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学:方圆之道,有容乃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2:16

方圆之道,有容乃大

“方圆”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之大,包容四野,孕育万物,由此生发出中国古人“天圆地方,有容乃大”的宇宙观,进而衍生出中国文化中的处世哲学。这种“方”与“圆”的哲学思想,不仅表现在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中,在生活必需的钱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智慧。

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论语》“仁者可谓方也矣”。古代把“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人称做“方者”;而“圆”则具有圆通、随和的意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所谓“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圆行方”被古人当做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 黄炎培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做人应当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史上有很多精通“方圆”之道而成就功业的。如:诸葛亮、徐文远、曾国藩、勾践。刘宗元因严正刚直,藐视贵族,直言抨击官场丑恶,显得锋芒毕露。以至遭到种种报复和打压,最后流放南方,方才觉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将可退也。”

“方”,方方正正,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为做人之本,“圆”,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为处世之道。

人仅仅依靠 “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外圆内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无论是在商界、仕途,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现实生活中,有在学校时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处处碰壁;有在学校时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功成名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 这就是《淮南子·主术训》所谓 :“智欲圆而行欲方”,既要中庸、圆通,同时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

“圆”与“方”,其要旨是包容。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籍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外圆内方,是处世之道,更是治世法则。洪应明《菜根谭》说:“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天圆才能包容万物,万物才能欣欣向荣。人只有有一颗包容的心,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心胸开阔,境界高尚。社会也是同理,法制是方,和谐是圆,构建法制社会,还需和谐相伴,只有方圆相容,国家才会强盛,世界才会和平。

天圆地方,有容乃大!