易的一个筹码。

  但是孙夫人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十几年戎马,让她看到了铁血刀剑,却从来没有看透政治。这注定了她的悲剧。活在男人们的权谋时代里,却从来没有穿透过男人们的思维世界。(摘自《读史做女人》,君子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